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國家大學科技園;水產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水產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學網站教學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設施齊備。淡水水產種質資源與利用、水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等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漁業動植物病源庫、團頭魴遺傳育種中心、魚類營養與環境生態研究中心、中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淡水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上海)、冷庫及制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大洋漁業資源環境觀測試驗站、遠洋漁業培訓中心等農業部中心平臺。擁有3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網站(www.shfu.edu.cn)5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上海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1個上海高校水產養殖E-研究院和1個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等。建有國際海洋研究中心、中美(SHOU-NOAA)海洋遙感及漁業信息研究中心、淡水魚加工利用研究室等一批國際合作平臺,建有我國唯一一家擁有CNAS和CMA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洋山港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海洋測繪應用工程技術中心、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等一批校級科研平臺。學校在全國各地有157個教學實踐基地,包括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浙江省象山縣的兩個科研教學基地。國家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網站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擁有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國家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上海市十佳易班學生工作站等稱號。學校易班先后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優秀校園網絡通訊站、上海市教育改革實驗獎一等獎,作為上海高校首批易班試點單位,學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聘請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指揮家曹丁、作曲家陳鋼等一批藝術家為學校藝術兼職教授;擁有大學生藝術團等各類文體、科技學生社團90余個;定期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連續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10年起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百佳網站”以及“最佳思政創新獎”、并多次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優秀網站”、“最佳文明網絡社區獎”等單項獎。
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國際知名的海洋、水產、理、工、農、經、文、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復合人才,教學科研并重,國際化、開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學。 新時期的學校辦學目標:到2020年,食品等學科優勢明顯。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