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湄潭翠芽采自湄江良種苔茶的嫩梢。特、1-2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長度分別為1.5厘米、2厘米、2.5厘米。清明前后開采,以明前茶品質最佳。通常,制500克特級翠片需采5萬個以上芽頭。一級翠片約需4萬個左右芽頭。采回的芽葉必須分級攤放在通風陰涼處,攤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歷時3-5小時。
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湄潭種茶歷史悠久。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有創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貴州省茶葉研究所。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
湄潭翠芽炒制手法有抖、帶、搭、扣、拓、抓、拉、推、磨、壓十種。主要工藝分殺青、攤涼、二炒、攤涼、煇鍋等五道工序。炒制技術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龍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獨特之處。采用雙手在電炒鐵鍋內進行。各種手法視鮮葉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況靈活變換,因勢呵成。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