司法局,財政局,公安局,生態環境局。民政局。
重慶市巫山縣人民政府。
總人口58.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9萬人。
民族民族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巫山縣常住人口為495072人(戶籍人口63萬人),占重慶市常住人口的1.72%。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男性為254793人,占總人口的51.46%;女性為240279人,占總人口的48.5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04。
年齡構成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04843人,占總人口的21.18%;15-64歲的人口為337677人,占總人口的68.21%;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2552人,占總人口的10.61%。
民族組成2010年,巫山縣民族主要有漢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漢族占總人口的99.89%。
2010年,巫山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1358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4078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4177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228331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完成2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新建8個鄉鎮文體廣場、3條健身路徑工程和48個村級文體廣場;組建文藝宣傳隊伍28支;農村惠民電影按期保質開展;新安裝6016套直播衛星設備,文化館、圖書館免費開放。投資近1000萬元打造《巫山神女》室內歌舞劇;斥資1000萬元打造濱江雕塑一條街。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有衛生機構344個(不含診所),其中:縣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7家、衛生院2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民營醫療機構4個、村衛生室308個。擁有衛生人員數1556人(含臨聘人員),其中:有執業醫師(包括執業助理醫師)836人,有注冊護士685人。有床位1449張。
2012年,完成6個鄉鎮衛生院、1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項目,新建60個合格村衛生室,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2012年,巫山縣舉辦“*杯”象棋圍棋大賽、“紅葉杯”老年門球邀請賽等各類大中型群眾性體育活動6次,參與人數達3000余人;舉辦各類運動會30余場次,參與人群達16000余人;組織100人次參加重慶市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5個項目的比賽。數次派員參加重慶市各項體育競賽,榮獲金牌50枚、銀牌52枚、銅牌31枚,尤其是在重慶市第四屆運動會中,巫山以4金、1銀、5銅的優異成績,在青少年組排名中名列金牌榜第七、獎牌榜第八、團體總分第十一。2012年,向上級業訓部門輸送射箭運動員3名,跆拳道運動員5名;8名運動員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2名運動員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
城建2012年,巫山縣改造城區背街小巷、人行道7萬平方米;優化井蓋設置,新建護欄1700米;新建、改造路燈208盞;改造集仙、秀峰、飛鳳廣場,升級廣場地磚,栽植桂花300株、黃桷樹250株;新建改造排水管網17公里,疏通管網10.8公里,清淤675立方米,更換井蓋173套、雨蓖子190個。
巫山縣歷史悠久。戰國間,巫屬楚國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縣。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劉備主荊州,析巫縣置北井縣。蜀漢章武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縣境屬吳,隸屬宜都郡。吳孫休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縣。西晉秦始四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隸屬巴東郡。隋開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置建平郡,巫縣更名為巫山縣。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縣并入本縣,1951年3月,湖北省建始銅鼓鄉劃歸本縣官渡區境域,1961年3月,龍溪人民公社所屬上安、下安、雙河三個大隊的山地1784.5畝,水田342.3畝析出,劃歸巫溪縣境,形成至今的巫山縣境。
巫山縣歷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是亞洲古人類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則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漢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農業、手工業自漢代始即具一定規模。
巫山人杰地靈,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巫山兒女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當中以李季達烈士為杰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一九二一年赴法國留學,與先期赴法的趙世炎、周恩來、李立三、鄧小平、陳毅等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回國后歷任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天津市委書記。一九二七年八月被軍閥褚玉璞殺害,終年二十七歲。
重要歷史事件:董必武一九二一年八月來巫聯絡川軍援鄂,是共產黨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動;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賀龍率領紅三軍轉戰川鄂邊途經巫山,紅軍沿途宣傳,為民除害,在群眾中留下深遠影響;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四師三七0團政委陳鵬率部入城,巫山解放;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川省巫山縣人民政府成立。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巫山縣劃歸重慶直轄市。
2011年,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4201萬元,同比增長18.5%。其中:*產業實現增加值141795萬元,增長5.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5654萬元,增長20.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6752萬元,增長24.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34.6%、58.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4、6.4、10.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5:32.2:44.3。2012年,巫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3497萬元,同比增長11.6%。其中:*產業實現增加值156929萬元,增長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5352萬元,增長15.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01216萬元,增長11.8%。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8%、42.6%、47.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4.9、5.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2.3:34.9:42.8。
*產業2011年,巫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5470萬元,同比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107862萬元,增長4.4%;林業產值19972萬元,增長17.0%;牧業產值93757萬元,增長7.6%;漁業產值749萬元,增長10.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130萬元,增長9.9%。農作物播種面積90582公頃,增加3043公頃,增長3.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708公頃,增長2.9%;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0989公頃,增長1.3%;棉花播種面積146公頃,下降0.7%;麻類播種面積20公頃,下降9.1%;煙葉播種面積4274公頃,增長14.6%;藥材播種面積2221公頃,增長15.0%;瓜果類播種面積290公頃,增長0.7%;蔬菜播種面積8600公頃,增長3.6%;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334公頃,下降0.6%。
2012年,巫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8377萬元,增長4.9%,其中:農業產值120113萬元,增長4.5%;林業產值22786萬元,增長9.8%;牧業產值100975萬元,增長4.3%;漁業產值1023萬元,增長27.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80萬元,增長2.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1002公頃,增長0.5%。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1729公頃,下降1.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547公頃,增長5.1%;棉花播種面積143公頃,下降2.5%;麻類播種面積20公頃,與上年持平;煙葉播種面積5070公頃,增長18.6%;藥材播種面積2275公頃,增長2.4%;瓜果類播種面積297公頃,增長2.6%;蔬菜播種面積8805公頃,增長2.4%;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116公頃,下降16.3%。
2011年,巫山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39861萬元,增長33.3%;實現工業增加值140358萬元,增長2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59061萬元,增長46.5%。其中:輕工業11965萬元,增長46.4%;重工業147096萬元,增長46.5%。從所有制看:集體企業7662萬元,增長33.9%;股份合作制企業99598元,增長34.6%;其它經濟類型企業51801萬元,增長79.7%。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06648萬元,增長70.2%,其中:16家三級以上本地建筑企業實現產值77653萬元,增長128.2%。2011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85296萬元,增長20.3%。
2012年,巫山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66032萬元,增長14.7%;實現工業增加值142154萬元,增長13.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6542萬元,增長10.1%。其中:輕工業13767萬元,增長22.7%;重工業152775萬元,增長9.1%。從經濟性質劃分看:國有控股企業30609萬元,下降8.4%;非公有制企業135933萬元,增長15.4%。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44256萬元,增長12.3%,其中:14家三級以上本地建筑企業實現產值68538萬元,下降12.0%。2012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03198萬元,增長18.5%。
2011年,巫山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21338萬元,增長9.5%。2011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6593戶,下降12.7%,其中:私人電話用戶53892戶,下降3.1%,占95.2%;移動電話用戶286538戶,增長8.7%。互聯網用戶25066戶,增加4486戶,增長21.8%。年接待旅游者393萬人次,同比增長26.8%,其中:國內旅游接待369.2萬人次,增長26.8%;入境國際旅游接待23.8萬人次,增長25.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410萬元,增長19.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75157萬元,增長65.4%;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8708萬元,增長2.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93865萬元,增長20.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6545萬元,增長11.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38家,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21家。20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81650萬元,,增長19.9%。其中:單位存款余額311528萬元,增長20.6%;儲蓄存款余額526161萬元,增長24.9%。各項貸款余額301972萬元,增長12.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86067萬元,增長6.7%;中長期貸款余額208394萬元,增長15.1%。2011年,現金凈投放39736萬元,存貸比為34.3%。
巫山縣紅葉節(2張)2012年,巫山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3785萬元,增長11.5%。2012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54952戶,下降2.9%,其中:私人電話用戶47104戶,下降12.6%;移動電話用戶346995戶,增長21.1%。互聯網用戶30219戶,增長20.6%。年接待旅游者501萬人次,同比增長27.5%,其中:國內旅游接待481萬人次,增長30.3%;入境國際旅游接待20萬人,下降16.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7424萬元,增長16.8%。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3468萬元,增長31.5%;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15449萬元,增長5.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28917萬元,增長16.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8507萬元,增長18.1%。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個體戶54家,住宿餐飲企業和個體戶27家。201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46803萬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349717萬元,儲蓄存款余額632753萬元。各項貸款余額398367萬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22234萬元,中長期貸款余額273688萬元。2012年,現金凈投放3.74億元,存貸比為38.1%。
巫山縣擁有卷煙廠、火電廠、水泥廠、化工總廠等重點企業。煙廠為巫山支柱產業,隨著三峽工程移民遷建,建工建材將成為巫山的又一支柱產業。1998年,巫山縣全部工業總產值32447萬元(現價)。縣區骨干企業有:巫山卷煙廠,創建于1977年,1983年正式納入國家計劃,固定資產總額為8000萬元,年生產嘴煙綜合能力達12萬大箱,年制絲線生產能力達15萬大箱,年創利稅3800萬元,特制的"小三峽"牌、"神女峰"牌香煙分別榮獲四川省95年工業產品博覽會金獎、銀獎。巫山縣水泥廠是廣東省對口支援聯辦廠,已有三年歷史,年產量達17萬噸,水泥質量屬工程指定產品之一。
1999年,巫山縣有公路346條,總里程達3179.17千米,其中:國道2條134千米,省道1條28千米,縣道3條215.17千米,鄉村公路340條2800千米。318、209兩條國道公路線自東至西橫穿縣境,縣級公路建(業州鎮)官(官店鎮)公路分別與318、209國道在紅巖寺鎮和業州鎮相交,貫穿縣境南北,形成以“兩橫(318、209國道)一縱(建官線)”為主骨架、干支相連、城鄉一體、周邊通達的公路網絡結構雛型。
至2012年末,巫山縣公路通車里程448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3790公里。
縣委書記:何平;
縣委副書記:李春奎(兼)、劉詩權;
縣政府領導
縣長:李春奎;
巫山縣小三峽
副縣長:譚明連、陳紹叢、賀瑋、唐守淵、金亞、姚力沛、王春梅(女);
主任:譚觀銀;
副主任:李尚昆、朱宏祥、蹇興銀、羅良谷、王國瓊(女);
縣政協領導
主席:劉大勇;
副主席:王軍、向又新、冉賓雁、李岳(女)、曹誠仲、李振國。
李汝為,原名李昌純。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先后任中共湯溪工委書記,川東游擊縱隊巴北支隊政委。1948年2月19日夜,帶領游擊隊轉移中被捕。1948年2月22日,在云陽農壩鄉英勇就義。
李季達(1900-1927),字世昌。1922年,李季達加入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6月,組織領導民眾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斗爭。1925年8月,領導天津工人發動寶成、裕大紗廠工人大罷工。1927年6月,李季達任順直省委宣傳部部長、工人部部長兼天津地委書記等重要職務,積極參與領導北方各地黨的工作。1927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李季達等天津黨組織12位領導成員先后被捕。1927年11月18日下午1時,在天津南市上權仙影院附近的刑場英勇就義。
包面,餛飩的一種,屬于面點小吃,呈三角形,小巧而秀挺。
水口鈕絲面產于大寧河畔水口鎮,清朝上貢珍品。因空心、細膩、味美、細白如銀絲、回鍋不爛而得名。手工制作,做工考究,有合面、盤案、上筷、上廂、上架、切裝等復雜工序。
翡翠涼粉也稱為臭葉子涼粉,因顏色翠綠、清香滑嫩得名。制作方法:將“臭黃荊”的葉子盛于器皿中,用沸水淋在葉子上,再用棍子攪拌成墨綠色汁液;接著用筲箕過濾掉碎渣,再用紗布過濾一遍,較后用純草木灰做的鹵水點鹵,再輕輕地攪拌均勻,等涼透后拌作料即可食用。
巫山以上古唐堯時代巫咸(堯帝的御醫)而得名,春秋戰國為楚國巫郡,秦漢改郡為縣,時名巫縣,距今2235年。巫山位于重慶最東端,地處三峽庫區腹心,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幅員面積2958平方公里,轄26個鄉鎮、315個村、30個居委會,總人口61萬。共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839人。縣境東西*距離61.2公里,南北*距離80.3公里。*海拔156米,*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內山地占96%,丘陵平壩占4%。基本縣情可概括為“一戶五縣”。一戶:地處庫區腹心重慶東部,是“渝東門戶”。
五縣:一是經濟小縣。有貧困人口6.6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畝,主要經濟指標低于全市14個貧困區縣的平均水平。2007年,實現GDP27.3億元,居全市第36位。
二是礦產資源富縣。已探明礦藏15種,其中煤炭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鐵礦儲量3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2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天麻、黨參等土特產倍受歡迎。
三是旅游強縣。長江三峽橫貫縣境,小三峽、小小三峽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小三峽位列重慶市首屆十佳景點榜首,是“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AAAAA”級旅游景區和*生態示范區。日接待游客能力達到2萬人,*年接待中外游客133萬人次,是“中國優秀旅游名縣”和“中國旅游強縣”十七強。
四是文化名縣。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賦》、《高唐賦》、竹枝詞等名詩名賦,有神女峰、高唐觀、楚陽臺等名勝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漢初古棧道、千年懸棺、漢墓群等古跡40多處,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峽庫區之首。
五是移民大縣。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按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縣將淹沒陸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涉及14個鄉鎮、60個村,淹沒縣城1座、建制鎮1座、鄉級鎮6座、場鎮2個、工礦企業48家,需動遷人口9.1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15%,農村移民生產安置4.9萬人。已順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務,目前正全力開展四期移民攻堅。
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礦四大類,其中以煤、鐵、硫鐵礦、石灰巖、硫儲量最多,分別為1.7億噸、1.53億噸、1億噸、0.5億噸。境內雨量充沛,溪河眾多且比較大,易于集中落差,理論水能蘊藏量27423萬噸。可開發量達352萬千瓦。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鴛鴦、大鯢、紅腹角雉、白尾椎紅雉、綠尾紅雉、獼猴、穿山甲、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猞猁、獐、馬鹿、斑羚、白冠長毛雉、金雞,有各種野鳥100余種,有豺、狼、熊、野豬、鹿等走獸50余種。珍稀植物有獼猴桃、野生大豆、三葉、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陽木、銀杏、紅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魚類資源:巫山地處川東多元復合褶皺地帶,既是西南區物種向華中區延伸的過度帶,又是川江水系咽喉與長江魚類一回游往返之地,水域類型多樣,生態環境良好,魚類資源種群十分豐富。據調查,上至高山溪泉,下至低山河谷,均有魚類分布。由于有這樣特殊的地貌與環境,構成了巫山漁類資源的四大特色:分布廣、種類多、品位高、前景好。三峽工程蓄水以來,根據調查,現已知境區分布魚類有10目、24科、174種,占原四川已知魚類247種的70.5%,特別是境區的大寧河,魚類資源種群尤為豐富,現已知魚類166種,占縣境區內已知魚類174種的95.4%,還有主要水生經濟動物11大種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魚類4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3種,省級保護魚類10余種;國家二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2種,省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3種,可說是魚類資源“一大寶庫”。
據初步調查發現省級新記錄魚類有中華裂腹魚、光唇裂腹魚、黃鰭鯛、卷口魚、條紋墨頭魚、白肌銀魚、大銀魚、柏氏薄鰍、點面副沙鰍、粗壯高原鰍等11種。
截止2012年底,巫山縣擁有學校30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普通中學17所、小學239所,專任教師5145人。2012年新建中小學“六大功能室”136間,標準化實驗室38間,新增圖書14萬冊。新建農村少年宮學校2所。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