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
高校大學。教育網站。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是1928年時任川東師范學校校長的甘績鏞先生所題。川東師范學校源于我校最早的辦學淵源川東師范學堂。“含弘光大”,語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謂“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順也,在天為陰,在地為柔,在人為仁,在性為寂,在修為止……順則所行無逆……” 所謂“含弘光大”,含是無所不包,弘是無所不有,光是無所不著,大是無所不被;“繼往開來”,語出宋?朱熹《朱子全書?周子書》:“所以繼往圣,開來學, 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繼:繼承;開:開辟。繼承前人的事業(yè),開辟未來的道路。“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啟后,開拓創(chuàng)新”之意。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作為校訓,除含義厚重,寓義深遠外,還來源于百年老校的歷史沉淀,可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 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可以編選出來,又容易變更的文字。對學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著盛大,繼承百年老校優(yōu)良辦學傳統(tǒng),開創(chuàng)西南大學的光輝未來”; 對學校各級管理人員而言,要“高瞻遠矚,胸襟弘大,秉承百年辦學理念,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肩負發(fā)展學校重任,實現(xiàn)學校規(guī)劃目標”;對教師而言,要“學高身正,為人師表,承前啟后,開拓創(chuàng)新”;對學生而言,要“自強不息,學無止境,誠信做人,承前創(chuàng)新”。
精神大學精神的內涵:西南大學,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壇育人,勸課農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開發(fā),與時俱進,繼往開來。作為國家“211”工程建設綜合大學,以“西南”冠之,順天應時,順地應民。因此,西南大學乃取西南之獨特資源構筑核心競爭力,以其所學、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務于民生,融世界發(fā)展潮流。“特立西南,學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學百年辦學孕育的獨特大學精神的高度凝練和彰顯。學校一貫重視人才培養(yǎng)工作,始終把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綜合培養(yǎng),強化實踐訓練,服務社會民生 "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斷強化教學的中心地位。長期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20余萬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代學子胸懷祖國、探求真理、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多年來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大力弘揚"特立西南、學行天下 "的大學精神,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jié)、科技文化節(jié)、綜合素質大賽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94年、1999年、 2005年連續(xù)三次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自1987以來,學校連續(xù)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 集體"。
學校堅持"教師資源是*資源"的隊伍建設理念,克服西部地區(qū)引進和穩(wěn)定人才的重重困難,努力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學校現(xiàn)有師資2,216人,其中教 授、副教授932人,占師資總數的42.06%。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比例為73.56%,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各類榮譽或稱號的專家210余人。現(xiàn)在,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整體穩(wěn)定,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
教師隊伍在職人員中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學術稱號和各類榮譽或稱號的專家210余人,主要分布在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學科。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人事部杰出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 員5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6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 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3人,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霍英東教育 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和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優(yōu)秀教師獎獲得者23人,何梁何利基金獎勵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1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1人,重慶市杰出、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5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5人;省部級名 師8人,省部級模范教師、優(yōu)秀教師15人,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人選11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6人、二層次人選29人,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二、三級崗位杰出人才11人,重慶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1人,重慶市命名骨干教師55人。
專任教師中有碩、博士生導師57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1人。教師科研立項數目與級別、經費數量、創(chuàng)新成果等逐年增加,全校科技創(chuàng)新能 力處于歷史上較好時期。學校通過充分論證制定了師資隊伍"十一五"規(guī)劃,將進一步加大高層次和關鍵人才的培養(yǎng)和引進力度,大力進行創(chuàng)新團隊的建設,繼續(xù)加 大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
學校一直重視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成立了本科教學工作委員會、本科教學督導委員會、教材建設委員會和教學實
驗室工作委員會,各學院也建立了 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對本科教學工作的領導、檢查和督促,保證教學水平提高。學校還制定了《西南大學關于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的規(guī)定》、《西南大學學 生網上評教管理暫行辦法》、《西南大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實施辦法》、《西南大學本科教學優(yōu)秀獎評選辦法》等文件。明確教授、副教授必須為本科生開課, 并在崗位職責、教師考核、晉升職務等方面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對在教學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物質、榮譽獎勵,促進他們潛心鉆研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學校通過開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和比賽、教學檢查、教學督導等活動,加強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檢查,激勵和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教學 水平。近三學年,學生網上評教活動中,教師教學水平得到學生廣泛好評,參評課程優(yōu)秀率分別達到79.47%、85.30%、89.34%。
西南大學現(xiàn)任領導 | |||
---|---|---|---|
校長 | 黨委常委 | 張衛(wèi)國 | |
副校長 | 黨委常委 | 陳時見 | 靳玉樂 |
王永才 | 崔延強 | ||
周常勇 | |||
李明 | |||
黨委書記 | 黃蓉生 | ||
黨委副書記 | 安春元 | 張躍光 | |
紀委書記 | 徐曉黎 |
袁隆平 |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 |
吳明珠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向仲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孟安明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趙進東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包為民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向宗魯 | 杰出的文獻學家,曾任重慶大學、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賴以莊 | 老同盟會員,辛亥革命的參與者,辛亥革命元勛楊庶堪的重要助手,原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胡錦矗 | 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 |
孟 杰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
羅澤偉 | 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
堯德中 |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
馬正強 | 南京農業(yè)大學農學系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
尹應武 |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紫光英力公司董事長、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 |
姚建宗 | 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教學名師 |
許炯心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
謝世杰 | 原四川省委書記 |
杜宜謹 | 原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 |
蔣 理 | 國際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董事長 |
黃啟璪 | 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滕久明 |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國有主要骨干企業(yè)巡視組組長 |
溫思美 | 全國政協(xié)委員、廣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
敬正書 | 原水利部副部長、全國政協(xié)委員 |
黃彥蓉 | 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現(xiàn)任四川省副省長 |
閆小培 |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
陳曉華 | 農業(yè)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
馮海發(fā) | 中央政策研究室農村局局長 |
肖 秧 | 原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
徐世群 | 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肖祖修 | 原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人大副主任 |
童小平 |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
歐順清 | 重慶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
何事忠 | 重慶市政協(xié)副主席 |
李 兵 | 重慶市政協(xié)副主席 |
黃彥蓉 | 四川省副省長 |
楊海清 | 四川省政協(xié)副主席 |
林季周 | 原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李錚友 |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張君高 | 中國駐圭亞那大使 |
李丹陽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
張 魯 | 國家一級編劇、重慶電視臺編導 |
錢永華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 |
原一川 | 云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
綦好東 | 山東財經大學副校長 |
簡大鈞 | 原江南大學黨委書記 |
賈本乾 | 原重慶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 |
傅世放 | 原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
饒寧華 | 原重慶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
周介銘 | 四川師范大學校長 |
周澤揚 | 重慶師范大學校長 |
蘇智先 | 綿陽師范學院首任黨委書記、校長 |
譚輝旭 | 原樂山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
唐華俊 |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姜曉亭 | 四川省環(huán)境保護廳黨組書記、廳長,四川省核安全管理局局長(兼) |
陳荑茁 | 《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黨委書記兼總裁 |
王一鳴 |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 |
邱道持 |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 |
吳康明 | 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 |
譚 凈 | 致公黨重慶市委副主委兼秘書長 |
羅清泉 | 重慶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
楊 波 | 南充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王 剛 | 民進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莊市委主委,石家莊市副市長 |
周燕華 | 海南省農業(yè)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
李建軍 | 貴州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 |
趙 伐 | 寧波大學副校長 |
龔登墉 | 成都外事學院院長 |
趙昌文 | 四川大學副校長 |
溫思美 | 華南農業(yè)大學副校長 |
任永昌 | 四川省林業(yè)廳廳長 |
劉志成 |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
張亞雯 | 第29屆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女雙季軍 |
施廷懋 | 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第十四屆國際泳聯(lián)上海世界錦標賽女子一米板冠軍 |
陳麗莎 | 第2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田徑女子接力冠軍 |
鄒光友 | 四川光友薯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光友粉絲”創(chuàng)始人 |
黃蓉生 | 重慶市黨代會代表;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西南大學黨委書記 |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qū),前身為始建于1938年的建華高級農業(yè)職業(yè)學校,抗戰(zhàn)時期為國民政府中央畜牧實驗所、農業(yè)實驗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為國內著名 的四川省榮昌畜牧獸醫(yī)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升建為四川畜牧獸醫(yī)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準,與原西南農業(yè)大學、 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組建新的西南農業(yè)大學, 設立榮昌校區(qū)。2005年7月,西南農業(yè)大學與西南師范大學合并組建西南大學。
校區(qū)位于成渝高速公路、 成渝鐵路中段的 “中國重慶畜牧科技城”——榮昌縣城。(榮昌畜牧優(yōu)勢突出, 有中國三大和世界八大優(yōu)良地方豬種之一的榮昌豬, 是我國推廣面積較大、較具影響的地方豬種 之一, 是四川白鵝的主產區(qū)。全縣有飼料生產企業(yè)50多家,GMP獸藥生產企業(yè)8家,GMP人藥生產企業(yè)2家, 現(xiàn)已成為西部較大的獸藥飼料生產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國較大的仔豬生產基地)。
校區(qū)為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占地462畝、校舍建筑面積13余萬平方米,儀器及辦公設備總值4300多萬元,各種設施比較齊備, 能夠滿足目前教學、科研需要。 圖書館藏書30余萬冊, 電子期刊818萬多條, 已經實現(xiàn)與西南大學本部的VPN高速鏈接。畜牧、獸醫(yī)、水產及相關學科特色突出,現(xiàn)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4300余人, 其中碩士研究生60人; 各類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辦學點共有學生800余人。 現(xiàn)有在職教職工482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94人,博士、碩士118人,講師等中級職稱149人。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 重慶市322人才工程1人, 碩士生導師20人,離退休教職工215人。
校區(qū)設有重慶畜牧科技城畜牧科技信息中心、動物藥品研究所、名特水產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動物疫病快速診斷及預防研究中心,擁有飼料總廠、動物藥品廠、 實習牧場、漁場、動物醫(yī)院、標本廠等設施齊全的教學實習場所;與中國重慶畜牧科技城8家大型GMP獸藥企業(yè)、飼料企業(yè)、生物技術企業(yè)建立了“8+1”校企 聯(lián)合體, 實現(xiàn)資源共享,互利雙贏。還與川渝兩地其余多家大型飼料公司、獸藥生產企業(yè)、水產養(yǎng)殖場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開辟了師生校外教學實驗實習基地。
為適應西南大學“211”工程建設目標發(fā)展的需要,發(fā)揮高水平綜合大學優(yōu)勢,西南大學在榮昌校區(qū)設立了動物科學系、動物醫(yī)學系、水產系、商貿系、信息管理 系、基礎部和成教部等教學單位, 負責承擔榮昌校區(qū)的教學任務。 校區(qū)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yī)學、水產養(yǎng)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市場營銷、公共事業(yè)管理等7個普通本科專業(yè);有預防獸醫(yī)學、基礎獸醫(yī)學省部級重點學科兩個;淡水魚類養(yǎng)殖學、中獸醫(yī)藥物學、畜產品加工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遺傳學省部級重點課程五個;畜產品加工學市級精品課程一個;養(yǎng)殖技術專業(yè)為國家精品專業(yè)。“雞法氏囊病精制蛋黃抗體”獲國家新獸藥二類證書,“肉牛養(yǎng)殖與草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專項項目通過鑒定驗收,成功培育出重慶市* 個畜禽新品種“渝西烏雞”。基礎獸醫(yī)學、預防獸醫(yī)學、臨床獸醫(yī)學、動物遺傳育種等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初步形成了以畜牧、獸醫(yī)、水產為主,覆蓋牧漁業(y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huán)節(jié),文、理、工、管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校區(qū)在近70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宗旨,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特色,狠抓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 法的改革,強化基礎教學與專業(yè)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學生就業(yè)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立足川渝、輻射西 南、放眼全國的特色辦學之路。幾十年來,校區(qū)為社會輸送人才60000余名,畢業(yè)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基礎扎實,能吃苦耐勞,實 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在較短時間內就成為單位的骨干力量或行業(yè)領軍人物,有國際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也有全國青年科學家、“五一”勞動獎 章獲得者和知名企業(yè)家,有的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2006年,動物科學系、動物醫(yī)學系在校學生鄧費建、鄧波兄弟倆,因學以致用、自立自強被評為 “2006中國教育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2006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并榮獲“重慶青年五四獎章”,受到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領導的接見。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近年來,校區(qū)加強了對外合作,目前主要進行的合作項目有肉雞生產技術、寵物狗飼料研究、中藥在水產養(yǎng)殖中的應用等15個項目。許多企業(yè)來校區(qū)設立獎學金,支持學校辦學。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校區(qū)加強了國際交流,與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吉爾吉斯、泰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還長年聘請了外籍教師任教,從而加強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了科技的交流和發(fā)展。
目前,西南大學為校區(qū)的發(fā)展提供了嶄新的平臺,今日榮昌校區(qū)將秉承西南大學“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辦學精神,以“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為己任,繼續(xù)“艱苦創(chuàng)業(yè),負重自強”,積極創(chuàng)造校區(qū)美好的明天。
西南大學現(xiàn)有3個*重點學科、9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68個博士點(含15個博士一級學科自主設置專業(yè))、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2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6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含16個自主設置專業(yè))、5個專業(yè)碩士學位、36個省部(市)級重點學科、27個省部(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文科研究基地。學科涵蓋11個學科門類,42個一級學科。
院系部門院系名稱 | 院系名稱 | 院系名稱 |
---|---|---|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西南大學法學院 | 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
西南大學文學院 |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
西南大學音樂學院 |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南大學民族學院) |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 | 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 西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西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 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西南大學軟件學院) |
西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 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 | 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 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 西南大學藥學院(西南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 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 |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
西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 西南大學含弘學院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
1 | 心理學 | 3 | 26 | 政治學 | 23 |
2 | 水產 | 5 | 27 | 藝術學理論 | 24 |
3 | 教育學 | 6 | 28 | 哲學 | 25 |
4 | 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 | 6 | 29 | 體育學 | 25 |
5 | 畜牧學 | 8 | 30 | 統(tǒng)計學 | 26 |
6 | 農林經濟管理 | 9 | 31 | 外國語言文學 | 27 |
7 | 民族學 | 9 | 32 | 社會學 | 27 |
8 | 植物保護 | 10 | 33 | 數學 | 28 |
9 | 農作物學 | 11 | 34 | 化學 | 29 |
10 | 戲劇與影視學 | 12 | 35 | 新聞傳播學 | 30 |
11 | 林學 | 14 | 36 | 世界史 | 32 |
12 | 園藝學 | 14 | 37 | 設計學 | 35 |
13 | 農業(yè)工程 | 15 | 38 | 生物學 | 42 |
14 | 地質學 | 15 | 39 | 理論經濟學 | 44 |
15 | 獸醫(yī)學 | 15 | 40 | 應用經濟學 | 46 |
16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16 | 41 | 物理學 | 47 |
17 | 草學 | 16 | 42 | 公共管理 | 48 |
18 | 地理學 | 17 | 4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8 |
19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 | 17 | 44 | 軟件工程 | 51 |
20 | 美術學 | 17 | 45 | 法學 | 57 |
21 | 風景園林學 | 19 | 46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67 |
22 | 生態(tài)學 | 20 | 47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 67 |
23 | 音樂與舞蹈學 | 21 | 4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84 |
24 | 中國史 | 22 | 49 | 工商管理 | 88 |
25 | 中國語言文學 | 22 |
西南大學“211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王小佳
副組長:宋乃慶、張耀光、李 明、
成 員:崔延強、魯 成、楊光偉、徐 輝、王德福、董乃斌、
李興元、李 濱
西南大學“211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研究生院
西南大學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縉云山下,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辦學歷史已逾百年。學校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原西南師范大學與農業(yè)部直屬重點大學原西南農業(yè)大學于2005年合并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均發(fā)軔于1906年在西南地區(qū)開中國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fā)展演變,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農業(yè)部和重慶市重點共建的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是一所傳統(tǒng)學科與新興交叉學科、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協(xié)調發(fā)展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72所高等學校之一,教育部與農業(yè)部共建的8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家免費師范教育試點的6所高校之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成渝經濟區(qū)區(qū)域規(guī)劃》部署的重點建設的4所高校之一,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yōu)秀高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先進集體;是*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重慶片“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牽頭單位;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慶市大學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學校之一。西南大學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的縉云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學校森林覆蓋率達80%。學校占地總面積12700余畝(三大校區(qū)總面積,其中校本部面積9630余畝)。建筑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學校各類運動場總面積20余萬平方米。其中4個塑膠田徑運動場,1個戶外籃球場,3個綜合類體育館,一棟理科實驗大樓和一棟留學生大樓。西南大學共有三個校區(qū),總在校生5萬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萬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學生700余人。(數據截止至2013年11月)
校本部
又名為主校區(qū)或北碚校區(qū),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這里住著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批及提前批次學生、少數民族預科生和留學生,可劃分為北區(qū)和南區(qū),在校生近5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學生30000余人),占地面積9630余畝,建筑面積約166萬平方米。(數據截止至2013年11月)
榮昌校區(qū)
榮昌校區(qū)前身為四川畜牧獸醫(yī)學院,位于重慶市榮昌縣,本科第二批次(含職教師范本科)學生和部分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西南大學榮昌校區(qū),在校生近4460人,占地面積520畝,校舍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數據截止至2013年11月)
江北校區(qū)
江北校區(qū)即應用技術學院。西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位于重慶市渝北區(qū)紅石支路500號(龍溪街道),是西南大學從事全日制應用技術本科教育的學院,是西南大學下屬的32個二級學院之一。學院位于重慶市渝北區(qū)龍溪街道紅石支路500號,毗鄰重慶市區(qū)。學院設有七個本科專業(yè),僅在重慶市內招生,其錄取分數線為二本控制線,較高分超過重本線。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