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景點。生活服務,旅游景點,旅游資訊。
海南歷史陳列,動態消息,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館藏文物。海南少數民族。
唐三彩馬? | 此馬為立馬俑,高73.1厘米,長81.3厘米。四腿直立于長方底板之上,通體施棕黑釉,呈自然毛釉斑點,馬前臉、鬃、尾、四蹄為白色。伸頸昂首,細腰健蹄,兩耳直豎,眼睛炯炯有神目視前方。造型精美、簡潔,但細部處理卻一絲不茍,如梳理整齊的三朵花式的馬鬃,有花紋裝飾的馬頭革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馬體形碩大,外形逼真,把皇家馬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立式馬俑。? |
?“越王亓北古”錯金銘文青銅復合劍 | ?戰國,通長65.2厘米,格寬5厘米。此劍為復合劍;劍圓莖上有平行箍兩圈,上有錯金紋飾,刃一側微殘(有小缺口)。劍格正、背皆有錯金鳥蟲書銘文,正面有銘文一行10字,左右兩邊各5字,對稱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兩邊對稱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圓形劍首環列錯金鳥蟲書銘文12字“臺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僉(劍)”。 |
?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 | ?口徑6~7.3、足徑10.4、高40厘米 宋代 此花口鳳首壺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銀器影響、演變而來的?诓渴㈤_的四瓣花象征鳳冠,鳳首上大喙、大眼,鳳首后部恰似一束長羽上飄呈鉤狀,平衡了鳳首的坐標,展現了鳳的精氣神,長頸漸寬,豐肩圓腹,頸下部有三道凸弦紋,腹部有兩道凸弦紋。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白中泛青,晶瑩剔透,鳳首美如琢玉。是宋代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
?蓮花紋瓦當 | ?唐代,直徑15厘米,邊輪寬0.85厘米,厚3.5厘米。2002年,?谥檠聨X城址出土。淺灰陶,夾雜極少量砂礫,火候較低,質地疏松。圓形,或殘存一半。外凸起厚實的廓邊,主體紋飾為10個蓮瓣紋和10個蓮籽,中心為圓珠。 |
?青黃釉褐彩雙聯罐 | ?唐代,高19.2厘米,單罐底徑9.6厘米。東方市羅帶鄉十所村出土。口沿微侈,卷圓唇,束頸,圓肩,深腹,直壁內收至底,腹部雙聯,腹壁不通,兩罐肩腹交接處附加環形耳,平底。通體施青黃釉,釉下繪褐彩花卉。器形獨特,裝飾手法古樸清新。 |
?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 | ?宋代,口徑6—7.3厘米,足徑0.4厘米,高40厘米。撇口,長頸,垂腹,圈足微外撇,曲流如細長管狀,把手彎曲且寬。頸部飾弦紋,腹部刻劃花葉紋。釉色青白,造型優美。 |
?福建松溪窯刻劃花碗 | ?宋代,口徑25.8厘米,足徑7.2厘米,高9.4厘米。西沙群島海域出水。撇口,圓唇,深腹,矮圈足。釉色青中泛黃,內、外壁刻劃有荷花紋,圖案簡約,線條流暢。 |
?青白釉魂瓶 | ?宋代,高47厘米,口徑9厘米。冥器。又名谷倉。一對,帶蓋。此瓶形體修長,束頸,頸部尤長,肩部起一凸沿,堆塑祥云,祥云之上環列十二俑,俑上堆塑云。圓雕龍。蓋頂形若寶塔,四邊貼附云紋,頂部一只仙鶴昂首引頸,從全器看,可謂“亮相”之筆。高浮雕、圓雕等藝術手法變化多樣,造型生動。瓶身光素,與頸部、蓋頂紛繁的雕飾成對比,構成鮮明的層次感。通體施青白釉,釉色薄、透、鮮亮。 |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是全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志。近年來,海南省博物館各項工作成績顯著,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對建設國際旅游島和促進海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海南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館內常設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移民發展歷史,海南的黎、苗、回族等少數民族與漢族一道,創造了海南島獨特的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館內的原創臨時展覽《重器靈光——國家文物局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珍貴文物特展》、《古韻凝香——海南黃花梨文化特展》、《大海的方向——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瓊島蹤影——75年前2名美國青年的探險之旅》、《陶瓷擷英——國家文物局劃撥海南省博物館入藏文物特展》等,通過琳瑯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使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海南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為海南省旅游島的建設做出了獨特貢獻。
2008年11月15日-12月15日,《亞洲水彩藝術博物館館藏精品展》,該次參展作品幾乎涵蓋了中國現、當代各個流派代表畫家的精品力作及歷屆全國大展的獲獎作品,其中以關維興、黃鐵山、葉獻民、陳堅等近10位大師的巔峰之作為代表。
2009年1月1日-1月3日,《中國書畫名家十人展》此次書畫展共展出吳作人、蕭淑芳、沈鵬、王同仁、鄧林、張仁芝、馬振聲、朱理存、宗華、郝建中等十位名家的近百幅作品,將把觀眾帶入了中國書畫藝術的殿堂。
2009年4月1日-6月2日,《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精品(海南)展》,此次展覽是我館自開館以來*別的展覽,開展的兩個月時間里,參觀人數達20萬人次。
2011年5月19日-5月28日,《故宮國寶珍品回歸故里,海南黃花梨藝術精品展》,此次展出的30件黃花梨木精品中,有5件來自故宮,其中4件明代宮廷用品和1件清代宮廷用品。這5件國寶級文物均是用海南黃花梨木精心雕刻完成,曾擺放在故宮養心殿中。
2012年6月29日-7月29日,《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大師系列展.齊白石》,從齊白石書畫中精心遴選出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繪畫作品40件。
2012年1月14日-2-19日,《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新世紀巡展》在省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次畫展共展示作品186幅,涵括了畫家歷年創作的“中國鄉土系列”、“美國流浪人系列”、“母女系列”、“紅花被系列”、“家書系列”等十幾個重要作品系列,畫家能夠走進生活、回歸自然,所創作的寫實主義油畫作品受到各界觀眾的認可和好評。
海南博物館內還先后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周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160余場專題展覽,先后接待各界觀眾四百余萬人次,特別是先后成功接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以及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重要外賓共計200人次。
門票
免費開放,每天限量3000人;16:30停止發票,散客(憑身份證或有效證件)參觀一人限領一票,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開放時間
淡季9:00-17:00;旺季8:30-17 :00;周一閉館。
內部交通
公交在市區乘坐29路、33路、43路、48路、51路公交車到海南廣場下車即可抵達景點。
外部交通
自駕
從海口市區出發,沿國興大道按路標指示行駛便可到達省博物館。
海南博物館在建筑設計上體現了親近自然,節能降耗的理念。主體設計為不同功能體塊及交通空間的穿插和搭接,形成了幾組不同尺度的院落空間,以傳承為設計中心,以古沉船展廳為整個序列的高潮和終結,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館內的原創展覽《重器靈光——國家文物局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珍貴文物特展》、《古韻凝香——海南黃花梨文化特展》、《大海的方向——華光礁Ⅰ號沉船特展》、《瓊島蹤影——75年前2名美國青年的探險之旅》、《陶瓷擷英——國家文物局劃撥海南省博物館入藏文物特展》等,通過琳瑯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布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使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海南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
海南省博物館曾先后多次被評為宣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并榮獲了“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獲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原創展覽《大海的方向——華光礁一號沉船特展》獲得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o文博卷》已于2008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匯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館內多位業務骨干,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筑、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
該館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o海南分冊》、《西沙群島文物普查報告》等。
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制研究》等。
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