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獻港-首頁。
深圳文獻港。
150萬種全文電子圖書,280萬種可通過文獻傳遞、部分閱讀的電子圖書,430多萬種圖書目錄,1.5億條論文題錄信息,從昨天起,匯集海量圖書資源的“深圳文獻港”正式向市民開通。
深圳文獻港的誕生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巡視員賈璐、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副館長孫坦等和深圳市政府、市文化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共同見證了“深圳文獻港”的正式誕生。
“深圳文獻港”由深圳圖書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市科技圖書館、深圳大學圖書館三大圖書館統一服務平臺、并聯合深圳市各類型圖書館共同建設而成?是深圳科技、教育、情報及參考咨詢的數字文獻中心和網絡資源平臺。
深圳文獻港的目標深圳讀者足不出戶,就擁有了一個可以在線閱讀、下載、原文傳遞、預借圖書的渠道,“我們的目標是,將圖書館送到讀者桌面,延伸到深圳市的每一臺電腦上”,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館長趙洗塵說。
“在圖書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各館的OPAC(書目檢索系統)都努力做到詳盡揭示本館館藏,讓讀者及時、準確地了解本館都有什么書。在今天,面對網上搜索的便捷,很難希望讀者為找一本書而耐心地一個一個檢索各個圖書館的OPAC,無論你的OPAC有多好。”趙洗塵告訴記者,因此,深圳圖書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深圳大學圖書館這三個深圳共公圖書館、專業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代表聯手創建了深圳文獻港,“它的首要目標,就是整合所有圖書館資源,通過一個共同的門戶讓讀者了解多個圖書館的館藏,不但知道有什么書,還可以知道在哪里收藏,怎么獲得。”
經過近一年的調研,三館最終確定了與超星公司合作,將各類文獻資源整合在“讀秀”平臺上,建立“深圳文獻港”。據介紹,只要是身在深圳的市民,就可在“深圳文獻港”上查詢280萬種圖書目錄,了解國內中文圖書的出版情況以及我市各大圖書館的收藏情況。如果再擁有一張圖書館的讀者證,就可以免費享受“深圳文獻港”提供的更多服務,包括試讀正文的前17頁甚至電子圖書全文,獲取1.5億條期刊論文、報紙、學位論文等的全文等等。
20余電子資源庫開通儀式上,深圳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陳大慶現場演示了這套創新服務軟件。記者看到,“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庫”、“中國學術會議全文庫”、“方正電子圖書”、“維普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中國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全庫”等20余個高費用的電子資源數據庫,藉由“深圳文獻港”的“原文傳遞”服務,都能夠免費使用。
快捷“原文傳遞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實在太方便了。”來自科技園的李先生對這項服務稱道不已。他告訴記者,以前為了查找相關資料,自己需要坐1小時車趕到圖書館,平時工作繁忙的他只能在休息日前往,如今有了“原文傳遞”,在家中直接向圖書館索取他所需的資料,最多1個小時就發至郵箱。
據了解,“深圳文獻港”的絕大部分資源均可申請文獻傳遞,由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人工服務,盡較大可能協助讀者獲取。此外,圖書館還專門為做課題的研究者提供“課題服務”,同時配備了專業館員每天12小時在線解答咨詢。
未來發展2009年據趙洗塵介紹,接下來,“深圳文獻港”還將聯合深圳市各類型圖書館,整合更多文獻資源。“深圳文獻港”的文獻資源量是280多萬種中文圖書,提供了全國95%的中文出版圖書,其中三館入藏量不到100萬種,僅占35%,大大彌補了深圳建市短、文獻資源有限的不足。他建議,通過“深圳文獻港”對全市607家圖書館進行文獻采購的分工與協調,建立分級保障體系,避免重復采購圖書,保證政府投資的較大效益。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