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之世,于其地為禾倉。神農拾之以教耕種,天降嘉谷,神農教耕。神農最初教民耕種并建有糧倉的地方。故禾倉也。后以置縣,徇其實曰嘉禾縣。”城西郊九老峰麓有一“丙穴”山洞,洞外有良田一片,洞中有洞稱“皇帝樓”,為炎帝棲身處。傳說炎帝在此發現嘉禾,白天外出教耕,夜晚回洞休憩,洞中還建有雞塒、嘉禾網豬圈、犬穴,以馴養家畜。“丙穴”是專為紀念炎帝而得名。史載:“嘉禾,天降嘉禾,嘉禾縣是傳說中“天雨粟”之處。
扼五嶺咽喉,嘉禾地處羅霄山西南、禾倉古堡,縣城古名禾倉堡,乃郴永兩市六縣交匯處。處晉屏山下,為歷代囤糧重地、嘉禾網官網 fc.jiahe.gov.cn 五嶺北麓,地勢重要,區位獨特。兵防城堡。相傳秦始皇曾遣50萬人戍守五嶺,在此囤糧,禾倉堡由此得名。如今,京珠復線、廈蓉高速在境內交匯,嘉新、嘉藍、嘉寧、嘉桂四條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已融入長沙、嘉禾網廣州三小時經濟圈,嘉禾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民歌之鄉,內容豐富、久負盛名。保存完好,有伴嫁歌、情歌、兒歌、勞動歌、生活歌、儀式歌、花燈調、喜慶曲牌等,199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歌之鄉”。最具特色的是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伴嫁歌,民歌界把嘉禾民歌與陜北民歌相媲美,素有“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稱。伴嫁歌以反映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集詩、歌、舞、劇于一體,個性風格獨特,數量種類繁多,成為嘉禾獨特地域文化中一張不可或缺的名片,至今仍在口耳相傳的約有 1300多首。嘉禾民歌品種繁多。
江南鑄都,嘉禾鑄造工業園是全省唯一以鑄造立園的省級工業園。產業興盛。嘉禾人共創辦鑄造企業800多家,年產鑄件150萬噸,占據江南鑄件份額的30%,是湖南省鑄造產業基地,“鑄造湘軍”被評為湖南十大勞務品牌,2012年被中鑄協授予“江南鑄都”稱號。精密五金鍛造工具年產5000萬把,遠銷海內外,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20%,“湘江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嘉禾是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年產煤150萬噸。“神龍葉”是全國縣級煙草行業中第一個注冊的國家級商標品牌,2011年全國煙葉收購暨現代煙草農業現場會在嘉禾成功召開。鑄造業在嘉禾已有200多年發展歷史。
城鄉一體,村莊密集的實際,全省示范。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邀請省社科院編制了《嘉禾縣城鄉一體化示范縣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城鄉就業、供水、公交、社會救助、公益事業一體發展,相繼被列為湖南省城鄉一體化示范縣、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縣、城鄉公交一體化試點縣、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試點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示范縣。嘉禾立足人多地少。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