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浙江大學

介紹:

浙江大學

首頁www.zju.edu.cn

教育網站,浙江高校。高校大學。

學術,公開課,社會科學,電子郵箱。統計公報。

硬件條件/浙江大學

杭州大學圖書館現有藏書165萬冊,中外文期刊1萬余種,各系還設有專業資料室。1989年成立的出版社,目前已出書600余種。學校還建有文物館,收藏品達3491件,其中不少屬珍貴文物。學校校園網已與國家教育科研網聯通,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與效益。

杭州大學占地面積980余畝(約65.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32萬余平方米。校園內林蔭夾道,綠草如茵,景色宜人,環境清幽,為師生員工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校園環境/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位于*歷史文化名城、世界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和紫金港校區,占地面積5.33平方公里,校舍建筑總面積167余萬平方米,分布于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環境優美,與西湖風景相映襯,為學生老師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分布在城市不同區塊的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校區利用區域優勢,使校園文化和城市文化相融合,分別成為浙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先進性研究及國際商務人才教育、繼續教育、干部培訓、“三農”與農耕文化研究展示、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教學、實習等基地。校區規劃整合功能分區,保護、整治、利用好文物建筑和歷史保護建筑,梳理道路交通系統,進一步優化校園空間與景觀環境。

浙江大學校舍總建筑面積207余萬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科學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

教學力量/浙江大學

杭州大學現有專任教師近130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8人,教授164人,副教授509人,講師584人。教師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4人,國家教委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1人,受到*表彰42人(次),擔任國際學術組織領導工作的49人,有165位教授、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杭州大學一貫重視學術梯隊的建設,從1994年開始,學校啟動“博士化工程”,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注意引進高職稱、高學歷人才,1991年以來共引進博士69人,有高級職稱者14人;學校在職稱評聘上,不搞論資排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全國高校中較早實行對青年教師職稱的破格晉升。從1987年至1995年,先后有170多人(次)被破格晉升為教授、副教授,其中40歲以下的教授19人,35歲以下的副教授89人,他們已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嶄露頭角,有的已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1994年下半年,學校決定實行100名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首批評定53名年齡在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為校跨世紀青年學科帶頭人,其中5名被浙江省評為首批跨世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辦學條件/浙江大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底,浙江大學在職教職工8293人,有專任教師3437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474人。教師中有*科學院院士12人、*工程院院士17人、國家“千人計劃”學者69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41人、“長江計劃”特聘(講座)教授11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5人。有11個*教學團隊。

兩院院士(含雙聘)
*科學院院士
唐孝威陳子元沈家驄曹楚南路甬祥麻生明
沈之荃
韓禎祥張澤朱位秋楊衛段樹民
*工程院院士
巴德年汪槱生路甬祥孫優賢岑可法董石麟
潘云鶴鄭樹森宮先儀李蘭娟許慶瑞譚建榮
龔曉南楊華勇侯立安歐陽平凱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批準時間
工程圖學教學團隊陸國棟2007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王彥廣2007
數學建模方法與實踐教學團隊楊啟帆2008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吳敏2008
*現當代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秀明2009
生物系統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應義斌2009
程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陳越2009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岑可法2009
機械制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潘曉弘2010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韋巍2010
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來茂德 / 夏強2010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6月,浙江大學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系),本科專業127個。

學部
學院下屬系別資料
人文學部
人文學院*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哲學系、藝術學系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英文系、亞歐語系、語言與翻譯系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影視藝術與新媒體學系、國際文化學系
社會科學學部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國際經濟系、金融學系、財政學系
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會計與財務管理系、企業管理系、旅游管理系、農業經濟與管理系
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社會保障與風險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發展與管理系、信息資源管理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
光華法學院法律系
教育學院教育學系、體育學系
馬克思主義學院
理學部
數學科學學院
物理學系
化學系
地球科學學院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工學部機械工程學院
能源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系、應用電子學系、系統科學與工程學系
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系、區域與城市規劃系、土木工程學系、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
航空航天學院航空航天系、工程力學系
海洋學院海洋科學系、海洋工程學系
信息學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數字媒體與網絡技術系、工業設計系
軟件學院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儀器科學與工程學系
農業生命環境學部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茶學系、應用生物科學系
動物科學學院動物科技系、特種經濟動物科學系、動物醫學系
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生物系統工程系、食品科學與營養系
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資源科學系
醫藥學部醫學院基礎醫學系、臨床醫學一系、臨床醫學二系、臨床醫學三系(含護理學系)、口腔醫學系、公共衛生系
藥學院藥學系、中藥科學與工程學系
校區分布

截至2015年6月,浙大設有7個校區,含6個一般校區和1個國際校區。


校區名稱地址
所含院系
一般校區紫金港校區(主校區)杭州全校大部分院系
玉泉校區杭州部分工科院系
西溪校區杭州部分文科院系
華家池校區杭州
之江校區杭州光華法學院
舟山校區舟山海洋學院
國際校區海寧國際校區海寧國際聯合學院
附屬醫院

截至2015年6月,浙大設有7所直屬型附屬醫院,其中6所在杭州,1所在義烏。

名稱別稱地址主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杭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杭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杭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義烏醫院義烏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杭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杭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杭州
學科建設截至2015年6月,浙江大學設有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十三類學科。學校設有7個學部,36個學院(系)。學校擁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4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9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2個。在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全部22個學科中,浙江大學有18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其中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00位。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
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
植物保護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應用心理學*古典文獻學
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植物學生物物理學
生態學固體力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化學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環境工程作物遺傳育種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外科學(普外)
腫瘤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外國哲學政治經濟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生物化工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眼科學
藥物分析學農業經濟管理﹉﹉﹉﹉﹉﹉﹉﹉﹉﹉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8個)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
*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
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
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城鄉規劃學公共管理軟件工程作物學
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
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2個)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
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
心理學體育學*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考古學*史世界史地理學
物理學海洋科學地質學生物學
科學技術史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
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 及工程熱物
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核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軟件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畜牧學水產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西醫結合
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
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
浙江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流動站名稱學院覆蓋學科
數學數學系基礎數學 應用數學 運籌與控制 計算數學 數理統計 生物數學
物理學物理系理論物理 凝聚態物理 光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無線電物理 材料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光學工程 光通信技術 物理電子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化學工程 化學工藝 生物化工 工業催化 應用化學 化工過程機械
化學系應用化學
環境與資源學院土壤學
科學技術研究院細胞生物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計算機系統結構 工業設計
化學化學系物理化學 無機化學 有機化學 分析化學 化學生物學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
教育學教育學院教育史 教育學原理 比較教育 高等教育學 課程與教學論 教育技術學
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
*語言文學人文學院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古典文獻學 *古代文學 *現當代文學 *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新聞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
經濟學院企業管理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
農林經濟管理管理學院農業經濟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
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
農業資源利用環境與資源學院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環境修復與資源再生
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
生物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 動物學 微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發育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 生理學 生態學 遺傳學 水生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生物信息學
化學系化學生物學
醫學院神經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 生物信息學
動物科學學院發育生物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生物化工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礦床、地球化學
科學技術研究院細胞生物學 發育生物學
作物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作物遺傳育種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生命科學學院
園藝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蔬菜學 果樹學 茶學 觀賞園藝學
植物保護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植物病理學 農藥學 環境生物學
畜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科學 水產科學
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
力學航空航天學院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工程力學 固體力學 流體力學 飛行器設計
建筑工程學院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
機械工程機械工程學系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系統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機械電子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能源工程學系工程熱物理 熱能工程 動力機械及工程 流體機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溫工程 能源環境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材料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加工工程
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學院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航天電氣及控制 電力工程管理與信息化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電路與系統 物理電子學 微電子學固體電子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氣工程學院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路與系統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材料物理與化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系統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電氣工程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光學工程光電信息工程學系光學工程
物理系光學工程 光通信技術
農業工程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業生物與能源工程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農業水土工程 生物系統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化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生物化工
儀器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臨床醫學醫學院內科學 兒科學 神經病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 護理學 外科學 婦產科學 眼科學 耳鼻咽喉科學 腫瘤學 麻醉學 急診醫學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 巖土工程 防災減災和防護工程 市政工程 橋梁與隧道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信息與電子工程學系信息與通信工程
理論經濟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產業經濟學 法律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區域經濟學 統計學
公共管理學院
光華法學院
心理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基礎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史人文學院*古代史 *近現代史 世界史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歷史地理學 專門史
光華法學院
地質學地球科學系構造地質學 礦物巖石礦床 地球化學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礦床、地球化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食品科學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糧食油脂及蛋白質工程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食品安全
藥學藥學院藥物分析學 藥理學 藥劑學 藥物化學 生藥學 生化藥學 中藥學 制藥工程 有機化學 分析化學 生物技術
醫學院藥理學
工商管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 旅游管理 會計學
經濟學院企業管理
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
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基礎心理學
基礎醫學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免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病原生物學
藥學院藥理學
口腔醫學醫學院口腔基礎醫學 口腔臨床醫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材料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哲學人文學院外國哲學 宗教學 *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 美學 邏輯學
應用經濟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 產業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金融學 區域經濟學
法學光華法學院法學理論 憲法與行政法學 法律史學 民商法 經濟法 訴訟法 刑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教育經濟與管理 社會保障 土地資源管理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
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馬克思主義理論
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學院結構工程 巖土工程 水工結構工程 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 ;海洋建筑物與環境
獸醫學動物科學學院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學院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病原生物學
外國語言文學外語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英語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生物化工
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生態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
考古學人文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世界史人文學院世界史
教學建設

教學模式

學校基于知識、能力、素質俱佳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加強基礎、注重素質、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戰略,實行寬基礎復合型人才培養和英才教育并舉的方針。本科教學推行學分制和主輔修制,開設有特優學生組成的“竺可楨學院”(包括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級班、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班、文科和理科綜合試驗班、本科學生高科技產業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求是科學班等)。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實驗教學中心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信息與電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能源與動力*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農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

教學成果

2012年浙江大學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國際特等獎3項、一等獎33項;全國特等獎4項,一等獎9項。其中,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3項,包括首次榮獲特等獎中較高獎SIAM獎,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9項,獲獎數居全球高校第二位。在校學生在倫敦奧運會上獲得2塊金牌,并打破15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和400米自由泳奧運會紀錄。

2015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浙江大學位列全球第144名,*第5。

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光電設計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節能減排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工程訓練創新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過程工程實踐創新基地

浙江大學智能汽車科教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電子設計工程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中文演講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外語演講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多媒體創新實踐基地

浙江大學電子商務創新實踐基地

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
編號2010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684當代科技哲學盛曉明3
686計算機游戲程序設計耿衛東11
680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許喜華11
689生物入侵與生物安全葉恭銀16
665環境生物學陳學新16
673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陳季強18
682技術創新管理陳勁23
667應用計算機圖形學譚建榮28
691熱工實驗洪榮華30
176化工設計吳嘉31
671高分子物理鄭強32
283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王曉萍33
68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建青39
編號2009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414機械制圖及CAD基礎施岳定7
269工程訓練(金工)潘曉弘7
670信號分析與處理趙光宙9
517定量生理學鄭筱祥15
212婦產科學謝幸18
306農業政策學衛龍寶20
663政治學基礎郁建興23
編號2008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650微觀經濟學史晉川0
651憲法學林來梵1
655并行計算與多核程序設計陳天洲11
666整合與創新設計陳純/應放天11
204植物保護學葉恭銀16
662動物營養學劉建新17
220病理學來茂德18
619軟件工程陳越21
編號2007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508綜合化學實驗王彥廣5
177電力電子技術潘再平9
548應用光學岑兆豐10
328嵌入式系統陳天洲11
621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孫守遷/彭韌11
198生物物料學王俊13
290環境微生物學鄭平14
297外科學鄭樹森18
554生理科學實驗魏爾清18
222藥物分析姚彤煒19
534應用統計學馬慶國20
編號2006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146有機化學呂萍5
161微生物學閔航6
505操作系統李善平11
551生物生產機器人應義斌13
408醫學心理學姜乾金18
553傳染病學李蘭娟18
編號2005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503教學理論與設計盛群力2
509植物學傅承新6
525生命科學導論吳敏6
511高分子化學李伯耿8
529電子技術基礎王小海9
515精細農業與3S技術何勇13
531遺傳學石春海16
532生理學夏強18
編號2004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401行政法學胡建淼1
404*現當代文學史吳秀明3
431大學英語何蓮珍4
411物理學與人類文明葉高翔5
437植物生理學蔣德安6
406工程熱力學胡亞才7
409C程序設計基礎及實驗何欽銘11
405工程流體力學張土喬12
407環境化學朱利中14
編號2003年*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學院
433數學建模楊啟帆5
432工程圖學陸國棟7

學校前景/浙江大學

1996年9月學校通過了國家教委“211工程”主管部門預評審,正式進入了國家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100所高校之一。

百年歷史之間,原杭州大學是個名人輩出之地。像國學大師姜亮夫、一代詞宗夏承燾、*科學院院士陳建功、女文豪琦君等都畢業或曾經任教于原杭州大學。而近年,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綠城集團老總宋衛平、南都集團老總周慶治等杭大學子的成名更是提升了原杭州大學的社會聲望。

杭州大學坐落于杭州天目山路上,就是目前的位置。與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老浙大四校合并成了新浙大,杭州大學已成為歷史名詞,現在為浙江大學西溪校區。

知名校友/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精神”作為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科學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浙大百余年間,為祖國培養了近20萬各類建設人才,廣大師生已成為各條戰線上的骨干力量和開拓者,其中諸多卓然有成的大家。截至2013年,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有170余人。

學術界李政道美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1957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主王淦昌兩彈一星元勛 ,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被譽為“*核武器之父”、“*原子彈之父”
丘成桐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 菲爾茲獎 得主, 沃爾夫獎 得主程開甲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2013年度 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 得主
葉篤正中科院副院長,2004年度 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 得主錢三強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副院長
徐光憲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被稱為“稀土之父”蘇步青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與 陳建功 一起創立了“ 微分幾何學派 ”
谷超豪
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華羅庚數學獎得主陳建功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貝時璋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我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周厚復著名化學家,曾獲 諾貝爾化學獎 提名
王元
中科院院士,華羅庚數學獎得主竺可楨中科院副院長,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束星北*雷達之父,著名物理學家談家楨中科院院士,國際著名遺傳學家,*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
吳健雄美國科學院院士,東方“居里夫人”林芳華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陳省身獎 ,美國數學會Bocher獎得主
盧嘉錫*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科學院院長
潘云鶴*工程院常務副院長顧以健*科學院秘書長
丁仲禮*科學院副院長潘家錚*工程院副院長
楊衛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林俊德*工程院院士,2012年度感動*十大人物,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專家
查良鏞 (金庸)著名作家,文學大師,香港較高榮銜“ 大紫荊勛章 ” 獲得者馬寅初中科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李浩培國際法研究院院士,著名法學家,國際大法官姜亮夫著名 國學大師 、楚辭學、 敦煌學 、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
王承緒著名教育家,*比較教育學奠基人馬一浮著名國學大師,*現代思想家,*書法界之泰斗
政界陳獨秀*共產黨的創始人及首任總書記黃郛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內閣總理,行攝總統
蔣夢麟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馬敘倫教育部部長、高教部部長
程天放中央宣傳部長,教育部長陳儀臺灣省主席、浙江省主席
陳布雷國民政府國府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邵元沖孫中山大元帥府 代行秘書長
胡喬木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路甬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盧嘉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榮鑫曾任國務院秘書長
阮攻藏越南政府副總理蘇步青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偉達曾任天津市委*書記,中央政法委副書記謝旭人曾任財政部部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
黃智權曾任江西省省長章新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執行委員會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
潘云鶴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劉錫榮曾任中紀委副書記
霍士廉曾任浙江省長,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農業部長蔣巨峰曾任四川省省長
李強浙江省省長周國富浙江省政協主席
沙文漢原浙江省省長舒惠國曾任江西省委書記
夏衍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日友協會長、中顧委委員,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鐘山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副部長(正部長級)
倪健民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胡祖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竺延風吉林省委副書記王輝忠浙江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王勝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孝清較高人民檢察院 副檢察長
蒲長城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呂新華外交部副部長
何亞非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外交部副部長
仇保興建設部副部長,中紀委委員張曦原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
胡偉海關總署副署長應勇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董君舒上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中紀委委員斯鑫良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樓陽生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奇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
袁榮祥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新華社副總編輯、黨組成員
董云虎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浙江省副省長
金德水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浙江省副省長
梁黎明浙江省副省長陳政立民建中央副主席
陳明德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王宋大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張雨東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徐輝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俞海潮民盟天津主委,天津政協原副主席姚克農工民主黨浙江主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軍界蔣百里國民黨 陸軍上將 ,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陳布雷蔣介石 侍從室第二處主任,較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
陳儀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張育林*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中將
沈志康少將林俊德總裝備部少將
商界朱敏硅谷網迅(WebEx)總裁段永平步步高集團 總裁
史玉柱巨人網絡 董事長兼CEO任偉泉北大方正 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王建宙原任 *移動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CEO孫鐘華DESSIN ANIME 主席、 動漫不斷 董事長
竺延風原一汽集團董事長章鵬飛現任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杭州現代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孫子宇*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湯永謙美國克里公司總裁
王天普*石化總裁易會滿*工商銀行 行長
林初學*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王陽IBM全球副總裁、*開發中心總經理
王誼*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建沂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海彬中糧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湯捷聯想集團副總裁、*區渠道業務總經理余靜波*建設銀行首席審計官
陳政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胡關金銀河證券原總裁,深圳金百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鐘俊南方電網總經理翁南道頤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殷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周成建美特斯邦威 集團董事長
蔡劍波*銀聯常務副總裁郭驊美國Neustar(中立星)公司亞太區總裁
張建中*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雄強*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副總裁
張曉明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明永OPPO公司總經理
文體界孫楊倫敦奧運會自由泳冠軍伍聲電子競技DOTA項目世界冠軍 2008WCG總決賽冠軍;2009年solo大賽冠軍

辦學理念/浙江大學

近年來,學校形成了“求是、育英”的校風,教學總體水平顯著提高。近年來,有3項9人獲*優秀教學成果獎,27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教材評選中,3部自編教材獲*優秀獎,5種獲部委一等獎,6種獲部委二等獎。研和科技開發項目2800余項,獲得專利46項,3次獲國際獎,15次獲*獎,140余項獲省部級成果獎。1996年學校科研經費2723萬元。學校建立并完善了教學、科研、產業一體化的格局,建立了三結合實體,校辦產業已有一定規模,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杭州大學是對外開放較早的高校之一,每年接收培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高級進修生、研究生100多人。學校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巴西、俄羅斯、韓國等12個國家的55所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聘請外籍專家客座教授來校任教,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同時,經國家教委批準,杭州大學被列為可以向港澳臺胞、海外僑胞招生的學校。

學術研究/浙江大學

科研機構浙江大學科研機構根據其批準設立的主體不同,分為三類,包括政府批準機構、學校自主批建機構和學校與校外獨立法人單位聯合共建機構。截至2012年4月16日,浙江大學正在運行的科研機構共307個。截至2015年6月,浙大設有16個直屬研究院,2個直屬研究中心,1個直屬研究所,1個直屬研究基礎平臺。

國家重點實驗室

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

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

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

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

電力電子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生物傳感器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

工業心理學國家專業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業自動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光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電液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水煤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燃燒技術研究所

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聯合研發中心)

浙江國際納米技術研發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瀕危動植物保護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動物分子營養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污染環境修復與生態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視覺感知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殖遺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膜與水處理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嵌入式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表面與結構改性無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數字圖書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壓過程裝備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中央部委實驗室及研究中心

農業部核農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動物營養與飼料(華東)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環境工程與智能化設備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園藝植物生長發育與品質調控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學與免疫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面源污染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作物病蟲分子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浙江呼吸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

智能科學與技術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教育部、國家林業局)

教育部含油氣盆地構造研究中心

磁約束核聚變教育部研究中心(聯合)

國家環境保護燃煤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環保部)

自主設立基地

浙江大學研究所(155)、浙江大學交叉研究中心(16)

聯合共建基地

與國外單位聯合科研機構(40)、與國內企事業單位聯合科研機構

校設科研機構

類別名稱主頁
研究中心數學科學研究中心
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
研究基礎平臺社會科學研究基礎平臺
研究院(理工農醫類)
生命科學研究院
可持續能源研究院
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
國際設計研究院
水環境研究院
轉化醫學研究院
求是高等研究院
研究院(人文類)文化遺產研究院
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
研究院(社科類)
*農村發展研究院
*西部發展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國際創新研究院
全球浙商研究院
公共政策研究院
研究院(異地類)臺州研究院
科研成果2012年,浙江大學科研總經費達到30.78億元(比上年增長9.3%),科研項目達到千萬級以上的有107項,億級項目10余個。

2012年浙江大學獲批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94項,經費5.6億元。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6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新增創新研究群體基金項目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

2012年,浙江大學人文社科科研經費達到2.06億元。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基金6項、重點項目3項、基金項目27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項。

2012年,浙江大學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3項,獲得國家科

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根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1月1日,浙江大學十年累計引文居世界學術機構排名第195名,較去年同期上升了36位,進入世界前1%的學科達到14個,其中農業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材料科學、藥學與藥理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等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名,農業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等3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名。

根據中信所2012年公布的統計數據,浙江大學2011年SCI收錄的Article、Review兩類論文共計4215篇,比上年增長9.5%;EI收錄論文3325篇,比上年增長0.1%;“表現不俗”論文數1449篇,比上年增長68.5%;入選較具國際影響的學術論文3篇。

SSCI收錄論文245篇,比上年增長35%;A&HCI收錄論文25篇,比上年增長39%。獲得第六屆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9項,其中一等獎一項。

獲授權專利2244件,比上年增長17.2%,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515件,比上年增長22.8%。參與起草國家標準7項。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190件。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底,浙江大學圖書館實體館藏總量已達574.3萬冊,包括線裝古籍18萬余冊。“浙大文庫”收集本校教職工和校友著作以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約1萬余冊。共訂購各類文獻數據庫400余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70萬余種,中外文電子期刊79480種

學術期刊

《浙江大學學報》由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A輯:應用物理與工程、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B輯: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信息與電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組成。

《高等學校化學工程學報》:中文雙月刊,1986年創刊。是*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最重要的學術期刊之一,被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英國皇家化學會《化學工程文摘》、*科學院《*科學引文索引》、*化工信息中心《*化學化工文摘》、《萬方數據庫》等檢索機構收錄。

《工程設計學報》:中文雙月刊,1994年創刊。內容為工程設計領域及其新興交叉學科領域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的高水平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是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CSA(T))、波蘭《哥白尼索引》(IC)、“*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E)”等國內外多家數據庫的來源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2008年版核心期刊。

學術交流浙江大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截至2013年,學校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關系,通過這些校際關系,開展了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和合作項目,既有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又有聯合舉辦的國際會議、聯合開展的合作項目及聯合培養的研究生。

浙江大學每年都會有數百名海內外政要、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來校交流訪問、講學及研究。德國總統羅曼·赫爾佐克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學者斯蒂芬·威廉·霍金及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穆拉德,威廉·夏普,羅伯特·恩格爾,麥克德爾米德,Harold Kroto等眾多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到訪過浙江大學。僅2012年,浙大舉辦國際會議79個,聘請長、短期外國文教專家532名,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聘請30位海外知名教授擔任浙大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其中包括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并與15所世界著名大學新簽或續簽校際合作協議。

浙江大學每年也派出數百名教師出國及赴港澳臺地區講學、進修,合作研究或參加國際會議。2012年全校師生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6328人次,其中,教職工赴海外學習交流總數達到2847人次;學生赴海外學習交流項目總數達到3481人次。

浙江大學通過進行國際及雙邊會議,使學校師生了解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和信息。浙江大學與日本及歐洲的大學之間的學生交流較頻繁,既有學生的長期交流計劃,又有短期的交換項目,如歐洲商務實習項目、香港實習項目、愛因斯特交流項目以及世界著名的melten項目。

學科設定/浙江大學

現設有13個學院:外國語學院、金融與經貿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旅游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鄉鎮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1個分校:義烏分校;28個系:中文系、歷史系、哲學與社會學系、新聞系、外語系、經濟系、金融系、國際經貿系、財政與會計系、經濟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法律系、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教育系、數學與信息科學系、物理系、化學科學與技術系、環境科學系、生物學系、生物工程系、生物醫藥學系、資源與海洋工程系、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心理學系、體育系、電子工程系、區域與城市科學系等。學科門類涵蓋文、史、哲、理、經、法、工、教育八大類,有全日制學生8500余人。學校還設有大學外語、公共體育、計算機基礎、政治理論等4個教學部,成人教育學員5500人。

文化傳統/浙江大學

校訓

求是、創新

1938年11月01日,竺可楨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講,并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1995年潘云鶴在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

2010年06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訪問浙大,在浙江大學圖書館,面對學校師生對浙大校訓進行詮釋:“務求實學,存是去非”。求實是基礎,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至今。

2014年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浙大,在與浙大學子座談,詮釋校訓“求是、創新”時,李克強總理說,“求是”源自古文,“創新”取自現代,四字融古通今。求是,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這是創新之基,也是你們走向社會安身立命之本。浙大學生創業率全國高校*,創業不僅需要創新意識,更需要文化底蘊和求是精神。

校歌

1938年11月19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在廣西宜山主持了校務會議,會議決定以“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并決定請著名國學家馬一浮寫校歌歌詞,較后由著名作曲家、當時的國立中央音樂學院的應尚能教授譜曲,并經校務會議通過,正式定為浙江大學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慶期間,曾任寧波大學校長的浙大土木系44屆畢業生朱兆祥和浙大外文系46屆畢業生鄧爽,應浙大合唱團老團員的建議,把校歌歌詞逐句對應式地譯成白話文,以便閱讀。

2014年,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布了最受網友歡迎的高校校歌前十名單,《浙江大學校歌》榮登榜首。

校歌:《浙江大學校歌》 作詞:馬一浮 作曲:應尚能

 浙大校歌1 浙大校歌2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惟學無際,際于天地
形上謂道兮,形下謂器,禮主別異兮,樂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爾聽斯聰,國有成均,在浙之濱
昔言求是,實啟爾求真,習坎示教,始見經綸
無曰已是,無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開物前民,嗟爾髦士,尚其有聞
念哉典學,思睿觀通,有文有質,有農有工
兼總條貫,知至知終,成章乃達,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無吝于宗,樹我邦國,天下來同 
校徽

1990年12月15日,浙江大學在校報上公布了校標設計稿的二個方案。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反饋意見,最終以表現剛健、博擊個性的“求是鷹”已作為浙大的校徽。

1991年1月22日,浙江大學黨政領導在校務會議上對校標方案作了審議,會議較后決定提對求是鷹圖案應再作適當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體。1991年1月31日修改后的校標通過了校務會議的審議。

學校領導/浙江大學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金德水
校長吳朝暉
黨委常務副書記鄒曉東
黨委副書記任少波 , 周谷平 , 嚴建華
常務副校長宋永華
副校長張土喬 , 羅衛東 , 羅建紅 , 張宏建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期姓名職務任期
林啟總辦(兼)1897-1900竺可楨校長1936.4-1949.5
陸懋勛總理1900-1901.9馬寅初校長1949.8-1951.5
勞乃宣總理1901.10-1903.6沙文漢校長(兼)1952.10-1953.1
陶葆廉監督1903.7-1904霍士廉校長(兼)1953.4-1958.4
陸懋勛監督1904-1905周榮鑫校長1958.4-1962.3
項藻馨監督1905-1906.7陳偉達校長(兼)1962.6-1968.4
吳震春監督1906.8-1910錢三強校長(兼)1979.2-1982.6
孫智敏監督1910-1912劉丹名譽校長1982.6-1989.9
邵裴子校長1912-1912.6楊士林校長1982.6-1984.2
陳大齊校長1912.7-1913韓禎祥校長1984.2-1988.2
胡壯猷校長1913-1914路甬祥校長1988.2-1995.4
蔣夢麟校長1927.7-1930.7潘云鶴校長1995.4-2006.8
邵裴子校長1930.7-1931.11楊衛校長2006.8-2013.3
程天放校長1932.4-1933.3林建華校長2013.6-2015.2
郭任遠校長1933.4-1936.2吳朝暉校長2015.3-

辦學歷史/浙江大學

求是書院時期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在浙江杭州建立,是*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1901年,清朝統治集團迫于外界形勢,不得不擬議實施“新政”,同年11月,浙江巡撫廖壽豐奏改求是書院為求是大學堂。

1902年,求是大學堂改稱為浙江大學堂。

1903年12月,浙江大學堂遵《奏定學堂章程》改為浙江高等學堂。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將浙江高等學堂更名為浙江高等學校。1914-1927年期間因軍閥混戰被迫暫停辦學。

1927年,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攻克了杭州,結束了杭州軍閥混戰的局面,浙江高等學校恢復辦學。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將浙江高等學校更名為第三中山大學,并在校名前冠以“國立”二字,稱國立第三中山大學,下設文理、工、勞農三個學院,其中工學院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勞農學院由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而成。

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1928年4月1日定名為浙江大學,1928年7月1日起,校名前被國民政府冠以“國立”二字,稱國立浙江大學,下設文理、工、農三個學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打響,戰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學在國民政府的指示下,從1937年11月開始從杭州往內地西遷,先后經浙、贛、湘、粵、桂、黔等六省,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達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并在那里堅持辦學長達七年之久,史稱“浙大西遷”。遵義湄潭也因此成為了浙大人心目中永恒的圣地和浙江大學的第二故鄉。

西遷辦學時期,浙江大學曾集聚了竺可楨、蘇步青、陳建功、王淦昌、盧鶴紱、談家楨、貝時璋等一批在國內外頗具盛名的科學巨人;同一時期,浙江大學還培養出后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和國家較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葉篤正、谷超豪和程開甲。這些都是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時期的代表性人物。

在*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老校長的領導下,浙江大學歷經艱辛,篳路藍縷,在西遷辦學期間崛起為中華民國較高學府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是我國科學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和一個奇跡,史稱“文軍長征”。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也是最輝煌的時期。

1946年秋,學校遷返杭州。

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學發展為擁有理、工、農、醫、文、法、師范7個學院、25個系、9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的綜合性大學。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國民政府在杭州的統治宣告結束。1949年6月6日,杭州市軍管會決定對浙江大學實行軍事接管,并派出軍代表林乎加、副軍代表劉亦夫到校進行接管。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國立”二字被新*去掉。

四校分治時期1952年,正值中蘇關系蜜月期,新*仿照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對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綜合性的浙江大學按照蘇聯模式被拆分成了多所單科性大學,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校于1998年再次融為一體)。

浙江大學的師范學院的全部和文學院、理學院留在杭州的部分等成立浙江師范學院,1958年更名為杭州大學。

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大學的醫學院等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的工學院則繼續留守本校,浙大暫時從綜合性大學變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學。

195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復,浙江大學開始恢復理科專業,同年重建了數學系、物理系。1958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化學系。1960年,浙江大學重建了地質系。浙江大學由此成為了全國工科大學中*重建理科的大學,重新走上了理工結合的辦學道路,由工科大學逐漸發展為以工為主的理工科大學。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學成為了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浙江大學的復興,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歷史機遇。從此,浙江大學獲得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了復興的歷史新時期。

1978年3月25日,*科學院和浙江省革委會向國務院報告,決定同意將浙江大學歸屬*科學院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科學院為主。1979年2月8日,*科學院黨組任命著名物理學家、*科學院副院長錢三強兼任浙江大學校長。1980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復,浙江大學由*科學院領導改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雙重領導,以教育部為主,仍然是全國重點高校。

1988年2月,浙江大學在路甬祥老校長的領導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1989年1月28日,經國家教委批復,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為了兩所綜合改革試點院校。綜合改革的總體目標:爭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學建設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結合、設有文管、教育質量和教學研究水平穩定地全面地居于全國大學前列,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步。

1995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7所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全國同類大學前列,在海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全國重點大學,并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四所學校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浙江大學時期1998年9月15日,鑒于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以及國家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復,曾經從浙江大學分離出去的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回歸浙大母體,共同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至此,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結束了。浙江大學由此停止了對蘇聯模式的使用,恢復了1952年之前的學科設置,重新成為了綜合性大學,再次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并邁上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由此,浙江大學迎來了浙大百年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期,邁出了復興的第二步。

1999年,浙江大學成為首批9所列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學恢復了1952年院系調整時停辦的航空航天系,該系隸屬于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學院。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實行了學部制,全校調整為七大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農業生命環境學部、醫藥學部。

2009年10月9日,*的九校聯盟(C9)啟動,浙江大學成為聯盟成員之一。

2012年6月10日,浙江大學成立了海洋學院,學院由海洋科學系和海洋工程學系組成,隸屬于工學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區。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學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就建立聯合學院事宜簽署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聯合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浙江大學成為**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區的高校。

2014年5月4日,國家主席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辦好*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特色。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著名學府。”由此,浙江大學立志扎根*大地,堅定不移地推進“*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