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河北省博物館

介紹:

河北省博物館

首頁www.hebeimuseum.org

歷史文化,學術研究,博物院。院領導,學術活動。

河北博物院-首頁。

展廳設計/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有4個基本陳列對外開放,分別為《古代河北陳列》、《近代河北陳列》、《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和《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

除此之外,每年還舉辦各種不同數量、不同內容的臨時性專題展覽。陳列設計者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指導,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力求科學準確地反映河北歷史面貌。在設計思想上努力創新突破,強調以物說史,認真處理歷史邏輯性與專題性的關系,以全國性歷史階段為經,以河北區域歷史特征為緯,重點展現河北地區重大歷史現象和重要歷史人物。同時注重運用和吸收史學研究與文物考古工作新成果,表現和介紹學術領域新觀點。

在總體布局與題材選擇上,采用突出河北特點的手法,比較系統地再現連綿不絕的河北古代社會歷史概貌,摒棄傳統的教科書式的歷史階段劃分方法,針對地方特色,挖掘歷史內涵,歸納出鮮明清晰的主題單元。

河北省博物館評選“十大珍寶”/河北省博物館

6月11日,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文化遺產與美好生活”。為增進廣大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讓文化遺產與全民生活密不可分,讓全民切身體驗文化遺產、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由河

北日報報業集團、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文物局聯合主辦,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承辦的“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評選活動目前已經正式啟動。
據了解,此次評選活動主辦方將從省博新館計劃入展的8000件文物中精選出30件作為候選文物,參與者可從中評選出10件珍寶,評選日期截止到5月31日止。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通過市民投票和專家評定兩個環節,評選結果將于6月11日文化遺產日當天公布。
30件候選文物名單
省博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備選清單
1 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戰國 2 銅山字型器 戰國3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戰國4 中山王刻銘銅方壺 戰國5 刻銘銅圓壺 戰國6 十五連盞銅燈 戰國7 銀首男俑銅燈 戰國8 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 戰國9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 戰國10 錯銀雙翼神獸 戰國11 錯金銀兆域圖銅版 戰國12 “長信”宮燈 西漢13 錯金博山爐 西漢14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西漢15 鎏金朱雀銜環杯 西漢16 青釉仰覆蓮花尊 北朝17 邢窯白釉罐 唐18 邢窯白釉雙魚形穿帶壺 唐19 定窯白釉鳳首壺 五代20 磁州窯白釉黑彩童子釣魚紋枕 金21 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 元22 透雕三龍環形玉飾 戰國23 劉勝金縷玉衣 西漢24 高紐谷紋雙龍玉璧 西漢25 鏤雕龍鳳紋銀鋪首 西漢26 鎏金芝鹿紋菱花形銀盤 唐27 白石釋迦牟尼說法像 北齊28 白石脅侍菩薩立像 唐29 彩繪散樂圖浮雕 五代30 北齊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 北齊。

歷史展出/河北省博物館

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是石家莊市博物館的根本宗旨。1994年被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先后舉辦大型基本陳列和各種專題展覽20余個,內容涉及歷史、文化、文物、人物、自然生物、社會發展、建設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數千年輝煌燦爛的燕趙文明,河北人民抵御外來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河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光輝成就。這些陳列展覽揭示了歷史發展規律,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了時代旋律,謳歌了英雄精神,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磁州窯仕傭1993年5月,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辦的《河北邢窯、定窯、磁州窯瓷藝特展》應邀赴北京炎黃藝術館配合“科學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展出。展覽精選河北三大著名瓷窯300余件典型器物,從各窯址的歷史沿革、燒造工藝、瓷器種類、造型釉色以及裝飾手法等側面展示其產生背景、發展過程、*成就和藝術特點。通過揭示各種瓷器的豐富文化內涵,給人以知識鑒賞和美的熏陶。江澤民總書記親蒞參觀,并向與會的世界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博士、炎黃藝術館館長黃胄先生等人表示:看過這些瓷器,中國作為瓷的祖國是當之無愧的。

1994年9月,石家莊市博物館籌辦的《騰飛中的河北社會事業》作為參加“中國社會發展成就展覽會”中的河北展館在北京展覽館展出。按照“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的原則,展覽內容分為社會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建設三部分,著重宣傳河北省社會事業進步、民族團結和睦、人民安居樂業。江澤民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河北展館參觀,肯定了河北省社會事業取得的成就。展覽組委會對河北展館的組織領導和設計制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授予“*組織獎”和“*設計獎”。

1997年9月~10月,石家莊市博物館籌辦的《輝煌的五年——十四大以來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展》“河北展館”在北京展覽館展出,這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聯合舉辦的建國后規模*、全面反映黨的十四大以來兩個文明建設成就的大型展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河北省改革開放步伐*、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展覽內容分為經濟建設成就輝煌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兩部分。展出期間正值黨的十五大召開,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矚目,江澤民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參觀,對河北省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出席十五大的代表和在京的各國駐華使節也分別參觀了展覽,參觀者對河北展館饒有興趣,紛紛稱贊6400萬燕趙兒女創造的輝煌業績。河北展館榮獲組委會頒發的“*組織獎”和“*設計裝修獎”。

簡介/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坐落在省會石家莊市中心,主體建筑建造于1968年~1969年,*處27.7米,主樓四周用56根圓柱構成高大寬闊的長形柱廊,建筑整體風格既巍峨壯麗,又莊嚴樸素。建筑總面積20028平方米,共有18個展覽大廳,展廳面積11216平方米。館前為52500平方米的省會文化廣場,廣場中央造型優美的燈光音樂噴泉銀珠飛濺,廣場鴿與游人盡情嬉戲,翩翩起舞,廣場四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2001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博物館(主體建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分陳列展覽區和文物庫區兩大部分。陳列展覽區位于石家莊市中心,占地面積 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1.1 萬余平方米。庫房區距陳列展覽區二里余。文物庫房建筑面積5278平方米,使用面積38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現代監控、通訊、空調系統的文物庫房。

河北省博物館該館藏品14.2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565件(組)。有漢中山王劉勝夫婦墓出土的金鏤玉衣、“長信宮”燈、鳥篆文壺、錯金博山爐、銅漏壺,南北朝時期的北方青瓷,邢窯、磁州窯瓷器;南宋扇面;原北京畿輔先哲祠收藏的明、清河北地方名儒、名宦、學者的墨跡、遺物2000余件,其中有楊繼盛的諫草,自書年譜,孫奇峰的著述手稿,趙南星的書信稿等;抗日戰爭時期地道戰、地雷戰、水上游擊戰的作戰武器、工具、用具和各種資料等;日本侵略軍實行“三光”政策,制造“無人區”的各種實物和文件。

 該館編輯出版有《蓮池書院法帖》 、 《滿城陵山漢墓》 、 《承德名勝》等書。

參觀觀光/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現有《河北古代簡史陳列》 、《河北革命史陳列》 、 《滿城漢墓復原陳列》 3個基本陳列和《河北民俗》、《生物進化簡史》兩個專題展覽,長期向觀眾開放。《河北古代簡史陳列》,目前只展出原始社會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河北歷史。《河北革命史陳列》展出文物和輔助展品共2160件。《滿城漢墓復原陳列》是采用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的復原陳列。陳列分兩大部分:第 1部分是劉勝墓室復原部分;第 2部分以劉勝及其王后兩個墓出土的珍品為主的輔助陳列,共展出各類文物368件。《河北民俗展》主要展出河北民間婚俗、壽俗、喪俗和民間工藝等。民間工藝是《河北民俗展》中重要組成部分,展出年畫、泥人、面塑、剪紙、皮影、石雕、草編、刺繡、磚雕、燈籠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北民間工藝品。還展出了近代商號招幌、近代民間服飾、河北地方戲曲和民間花繪等民俗文物和資料。該館有的展覽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湖南、廣東、四川等省市展出。

河北省博物館《古代河北》展示了河北自舊石器時代至清末的悠悠長卷,文物精美、古樸典雅;《近代河北》展現了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河北人民的斗爭歷程,內容翔實、資料豐富;《當代河北》反映了今日河北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新面貌、新成就,設計新穎、風格現代;《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展示了戰國中山國的瑰麗文物、曲折歷史、豪華宮室、游牧生活和宏大王陵,風格莊重、沉雄雅致;《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展出了滿城漢墓上萬件出土文物中的精華部分,渾厚古樸、韻味獨具。另外,書畫藝術館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書畫展。

除固定陳列外,河北省博物館還根據館藏特色和時代要求,每年舉辦、引進大量科技展、文化藝術展、偉人風采展、時事政治展等臨時展覽,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其中自辦的《河北古代科技展》 、 《河北佛教藝術展》 、 《河北邢窯、定窯、磁州窯瓷藝特展》 、 《羊年大吉祥----十二生肖文化展》 、 《筆墨丹青五百年----館藏書畫藝術展》等都曾轟動一時。

館藏文物、標本1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360余件(國寶級6件)。所藏文物中滿城陵山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盤龍紐谷紋玉壁,宋代磁州窯生產的自秸黑彩孩兒鞠球紋瓷枕、孩兒釣魚紋瓷枕、牡丹紋大瓶及青花開光矮雕紅藍軸花卉大罐等,均為罕見的文物精品。明清時期河北籍名人字畫及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文物亦為特色藏品。 河北省博物館現有五個基本陳列:《河北古代簡史》展示了河北境內舊石器時代至1840年的歷史概況,《河北革命史》表現了河北人民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多年的斗爭歷程,《神秘王國一戰國中山國》陳列全面介紹了戰國中山國的歷史、疆域、都城、宮室、禮制、武戰、田獵、墓葬、習俗等,《金縷玉衣的故鄉一滿城漢墓》主要展示滿城漢墓出土的文物精品,《血肉筑長城一河北人民抗日紀實》生動再現了河北人民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浴血奮戰的光輝業績。其中《神秘王國一戰國中山國》被評為全國文物系統"97年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金縷玉衣的故鄉一滿城漢墓》被評"99年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除固定陳列外,省博物館圍繞時代主旋律,每年都舉辦大量的臨時展覽,內容多種多樣,極大地豐富了省會人民的文化生活。 近幾年來,河北省博物館肩負建成全省*綜合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實施整修復新方案,堅持面向社會、面向時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館方針1采取多種辦展方式,使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館藏分布/河北省博物館

《古代河北陳列》

起迄時限為史前時期至清代(鴉片戰爭前),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展線220米。展出文物600余件,圖片170余幅,輔助展品包括圖表、拓片、復原景觀、電腦觸摸屏等。陳列內容分為史前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6個部分共23個單元。史前時期通過陽原泥河灣盆地古人類遺跡證明古代河北是人類發祥地之一,并重點介紹了原始聚落中的磁山文化。夏商西周時期表現古代河北境內商先民活動、商王朝遷都于邢以及當時的方國和封國。春秋戰國時期講述在爭戰與融合的歷史背景下,燕國、趙國和中山國三個封建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的慷慨悲歌。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展現秦漢走向統一時河北地區農業、冶鐵業的發達興盛,六朝古都鄴城興衰以及世家豪族勢力發展、佛教傳播等情況。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展示唐代初設河北道,河北開始作為中國行政區域,北宋與遼在河北地區對峙共存,金政權統一河北的歷史脈絡以及邢窯、定窯、磁州窯和井陘窯四大瓷窯的輝煌成就。元明清時期概述在三個朝代近700年間河北地區作為畿輔重地時期北方重要軍事屏障長城、清代夏都承德避暑山莊等方面歷史沿革與變遷。

《近代河北陳列》

起迄時限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陳列展線270米。展出文物200余件,照片近500幅,以及復原景觀、圖表、繪畫、雕塑、電腦觸摸屏等輔助展品。陳列內容分為救亡圖存近代開端(1840—1904)、前仆后繼烽火燎原(1905—1936)、浴血奮戰開新紀元(1937—1949)3個部分共22個單元。救亡圖存近代開端部分回顧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使直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太平天國北伐軍及捻軍在直隸的斗爭,直隸義和團運動的興起以及直隸近代工業文明的產生。前仆后繼烽火燎原部分反映辛亥革命后河北地區革命火種的萌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創始,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波瀾壯闊的工運高潮,風起云涌的武裝斗爭等歷史史實。浴血奮戰開新紀元部分再現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河北人民不畏強敵、奮勇御侮的英雄主義和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麗畫卷。

《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

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中山國是北狄族鮮虞部建立的侯國,始建于春秋,鼎盛于戰國中期,后為趙國、燕國所滅。戰國中山國系當時五個“千乘之國”之一,是戰國中期僅次于戰國七雄的諸侯國。但是由于其歷史比較短暫,史籍記載非常簡略,所以,兩千年來中山國的歷史始終是未解之謎,被稱為“神秘王國”。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對戰國中山國都城靈壽古城(今平山縣三汲村附近)進行了調查,發掘了兩個中山王陵,出土了數以萬計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展覽內容分為歷史、疆域、都城、宮室、田獵、征戰和王陵7個單元,通過230余件文物,上百件照片、文獻、壁畫及部分復原場景,生動地展現戰國中山國曲折的歷史、精美的文物、豪華的宮室、驍勇善戰的游牧民族特色和巨大的國王陵寢,給觀眾以強烈震撼。陳列形式布局疏朗大方,色澤典雅莊重。在1997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首屆全國文物系統陳列展覽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陳列面積1300平方米。滿城漢墓是我國重大考古發現,1968年在河北省滿城縣陵山發掘出土,系西漢中山國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并穴合葬墓。兩墓共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等文物萬余件,其種類之豐富,制作之精美,在已發掘的漢墓中都是罕見的,對研究漢代歷史文化極具價值。展覽內容精選300余件有代表性的器物,分為飲食·炊具、燈具、爐具、娛樂·梳妝·盥洗器、醫藥·計量器、工具、儀仗·兵器、車馬器、帷帳帳構、器具飾件、彩繪陶器、玉·石·玻璃器等12個展品組。陳列形式輔以必要的復原景觀、模型和圖片,整體風格體現了傳統審美觀念與現代設計理念的完美統一,較為全面完整地展現了滿城漢墓文物的風采。在1999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第三屆全國文物系統陳列展覽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

愛國主義教育是博物館永恒的主題。面對嶄新的21世紀,河北省博物館將以成為“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為契機,深化改革,更新觀念,務實求真,與時俱進,力爭再上新臺階,創造新佳績,進一步搞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不斷推出高品位、高質量、高檔次的陳列展覽,科學全面地表現古代河北、近代河北、當代河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服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貢獻。

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省博物館

文物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河北省博物館一直非常重視文物征集工作,堅持長期征集與短期突擊相結合,使館藏文物不斷增加。目前館藏文物、標本15萬件,其中一級品321件(包括國寶級文物6件)。藏品按時代分為古代文物、近代文物和現代文物三大部分,其下又按質地分類。其中以古代文物數量最多,也最精美。另有圖書資料室藏書5萬余冊,照片2萬余幅。圖書收藏中不乏明清珍善本圖書,是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單位之一。

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是河北省博物館的根本宗旨。1994年被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先后舉辦大型基本陳列和各種專題展覽20余個,內容涉及歷史、文化、文物、人物、自然生物、社會發展、建設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數千年輝煌燦爛的燕趙文明,河北人民抵御外來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河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光輝成就。這些陳列展覽揭示了歷史發展規律,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了時代旋律,謳歌了英雄精神,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發展目標和采取措施/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省博物館一路走來,取得許許多多引人矚目的成就,至今形成了《古代河北》、《近代河北》、《當代河北》、《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以及*推出的《精品專題陳列館》等各項基本陳列在內的較為完整的陳列體系。兩度獲“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獎”,先后被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稱號,并且有幸進入了世界百家博物館的行列,成為省會重要的開放窗口。然而,我們的博物館還沒有達到真正一流的水平。但我們確信,一流的水平不是不可逾越的,我們的目標就是進入一流博物館的行列。

要進入一流博物館的行列,要解決好哪些問題?

必須下大力氣加強文物的征集工作,因為藏品永遠是博物館發展的必要條件。 必須從社會需要出發,不斷地充實現有的陳列體系,擴大基本陳列的規模,自辦和積極引進館外、省外、國外的各種展覽,活躍博物館的活動,出新出彩,吸引觀眾,滿足觀眾的要求.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博物館資源共享,要努力使人們進入河北省博物館就能了解全世界,同時讓全世界了解河北省博物館。必須以人為本,完善各項服務,讓觀眾喜歡博物館,愿意做博物館的朋友。必須增強研究能力,多出研究成果,吸納人才發展事業,在事業發展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務使人盡其才,才盡其力。必須繼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擴大規模,增強深度,有效發揮基地的教育作用。等等。

面對未來的發展目標,省博將采取什么主要措施?努力爭取新館建設上馬,是省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關鍵。目前,省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明顯受到現有館舍條件的制約,我們現在的館,沒有會議場所,沒有為觀眾服務的購物、餐飲空間,沒有為觀眾設置的研究空間,沒有空調設施,冬冷夏熱,特別是建筑面積狹小,沒有擴大陳列展覽的余地,因此,建設新館勢在必行。我們特別感到欣慰的是,新館建設已經列入《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立項問題也已進入省領導的議事日程。我們堅信,省博物館新館的出現,將會使省博物館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帶動省會乃至全省文物文化事業的發展。 河北省博物館地圖

館藏陳列/河北省博物館

文物是博物館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河北省博物館一直非常重視文物征集工作,堅持長期征集與短期突擊相結合,使館藏文物不斷增加。目前館藏文物、標本15萬件,其中一級品321件(包括國寶級文物6件)。藏品按時代分為古代文物、近代文物和現代文物三大部分,其下又按質地分類。其中以古代文物數量最多,也最精美。另有圖書資料室藏書5萬余冊,照片2萬余幅。圖書收藏中不乏明清珍善本圖書,是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單位之一。

唐山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穿孔紅銅牌,是人類由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產物,也是我國境內出土的最早青銅制品之一。興隆縣出土的一批戰國鐵范42副87件,包括鋤范、鐮范、镢范、斧范、鑿范、車具范等類型,是目前國內出土的生產工具鑄范中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滿城陵山漢墓出土文物是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陵山漢墓是西漢*代中山國王靖王劉勝和王后竇綰的墓葬,兩座洞室墓共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玻璃器等文物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90余件,國寶級文物5件。劉勝金縷玉衣是用金絲將岫巖玉片編綴而成,整體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金絲約1100克,玉片2498片,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竇綰金縷玉衣形式與劉勝玉衣相似,共用金絲約700克,玉片2160片。長信宮燈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執燈形象,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組成。宮女體臂中空,右臂為煙道,可將燈煙導入器內,以保持室內清潔。錯金博山爐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線和金片錯出舒展的云氣紋,工藝精湛,裝飾華美,是舉世聞名的珍寶。透雕雙龍紋高紐白玉谷紋璧玉質晶瑩潔白,紋樣優美,造型生動,雕琢精致,為漢代玉器中的珍品。河北是中國古陶瓷的發源地之一和重要產地,早在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時期,人們就已開始大量使用陶器。唐宋時期,河北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瓷器產地,出現了著名的四大瓷窯——邢窯、定窯、磁州窯和井陘窯。隋唐邢窯白瓷是北方瓷器的代表,被唐代茶圣陸羽譽為“類銀”、“類雪”,形成中國瓷業生產“南青北白”的局面。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產品胎薄釉白,刻劃花技法流暢生動,印花裝飾更具特色,發展為宋代白瓷窯之首。磁州窯是宋代北方著名民間瓷窯,紋飾技法風格豪放,富有鄉土氣息,瓷器上的繪畫題材饒有興致,極富情趣。井陘窯是河北省考古工作者的新發現,產品以細白瓷為主,唐、五代時曾為官府燒制過瓷器。石家莊市博物館四大名窯瓷器精品均有收藏。

河北省博物館另一具有重要特色的瓷器藏品是元代的青花和彩釉瓷,1964年保定市元代窯藏中出土的11件青花和藍釉瓷器代表了同類元瓷的*水平。其中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是國寶級文物,集繪畫、鏤雕、浮雕、貼塑、青花、釉里紅等多種裝飾技法于一身,代表了元瓷燒造的*成就。

玉器中的精品以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璧和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的成套玉器*特色。

河北歷史上一直是佛教盛行之地,館藏的許多造像以精美的藝術造型和重要的歷史價值而聞名于世。曲陽修德寺出土的2000余件漢白玉佛教造像,是目前國內出土數量最多、時間延續較長的一批佛教造像,對研究佛教發展史有重要的意義。

金銀器中以唐代鎏金鹿紋菱花銀盤和遼代契丹文“敕宜速”金、銀牌較為代表。

館藏書畫約2000件,主要是明清兩代政治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明代著名諍臣楊繼盛、東林黨人趙南星、明末殉國名臣吳景范、清初理學家孫奇逢、清康熙名臣魏象樞、魏裔介等人的書畫作品,形成了以地方名人墨跡見長的館藏特點。另外還有文徵明、朱耷、唐岱、鄭板橋、虛谷、吳昌碩及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精品之作。

河北省博物館近現代文物藏品記載著燕趙兒女為追求解放、爭取光明而進行的血與火抗爭,是100多年里河北人民革命征程奮斗不息的歷史見證。其中有鴉片戰爭后外國教會勢力入侵重要證據的清末直隸南部法國天主教總堂獻縣張莊教堂遺留原始資料;義和團運動首領景廷賓在“掃清滅洋”起義中使用的馬鞍;土地革命時期寧都起義領導者趙博生的遺存衣物;抗日戰爭時期人民音樂家張寒暉創作的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手稿;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征戰的指揮戰刀;冉莊地道戰中使用的油燈、鎬頭、鐵锨;白洋淀雁翎隊使用的木船、火槍;晉察冀邊區*屆參議會紀念大碗;中國人民銀行*版人民幣印鈔石版等珍貴文物。

石家莊市博物館建有設備比較完善的文物庫房,有一套健全嚴格的文物接收、鑒選、登記、編目、入庫、提用、核對、注銷、統計等管理制度和手續,有專業技術人員對藏品進行維護保管,并設有文物保護實驗室和文物修復工作室。保管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規化、科學化、現代化軌道。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