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防控,長江大學,長大抖音。
教育網站,高校大學。
原江漢石油學院的前身為1950年創辦的北京石油工業?茖W校,系新中國成立后創建的*所石油學校。原校址在北京定福莊(即北京廣播學院校址),1954年更名為北京石油地質學校。學院的發展與新中國的石油工業發展并進。為參加大慶石油會戰,學校于1965年遷往大慶,易名大慶石油地質學校。為參加江漢油田會戰,學校又于1972年遷校荊州,改名為江漢石油地質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改名為江漢石油學院。學院先后隸屬于中央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工業部(現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從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劃轉湖北省管理。
湖北農學院原湖北農學院的前身是華中農學院荊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5年改名為湖北農學院,1989年經國家教委批準為普通本科院校。
原荊州師范學院的前身是湖北省第四簡易師范學校,創建于1936年12月。先后改制和易名為湖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湖北省立江陵師范、江漢師范學院(本科)、江漢師范?茖W校、荊州師范學校、華師荊州分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荊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95年,原荊州教育學院與荊州師專合并;1999年3月,國家教育部批準,在荊州師范高等專科學;A上建立荊州師范學院,獲得本科學位授予權。
原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的前身是湖北省沙市衛生學校,始建于1951年,后升格為江漢醫學院(本科),1977年更名為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荊州分院,1984年更名為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
四校合并2003年4月,江漢石油學院、湖北農學院、荊州師范學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合并組建成長江大學。
2003年底,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全面完成。全校設置24個教學院(系)。設置的院系有:經濟學院、政法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信息與數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石油工程學院、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地球科學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城市建設學院、農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動物科學學院、醫學院、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系、地球化學系。
2008年,長江大學武漢校區開始建設,經過3年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已于2011年全部建成,并于2012年初投入科研和教學使用。
2010年10月3日,舉行長江大學組建 8 周年暨石油教育 60 年、農學教育 33 年、師范教育 74 年、醫學教育 59 年慶典 ;同時,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共建長江大學。
2013年10月,在長江大學組建10周年之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題詞:“德智體美”,希望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全稱:長江大學
英文名稱:Yangtz University
地址: 湖北省荊州市南環路1號
電話: 0716-8060550 0716-8060813(傳真)
咨詢電話: 0716-8060550
郵編: 434023
長江大學西校區(農學院)
地址:中國湖北荊州荊秘路88號
郵編:434025
電話:0716-8066314
長江大學地圖:earthol/fun-2-school-yangtzeu.html
官方網址: yangtzeu/
學院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現有師資5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碩士生導師16人;教師中博士(含在讀博士)15人,碩士3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湖北省優秀青年教師1人。近幾年學院教師公開出版專著13部,主編全國十一五規劃統編教材3部,參編全國規劃教材7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76篇;主持完成23項*、省級科研項目,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和社科優秀成果獎6項,其中,“新的歷史階段湖北農業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長江三峽庫區移民開發、經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和“湖北西部綠色資源產業開發戰略及其技術支撐體系研究”等3個項目分別獲得2005、2006、2007年度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0項,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農業高校農經管理主要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獲得*教學成果二等獎。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不斷拓展的浪潮,學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及國內5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和往來關系,聘請了一批著名學者來院講學或擔任兼職教授。展望未來,學院將秉承“博學篤行,經世濟民”的辦學理念,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懂經濟、會管理、善經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把學院建成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和特色鮮明的教學科研咨詢基地。
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工124人,常年聘請外籍專家10余人。教師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8人、博士2人、碩士42人,留學歸國人員18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在翻譯學、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理論、專門用途英語、語篇分析及英漢對比研究等領域逐步形成特色,成果頗豐。近三年來,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0多部,承擔國家社會科學課題、國家基礎教育外語研究課題及省部級科學研究、教學研究課題共21項,有5項科研成果獲獎。
外國語學院實施外語 專業方向(文學及語言學/教育/經貿/翻譯)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外語基礎教學,優化專業結構,調整課程設置,擴大專業口徑,拓寬專業方向,突出素質培養。大學生專業四級英語一次性通過率保持在8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外國語學院教學手段先進,電教設備齊全。擁有多媒體網絡實驗室4個,視聽語言實驗室4個,調頻電臺1個,并建有圖書資料和聲像資料室,擁有圖書資料23,000余冊,各種聲像資料5000余(盒)盤,固定資產280余萬元。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有一支學歷職稱高,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5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2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位)的46人,省政府中青年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人選1人、第三層人選2人。
學院擁有湖北省重點學科“光學”學科,該學科已形成量子光學、激光物理與激光技術、光電子學與技術三個研究方向,設有長江大學特聘教授崗位。近三年來共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3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124篇,被SCI、EI、ISTP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檢索的文章46篇,出版專著1部,科研經費296萬元。
學院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十分注重教學與科研的結合,用高水平的科研帶動教學!豆鈱W》和《大學物理》兩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近三年發表教研論文52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校級成果獎6項,出版教材4部。
學院有較好的實驗條件,擁有基礎物理、近代物理等教學實驗室,實驗室面積3211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1110萬元。近年來,省政府和學校投資100萬元新建設了光電子和光通訊實驗室,能夠開展多種項目的研究,開發一些應用型產品,目前與有關企業開展了合作科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中央財政部又投資250萬元,新建基礎物理實驗室。目前物理實驗中心已申報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育人觀,著力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健康心理。近年來學生考研平均錄取率為25%,就業率96.27%以上。
學院一貫重視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學院黨總支2006年被評為長江大學先進黨總支,學院2007年被授予長江大學“模范職工之家”。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學院設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普通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與發酵工程、分離制備、食品化學與安檢和農產品貯藏與加工8個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達800余萬元,在建設中的還有日元貸款實驗室建設項目和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建設項目。近5年來,全院承擔有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出版專著及教材20余部,發表科研論文300余篇。生命科學學院將進一步與農學、醫學、石油科學等相關學科領域密切結合,構筑新的更高、更寬的生命科學發展平臺,建成國內有特色、省內有優勢的生命科學技術高級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基地。
石油工程學院
石油工程學院現有石油工程和油氣儲運工程2個本科專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油氣井工程和油氣田開發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油氣田開發工程博士點1個。除全日制研究生外,還具有同等學歷和石油與天然氣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設有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油氣鉆采工程實驗室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石油工程學院下設石油工程系和油氣儲運工程2個系;油氣井工程研究所、油氣田開發工程研究所和油氣田化學工程研究所等3個研究所。石油工程專業是長江大學的品牌專業,目前,在校本專科生1982人,碩士研究生90余人。畢業生考研率20%左右,就業率年年100%。
石油工程學院科研實力雄厚, 2005年縱橫項合同經費達到1400余萬元。近年來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100余篇,出版專著9部。學院有一批經驗豐富,學術造詣深的專家學者。在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應用、油氣開采理論與工藝技術、鉆井理論技術與設備,油田化學理論與工程應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并在國內石油系統產生較大影響。已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7項和國家專利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一項;中國高?茖W技術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軟件成果獎5項。在科研、學術上與國內各石油高校、石油科研院所以及各石油企業保持著密切聯系和合作,并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密蘇里羅拉大學、懷俄明大學、費城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古勃金石油科技大學等國際國內大學保持有廣泛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
地球科學學院
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北京石油勘探專科學校,伴隨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具有良好的辦學基礎條件。2005年我院校友王鐵冠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F已發展成為以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礦物學、巖石學和礦床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四大學科為基礎的教學、育人、科研基地,而且這四大學科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且礦產普查與勘探博士點已獲準招收博士研究生。地球科學學院擁有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亞洲*湖盆沉積模擬實驗室—中國油氣儲層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油氣資源與勘探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湖北省品牌本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湖北省精品課程(沉積巖石學、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湖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具有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的“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長大學者”特聘教授崗位。目前專任教師68人,80%以上專任教師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共有博士導師5人、碩士導師35人,教授18人(不含雙聘院士等),副高職稱24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4人。
地球科學學院具有13個學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博士研究生招生學科:礦產普查與勘探(081801)、油氣田開發工程(082002);碩士研究生招生學科有:礦產普查與勘探(湖北省有突出成就創新學科、省重點學科,081801)、地質工程(081803)、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地質學(0709)、礦物學、巖石學和礦床學(070901)、古生物與地層學(070903)、構造地質學(070904)、第四紀地質學(070905)、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070503)、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430118)等,同時,具有接受在職或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地球科學學院與校內其他院系合作招收地球科學領域的碩士點另外還有:地球化學(070902)、固體地球物理學(070801)、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081802)、油氣井工程(082001)、油氣田開發工程(082002等。地球科學學院的本科招生專業有:資源勘查工程(080105,省品牌本科專業)、地質學(070601)、地理信息系統(070703),目前,地球科學學院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近600人(全日制研究生273人,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生300多人),本科生1802人,專科學生94人。
機械工程學院
現有機電工程系、材料工程系、過程裝備系、工業設計系、工程力學系、中心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7個教學機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設計、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5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7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博士9人,碩士41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1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大學者”特聘教授1人;截止到2007年7月,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1611(其中本科生1539人)、碩士研究生24人,在讀工程碩士35人;中心實驗室擁有“機械基礎實驗室”“機械工程實驗室”“機械自動化工程實驗室”三個綜合分室,中心實驗室和工程實訓中心擁有實驗儀器設備679臺(套),資產總額899萬元,實驗室面積7214平方米。
1993年獲批機械設計及理論碩士點,1994年石油天然氣機械工程學科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4年獲批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2004年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被列為湖北省品牌專業進行建設,2006年獲批流體機械及工程碩士點、機械設計及理論湖北省重點學科,增列機械設計及理論博士點立項建設、增列機械電子工程和材料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立項建設,石油機械及井下動力鉆具研究所被省經委命名為“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石油與化工機械研發推廣中心”,2007年被授予“湖北省石油學科研究生培養與創新基地”。
曾獲*專利27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理論力學、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2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質課程,機械原理、材料力學被評為校級優質課程。自2004年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7項、獲國家專利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建省級品牌專業1個、精品課程1門;每年新增省、校級教研項目3-4項,在研教研項目保持在10項左右,參加教學研究的人數保持在專任教師的50%以上;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5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283篇,國際主要檢索系統收錄論文19篇。
涌現出了一批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如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的我院89級校友李輝博士;不畏嚴寒勇救落江老人不留名事跡感人,國內30多家媒體予以關注,引起黨中央、團中央、省教育廳極大關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稱贊為“當代大學生楷!钡摹叭珖脤W生標兵”03級學生趙傳宇,整個學院呈現出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
學院與美國密蘇里羅拉大學、休斯頓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建立了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合作關系。
電子信息學院
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任教師96人。教授10人,占10%,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32人,占33%,講師或中級職稱者33人,占34%;博士4人,占4%,碩士43人,占45%;目前在校研究生49人,在校本科生1430人。
長江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現有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三個碩士學位點和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通信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于2001年被列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另有一個信號與信息處理在建博士點。設有電信與信息工程、自動化二個系和一個電信技術研究所,建有一個湖北省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信號與信息處理、網絡與交換、檢測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四個專業實驗室。
農學院(西校區)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位于長江大學南校區,校園環境優美,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式學校。仿古堡式建筑的教學主樓、可同時容納數百人的計算機房、藏書眾多的圖書館、干凈整潔的綜合餐廳以及充滿人性化設計的學生公寓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學院與校本部共享硬件設施、師資及其他教學資源,為辦學提供了理想園地,是莘莘學子讀書、治學的理想之所。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6000人,設有石油資源系、機械系、化學工程系、城市建設系、信息系、管理系、外語系、基礎教學部、實驗實訓中心等八個教學系部和一個中心。學院共有20個本科專業,10個?茖I,所設專業都是長江大學優勢特色專業,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學院有各類教師500多人,其中長江大學教師330多人,自有教師240多人,社會兼職教師30多人,在學院授課的教授85人,博士35人,高級職稱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達50%以上。
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為了給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堅持以人為本,誠信辦學,學院以“一切為了學生”為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特色辦學,采取“兩個適應”,即適應學生特點、適應社會需求的規劃人才培養方案。通過三年的探索總結出“基礎理論夠用、強化特色技能、重視過程考核”的特色實用人才培養模式。按“大類培養、分段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入學后,按二級學科大類組織基礎課教學,基礎教學結束后進行專業分流,按入學時相應專業進行專業課程學習。通過幾年實踐,培養的學生成績優異,2008屆畢業生國家四級英語考試過關率達73.2%。
學院為打造全就業工程,組建了強大的就業指導團隊,成立了有100多家企業參加的校企合作委員會,2008屆畢業生已經簽訂了就業協議的學生超過畢業生總人數的90%。
學生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頒發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畢業證書,并實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理念,切實為學生提供人性化的一流的教育與服務。堅持走“質量與特色立院”的發展道路,不斷拓寬辦學思路,豐富辦學理念,強化辦學特色,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一所“辦學規范,管理嚴格,特色鮮明,信譽良好”的知名獨立學院。
文理學院(城中校區)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位于長江大學古樸、典雅的城中校區(原荊州師范學院),交通便利,設施齊備,條件優越,自成體系。這里曾是東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馬融“設帳講學”之地,也曾是明朝一代名相張居正求學之所。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有古典建筑風格的綜合樓,雄偉瑰麗的圖書館,寬敞明亮的學生公寓,碧綠的泮池水,幽靜的林蔭道,還有歷史文化長期積淀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人文氣氛。古往今來,這里一直是治教求學,孕育人才的理想之所。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面向市場和社會需求設置專業,為國家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培養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學院現設有人文學部、外語學部、經貿學部、理工學部、管理學部、基礎課部等6個教學單位,共開辦30個本科專業、9個專科專業,專業覆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7個學科門類。這7個學科中,大部分學科都是傳統的基礎學科,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辦學經驗,且符合高等教育由應用性學科轉向基礎性學科的發展趨向。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有一支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他們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積極進取,大膽探索,遵循規律,嚴格管理,力求用新機制、新模式為獨立學院的發展趟出一條新路子。
學院以“以人為本、學生至上”為辦學理念,以“創特色,創品牌,求質量,求發展”為發展戰略,以“4+X”(4代表畢業證、學位證、計算機證和英語等級證,X代表某種或幾種職業資格證)為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人才培養模式科學創新。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施“兩分三強化”(即分層教學、分流培養,強化英語、計算機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改方案;在育人過程中,堅持“兩嚴三著眼”(即嚴格、嚴密管理,著眼學生個性發展、綜合能力培養和良好習慣養成)的管理方式;在人才培養上,以“兩用三適應”(即培養適應社會、適應競爭、適應發展的實用性、應用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學生完成學業,成績合格者由學院頒發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粕缮緦W習。本科生在畢業時一般要求拿到“4+X”證,“4”代表畢業證、學位證、英語四級證和計算機二級證,“X”代表學生在大四分流培養時所考取的職業資格證,如教師資格證、律師資格證、會計師證等。
醫學院長江大學醫學院創建于1951年3月,現有四系(護理學系、中醫學系、醫學影像學系、預防醫學系),四部(醫學形態學部、醫學機能學部、醫學病原生物學部、醫學實驗部),二中心(分子醫學實驗中心、中美合作中樞神經損傷治療研究中心)和一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不含附屬醫院),有教授22人,副教授36人。學院現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3個本科專業和臨床醫學、護理學、針灸推拿學、醫學影像技術、中醫骨傷學5個?茖I。2006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醫學院內科學、外科學
獲碩士點授予權。同年內科學、外科學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醫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800余名。五十多年來,醫學院培養了近3萬名醫學專業人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2004年4月,湖北省衛生廳發文將醫學院確定為“湖北省衛生干部培訓基地”,學院常年舉辦全省基層醫院院長培訓班、護士長培訓班、骨干醫師培訓班等,為湖北省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了大批的衛生管理干部和醫療骨干。
2007年9月,醫學院由原沙市校區搬遷至東校區新建的醫學樓。實驗室使用面積8685.99平方米,有1500個實驗臺位,國內一流的實驗教學設備能充分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教學需要。醫學院建立的“分子醫學實驗中心”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該中心涵蓋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等各學科,為醫學院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長江大學醫學院決心以大學合并為契機,與時俱進,立足醫學普通本科教育、發展研究生教育,開拓留學生教育,形成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為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F有教職工3000多人,其中專職教師1800余人,教授225人,副教授564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851人,其中博士195人;“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7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9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4人,全國優秀教師和湖北名師5人,聘請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一批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
科研狀況學校組建以來,共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100項,省部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69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863”、“973”計劃項目11項,國家攻關和省科技計劃項目496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項,石油集團攻關項目95項,國際合作項目18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8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7項,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獎20項;出版學術專著57部;發表論文9549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382篇。
黨委書記 | 朱業宏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謝紅星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蔣光忠 | 副校長 | 張玉清劉在洲李家寶郭海敏 周從標張大平周思柱鄭 軍 |
副校級干部 | 劉紹平 | ||
校長助理 | 劉榮華 |
姓名 | 職務(事跡) |
---|---|
張丁華 | 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王鐵冠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桂世鏞 | 原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委員 |
胡文寶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石油學會物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廖永遠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董事 |
萬明習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聲學學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理事 |
宋育英 | 湖北省第十屆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中共十七屆中紀委委員 |
趙業榮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龐雄奇 | 中國石油學會油氣運移學組組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
劉文振 | 吐哈油田企管處處長、高級工程師,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成果獎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新技術推廣應用金牌獎。 |
李文湘 | 中海油信息管理部總經理 |
熊湘華 |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杭州地質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
袁隆華 | 原材料工業司(國家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工作辦公室)副司長 |
趙傳宇 | 全國道德模范 |
陳及時、何東旭、方招 | 長江大學“ 10.24”見義勇為、舍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10·24英雄集體 |
長江大學是2003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江漢石油學院、湖北農學院、荊州師范學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湖北省屬高校中規模*、學科門類較全的綜合性大學,為湖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高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農業部共建的高校。
學校位于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市。荊州有著2600多年的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集中地之一,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故里,歷朝封王置府的重鎮。這里東銜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西臨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南傍浩淼無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險秀的武當山脈。校園環境秀麗,景致宜人,為湖北省園林式高等學校。
長大長新,長江大學,經久彌新,培育大志,崇尚創新。
【校訓釋義】
校訓“長”(cháng)的含義:一是時間概念,即長久、永恒之意。二是空間概念,指兩端之間距離大,與短相對;指高,與矮相對;指遠,與近相對,引申為寬闊、宏大和高遠。三是指擅長、特長。在讀作“長”(zhǎng)時,則有生長、增進和撫育、培育之含義,《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边有重視、崇尚之意,《書?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
“大”的含義:大與小相對,有品位、層次、程度之意,還有尊重、贊美、美好之意。在此指大學、大學生、大學者、大學問、大志向、大境界。蔡元培言:“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泵焚O琦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睂W校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大學生,造就大學者,追求大學問。大學生、大學者要做大學問,關鍵也在于他們要有大志向,有志者事競成。大學問會使學生、學者們的精神升華到大境界,從而會促進學校的品位升華到大境界。
“新”,在此指創新、納新、維新!洞髮W》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又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大學要容納新思想、新文化、新的科學技術,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不斷創造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成果;并以其博大的胸懷與寬容來維護、呵護學者的成長、學術的發展;在學術上創新,在學者里扶持新,在學生中育新。大學要有納新的胸襟,創新的追求和維新的智慧,才能經久彌新。
長大長新,其簡明釋義為“長江大學,經久彌新;培育大志,崇尚創新。”
求實、進取、創業、報國;求實是基礎,進取是動力,創業是途徑,報國是追求。
【校風釋義】
【求實】:實事求是,誠實守信。實就是指真實、實際、果實、誠實。辦學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治學要理論聯系實際,尊重科學,追求真理,不斷取得成果;育人要誠實,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進取】:自強不息,開拓進取。進取是楚文化“和衷共濟,發憤圖強”精神的濃縮,是長江“奔騰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煉。意在倡導師生修身治學,在成長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業等方面百折不撓,超越自我,永遠向前。
【創業】:學以致用,開創事業。創業既是一種精神,又是一種行動;既是學校走過的歷史,也是學校發展的現實。用創業精神發展各項事業,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才是學校的長期任務。
【報國】:獻身事業,報效祖國。報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意在倡導師生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建功立業,服務社會,報效祖國。
求實是基礎,進取是動力,創業是途徑,報國是追求。
長江大學校園占地面積3338畝,校舍建筑面積107.99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圖書館藏圖書249.0萬冊,長期訂有3000多種中外文期刊,并擁有20余個中外文電子文獻數據庫,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一批高校圖書館建立了館際互借關系。學校擁有大型現代化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音樂廳、田徑場、游泳池以及三級甲等教學醫院。
學校與美國斯坦福大學、佩斯大學、科羅拉多礦業學院、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愛荷華衛斯理安學院、英國 西英格蘭大學、德蒙特福大學、索爾福特大學、威爾士斯旺西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韓國 關東大學、國立江陵大學、德國 伍珀塔爾國立大學、馬爾堡國立大學、日本 山口大學城國際學院、莫斯科石油大學、烏克蘭第聶伯國立大學、伊朗石油技術大學、伊朗水電科技研究所高等教育中心、阿塞拜疆國立石油大學等20余所院校機構建立了協作關系;與美、英、加、德、日、韓、俄等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國際組織開展學術交流。近十年來,學校派送各類出國留學人員數百名,聘請百余名中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向美國、英國、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選派留學生,同時招收來華留學生。
教學激勵學校除設有長江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新生獎學金外,還設有孫越崎科學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國石油獎學金、中海油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勝利油田成才獎學金、新疆石油獎學金、大港油田公司獎學金、COSL獎學金、河南油田獎學金、吐哈油田獎學金、遼河油田獎學金、川渝石油獎學金、東方物探獎學金、江蘇油田人才獎學金、塔里木油田獎學金、安東石油獎學金、斯倫貝謝石油獎學金、尚賢獎學金、祥志獎學金、正大獎學金、通威獎學金、亨泰大學生創新基金等各類獎學金40余種,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奮發成才。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