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旗下網站。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官網。
瓊中旅游,國際旅游島,瓊中網,海南新聞,瓊中天氣。
明、清時期屬定安、瓊山縣地。
1948年2月中共瓊崖特委設置瓊中縣,隸屬中共瓊崖東區地委管轄,治所設于平南。
1949年3月并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黎境,恢復瓊中縣建置,成為毗鄰四周九市縣,位居五指山腹地、瓊島中部的縣。縣名“瓊中”就是由于地理位置而得。
1952年7月后,瓊中縣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后改為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轄。
1956年縣治遷貢坡,1959年縣治再遷營根。
1987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瓊中縣,設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劃歸海南行政區管轄,縣委、縣政府駐地設在營根鎮。
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屬海南省直轄。
1995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2693.1平方千米,總人口19.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11萬人,非農業人口3.56萬人;城鎮人口2.12萬人,農村人口17.55萬人。轄5個鄉、8個鎮、103個村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5個國有農、林、茶、牧場。縣城營根鎮。
1996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通什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總面積2693.1平方千米,總人口19.69萬人,其中黎族9.03萬人,苗族1.11萬人。轄8個鎮、5個鄉:營根鎮、灣嶺鎮、烏石鎮、黎母山鎮、和平鎮、紅毛鎮、長征鎮、中平鎮、吊羅山鄉、紅島鄉、長安鄉、什運鄉、松濤鄉。共有103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5個國有農、林、茶、牧場。縣城營根鎮。
1997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52萬人,其中黎族8.95萬人,苗族1.15萬人。轄8個鎮、6個鄉,104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1998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62萬人,其中黎族8.95萬人,苗族1.19萬人。轄8個鎮(營根鎮、中平鎮、紅毛鎮、長征鎮、灣嶺鎮、烏石鎮、黎母山鎮、和平鎮)、6個鄉(上安鄉、紅島鄉、松濤鄉、什運鄉、吊羅山鄉、長興鄉),共有104個村委會(居委會)、61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1999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通什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面積2693.1平方千米。人口19.66萬人,其中黎族8.96萬人,苗族1.21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4個村(居)委會、61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71598人,其中:營根鎮29594人,烏石鎮7496人,灣嶺鎮10789人,黎母山鎮12908人,長征鎮7302人,和平鎮5649人,中平鎮7482人,紅毛鎮8650人,紅島鄉7090人,松濤鄉3447人,上安鄉5668人,吊羅山鄉4835人,什運鄉5012人,長興鄉2376人,國營新進農場6778人,國營大豐農場4605人,國營陽江農場9548人,國營烏石農場8328人,國營南方農場4295人,國營嶺頭茶場2768人,國營加釵農場4866人,國營長征農場3359人,國營乘坡農場3935人,國營太平農場1806人,國營新偉農場2257人,國營黎母山林業公司755人。
2000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0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89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1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4個國有農(林、牧、茶)場。縣城營根鎮。
2001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海南島中部,東靠瓊海市和萬寧市,西連白沙縣和儋州市,南鄰陵水縣、保亭縣和五指山市,北接屯昌縣和澄邁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12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0930戶、總人口2011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547人。),其中黎族9.38萬人,苗族1.18萬人。轄6個鄉、8個鎮、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2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城營根鎮。
2002年,紅島鄉、營根鎮、長征鎮的大郎村合并,設立營根鎮;松濤鄉、黎母山鎮合并,設立黎母山鎮;烏石鎮、灣嶺鎮合并,設立灣嶺鎮;和平鎮、長興鄉有長興、長沙、新村村委會合并,設立和平鎮;吊羅山鄉、長興鄉的六十千村、響土村委會合并,設立吊羅山鄉;長征鎮的大朗村劃出后,行政區劃不變。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26萬人,其中黎族9.44萬人,苗族1.19萬人。全縣城鎮人口增加到2.6萬人,占全縣地方人口的20.5%。轄7個鎮、3個鄉(營根鎮、灣嶺鎮、紅毛鎮、黎母山鎮、長征鎮、中平鎮、和平鎮、什運鄉、上安鄉、吊羅山鄉)、105個村委會(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3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36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4158戶、總人口2036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365人。),其中黎族9.57萬人,苗族1.2萬人。轄10個鄉鎮、105個村(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4年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面積2706平方千米。人口20.65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55586戶、總人口20649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9715人。),其中黎族9.65萬人,苗族1.26萬人。轄10個鄉鎮、105個村(居)委會、624個村民小組,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縣政府駐營根鎮。
2006年,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轄7個鎮、3個鄉:營根鎮、灣嶺鎮、黎母山鎮、和平鎮、長征鎮、紅毛鎮、中平鎮、吊羅山鄉、上安鄉、什運鄉。境內有11個國有農場:國營新進農場、國營大豐農場、國營陽江農場、國營烏石農場、國營南方農場、國營嶺頭農場、國營加釵農場、國營長征農場、國營乘坡農場、國營太平農場、國營新偉農場,以及國營黎母山林業公司。
英文名稱:Qiongzhong、Yingen、Tingdon(海南話音譯)
行政區級別:自治縣
所屬行政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
地理位置:海南島中部(北緯18°14'~19°25',東經109°31'~110°09')
當地車站:瓊中車站
著名景點:百花嶺瀑布、黎母山森林公園、白沙起義紀念碑和仕階摩崖石刻
山區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瓊中素有“綠色寶庫”之美稱,有五指山、黎母山、吊羅山、鸚歌嶺等*、省級林區、保護區。全縣森林覆蓋率居全省之冠。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自然景點與古跡相互輝映。山區氣候特別宜人,開發山區旅游潛力巨大。目前已列為省重點旅游景點的是五指山、黎母山和百花嶺。主要景點有百花瀑布、仕階摩崖石刻、白沙起義紀念碑、黎母山森林公園等。其中,百花嶺瀑布位于縣城6公里處的百花嶺上,落差300多米,分三級直瀉而下,堪稱海南*瀑布。此外,瓊中黎苗族風情獨特,人民群眾熱情好客,誠實純樸。
營根鎮
轄3個社區、16個行政村:營東社區、營南社區、營北社區、升坡村、百花村、南豐村、高田村、加釵村、那柏村、朝參村、朝根村、新市村、湴灣村、新朗村、嶺頭村、紅嶺村、番溝村、大朗村、營根村。灣嶺鎮
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灣嶺社區、烏石社區、烏石村、大平村、水央村、來浩村、錄南村、中郎村、北排村、大墩村、高坡村、南久村、加章村、坡寨村、孟田坡村、新仔村、鴨坡村、灣嶺村、嶺門村、新坡村。
黎母山鎮
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腰子社區、新林村、腰子村、永木村、大保村、干涌村、南吉村、南利村、握岱村、大木村、合救村、松濤村、新村。
和平鎮
轄8個行政村:林田村、新興村、什介村、貝灣村、加峒村、干磉村、長興村、長沙村。
長征鎮
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營盤社區、潮村村、新平村、深聯村、羅反村、煙園村、新寨村、萬眾村、南什村、什仍村。
紅毛鎮
轄11個行政村:毛西村、金屏村、草南村、番響村、羅擔村、坎茂村、什卓村、什寒村、牙挽村、羅解村、羅坎村。
中平鎮
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新堂社區、思河村、南茂村、中平村、南樼村、黎明村、大坡村。
吊羅山鄉
轄6個行政村:太平村、新安村、大美村、長田村、什仟村、響土村。
上安鄉
轄7個行政村:什坡村、南萬村、長安村、什育村、抄方村、行干村、中興村。
什運鄉
轄6個行政村:便文村、什統村、南平村、南流村、什運村、三聯村。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堅持“提高效益,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不斷發展,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全縣糧食播種面積21.34萬畝,增長3%,糧食總產量達59521噸,增長6.2%;完成水田改種8600畝;種植瓜菜3.93萬畝(其中樹仔菜1406畝),增長34.4%,總產量完成13690噸,同比增長62%.新種名優水果4831.5畝,全縣各類水果種植面積達9.14萬畝,總產量11995噸,總產值3208萬元,同比增長16.19%;新增橡膠2.05萬畝,種植面積達14.78萬畝;新增造林面積4.8萬畝;創辦海南省瓊中種牛場和長征什況家庭示范牧場,全縣肉類總產量完成4955噸,增長1.5%,牧業產值達8153萬元,同比增長9.1%.水果、橡膠、林業、畜牧四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淡水養殖總產值達2937萬元,同比增長9.9%.初步預計,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41603萬元,同比增長6.45%;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27620萬元,增長11.5%。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以“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積極推進資產重組和技術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放小”工作。制定和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決定》等優惠政策,擴大招商,引進資金,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等優勢產業。通過參股、控股、租賃和兼并等多種形式,將部分國有企業改革為私營企業和股份制經濟的發展,縣食品廠利用廠房引進椰海生物高科技蒜精油廠投資辦廠,發展勢頭良好。制藥廠恢復了大青根注射液生產線。幫助縣水泥廠恢復了正常生產,142名職工的工作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印刷廠轉換企業經營機機制后呈現新的生機。私營企業達127家。但該縣國有工業企業因歷史包袱沉重,資金投入有限,技術工藝和產品品質未能適應當前市場的要求,生產效益仍較低。預計全縣工業總產值5622萬元,同比下降9.4%。 、
資產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5643萬元,增長25.6%.海榆中線瓊中---屯昌路段、縣城出口路安居小區、農村電網、農田水利、鄉村道路、農村飲水、生態文明示范村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烏石至陽江35KV線路施工和新進輸變電工程,解決2個鄉鎮和3個國營農場用電難問題;新建了齊放廣播電視轉播塔,建成廣播電視接收點92個,有線電視、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步伐加快,廣播電視覆蓋率大幅提高;加強鄉村道路建設,修建鄉村道路20條;修建硬化山塘水利24宗;新建農村引水工程16宗,完成改廁680間,新建財政、地稅等一批辦公樓和商住樓,加快營根、烏石、灣嶺、什運等小城鎮建設步伐,城鄉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明顯優化。
財政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金融形勢穩定。堅持“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方針,大力組織收入,按照“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調整支出結構,合理安排支出,在橡膠特產稅大幅減收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仍穩步增長,確保了全縣教師、干部職工工資的發放。全縣地方財政收入4668萬元,同比增長6.3%;全縣地方財政支出13013萬元(不含上解支出,同比增長15%。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增資政策全面落實,全縣兌現增資額支出1212萬元。全縣銀行年末存款余額完成67941萬元,同比增長3.7%;貸款余額完成45312萬元,同比增長5.1%。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紀念祖先,喜慶新生贊美生活的傳統節日“三月三”。
傳說,遠古時候,洪水淹沒人間,只剩下天妃和觀音兄妹倆人,他們抱住葫蘆隨波漂泊到昌化江畔的燕窩嶺下,被大樹卡住才活下來。洪水退后,兄妹倆分頭出去尋找親人,約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到燕窩嶺相會。他們走遍天涯海角,皆尋不見人影。年復一年,眼看兩人快要衰老,為使黎人不致滅種,妹妹拿定主意,在臉上刺上花紋,使哥哥認不出自己。于是翌年三月三日,他倆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生男育女,繁衍后代。從此,每年“三月三”,觀音和天妃便帶子孫們歡歌載舞,欣歡喜慶。后來,天妃和觀音死在山洞里,化成觀音石,黎族后人為紀念他倆,將石洞定為娘母洞,每逢三月三日,黎家男女老少,攜糧帶糖,從四面八方趕到娘母洞前,對歌、跳舞、射箭以紀念。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歡度“三月三”更加隆重。每年的這一天,黎族男女盛裝打扮,成群結隊趕往活動地點,以山巒對歌形式相邀自己的意中人,然后攜手并肩雙雙散入叢林翠竹或小洞河邊,互訴衷情,夜幕降落,情歌輕唱,對對情人沉醉在幸福之中。破曉,雙方互贈定情信物,相約明年再會。
全縣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2733人,占總人口的36.5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8892人,占總人口的63.45%。
境內山巒重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與通什交界處的五指山峰海拔1867米,是全島的*峰。西部的鸚歌嶺海拔1811米,南部的吊羅山海拔1290米,北部的黎母嶺海拔1412米。境內*點為東北部的白馬嶺采伐場舊址,海拔為25米。
境內有大小河溪共241條。海南島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萬泉河發源于該縣境內,其主要河流有腰子河、大邊河、乘坡河和什運河分別發源于鸚歌嶺、黎母山、五指山和吊羅山。河網密度系數為1.32公里/平方公里。總集雨面積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為44.3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約10.83萬千瓦,已開發利用2.22萬千瓦。
四周群山環抱,形成晝熱夜涼的山區氣候特征。平均氣溫22℃,1月份平均氣溫16°C。**氣溫為零下6℃;7月份平均氣溫26℃,**溫度38℃。年平均日照時間1600-2000小時,太陽總輻射為4579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85%。年平均降水量為2200-2444毫米,*年降水量為1964年的552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為1969年的1018毫米,日*降水量為1977年7月20日的626 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824.1毫米。全年靜風頻率55%,為全島之最,全年以東南風向為最多,年平均風速為1.2米/秒。
黎母山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黎姆婆石景區、吊燈嶺景區、翠園景區、天河景區、鸚歌傲景區、天河瀑布景區等六大景區,互為襯托、相映成輝,景區內石山、石景獨具一格,堪稱一絕。*著名的有黎姆仙女石、金龜望月、蝸牛過崗、獅子玩球等,鬼斧神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百花廊橋百花廊橋位于瓊中縣城內,雙廊并立,造型獨特。橋體依山傍水,風姿綽約,遠可觀山嶺秀色,近可聽潺潺流水,是一座集觀光休閑與水陸交通相結合的黎苗風情橋。
百花嶺主峰海拔1100米,百花瀑布的源頭則在海拔700米的第二峰上。百花瀑布落差300米,是全國落差*的瀑布之一。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