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描述。
學生,部門名稱,校友。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符寧平 |
校長 | 葉舟 |
黨委副書記 | 葉舟、沈建華、陳長生 |
副校長 | 李建設、徐金壽、鄒冰、姜翰照 |
紀委書記 | 李明 |
參考資料: |
校名 | 姓名 | 任職時間 |
---|---|---|
杭州水利發電學校 | 王士英 | 1953.8——1956.2 |
劉俊英 | 1956.2——1958.8 | |
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 | 朱人元、陳康、趙鼎 | 1956.8——1960.9 |
浙江電力專科學校 | 劉俊英 | 1958.7——1960.9 |
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 蔣緯 | 1984.1——1988.8 |
王經權 | 1988.8——1992.10 | |
黃世鈞 | 1992.12——2004.11 | |
符寧平 | 2004.11——2013.1 | |
葉舟 | 2013.1——2013.9 |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 葉舟 | 2013.9—— |
參考資料: |
據2015年8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共有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測繪與市政工程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基礎教學部、社會科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與軍事教育部等9個教學院、3個教學部,開設有13個本科專業和36個專科專業。
下屬學院 | 開設專業 | |
---|---|---|
本科 | 專科 | |
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 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港口工程技術 |
建筑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工程造價 | 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鋼結構技術方向) |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汽車營銷及技術服務、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電子技術、機械質量管理與檢測技術 |
信息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 | 軟件工程 |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園林工程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測試技術方向)、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開源網站運維方向)、軟件技術、數字媒體技術 |
測繪與市政工程學院 | 測繪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工程測量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地理信息方向) |
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供用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 | 人力資源管理 | 工商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報關與國際貨運 |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 商務英語 | 市場營銷(中新合作)、計算機信息管理(中新合作) |
信息據2015年8月學校網站顯示,參考資料: |
截至2015年4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共有專任教師47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5.4%,研究生學歷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2%,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水利職教名師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浙江省優秀教師2人,浙江省教學名師4人,浙江省教壇新秀5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選1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專業帶頭人23人,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
全國模范教師(1人):閆彥
全國水利職教名師(6人):高健、孫平、沈堅、劉學應、趙紅、張海波
浙江省優秀教師(2人):潘鐵軍、梁曦
浙江省教學名師(4人):閆彥、王英華、李東風、梁曦
浙江省教壇新秀(5人):梁曦、王培風、方貴盛、僧德文、陳斌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選(12人,名單不全):郭曉梅、張翠英
省級教學團隊(2個):水利工程技術應用研究所(郭雪莽)、工商管理教學團隊(閆彥)
學科建設截至2008年6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共有校級重點、扶持學科4個,扶持學科培養對象4個。
校級重點學科(3個):水工結構工程、計算機應用、工商管理
校級扶持學科(1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扶持學科培養對象(4個):水利工程測量、應用數學、道路與橋梁工程、計算機軟件
教學建設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10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共有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浙江省重點專業1個、浙江省優勢專業2個、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4個、浙江省特色專業6個、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范專業5個、院級創新實驗中心1個;建設有*精品課程8門、*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省級精品課程28門;出版教材96種,其中國家規劃教材(主編)16本、浙江省重點教材(主編)35本。
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水利水電建筑工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工商企業管理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測繪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工商企業管理、軟件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模具設計與制造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給排水工程技術、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水利工程、工程造價
院級創新實驗中心(1個):SWH-CDIO水利創新實驗中心
精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 | ||
1 | 企業管理 | 閆彥 |
2 | 水電站 | 郭雪莽 |
3 | 建筑工程造價 | 孫詠梅 |
4 | 水工建筑物 | 王英華 |
5 | Visualc#NET程序設計 | 梁曦 |
6 | 發電廠電氣部分 | 鄭曉丹 |
7 | 數字測圖技術 | 趙紅 |
8 | 農村水電站計算機監控技術 | 徐金壽 |
省級 | ||
1 | 工程力學 | 高健 |
2 | VB程序設計 | 應英 |
3 | 會計學原理 | 徐炳炎 |
4 | 電氣控制與PLC | 孫平 |
5 | 電子商務 | 鐘子健 |
6 | 水力學 | 何文學 |
7 | 推銷實務 | 高紅梅 |
8 | 機械制造技術 | 王鐵流 |
9 | 電子技術 | 趙玉鈴 |
10 | 模具制圖與CAD | 項春 |
11 | 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 | 歐劍 |
12 | JAVAWEB應用開發 | 吳建玉 |
13 | 采購與供應鏈管理 | 李敏 |
14 | PRO/E三維數字化設計 | 方貴盛 |
15 | 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 | 孫培峰 |
16 | 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 | 劉學應 |
17 | 浙江特色水教育 | 符寧平 |
18 | Liunx操作系統應用技術 | 周志敏 |
19 | 地理信息系統(GIS) | 僧德文 |
20 | 生產管理 | 劉軍 |
21 | 水處理工程(污水) | 王培風 |
參考資料: |
實訓基地
截至2015年4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共有校內實訓室43個,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17個,校外實習基地238個,其中通過省教育廳合格評估實訓基地12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4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238個。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計算機應用技術實訓基地、先進制造實訓基地
省級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4個,名單不全):水利工程綜合技能實訓基地、電力工程實訓基地
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1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臺灣圣約翰科技大學、臺灣東南科技大學等港臺高校以及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加拿大紅河學院、加拿大亞崗昆學院、荷蘭CAH德騰隆應用大學、美國東北社區學院、美國路易斯克拉克社區學院等境外高校有學生互派交流合作。此外,從2007年起,與新西蘭尼爾森·馬爾伯勒理工學院(NMIT)簽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和商科合作項目。
截至2015年1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蘇寧集團、聯想集團、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成龍建設集團等企業有開展校企合作。
符寧平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組織、宣傳、黨風廉政、保密和校友工作。分管組織宣傳部(統戰部)、離退休辦公室。聯系基礎教育部(社會科學部)、體育與軍訓部。
葉舟校長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負責外事、高等教育研究、發展規劃工作。分管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外事辦公室)、發展規劃處(高教研究室)。聯系水利工程系。
沈建華副書記 負責招生與就業、學生思政、共青團(學生會)和體委工作。分管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學生處(學生工作部)、團委。聯系機械電子工程系。
陳長生副書記 負責“兩課”建設、教職工思政、基本建設工作。分管基建處。聯系市政工程系。
徐金壽副校長 負責教學、督導評價、實驗實訓條件建設、校企合作工作。分管教務處(產學合作辦公室)、教學評價中心。聯系電氣工程系。
鄒冰副校長 負責科研科技服務、圖書情報、計劃財務工作。分管科技處(學報編輯部)、圖書館、計劃財務處。聯系建筑工程系。
姜翰照副校長 負責后勤、資產管理、武裝保衛、衛生防疫工作、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計劃生育工作。分管資產管理處、保衛處(武裝部)、后勤管理處(后勤服務中心)。聯系經濟與管理工程系。
郭京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審計、群眾來信來訪,校園信息化建設。分管監察審計處、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聯系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
顧蓓熙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負責工會、人事工作。分管工會、人事處。聯系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馬燕燕副校級 負責機關黨建、繼續教育、水文化建設,協助分管校務公開工作。分管機關黨總支、繼續教育學院。聯系監理公司。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校徽圖案以 篆書“水”為基本形作結構安排,三個“S”構成的圖形充分展示了水的韻律和運動美感,又形似正在拙壯成長的新苗,表達了學校作為育人場所的基本含義,個性明確。
校訓博學、求實
釋義:博于問學,篤于務實;多學真知,多干實事。
“博學”側重學習,向各種人學,學各種知識;
“求實”側重實行,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校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校歌
作詞:代欣燕 作曲:楊清宇
潤物無聲的關懷,演繹著生命如歌的律動;
上善若水的追求,貫通了世代血脈的交融;
禹王不朽的傳承,灌溉著神州千年的安定。
前人偉岸的身影,書寫了天地人和的豪情。
我們博與問學,我們篤于務實。
以水育人,以文化人把振興中華的人才輸送。
我們勇于實踐,我們開拓創新。
自強務實尚德求真,汗水鑄就青春的圖騰,鑄就青春的圖騰。
我們博與問學,我們篤于務實。
啊啊啊啊……我們勇于實踐,我們開拓創新。
啊啊……汗水鑄就青春的圖騰,鑄就青春的圖騰。
杭州水力發電學校
1952年12月,時任水電總局局長李銳向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江華提出成立浙江省水電局,又與華東教育部、浙江省政府和王醒(后為浙江省水電局長)商談培養水電專業人才建立水電學校等事。
1953年8月24日,在杭州市文一路上、打索橋旁,中央燃料工業部以浙江工業干部學校為基礎,在保留浙江工業干部學校(成立于1950年2月,1952年撤銷)機械、電機兩科基礎上成立中央燃料工業部杭州水力發電學校,由中央燃料工業部領導。
1955年暑假的“反胡風”,在全校師生中錯誤地開展了肅反運動。
1956年,隨著燃料工業部拆分為電力、石油、煤炭三個工業部,學校改由電力工業部領導,更名為電力工業部杭州水力發電學校。
1958年7月,學校下放給浙江省,并升格為浙江電力專科學校,由浙江省水利電力廳主管。
杭州水利學校
1956年8月,經浙江省人名委員會批準建立浙江省杭州水利學校,由浙江省水利廳主管。校址設在杭州市慶春門外華家池。
1960年4月25日,浙江省水利電力廳將杭州水利學校下放錢塘江工程局領導。
合并之后1960年9月,浙江電力專科學校中專部遷往浙江省建德縣,與杭州水利學校、新安江機電安裝技工學校合并,成立浙江水利電力學校,由浙江省水利電力廳主管;其余部分同浙江機械專科學校、浙江紡織專科學校及浙江大學冶金系、土木系部分專業合并,成立杭州工學院。
1961年,杭州工學院停辦,其大專部被并入浙江大學,在原杭州水力發電學校中專部的基礎上參與合并組建浙江水利電力學校,紡專改為浙江絲綢工學院(今浙江理工大學)。
1962年2月,浙江水利電力學校校產、師資、檔案全部并入了浙江大學。
1962年5月,浙江水利電力學校撤銷。
1975年4月,經浙江省革委會批準,浙江水利電力學校重建。
1978年9月,學校更名為浙江水利水電學校。
1980年2月,浙江水利干部學校與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合署辦學。
1984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校址在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內。
1992年10月5日,設立河海大學浙江函授站。
1999年6月25日,浙江省水利廳與浙江工業大學簽訂合作辦學的協議書,要求擴大辦學規模、提高層次和浙江工業大學合作共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2000年8月,與浙江工業大學合作首次招收全日制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本科學生。
2001年3月,浙江水利水電學校全部并入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
2003年10月,學校整體遷入杭州下沙新校區。
2004年1月,舉行建校50周年暨下沙新校區落成慶祝大會。
2004年6月,該校被列入浙江省“升本”計劃,并按“升本”程序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審批。
2008年11月22日,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工程碩士研究生班開辦。
2010年7月5日,與阿里巴巴共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同時,首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外貿人才培訓班”也正式開班。
2012年4月,與河海大學首次合辦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班。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準升格并更名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2014年12月17日,國家水利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正式簽署共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備忘錄,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并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
學校積極開展科研、科技服務和教學研究,推動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近五年來,學校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獎及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獎項共17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8項,其他各級各類科研和科技服務項目751項,科研與科技服務總經費達1.2億元。其中水利類科研項目有浙江省科技廳重大項目“南方耕地低碳環保型高產節水農業集成模式研究”、浙江省自然基金項目“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老化機理及運行能力評價研究”等342項。在開展科研工作和技術服務中,加強科研學術團隊建設,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現有水利工程、水利經濟、水文化、水利機械等多個研究團隊。學校符寧平教授為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水資源與水環境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曉東教授受邀擔任浙江省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評審組組長和浙江省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審查專家組組長。2009年獲得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的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黨政界
俞才興:浙江省勞動人事廳廳長
龔丁:湖州水利局副局長
張仁敏:溫州電力局副局長
呂永江:紹興水利局副局長
林孝悌:溫州水利局局長,全國水電建設先進個人,全國水管體制改革先進個人
周定炎:杭州林業水利局局長、黨委書記
任根泉:中國水利博物館副館長
張維林:溫州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平陽縣副縣長(掛職)、順溪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
洪勇華:麗水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
裘江海:浙江省圍墾局局長、浙江省水電中心主任
葛捍東:浙江省水利廳水電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朱鴻瑞:寧波水利水電勘察設計室副主任,水利局辦公室副主任、主任,水利局副巡視員
葛揚安:曾任杭州富陽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富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兼黨組書記;中國國內旅游協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院廣東分院客座研究員,世界華人交流協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等職
錢金奎:葛洲壩集團電力建設公司原黨委書記
張萱令:浙江大學出版社辦公室主任
梅金培:浙江大學電工廠副廠長
朱惠文:獲國家優秀設計獎,浙江科技學院系主任
人文界
徐貴方:書法家,獲“世界書畫藝術名人”稱號
盛婉珠:歷任武漢電力學校教師、教研組組長、講師
邵永泉: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師
李有恒: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擔任中國電力作家協會副主席
馮桂珠:浙江大學人事檔案管理主任
工商界
何志鋒: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尚格集團董事長
王文成:寧波原水集團董事長、河海大學客座教授、市人大常委會城建與環資工委委員、寧波市人大代表
陳永勝:浙江電力成套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省輸配電設備行業協會副會長
何志鋒:浙江大禹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華市青年企業家協會長
林道冶:浙江省*水電建設集團總經理
江喜科:蘇州科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陳永勝:杭州新世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阿拉爾新世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省輸配電設備行業協會副會長
董最紅:浙江最紅控股集團董事長、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特聘講師
科教界
王士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首任黨委書記,原南京工程學院校長,原成都工業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李建設:博士生導師、第六屆亞洲運動生物力學學會主席
朱復華:北京化工大學塑料機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林定夷:中山大學教授。國家自然辯證法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方法論專業委員會委員,《自然辯證法研究》通信編委,《科學.技術與辯證法》雜志編委,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授
奕永慶:余姚市水利局高級工程師,獲‘國際節水技術獎“,2014年全球*獲獎者
阮光華: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周紀良:歷任上海水電技工學校教員,水電部第四工程局中心機械廠主任工程師
孫鴻秉:廣西電機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專委會副主任、電力部水力發電機標委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岑文華:獲國家發明獎、省部級科技術進步獎
茹萬鈞:上海水工機械廠高級工程師,著有論文《大型工件曲線廻轉面加工》,被評為解決了冷加工學科中世界性難題
馬啟祥:先后獲得一項“國家進步二等獎”、一項水利部“進步一等獎”等;先后被評為“水利部節水灌溉先進工作者”、全國微灌學組先進工作者“等
戴傳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湖北宜昌葛洲壩電站總隊司令部總工程師、重慶市勞動模范
馬運龍:三峽水利電力物資公司總經理,三峽工程施工指揮部副指揮長,曾接受中央電視臺的現場采訪
蔣能定:曾任中南院機電處副處長、中南咨詢公司副總經理(正處級)、高級工程師
馬孝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北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呂樟順:高級工程師,水電部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任職,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個人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戴自方: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獲水電部科技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汪云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升船機設計專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二等獎等
曹正驊:高級工程師,獲水電部金獎
錢武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航天部二等獎,被航天部授予“發展航天事業貢獻突出”一等功,航天部年度獎,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葉招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電力工業部一等獎、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楊國興:獲陜西省科學大會獎、國家設計金獎
據2015年4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建有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省級)、水利經濟和水文化研究所(省級)、水利與海洋工程研究所(校級)、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校級)等研究機構。
截至2014年10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建有水利工程基礎實驗室”、“電力工程實驗室”、“給排水實驗室”、“3S技術實驗室”、“先進制造技術實驗室”等38個實驗室(均為浙江省財政重點資助實驗室),并擁有華東地區*河口試驗基地。
科研成果據2015年4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18項(近五年),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國家863課題、國家科技計劃支撐項目等課題的子項共5項,科研與科技服務總經費達7940.85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為1686.75萬元。以*作者公開發表論文872篇,其中核心期刊326篇,檢索論文46篇。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4項,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獎二等獎3項,獲得各種論文獎勵10篇。截至2015年4月,該校共承擔省部級項目48項。
此外,據2015年4月學校網站信息顯示,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獲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第七次科研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各一次,三等獎三次;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有1篇獲得了2005年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優秀論文獎;1篇獲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第十三屆)二等獎;2篇分別獲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第十三屆)三等獎和優秀獎;3篇論文獲得過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07年4月,該校承擔的“浙江省農村飲用水工程財政扶持政策研究”、 “浙江省水資源保障能力評估”兩個項目同時獲得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校校長葉舟主持完成的《水能資源有償使用及資源、經濟、生態三大補償機制研究與實踐》科研成果獲2014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6年,由該校老師研制的“自行車行星齒輪無級變速傳動裝置”正式獲得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
學術資源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11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圖書館紙質圖書藏書量為75萬余冊,生均96冊,另有電子期刊18433種,建有主干帶寬千兆的校園網系統該校訂購報刊、雜志1200余種。
截至2014年3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圖書館建有數據庫27個,其中中文數據庫有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論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中的期刊論文資源全文子系統、學位論文子系統的部分、國研網、起點考試系統、冰果英語、超星學術視頻、讀秀知識庫、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資訊行和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資源、方正Apabi數字圖書、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萬方標準文獻數據庫、龍源人文期刊數據庫、全球產品樣本數據庫、墨香華文數字報紙、正保多媒體數據庫、環球英語就業培訓庫、軟件通視頻學習庫、超星數字圖書館和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外文數據庫有外文數字圖書館、Springerlink外文全文期刊庫、EBSCO全文數據庫。
學術期刊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是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的技術類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并被《中國期刊網》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字化期刊群》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北極星》網站全文收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的來源期刊。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主要刊登水利、建筑與土木工程、電力工程、機電工程、汽車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及基礎學科等領域內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工程實例等,也適當刊登具有創見的教學研究論文。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的特色欄目有《水利水電工程》欄目、《河口與海岸工程》欄目、《機械與電氣工程》欄目、《水利史志及水文化》欄目、《教學與研究》欄目等。
2014年12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被列入中國*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