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西安郵電學院
首頁:
www.xiyou.edu.cn
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招標公告。人才培養。
知名校友/西安郵電大學
*移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薛濤海;北京電信規劃設計院副院長胡濟生;陜西省郵政局局長王寶成;新疆自治區郵政局局長阿不來提;廣東衛星通信公司總經理董建良;山西省電信公司副總經理元建興;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參事室主任李明遠。
專業設置/西安郵電大學
學校現有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物聯網與兩化融合研究院、外語系、數字媒體藝術系、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等教學研究機構。有通信工程、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經濟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應用物理學、信息安全、會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43個本科專業,有3年制專科專業12個。
2003年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該校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一級學科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授權點32個,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1個MBA專業學位授權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VLSI系統設計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通信領域的寬帶IP網絡上的語音和視頻通信技術研究、嵌入式網絡研究,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等;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通信、通信網、移動通信、集成光學技術、信息光電子技術等;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信息安全、量子信息技術、實時信號處理及其硬件實現等;產業經濟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企業組織與管理、產業組織與產業政策、網絡經濟與技術創新、產業布局與通信企業規劃等;企業管理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與決策、市場營銷與商務策劃、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企業信息管理等。從2004年起,該校開始招收以上專業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
人才培養西安郵電大學在陜西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招生計劃逐年增加。面對擴招,學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積極適應市場經濟對信息產業特別是通信業人才的需求,跟蹤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堅持內涵發展的道路,大膽進行教學改革,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加大重點學科建設力度,形成了以信息技術與管理為主、基本覆蓋信息類主要專業的學科體系,各學科都有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科研梯隊。學校還不斷完善本科生培養方案,合理整合專業課程,強調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實行分級教學和分層次實驗,堅持外語、計算機、實踐環節和人文素質教育的連續性,增設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課程。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各種基本技能的訓練。學校現有實驗室和實驗中心26個,建立校外實習基地20個。課內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
教育國際/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努力推進教育國際化,逐步擴大留學生教育規模。今年學校有2名長期留學生來院學習,實現了長期在校留學生零的突破。同時,該校與亞太電信組織(APT)、東盟(ASEAN)、國際電聯等國際組織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作為西北*一所承擔APT和ASEAN培訓任務的院校,已舉辦APT培訓班2期,ASEAN培訓班1期,共為亞太電信組織以及東盟國家培訓了13個國家的近40名電信領域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今后幾年除繼續辦好APT培訓外,按照外交部和信息產業部的統一安排,將陸續按年度為東盟國家培訓120余名電信領域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校園文化/西安郵電大學
校訓
愛國 求是 奮進愛國 ---- 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全體師生員工以為祖國貢獻全部力量為較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較大恥辱,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自覺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呼吸、共命運。為華夏的重新崛起辛勤耕耘、無私奉獻 ,為報效社會主義祖國刻苦學習、凈化心靈、完善自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
為人民的美滿幸福,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貢獻全部的聰明才智,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求是 ---- 實事求是、追求真理養成嚴謹、踏實、認真扎實的科學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茍且、不粉飾。以不不屈不撓的精神,執著地探索真理,追求真知。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避艱險,勇往直前,對待科學技術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為科學獻身。學要有所成,事在有所為,奮力攀登科學高峰。奮進 ---- 勤奮好學,奮發進取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信息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西北,服務全國。以本科教育為主,創造條件開展研究生教育,優化結構、加強管理、穩步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以工為主,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理、管、經、文、法相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全國知名、西部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校歌西安郵電大學校歌作詞:不詳作曲:夏正華我們的歌聲啊,歌聲多豪邁我們的青春,青春閃光彩我們的腳步啊,腳步多堅定我們追趕著新時代追趕著新時代。桃李滿天下,學科創品牌我們為信息產業開創未來,開創未來這里的學子啊,學子最勤奮這里的特色,特色最現代這里的今天,今天多美好這里的明天,這里的明天明天更燦爛。開發大西北,信息通四海學校活動學生社團學生社團作為高等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載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社團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各類社團共有42個,呈現出“繽紛社團、百花齊放”的局面,在全省高校活動比賽中,大批社團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英語俱樂部等一批優秀社團獲得“省級優秀社團”等榮譽稱號,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學校社團包含體育、科技、社科、文藝、綜合五大類別。社團不僅僅是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的第二課堂,更是新時期適應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新型組織。
社團名單 :DIY電腦俱樂部、MT音樂俱樂部、軍事愛好者協會、網絡俱樂部、書畫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異度空間、動漫社、圖管會 、羽毛球協會、魔術愛好者協會、英語俱樂部、乒乓球協會、影視愛好者協會、辯論社、排球協會、拉丁舞社、綠色環保協會、輪滑社、地理協會、法律愛好者協會、體育論壇、人文社、愛心陣地、炫武武道社、哲學社、戲劇社、棋類協會、歷史協會、籃球協會、網球俱樂部、馬列理論讀書社、精武體育會、足球協會、零距離協會、精英實踐社、花式籃球協會、心理愛好者協會、陽光社、YOB街舞社、創業協會、文學社文藝活動西安郵電大學成立了大學生藝術團,在加強學校對外文化交流、提高高雅藝術、弘揚民族文化、繁榮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審美情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校文藝活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華彩樂章音樂節》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在全校以及社會上形成了相當的影響。紅五月大合唱比賽更是得到了各院系的廣泛關注與支持。學校軍樂團受到其他高校以及社會上的邀請進行表演,受好評。體育活動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具有單獨招收田徑高水平運動隊的學校。競走、中長跑是學校傳統優勢項目。曾為*、陜西省和學校爭得了榮譽。學校田徑高水平運動隊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名六項,第二名四項;第三名三項。曾2人次4破亞洲紀錄,1人2破全國紀錄,2人次5破全國大學生紀錄,7人次14破陜西省大學生紀錄。學校各代表隊在陜西省大學生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高水平運動隊為學校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促使廣大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陽光體育運動之中,豐富了校園體育活動。我部精心設計、策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 2011年被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體育局、共青團陜西省委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優秀單位。
歷史沿革/西安郵電大學
學校創建于新*成立初期,前身是 1950 年成立的陜西和甘肅兩省郵電人員培訓班及隨后的西北郵電學校雁塔校區 綠園。1950年初,*進入全面經濟恢復時期,為了迅速發展人民郵電事業,急需培養郵電業務管理和技術人才,西北郵電管理局創辦了陜西省郵電人員訓練班和甘肅省郵電人員訓練班。1952年4月1日,西北郵電管理局決定,將陜西、甘肅兩省郵電人員訓練班合并,正式成立西北郵電學校。1953年6月1日,郵電部將西北郵電學校改名為西安郵電學校。1955年5月1日,郵電部將西安郵電學校改名為西安郵政學校,正式列入*國家中專學校系列,并抽調干部組建西安報務學校。1958年5月1日,*郵電部決定撤銷西安報務學校,并入西安郵政學校,增設電信專業,將校名改為西安郵電學校。1953年到1958年,西郵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一所以郵電管理為主,兼容電信技術專業的郵電中專,為西北郵電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學校加強實踐教學,接辦了小寨郵電局、臨潼郵電局作為實習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59 年3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西安郵電學院,開始本科教育,是原郵電部在西北地區布點的*郵電通信類普通高等學校。開設的專業有線電通信工程、無線電通信工程、物理師資等專業。同年9月7日,*批本科生200名入學。學院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土洋結合、自制設備、開展工業生產,先后建立金工、電工、有線、無線四個車間,生產有屋脊濾波器,氖燈小交換器等產品,創產值40余萬元,同時學院還大搞科研評比,先后完成科研項目102個,其中熱敏電阻達到當時國內先進水平,學院被評為西安市文教戰線先進集體和陜西省紅旗單位。
“文革”期間停辦,1980 年恢復籌建,1986 年恢復本科招生。2003年7月,國務院委員會審核批準我校具有碩士學位授權資格,同年本科專業進入本科重點批次招生,學校的辦學層次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04年學校開始招生研究生,共有45個碩士授權點。
2012年3月2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布2012年新設置高等院校及更名院校名單,西安郵電學院正式更名為西安郵電大學。更名后的西安郵電大學為多學科本科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承擔研究生培養的任務。西安郵電大學由陜西省領導和管理,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8000人。西安郵電學院正式更名“西安郵電大學”掛牌儀式于2012年5月6日上午在西安郵電大學長安校區北門口隆重舉行。來自西安郵電大學的各級校領導、廣大師生、離退休人員代表、特邀嘉賓、校友等近千人參加了更名掛牌儀式。
所獲榮譽/西安郵電大學
1996年全國數模競賽,西安郵電大學獲國家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2個省級特等獎;
2000年和2001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
2000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該院非英語專業代表隊力挫群雄躋身全國八強,付強同學獲得較佳辯手*名;
注:博士生、碩士研究生參賽的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2000年該院獲得1項銀獎,2項銅獎,成為省內獲獎最多的高校;2002年又獲得1項銀獎,1項銅獎的好成績,同時被團中央、*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高校優秀組織獎”。
2001年、2002年該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2003年,該院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1項;獲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首屆全國青少年文學藝術大賽文學一等獎1項;
2006年LTERA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再創佳績獲得好成績,由該院學生張方方、柳立濱、陳曉武完成,劉軍老師指導的“基于nios-II的多核智能交通車載終端”作品獲得*賽區三等獎;
2006年 榮獲第二屆西安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組織獎;
2008年陜西省ALTER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由計算機系邢立冬老師指導,周佳昕、敬佩、朱坤等同學完成的作品“半導體工藝實驗室智能監控系統”獲得一等獎*名,捧得ALTERA杯。在此次競賽中,該院參賽的5支代表隊全部獲獎,其中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l;
2008年陜西省大學生德州儀器(TI)杯模擬及模數混合電路應用設計競賽于日前結束,此次比賽中該校取得了優異成績,共獲得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由電信系倪德克老師指導,郟磊、薛亮、譚建設等同學完成的“基于MSP430的GPS/GSM定位監控系統設計”被評為一等獎*名,捧得TI杯,同時倪德克老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該院獲優秀組織獎;
2008年英特爾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競賽評審工作近日落下帷幕。該院由劉軍老師指導,李政、安康、趙江三位同學組隊完成的參賽作品“基于英特爾?醋睿RM”雙核遠程無線反恐機器人”獲得全國三等獎;
2009年該校“40Gb/s SDH (STM-256)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項目獲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9年該校在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參賽作品 “ 基于混沌的芯片加密(論文) ” 、 “ 基于擊鍵特征密碼驗證 ” 、 “ 屏幕鎖定系統 ” 、 “ 指紋識別電子印章系統 ” 獲得了全國三等獎; “ 可疑通信關系網挖掘 ” 、 “ 利用附加硬件登錄系統 ” 獲得全國優勝獎;
2009年該校院選手獲“e路通”杯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全國一等獎;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陜西賽區該校中取得優異成績,最終共有12支參賽隊獲得陜西賽區獎項,其中一等獎3隊(并全部推薦參加全國一、二等獎的角逐),二等獎3隊,三等獎6隊,獲得參加國家獎角逐的隊伍數量并列全省各高校第三,獲獎總隊數位列全省各高校第四,該院同時獲得陜西賽區優秀組織獎;
2009 Altera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劉晨、呂嚴冰、馮曉偉等同學完成的作品“數字化多參數監護儀”獲得*賽區三等獎。在此次競賽中,他們做為陜西省*一支進入*賽區決賽的參賽隊,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參賽隊同臺競技,并取得了佳績;。
2009年 該校付志利同學摘得“天華杯”全國電子專業人才電子設計與技能大賽陜西賽區*一等獎;
2009年該校在第十一屆“挑戰杯”航空航天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中獲佳績;
2009年 全國電子專業人才電子設計與技能大賽總決賽,該校李國輝老師指導的電子0601班學生付志利獲得總決賽三等獎,楊宏老師指導的科技0602班學生胡維平和藍海榮獲得優秀獎,該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2009年 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ERP技能大賽總決賽中,該校由夏立均老師帶隊指導的兩支參賽隊均獲得團體三等獎,李雅軒獲得個人三等獎,薛珊、周葉欣、班袁娜娜三位同學獲得個人優秀獎;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陜西賽區該校 該校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同時該校獲得陜西賽區優秀組織獎;
2009年該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陜西省教學名師張鴻教授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電信產業價值鏈整合的商業運營模式創新研究》獲得*通信學會三等
2010年全國嵌入式大賽該校勇奪桂冠;
2010年該校獲Altera杯*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團體銅獎;
2010年該校榮獲首屆全國軟件設計大賽二等獎;
2010年該校榮獲兩項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技術競賽三等獎;
2010年陜西省TI杯電子設計競賽該校再獲佳績,該校共獲得一等獎3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2個,獲獎隊數名列全省第二;
2010年“美新杯”*MEMS傳感器應用大賽一等獎;
2010年該校獲2010全國“電腦鼠走迷宮”競賽總決賽特等獎,以及一二三等獎各一個;
2010年該校獲第二屆OpenHW開放源碼硬件與嵌入式大賽三等獎;
2010年該校七位同學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決賽,其中古毅偉等四位同學獲全國一等獎,并有20人獲二等獎,25人獲三等獎;
2010年該校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全國較佳組織獎、西北賽區期貨成績第二名、西北賽區外匯成績第三名、西北賽區股指期貨成績第四名,楊嫩曉、武琦獲較佳指導教師獎, 10名同學榮獲西北賽區優勝獎;
2010年該校參賽隊伍進入“昆山杯”創業大賽總決賽;
2011年該校承辦2011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2011年,電工院被評為省教育系統2010年度精神文明建設較佳單位。
該院學生考研錄取率逐年遞增,每年都有相當一批學生被*科學院、*社會科學院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著名學府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國際交流 近年來,西安郵電大學與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香港和臺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所大學、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學者互訪、專家講學、合作科研、學術會議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每年邀請和接待近百名外國與港澳臺學者、專家來校講學或從事科學研究,其中許多著名學者被聘為學校的名譽教授、顧問教授或客座教授。來校者大部分為短期專家,其專業面覆蓋理、工、商、經、管、法、哲等各個學科門類,這種合作交流推動了該院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水平,也擴大了該校在國外的影響。此外,學校每年還聘請部分外籍語言教師來校長期任教,幫助提高該校外語教學水平。
學術研究/西安郵電大學
科研機構西安郵電大學科研基地
名 稱 | 審批部門 | 審批時間 |
|
1 | 信息產業部ASIC設計中心 | 信息產業部 | 2000 |
2 | 信息產業部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 | 信息產業部 | 2000 |
3 | 信息產業部計算機軟件工程實驗室 | 信息產業部 | 2000 |
4 | 信息產業部郵政信息網絡實驗室 | 信息產業部 | 2000 |
5 | 信息產業經濟系統仿真實驗室 | 信息產業部 | 2000 |
6 | 陜西省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 | 2008 |
7 | 陜西省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陜西省教育廳 | 2009 |
8 | 陜西省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支持中心 | 陜西省工業 和信息化廳 | 2009 |
9 | 陜西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創新研究中心 | 陜西省工業 和信息化廳 | 2010 |
10 | 西安現代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 陜西省社科聯 |
|
序號 | 校級科研機構名稱 | 負責人 | 依托單位 |
1 | 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 范九倫 | 通信與信息工程 學院 |
2 | 通信與網絡研究中心 | 趙季紅 | 通信與信息工程 學院 |
3 | 電子工程研究所 | 陳 明 | 電子工程學院 |
4 | 軟件工程研究所 | 王忠民 | 計算機學院 |
5 | 綜合自動化研究所 | 王文慶 | 自動化學院 |
6 | 企業發展研究所 | 隴小渝 | 管理工程學院 |
7 | 郵政科學研究所 | 樊相宇 | 管理工程學院 |
8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張 鴻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9 | 電路與系統設計研究所 | 徐東明 | 深亞公司 |
10 | 信息與計算科學研究所 | 徐建剛 | 理學院 |
11 | 人文科學研究所 | 張學廣 | 人文社科學院 |
12 | 體育科學研究所 | 李 靜 | 體育部 |
13 | 信息產業經濟系統仿真實驗室 | 張 利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4 | 市場調查策劃中心 | 張 鴻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5 | 商業智能研究所 | 周曉輝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6 | 移動互聯網研究所 | 張鵬 | 通信與信息工程 學院 |
17 | 圖像信息處理研究所 | 劉穎 | 通信與信息工程 學院 |
18 | 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 袁小陸 | 外語系 |
19 | 量子信息技術研究所 | 惠小強 | 理學院 |
學術資源截至2012年,學校圖書館藏紙質圖書近150萬冊,涵蓋了通信、信息、計算機、經濟、管理、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政治等相關學科。館藏中外文電子圖書28萬余冊。通過聯采、自購、自建等方式,建立了16種中文文獻資源數據庫、5種外文文獻資源數據庫,如*期刊全文數據庫、*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清華同方*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清華同方*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北大方正Apabi數字圖書系統、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道瓊斯全球資訊教育平臺、智聯起點考試網、北京國道標準專題庫、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IEL)數據庫、北京國道外文專題數據庫、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Link)數據庫、中宏經濟數據庫、國研網數據庫、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數據庫以及西安郵電大學本科畢業生優秀論文數據庫、西安郵電大學教工論文數據庫、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畢業論文數據庫3種自建數據庫。
學術期刊《西安郵電大學學報》(原《西安郵電學院學報》)是西安郵電大學(原西安郵電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貫徹黨的“雙百”方針,遵守有關法規政策,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堅持學術性和應用性的辦刊宗旨。為滿足學校師生和通信業科研,管理人員的學術交流需求,促進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主要刊登信息與通信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與自動化技術、信息經濟與管理、信息產業研究等方面的較新研究成果。
基本簡介/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郵電大學先后隸屬于郵電部、信息產業部,現為工業與信息化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以陜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學校是一所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理、經、管、文、法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新、老校區分別坐落于西安市長安區韋郭路和雁塔區長安南路,交通便利,景色秀麗。學校是國家在西北地區布局的*郵電通信類高等院校、教育部“*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全國首批試辦邊防軍人子女預科班的高校。學校***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陜西省“文明校園”稱號,被陜西省教育廳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稱號,校黨委被省委教工委授予“陜西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委”稱號。學校占地1535多畝,校舍面積7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館藏書146萬冊。設有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物聯網與兩化融合研究院、外語系、數字媒體藝術系、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等教學研究機構。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1個MBA專業學位授權點,43個本科專業,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個*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名牌專業。設有5個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4個陜西省重點研究中心,11門省級精品課程,5部省級優秀教材獎,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擁有“計算機核心課程”*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團隊。現有專任教師總數965人,其中教授116人,73%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隊伍中有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省級優秀教師和教學名師、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等*和省級各類人才40多人,外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78人。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億元。圖書館藏書約200萬冊,建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并對“*學術期刊”實現了網上檢索。學校擁有較完善的網絡環境,被列為原郵電部重點建設項目的該校的校園網于1996年投入使用,是陜西省最早建成使用的5個高校校園網之一,該校是CISCO公司全球網絡技術院校之一,也是 ITU-T*互聯網培訓中心之一。學校1997年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1998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廳授予“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領導/西安郵電大學
歷任彭洪志西北郵電學校校長;
揚振五 西安郵電學校校長;
吳振興西安郵電學校校長 1954.9-1955.5;
楊邨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于江 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
史云峰西安郵電學院校長;
馬國新 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鄧震垠西安郵電學院校長;
韓曾貴 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張義俊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何鎖柱 西安郵電學院校長;
杜平西安郵電學院黨委書記;
田東平西安郵電學院校長;
董小龍西安郵電大學黨委書記;
盧建軍西安郵電大學校長。
現任黨委書記、校長盧建軍
副校長溫小鄭
副校長蘇華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永昌
紀委書記孫冰紅
副校長賈明遠
副校長范九倫
招生就業 2000年該校在24個省(市、區)的新生總分平均分超過重點院校控制線;2001年理工類共有21個省(市、區)的新生總分平均分超過重點院校控制線,其中共有14個省(市、區)的新生總分的較低分超過重點院校控制線;2002年的理工類在23個省(市、區)的新生總分平均分超過重點院校控制線,其中共有17個省(市、區)的新生總分的較低分超過重點院校控制線。2003年我院在13個省(市、區)招生按本科批次一類錄取,約占招生總數的1/3,其余省按本科批次二類錄取。共招收本科生3260人,招收高職學生834人。
該校畢業生連續三年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在98%以上(2000年就業率98.8%,2001年就業率99.4%,2002年就業率98.4%),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響,一次就業率約88.4%。畢業生大多在通信運營企業、制造企業及高校和研究機構工作,并很好地發揮專業特長,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一些人還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和高級技術崗位。據用人單位反饋,我院畢業生基礎知識扎實,適應能力強,熱愛郵電事業,服從工作安排,安心本職工作,后勁大,綜合素質高。
師資隊伍西郵現有專任教師900人,約占教職工總數的82%。教職工中副高以上職稱400余人,正高職稱110余人,碩博比達到70%以上,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學校歷屆黨委極為重視學科隊伍建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途徑吸納精英,優化結構。學校還聘請了兩院院士陳俊亮、*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工程院院士趙梓森、*科學院院士沈緒榜等知名學者、專家為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經過多年努力,一批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脫穎而出,有14人被聘為國內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導師。
科研力量 西安郵電大學堅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依據高校人才密集和學科的優勢,大力開展了應用性研究、高新技術研究。近5年來,全校共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242”信息安全計劃、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30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5項,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獲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TD—SCDMA基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產業化”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虎符TEPA”2010年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批準為國際標準。近年來,參與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陜西省(13115)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兩化融合創新研究中心、陜西省法庭科學電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相繼落戶學院,并依托這些平臺,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推動陜西經濟社會建設和行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重點建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產業經濟學”3個部級重點學科和現代通信技術、ASIC設計、軟件工程、信息產業經濟系統仿真、郵政信息網絡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學院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20項,其*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5項。近3年學院科研項目到位經費1965.10萬元,高職人員人均3 .88萬元。近三年來,該院共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410篇,其中被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41篇,出版學術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2項獲發明專利,20項獲省部級獎,13項獲廳局級獎,8項得以推廣,科研產值達1000萬。
科研成果西安郵電大學堅持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依據高校人才密集和學科的優勢,大力開展了應用性研究、高新技術研究。重點建設了“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產業經濟學”3個部級重點學科和現代通信技術、ASIC設計、軟件工程、信息產業經濟系統仿真、郵政信息網絡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20項,其*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5項。近3年學校科研項目到位經費1965.10萬元,高職人員人均3 .88萬元。近三年來,該校共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410篇,其中被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41篇,出版學術著作80余部;科研成果2項獲發明專利,20項獲省部級獎,13項獲廳局級獎,8項得以推廣,科研產值達1000萬。
主要貢獻建校6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6萬多名優秀人才,畢業生大多工作在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企業及華為公司、大唐電信、中興通信、諾基亞等通信制造企業或各行業信息化建設崗位,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校以“為企業提供最短時間能適應企業工作的優秀人才”為培養目標,按照企業用人要求對大學生進行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培訓,成立 IT 應用型人才實訓中心,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探索出“企業對接定制培養”、“3+1 創新教育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深受企業和大學生的歡迎,開辟了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接近100%,本科生就業率達91%以上,在省屬高校名列前茅。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科技日報》、《*教育報》、《*青年報》、《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學校建設成就作了專題報道。
近5年來,全校共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242”信息安全計劃、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30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5項,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獲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TD—SCDMA基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產業化”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虎符TePA”2010年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批準為國際標準。2008年,學校申請設立的陜西省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批準,被列入陜西省 “13115”科技創新工程建設計劃,促進其自行設計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芯片系列,培養高質量的集成電路*工程師。2009年,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學校成立陜西省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支持中心,加強學校對陜西省信息化建設發展中涉及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智力服務。2010年,陜西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創新研究中心在學校掛牌。2011年,陜西省公安廳在學校設立陜西省法庭科學電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心。
面向新世紀對人才的新要求,面對國家調整振興電子信息產業新規劃,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陜西省《實施意見》,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戰略,全面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大力加強內涵建設,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現代郵電大學。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