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學生。南華大學,信息門戶。
*檢測中心:南華大學工程技術檢測中心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動脈硬化學實驗室、氡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藥物蛋白質組學、腫瘤細胞與分子病理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
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湖南省核能經濟管理研究中心、湖南省企業自主創新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產學研示范基地:工藝風力與濕能技術產學研基地、生產運作與管理、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
學校具有軍工科研生產資質,截止2011年6月,學校承擔“973”項目、“863”項目、國防軍工重大項目及國家、省部級和地方政府其他縱向科研項目80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40余項,承擔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等橫向課題300余項。其中包括全國科學大會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42屆比利時尤里卡國際發明金獎2項,國際博覽會金獎2項,獲國內博覽會金獎2項、銀獎1項,中國專利十年成就展獎2項;獲國防科學技術獎134項,衛生部、湖南省科技進步獎50余項。
南華大學新校區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點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啟動。衡陽市委、市政府大手筆支持新校區建設,將衡州大道以北、潭衡高速公路以西、蒸水河以南整體規劃為新校區建設范圍,一期規劃用地1200余畝,突出“校區+片區、圍墻內+圍墻外”同步,全力打造“生態大學城”。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按照國家標準為南華大學的未來發展留足空間,預計項目投資金額5.9億元,建設辦公、教學、校舍總建筑面積440000平方米。以4萬學生的規模從用地、管網、交通、生態等方面為之量身打造遠景規劃,支持南華大學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好新校區,學校新校區是湖南省“十二五”規劃的省重點建設項目。南華大學已承接了湖南工學院西校區(位于蒸湘區雨母山鄉二塘村)198畝土地及其資產。一期用地887.2畝,已全面完成征地拆遷任務,并交付使用。二期建設將征地156.8畝,目前正在建設中。項目建設“大手筆”書寫衡陽“大城風范”。
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共和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組成南華大學的兩院一所,在發展核武器和核工業的號角聲中,在提高人民衛生保健水平的呼喚聲中,應運而生。爾后,與祖國同命運,與時代同脈搏,在艱難中發展,在曲折中前進。
1958年,國家批準建立衡陽醫學院,由湖南醫學院(今湘雅醫學院)全力支持,隸屬湖南省政府。時任湖南省文教辦主任華國鋒擔任籌委會副主任。
1959年,在發展核武器和核工業的背景下,國家將原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等專業系遷至衡陽,組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隸屬于第二機械工業部(后為核工業部),為我國*培養鈾礦開采本科學歷以上高級人才的專業學院,因此被譽為中國鈾礦冶*學院。
1962年,為適應鈾礦山地質研究、采礦研究、化學分析以及放射性儀器研制等需要,中共二機部黨組與江西省委商定在江西礦務局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南昌礦業研究所”,簡稱南昌所,隸屬第二機械工業部十二局。1966年,第二機械工業部*設計院的礦山設計部分與南昌所合并,成立二機部第三研究設計院,簡稱三院。
1962年,衡陽醫學院停辦。1965年復辦改為衡陽醫學專科學校。1977年恢復衡陽醫學院建制。
1969年,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停辦。
1969年,三院與二機部*研究設計院的水冶設計部分合并,成立二機部第四設計研究院,簡稱四院,由南昌遷址衡陽。
1975年,在四院科研室的基礎上組建湖南礦山研究所,代號為湖南六所,又稱湖南鈾礦開采研究所。
1983年,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復辦,更名為衡陽工學院。
1982、1983和1988年,湖南六所先后更名為核工業部鈾礦開采研究所、核工業部第六研究所和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1993年更名為中南工學院。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兩度題寫校名。學院實行部省共建、部管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學院合并組建南華大學。創造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成為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成功范例。
2002年,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并入南華大學。
校黨委書記 | 鄒樹梁 |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 文格波 |
校黨委副書記 | 羅成翼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吳移謀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丁德馨 |
副校長 | 龔學余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陽小華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劉升學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校工會主席 | 全智華 |
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熊哲琰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唐振平 |
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 姜志勝 |
正校級督導員 | 李代華 |
正校級督導員 | 鄒長城 |
正校級督導員 | 趙紅 |
編號 | 學院 | 科類 | 學制 | 專業 |
---|---|---|---|---|
1 | 機械工程學院 | 理工 | 四年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理工 | 四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理工 | 四年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車輛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卓越工程師班) | ||
2 | 電氣工程學院 | 理工 | 四年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理工 | 四年 | 自動化 | ||
理工 | 四年 | 電子信息類(涵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二專業) | ||
理工 | 四年 | 通信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生物醫學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電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 ||
3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理工 | 四年 | 核工程與核技術 |
理工 | 四年 |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 ||
理工 | 四年 |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核工程與核技術(卓越工程師班) | ||
理工 | 四年 | 核物理 | ||
4 | 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 理工 | 四年 | 礦業類(該大類涵蓋礦物資源工程、礦物加工工程二專業) |
理工 | 四年 | 資源勘查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礦物資源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 ||
理工 | 四年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
5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理工 | 四年 | 計算機類(涵蓋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五專業) |
文史 | 四年 | 數字媒體技術 | ||
理工 | 四年 | 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 ||
6 | 城市建設學院 | 理工 | 四年 | 土木類(涵蓋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工程造價方向)、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五專業) |
7 | 設計與藝術學院 | 美術文理 | 四年 | 設計學類(該大類涵蓋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四專業) |
理工 | 四年 | 工業設計 | ||
理工 | 五年 | 建筑學 | ||
理工 | 五年 | 城鄉規劃 | ||
8 | 環境保護與 安全工程學院 | 理工 | 四年 | 環境工程 |
理工 | 四年 | 環保設備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安全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 ||
理工 | 四年 |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安全工程方向) | ||
9 | 化學化工學院 | 理工 | 四年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理工 | 四年 | 制藥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工程師班) | ||
理工 | 四年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
理工 | 四年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
10 | 數理學院 | 理工 | 四年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理工 | 核單招班 | |||
11 | 醫學院 | 理工 | 五年 | 臨床醫學(卓越計劃、免費全科醫生) |
理工 | 五年 | 臨床醫學(卓越醫生班) | ||
理工 | 五年 | 臨床醫學 | ||
理工 | 五年 | 麻醉學 | ||
理工 | 四年 | 醫學檢驗技術 | ||
理工 | 五年 | 醫學影像學 | ||
理工 | 五年 | 口腔醫學 | ||
12 | 藥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理工 | 四年 | 藥學 |
理工 | 四年 | 藥物制劑 | ||
理工 | 四年 | 生物科學類(該大類涵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二專業) | ||
13 | 公共衛生學院 | 理工 | 五年 | 預防醫學(含婦幼衛生) |
理工 | 四年 | 衛生檢驗與檢疫 | ||
14 | 護理學院 | 文理 | 四年 | 護理學 |
15 | 經濟管理學院 | 文理 | 四年 | 國際經濟與貿易(含金融方向) |
文理 | 四年 | 工商管理(含人力資源方向) | ||
文理 | 四年 | 市場營銷 | ||
文理 | 四年 | 會計學 | ||
文理 | 四年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理工 | 四年 | 物流工程 | ||
文理 | 四年 | 電子商務 | ||
文理 | 四年 | 經濟學(含能源經濟方向) | ||
16 | 外國語學院 | 文理 | 四年 | 英語 |
文理 | 四年 | 翻譯 | ||
17 | 文法學院 | 文史 | 四年 | 法學 |
文史 | 四年 | 漢語言文學(含文秘、文化創意方向) | ||
其他學院 |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南華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南華大學馬列教學研究部、南華大學兒科學院、研究生部、南華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學院、南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南華大學國際學院 |
根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18個,其中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124個,其中一級學科碩士點2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工商管理(MBA)、工程碩士、金融碩士、法律碩士、護理碩士、公共衛生碩士、臨床醫學碩士等79個,并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和碩博連讀資格。學校有9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特色為核特色、醫學特色和環保優勢。
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核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基礎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核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基礎醫學、安全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名單(26個) |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碩士點 | 招生學科、專業 | 所在學院 |
01哲學 | 哲學 | 倫理學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02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應用經濟學 | 經濟管理學院 |
03法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05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外國語學院 |
07理學 | 數學 | 應用數學 | 數理學院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
化學 | 化學 | 化學化工學院 | |
生物學 | 生物學 | 藥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
08工學 | 機械工程 | 機械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物理電子學 | 電氣工程學院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 | 城市建設學院 |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應用化學 | 化學化工學院 | |
礦業工程 | 礦業工程 | 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 |
核科學與技術 | 核科學與技術 | 核科學技術學院 | |
軟件工程 | 軟件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核資源與核燃料工程學院 | |
10醫學 | 基礎醫學 | 基礎醫學 | 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臨床醫學 | 附屬醫院 | |
護理學 | 護理學院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
藥學 | 藥學 | 藥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 公共衛生學院 | ||
特種醫學 | 特種醫學 | 公共衛生學院 | |
12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經濟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公共管理 |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省級重點學科(9個) | |||
機械工程 | 土木工程 | 礦業工程 | 核科學與技術 |
基礎醫學 | 內科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藥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根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本部有教職工2300余名,其中教授350余名,副教授800余名;有14個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部省級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級教學團隊;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8名,有省部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優秀中青年專家220余名;特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
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核設施安全管理與可靠性技術分析”團隊
湖南省2013年度“百人計劃”專家:陳育慶教授
省級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市政工程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病原生物學教學團隊
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動脈硬化學、放射性測量與防護技術
教學建設根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有6個*特色專業,1個國家國防重點專業,2個國防緊缺專業,5個國家管理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重點專業,1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1個*示范實驗教學中心,2個*實踐教學基地,1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有5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13個省級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省級卓越計劃校企合作基地,省級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等;有200余個穩定的綜合性實習基地,24個省級優秀實習基地。有1門國家精品課程,15門湖南省精品課程。
*示范實驗教學中心: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與南華大學共建中心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家*類特色專業(6個):核工程與核技術、臨床醫學、工商管理、預防醫學、礦物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國防緊缺專業(2個):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國家管理專業(5個):核工程與核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工商管理、過控裝備與控制工程、礦物資源工程
國防重點專業(1個):核工程與核技術
湖南省重點專業(10個):核工程與核技術、臨床醫學、給水排水工程、會計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工商管理、護理學、礦物資源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預防醫學
湖南省特色專業(11個):會計學、生物技術、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制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檢驗、護理學、衛生檢驗、核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藥學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范中心(5個):臨床技能實踐中心、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22】 、核工程與核技術實踐教學中心、預防醫學與放射衛生實驗教學中心、城建環境與節能實踐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1門):臨床技能學
湖南省省級精品課程(15門):
病理學 | 社會責任會計 | 醫學免疫學 |
診斷學 | 空氣理化檢驗 | 預防醫學實驗方法與實踐技能 |
暖通空調 | 企業經營戰略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形勢與政策 | 臨床技能學 | 數控技術 |
國際金融 | 病理生理學 | 生物化學 |
2011年10月24日,教育部批準南華大學等133所高校為第二批卓越計劃高校。2012年2月22日,湖南省高校招生委員會審議通過南華大學列為本科一批招生院校。2013年10月10日,“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認定為首批湖南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2014年7月11日,南華大學進入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合作交流
根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介紹,學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機構、核工業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醫院、大型企事業單位等組成的董事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德國于利希氣候與能源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與英國劍橋大學、南威爾士大學、美國哈丁大學、蒙哥馬利奧本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烏克蘭國立礦業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國內外100多所院校在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教師培訓、學生培養等方面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
●附屬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醫院(三級甲等)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三級甲等)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原核工業四一五醫院)(三級甲等)
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三級甲等)
協作型
南華大學兒科學院(湖南省兒童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海南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原解放軍*七七中心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醫院(長沙市中心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湘潭醫院(湘潭市*人民醫院)
南華附二腎移植
南華附二腎移植
南華大學附屬婁底醫院(婁底市中心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邵陽醫院(邵陽市中心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懷化醫院(懷化市*人民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永州醫院(永州市人民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郴州醫院(郴州市*人民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省馬王堆醫院(湖南省馬王堆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醫院 (長沙市*醫院)
南華大學附屬瀏陽醫院(瀏陽市人民醫院)
臨床教學(實習)醫院
衡陽市中心醫院
衡陽市*人民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六九中心醫院(衡陽169醫院)
益陽市人民醫院
攸縣人民醫院
衡陽市婦幼保健院等
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常德市*人民醫院
湖南省腫瘤醫院
深圳市福田區婦幼保健院
岳陽市二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
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等
校辦產業藍光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建設工程監理中心、爆破公司、工程技術檢測中心、科技開發中心、司法鑒定中心、技術開發部、計算機系統集成公司、設計研究院、瑞爾康高科技有限公司、三力高科技開發公司等。
1.核特色
學校現有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反應堆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核物理、核技術、安全工程(建筑安全,核安全、化工安全)、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礦物資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放射醫學、熱能動力工程(核電工程)等11個核專業,其中核工程與核技術是國防重點專業,核技術及應用、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是國防緊缺專業。是中國核類本科專業齊全、本科生培養規模大、核類人才培養層次最完整的高校,18 個涉核專業,核支撐專業和學位點24個。建有湖南省核工業南華大學科技園。 南華大學【14】
全國只有19所高校開設了核技術與應用研究生教育專業,南華大學核技術與應用學科排名第二。
2.醫學特色
學校醫學優勢突出。辦學50余年來,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特別是湖南省培養了8萬余名高級專門醫療衛生人才,積累了豐富的醫學人才培養和科研經驗。設有病理生理學、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形成了以臨床醫學專業為龍頭,醫學影像、醫學檢驗、麻醉學、藥學、護理學和預防醫學等專業齊頭并進的完整的醫學專業體系,是湖南省醫、護、預防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搖籃。以附屬南華醫院(原核工業415醫院)為基地,依托核、醫兩大學科專業建設湖南省核應急醫療中心。
3.環保優勢
南華大學以核為特色,工、醫、管理等學科交叉,形成了12 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特色專業。為凸現“環保優勢”特色,打造南華大學環境保護新平臺。201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學院現設有安全工程工程碩士點和環境工程(含放射性環境監測與治理方向)和安全工程(含核安全方向、建筑安全方向和化工安全方向)等2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安全科技計劃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橫向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三大檢索10篇,初步形成了放射性三廢處理技術和鈾礦通風與輻射安全兩個研究方向。
計亮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在衡陽工學院(今南華大學)工作,曾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廣東省化學會理事長。
莫斌,1989年畢業于衡陽工學院(今南華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研究生學歷,碧桂園總裁。
段燕文,1983年畢業于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獲得臨床和預防醫學雙學位,哈藥慈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藥復方新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
陳國強,1985年畢業于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醫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劉祖國,1985年畢業于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醫學系眼耳鼻喉專業,眼科學首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醫學院院長。
冉丕鑫,1980年9月至1985年6月在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學習,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翁立達,1965年畢業于衡陽礦冶工程學院(今南華大學)分析化學專業,著名水資源保護專家、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局長。
廖端芳,1985年畢業于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
陳方平,1983年畢業于衡陽醫學院(今南華大學)醫療系。現任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
陳建平,1992年畢業于衡陽工學院(今南華大學)計算機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特燃站總工程師。
胡震,1985年進入衡陽工學院(今南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蛟龍號”副總設計師。7000米載人潛水器項目副主辦,副總設計師,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000米,3000米和5000米深海試驗項目副主辦。
張亞雷,1989年進入南華大學(原衡陽工學院)給排水專業學習,現任同濟大學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水協(IWA)會員、美國化學學會(ACS)會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重金屬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委員,2013年入選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南華大學是中國重要的核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基地和核類本科專業最齊全、本科生培養規模*高校 ,是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和碩博連讀資格。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實行一本招生和港澳臺招生,并招收外國留學生。2013年一本生源占新生總數90%。
南華大學由本部和新校區組成,占地面積3000畝,圖書館紙質藏書400余萬冊。學校設有25個教學院部,4所直屬型附屬醫院,18所協作型附屬醫院。學校辦學涉及工學、醫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哲學、法學、文學、藝術學、軍事學等10大學科門類;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1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等3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72個全日制本科專業。
學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機構、核工業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醫院、大型企事業單位等組成的董事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英國劍橋大學、英國格拉摩根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烏克蘭國立礦業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院等國內外100多所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推薦優秀本科生到合作院校免試攻讀研究生。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