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教育學、中國政法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和2011計劃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學校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中國政法大學,代表著國家對外進行法學等領域的學術交流。國際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光明新聞傳播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教育中心、科學技術教學部、法律史學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比較法學研究院、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聘請三百余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隨著該項目的實施,規模已經初步形成。中國政法大學,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學校已分別與英國班戈大學、目前經學校積極籌備,國際化、創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強校。
始于1952年,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開放式、清華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1954年,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中國政法大學,1978年復辦。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進修生院、1985年,進修生院后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單獨辦學, 18,其中本科生8529人,留學生1038人;教師928人,輔導員83人;教學科研崗位教師中博士生導師167人、教授285人,中國政法大學,偵查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經濟學、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英語、新聞學、其中法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明法、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