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名稱。
部門名稱,研究生招生。繼續教育。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黨委書記 | 劉宇陸 | 2015年9月-至今 |
校長 | 柯勤飛 | 2018年4月-至今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宋敏娟 | 2009年8月-至今 |
副校長 | 陳東輝 | 2006年12月-至今 |
副校長 | 葉銀忠 | 2009年1月-至今 |
副校長 | 張鎖懷 | 2013年7月-至今 |
副校長 | 張艷萍 | 2013年7月-至今 |
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1956年9月,上海輕工業技術學校成立,隸屬于上海市輕工業局領導。同年9月,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在所屬制藥公司開辦的上海制藥工業中等技術學校的基礎上,開辦了上海市第二輕工業技術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香料研究所
上海香料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直屬于國家輕工業局(后改為輕工業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是國內*香料香精專業研究所。1980年獲批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7月轉制為科技型企業,并實行屬地化管理。2003年,上海市日用化學工業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劃歸上海香料研究所管理。
2000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成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升格為本科高校。9月14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正式揭牌。
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學校與上海水產大學(現上海海洋大學)共同申請了“應用化學”碩士點。
2004年,學校獲學士學位授予權。同年9月,“應用化學”聯合碩士點迎來首屆研究生。
2006年2月,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市日用化學工業研究所并入學校。
2007年,學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良成績,并且獲留學生招生資格。
2008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復,學校正式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9年,學校與奉賢區人民政府、上海科學院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成立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科技園(現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科技園)、上海高等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占地面積近1500畝的奉賢校區正式落成,學校主體搬遷至奉賢校區。
2012年,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省(市)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 | |||
序號 | 名稱 | 批準年份 | 主管機構 |
1 | 上海藥物合成工藝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1年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2 | 上海市冶金工藝和設備檢測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 2012年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3 | 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2012年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
截至2017年9月,由上海市和企業共同資助“聯盟計劃”項目獲批數連續七年穩居全市高校首位。2017年獲批48項,占全市立項項目65%。近年來經費1.8億元左右,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5項,專利轉化排名躍居全國高校第54位。“輕化工程”團隊完成的“新型香精制備與香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研制出68個香精產品,全部實現產業化,直接經濟效益約28億元,孵化出8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三家公司上市,該成果榮獲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及201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肖作兵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科研團隊申報的“芳香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項目正式獲批成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與上海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印度尼西亞哈利達集團公司三方簽署《哈利達褐煤的評價與提質技術研究開發》協議,哈利達集團出資1100萬元人民幣。朱勇強研發團隊在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技術入股(作價1500萬元)注冊江蘇大容高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2%)。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新型香精配置與香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于2001年主辦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化學工程、材料工程、香料香精技術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計算機工程、軌道交通工程、園林園藝、數理科學、經濟與管理工程以及相關的交叉學科和相應的基礎理論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技改成果、科技信息等。學報的主要欄目有”理論研究“、”工程應用“、”研究簡報“。
館藏資源
據2017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館藏文獻在藝術、材料、機電、化學化工、食品及生物等學科領域形成特色,館藏圖書150萬冊,電子圖書86.66萬冊,中外數據庫48個(含自建庫3個)。
1、校徽LOGO中心“應用”二字闡明學校的辦學思路,既表示遠承先秦諸子“備物致用”的為學為人之道(《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近效“經世應務”“明體達用”的中華文化精華,又體現學校以“應用技術”為本的辦學傳統和在長期辦學歷史中形成的“砥礪知行,厚德精技”的大學精神。
2、“應用”二字緊接內圓,寓意頂天立地。強調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既要“頂天”做好“形而上”,努力培養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力爭走到國際最前沿,又要“立地”夯實“形而下”,立足行業企業需求,履行好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
3、“應”字中間三筆,演繹為英文“SIT”,是學校英文名簡稱。“用”字三縱三橫,整體構成“用”字,代表學校源于上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上海化工高等專科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積淀,凸顯三校合并組建后交融并進、追夢圓夢的精神內核。
4、校徽輪廓由兩個同心圓構成,表示圓融、通達和全校師生同心同德之意。外圓上方手寫體“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學校的中文校名,由徐匡迪先生親筆題寫,下方英文部分,是學校英文名的全稱。整個校徽LOGO以綠色為背景,采用原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校徽LOGO深綠、黑色配色基因,凸顯學校工科院校特色,表示學校傳承創新、繼往開來,欣欣向榮,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5、校徽LOGO中心部分呈現“鼎”的造型,古樸莊重,寓意學校匯聚八方力量,共圖發展。校徽LOGO整體呈天圓地方之態,體現了剛與柔的完美結合,寓意學校既繼承優良傳統,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將厚積薄發,問鼎一流。
校訓明德、明學、明事
釋義:
關于“明德”
“明”在此作動詞,其義為“清楚,懂得,知曉,明白”等,引申為“學會”(通過學習而掌握)。
“德”,指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規范,如公德、道德準則;又指個人內在的優良品質,如美德、品德;還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為。中國文化中,“德”被認為立身之本。
“明德”,即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有德之人。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養,誠實守信,是現代社會的通行證,品德高尚是首先要達到的目標。
關于“明學”
“學”,指分門別類的系統知識,如哲學、數學、化學等;又指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如學問、學術、學識、博學多才等。“學,識也。”(《廣雅》)。
“明學”,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治學。“明學”更加強調對學問的追求,強調使學生掌握做學問的方法,強調學以致用。
關于“明事”
“事”,指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與活動,如事情、事件、事業等;又指職業,如“謀事”,即找職業、找工作。
“明事”,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事。中國傳統文化把“會做事”作為對人的一種積極評價,“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論語·學而》)。符合該校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的定位。
社團文化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creation創業社、溢彩攝影社(流光溢彩 光彩閃爍)、職業規劃者協會拙金社、LC理財社、裁判社、M.I.
C.E.Sky協會、吉他社影視創意社、綠色未來同盟、crazy話劇社D-ZONE舞蹈社、嵐風心理社紫蘭文學社、服飾文化社、W.I.N.D環保藝術社社工之家、十字繡社團、WISE桌游社、電影音樂社、器樂社交誼舞協會、樂淘社、文馨坊、禮儀協會、安全zone籃球社、逸清茶社、星光天文社、devil‘s nest、日語社、“海灣聽濤”讀書會建筑社、能源社、節能社、多維空間影效社、乒乓球社民族舞蹈社、映像電影社、魔術社、吉他社、英語社電子競技社、機補力工作室、網球社、sigmar科學實踐社、商學社意翔手語社、語言藝術協會。社團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為慶祝學校成立58周年并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校團委、社團聯合會攜手眾社團傾力打造了2012“最炫社團風 龍辰迎校慶”—第三屆“社團嘉年華”活動;由校團委主辦,校職場智造社、魔鬼口才社和語言藝術協會聯合承辦的首屆“職場口才精英挑戰賽”;“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第十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暨社團文化節——第四屆校園短劇大賽”在大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舉行,此次比賽由校團委主辦,城建學院和Crzay話劇社共同承辦;理學院舉行“祈福平安,藝術傳承”活動;“藝伴學涯”月月演之第二屆“金色年華·花月飄香”音樂會成功上演;“趁年輕”主題活動;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首屆微電影節閉幕式在學生活動中心多功能廳隆重舉行。
截至2017年9月,學校下設研究生部和19個二級學院(部),共設有50個本科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含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班)、材料科學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班、中美合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會計學、市場營銷(中加合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會展經濟與管理、工程管理 |
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 | 風景園林、園林、園藝、生態學 |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化妝品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
工程創新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程、軟件工程(會同專業學院“卓越計劃”教學班培養)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含中新合作)、制藥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班、中美合作)、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
人文學院 | 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文化產業管理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德語 |
軌道交通學院 | 通信工程、鐵道工程、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 |
藝術與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繪畫 |
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 | 建筑學、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程管理 |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含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班)、網絡工程 |
理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其他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部、體育教育部、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學院、國際教育中心 | |
附屬中專:上海市機械工業學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學校 |
上海市級教學團隊列表
團隊名稱 | 領銜老師 | 級別 |
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團隊 | 鄔適融 | 上海市級 |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 周小理 | 上海市級 |
機械制造技術教學團隊 | 胡大超 | 上海市級 |
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團隊 | 盧冠忠 | 上海市級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生態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6個):化學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藝術、風景園林
上海市重點學科(3個):材料加工工程、應用化學、“視平面”藝術創新工作室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5個):應用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公共藝術(平面設計)
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5個):化學工程與技術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
*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應用化學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都市輕化工業實驗教學中心
*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心
上海市特色專業(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
*特色專業(1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上海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基礎化學實驗中心、香料香精實驗教學中心
*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聾聰合一、普特互滲——特教藝術設計本科人才培養的創新實踐
*精品課程(1門) | |||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所在學院 |
1 | 食品工藝學 | 周小理 |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
上海市級精品課程(21門) | |||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所在學院 |
1 | 可編程序控制器原理及應用 | 葉真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2 | 金屬熱處理原理 | 吳楨干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3 | 機械制造基礎 | 胡大超 |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4 | 市場營銷學(專科) | 魏栓成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5 | 文字設計(專科) | 吳飛飛 | 藝術與設計學院 |
6 | 物理化學 | 徐瑞云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7 | 食用香精工藝學 | 肖作兵 |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
8 | 塑性成形理論 | 徐春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9 | 創業學 | 魏栓成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0 | 操作系統 | 武偉 |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
11 | 會展風險管理 | 楊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12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張自慧 | 馬克思主義教育部 |
13 | 自控與熱能儀表 | 程道來 | 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 |
14 | 食品營養學 | 張赟彬 | 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 |
15 | 機械制造工藝學 | 胡大超 | 機械學院 |
16 | 合成香料工藝學 | 易封萍 | 香料學院 |
17 | 粉體工程學 | 江國健 | 材料學院 |
18 | 植物學 | 黃清俊 | 生態學院 |
19 | 粉體工程學 | 江國健 | 材料學院 |
20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李國娟 | 馬教部 |
21 | 花卉學 | 韓建秋 | 生態學院 |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先后與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臺等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的1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數已占學校留學生總數近一半。有市場營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4個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同時,學校引進優秀外籍教師,并邀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參與教學、科研工作。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