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北京小小演說家,小小演說家官網。合作,小小演說家。
《小小演說家》是由教育電視臺與國大華聞傳媒將于2017年1月8日重磅推出的全國首檔大型少兒口才養成教育季播節目。
CETV-1(教育綜合頻道)
該頻道通過亞太6號衛星和中星6B衛星傳播,亞太6號衛星參數是12395 V 27500 tp:K4 fec:3/4波束:*,中星6B衛星參數是4000 H 27500 tp:S15 fec:3/4波束:C。定位于*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的教育綜合頻道。全國*一個與CCTV-1享受同等政策支持落地的衛星頻道,*復蓋*2千多所高等院校、40多萬所中小學的衛星頻道。有線電視入網率超過92%,復蓋全國所有省市區,復蓋人口達9.71億。一頻道主要承擔宣傳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以播出教育文化類、公益服務類、校園時尚類等節目為主,打造復蓋全年齡層的“成長縱貫線”教育節目帶,貼近校園,貼近師生,服務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CETV-2(教育科技頻道)
該頻道通過亞太6號衛星傳送,參數是12395 V 27500 tp:K4 fec:3/4波束:*,是繼續教育頻道,主要播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課程。復蓋全國及東南亞地區的衛星電視頻道,以播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課程為主的繼續教育頻道。為全國的電大學員提供電視學習平臺,為我國的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服務;主要內容有文法,財經、理工、農醫等科類課程。
CETV-3(教育都市頻道)
該頻道通過開路發射和北京歌華有線網絡播出,復蓋北京地區的人文教育紀錄片專業頻道,在北京市地區的復蓋達到100%。以紀錄方式,人文視角,表達關照現實生活,制作、播出了大量優質紅色經典、人文、科技、教育類紀錄片;頻道擁有豐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特別是北京地區教科文衛領域的題材資源,并集結了*優秀的節目資源以及以紀錄片題材延展而成的大型活動資源,在北京地區形成了強大的節目吸引力和收視影響力。
CETV-4(*文獻紀錄頻道)
該頻道通過亞太6號衛星傳送,參數是12395 V 27500 tp:K4 fec:3/4波束:*,復蓋全國的公益性衛星頻道,2008年由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準成立。空中課堂頻道在汶川、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的肯定和贊揚;2012年,空中課堂頻道為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宣傳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推出“*文獻紀錄”主題內容,大量編播歷史文獻紀錄片。
CETV-早期教育
該頻道通過中數傳媒進入數字電視網絡的專業電視頻道。主要為0-8歲嬰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咨詢和教育服務;順應數字化分眾傳播的時代潮流,*限度地整合國內外“早期教育”的現有資源,充分發揮*教育電視臺在專業教育領域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優勢,為廣大嬰幼兒及其家長提供專業資訊服務的專業電視頻道。
1993年專題片《水》榮獲第20屆“日本賞”國際教育節目大賽二等獎
2001年專題片《我想知道-肥皂泡與液面張力》獲得第28屆“日本賞”國際教育電視節目大賽“放送文化基金獎”
2001年專題片《車輪與圓》在2002年北京國際科教電影電視展評研討會上獲得青少類節目金獎
2003年非典題材新聞片《見證2003.6.7》和《SARS病區里的非常關愛》被評為“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優秀新聞作品”
2004年紀錄片《校園保衛戰》獲第五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制品獎一等獎。同年,又獲第三屆國家音像制品獎提名獎
2005年榮獲*“中華慈善獎”及“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稱號
2005年紀錄片《我的太陽》榮獲“*十大紀錄片獎”及“*十佳紀錄片獎”
2006年紀錄片《我的太陽》又獲“西班牙馬拉加影視節特別貢獻獎”,
《職來職往》*教育電視臺1頻道制作播出的一檔幫助求職者正確對待自己與職場,為多樣的職場精英提供就業機會的國內首檔職場類娛樂真人秀節目。節目囊括各行各業、人生百態,通過行業達人和求職者之間的對話,反映當下*點的行業話題并產生觀點的碰撞。通過不同行業職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維與視角展示社會的本來面目,通過理性、客觀、全面、真實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職場。
《成長不煩惱》《成長不煩惱》是*教育電視臺1頻道制作播出的一檔節目。該節目關注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和矛盾碰撞,并引入專家和藝人嘉賓進行現場點評,較后通過投票表決的方式,幫助兩代人之間進行溝通,深入地剖析兩代人教育方面的問題。《成長不煩惱》首次引入父母團和子女團現場PK的方式確定結果。在投票前后分別兩次按燈進行表決最終裁定結果,勝利者將履行對失敗者事先所做的約定。
《非童小可》《非童小可》是*教育電視臺1頻道和早教頻道聯合播出的一檔節目。節目旨在引導家長們如何培養健康、聰明的寶寶,解決家長養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節目內容多元化,同時涉及兒童養育過程中所遇到的教育問題、心理問題、行為習慣問題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成長問題。節目邀請到*兒科醫院、*研究機構、*高校早教專家學者,打造較優秀的專家團隊,并以此為基礎,力求全方位為家長們提供一系列正確的養育方法。
《*教育報道》《*教育報道》是*教育電視臺一檔關注教育改革發展與國家人力資源建設以及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相關領域重要動態和熱點問題的綜合性電視新聞欄目。《*教育報道》發布教育權威信息,滿足廣大觀眾對求學、考試、就業等教育資訊的需求,深度解析關系民生的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為所有關心教育和成長的人們,開啟*權威新聞資訊服務窗口。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負責任的精神,服務學習型社會,服務人力資源的能力建設,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品牌故事》從2006年1月1日起在*教育電視臺一套上星播出。《品牌故事》憑借“品牌立人、品牌立業、品牌立國”的民族報負和社會責任感,以經濟文化類電視欄目的創新為起點,潛心發掘品牌的內幕、趣聞、核心價值,探索品牌創立者的心路歷程、智能決策、內心反思,用品牌“最真實力量”給創業者及管理者以啟迪,充分調動*最資深的電視專業人士、*最有影響力與實戰能力的品牌專家,與中外最著名的成功品牌管理者,運用符合現代電視觀眾收視習慣的多種表現形式,在熒屏上演繹出一個個現代品牌打造的真實故事。
1986年6月23日,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等國務院九部委聯合發出《關于利用衛星電視開展教育工作的通知》,指稱國務院決定給教育部門買一個衛星電視轉發器,教育頻道定于1986年7月1日試播、1986年10月1日開播。1987年10月1日,國家教委宣布成立*教育電視臺。
1988年10月29日,按照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同志的提議,*教育電視臺開通了第二個衛星教育電視專用頻道(CETV-2),并在節目整合后,成為主要播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等學校學歷教育課程的遠程教育教學頻道。
1994年9月,為進一步服務首都教育,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和國務委員李鐵映同志的協調推動下,*教育電視臺建立了北京發射臺,時稱“*教育電視臺35頻道”。1996年5月1日,“*教育電視臺北京臺”(CETV-3)正式發射播出。
2003年5月19日,按照陳至立同志的提議,在廣電總局和教育部的直接指揮下,*教育電視臺在為抗擊“非典”期間中小學生提供《快樂課堂》教學節目的基礎上,正式開播了面向全國的“空中課堂”頻道。
*教育電視臺隸屬國家教育部,是兩大*電視臺之一,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一起被國家廣電管理部門認定為“中央四大臺”,是**公益性教育服務平臺,在中辦、國辦聯合下發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被確定為國家“十二五”時期重點支持的十大中央重點媒體之一。
*教育電視臺擁有5個電視頻道和一個全國*集衛星廣播與地面交互為一體的交互式網絡電視(英文縮略語:IPTV)教育新媒體視頻平臺。
*教育電視臺以“服務于學習型社會,服務于人力資源的能力建設,服務于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以“創建全球*學習型平臺”為戰略目標,堅持貼近校園、貼近師生、貼近家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教育電視臺有較為龐大的關系網,與各高校、教育機構有密切的合作及往來,她所提供的視頻信息、教育資訊、資料下載等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全面內容,為全國的求學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考、考研、自考、成考、留學、就業信息的資訊和服務;為各高校提供一個展示形象和實力的窗口;為關注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教師和學子們又開拓一塊交流的園地。*教育電視臺具有新聞傳播、遠程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文化資訊、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是*教育戰線廣大師生與社會各界獲取公共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世界、世界了解*的重要電視窗口,在國際上的影響正與日俱增。
該平臺于2000年10月正式開通,承載包括國家四大遠程教育工程在內的十幾個衛星教育項目,已有衛星接收站點近70萬個,直接服務于近1億農村中小學師生、2千萬農村黨員、數10萬基層黨員群眾、數10萬名部隊士官,每天傳輸5千萬字節的流媒體節目。
舊臺標:*教育電視臺臺標采用雙手互握的造型構成主題。
寓意一:突出*教育電視臺構建一個平等與交互、理解與溝通、開放與互動的全球*學習型平臺理念,以及“以人為本、時尚學習、能力為先、服務為核”的辦臺指導思想。
寓意二:兩只手的造型又是英文“Learn”開頭字母“L”的變型,以示倡導學習型社會的學習新理念,強化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主動學習的新的社會時尚。
寓意三:把知識比喻為一只手,向下提高全民的整體素質,向上托舉民族振興的未來,暗喻只有學習才能獲得知識,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只有學習才能成就未來。
新臺標:2015年6月24日*教育電視臺旗下的幾個頻道全新更換新臺標。
全新啟用*教育電視臺英文縮寫CETV作為新臺標。
新臺標為時下流行的簡約扁平化設計,
衛星名稱:中星6B
軌道位置:東經115.5E
衛星頻段:C
傳輸方式:數字壓縮
視頻制式:PAL
轉發器號:S15
下行頻率:4000MHZ
極化方式:水平
前向糾錯:3/4
符號率:27.50Msps
頻道伴音:普通話
與新加坡媒體管理局(MDA)合作:*教育電視臺與新加坡媒體管理局(MDA)合作拍攝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并于2010年6月在*教育電視臺與新傳媒電視臺同步播出。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合作:于2012年12月與網易公司達成共識并簽署了《關于可汗學院公開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合作開發“可汗學院”公開課,作為全球*中文翻譯機構,把可汗學院所有課程進行中文版的文字、板書和配音的翻譯制作,并作為國家教育新媒體平臺資源的一部分為國內用戶服務。
與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合作:于2011年11月成功引進PBS節目到*大陸地區,此次項目的合作在充分挖掘雙方優勢資源的基礎上順利完成,是*教育電視臺對紀錄片事業的發展高瞻遠矚、銳意創新的結果,該項目促進了國際一流紀錄片進入國內傳播文化與獲取經濟的結合。
中外經典戲劇文化藝術交流項目:*教育電視臺積極探索文化教育傳播新領域和新模式,提出并策劃了“中外經典戲劇文化藝術交流項目”,通過藝術化的人際傳播,特別是瞄準大學生這一*活躍;*潛質的特殊傳播群體,進一步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