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光電信息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招生章程,長春理工大學。
光電信息學院。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長春理工大學。
鞠殿民院長兼黨委書記 男,碩士,教授,畢業于長春理工大學,主抓黨政全面工作,分管財務處、采購中心。 | 學院董事、院長、黨委書記鞠殿民 |
劉海濤副院長兼紀委書記 男,碩士,教授,畢業于吉林大學,分管總務處、紀律檢查委員會。 | 學院董事、副院長、紀委書記劉海濤 |
秦洪君副院長 男,碩士,教授,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分管教務處、科研產業處、轉設評估辦公室、成人教育學院、圖書館。 | 副院長秦洪君 |
陳藝黨委副書記 女,副教授,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分管黨群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處)、團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 黨委副書記陳藝 |
王思迪副院長 男,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分管院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與政策法規辦公室)、人事處。 | 王思迪副院長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
新校址位于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整體搬遷項目已納入長吉圖投資項目。
光電科學分院創辦于2001年,前身為光學物理系,2006年更名為光電科學分院。現有四個專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設有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教研室、電子科學與技術教研室、光電子技術科學教研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研室、近代物理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光電實訓中心實驗室。到2009年已有5屆畢業生,畢業人數889人,目前在校學生1067人。
分院現有2門省級優秀課“紅外光學系統”、“激光器件及應用”。 2門院級優秀課“顯示與成像”、“光電檢測與光電變換”。
培養目標:有一定理論基礎,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光電和材料領域中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在激光、光纖、顯示與成像,光電檢測與變換,電子材料元器件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對人才的需求。
光電工程分院前身為光電與機械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2007年3月正式成立光電工程分院。
光電工程分院下設兩個專業,光電信息工程專業和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同時相應設有兩個教研室和兩個實驗室;即光電信息工程專業教研室、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研室,技術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可承擔應用光學、物理光學、光學測量、光學工藝及光學設計CAD等課程的相應實驗。
光電工程分院現有本科生900余人;自建系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光學儀器,光學工藝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345名。
光電工程分院作為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的專業特色分院,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在這六年中本著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的辦學原則,培養了社會急需的高素質的光電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電子工程分院原為電子工程系,于2006年1月發展成為電子工程分院。分院始終貫徹學院辦學方針,堅持創辦獨立學院辦學模式,突出辦學特點,適應市場需求,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人才為目標,使學生適應社會需求。
電子工程分院現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
分院現有基礎實驗室4個,專業實驗室6個,總面積924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465.29萬元。實驗儀器先進,配套齊全,儀器設備水平在省內獨立院校中具有領先地位。
分院現有教職人員42人。專職教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講師14人,助教10人。分院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24人,黨員27人。教師分別來自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空軍工程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長春地質學院、長春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學院、燕山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高等本科院校。專職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師資力量強,自我教師占分院總教師人數75%,超過國家規定的自我教師占30%的指標。高級職稱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多人獲得教學和科技獎項。
電子工程分院作為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的*大分院,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已經走進了第6年。在過去的6年中,電子工程分院本著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的辦學原則,培養了社會急需的高素質的電子工程類技術應用型人才。在今后的日子里光電電子工程分院將繼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機電工程分院的歷史可追溯到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建院之時。建院之初在光電機工程系中就設有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隨著光電信息學院的不斷發展壯大,于2006年底成立了獨立的機電工程分院。
機電工程分院根據教學需要設立了機械基礎教研室、機電工程教研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研室、機械電子工程教研室、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教研室、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教研室以及實驗中心。
設有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四個專業。
機電工程分院有一支穩定的、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學一線教師28人,負責學生工作5人,實習指導教師7人和教學秘書1人。
機電工程分院辦學特點是:以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重視實踐技能和崗位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分院建立了機械原理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機械CAD/CAM/CAPP實驗室、力學實驗室、金相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電力拖動實驗室、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創新實驗室以及金工實習基地,可進行中級以上的崗位。
信息工程分院成立于2001年。目前,分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網絡方向)、軟件工程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物聯網專業(2012年新批),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五個部門;擁有先進的軟、硬件實驗設備,完全滿足教學與實訓需要。
分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師隊伍。專任教師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外聘學科帶頭人2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5%。學院先后有多名教師獲得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等榮譽稱號。
學院歷來重視教學研究和改革,成果顯著,現有省級精品課1門,省級優秀課1門,院級優秀課2門,獲得吉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論文類)2項,省級優秀教材三等獎一項。近年來學院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25篇,承擔省級科研、教研項目共6項。
分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合格的計算機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在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內容的基礎上,分院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各類軟件設計比賽、嵌入式技術比賽、采取與企業密切合作的方式,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并積累項目開發的實踐經驗。近年來,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性競賽,分院學生在全國“博創杯”嵌入式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一項、其他獎項多項,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東北四省區域)獲得優秀獎、吉林省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所參加賽事均取得優異成績。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地方培養了大批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動手實踐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優秀人才。近年來本科生的一次就業率都在95%以上,并有部分學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
語言文學分院的成立于2010年7月,其前身是人文分院。人文分院源于2001年的人文科學系,2004年又分為工商管理系和語言文學系,2006年10月份成立人文分院。
語言文學分院下設九個辦公室和 “同聲傳譯實驗室”及資料室。分院現有五個專業:英語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對外漢語專業,廣告學專業,日語專業。資料室有報刊86種,圖書3000余冊。學院圖書館有文科圖書數十萬冊,并且不斷補充新書,以供師生閱讀學習之需。
分院共有教職工23人。其中學生工作3人,辦公室1人,自有教師19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16人,助教2人。研究生學歷17人。學科帶頭人1人。教師分別來自于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學校,學緣結構合理,有發展潛力。
語言文學分院注重以人為本,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是我分院全體員工的奮斗目標。
傳媒藝術學院,是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新成立的一支隊伍,現有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環境藝術、數字媒體三個專業方向,下設視覺傳達、環境藝術、數字媒體3個教研室。現全院共有教職工24人。其中專業教師22名:教授3名、副教授9名、講師1名、助教9名,行政管理人員2名。
傳媒藝術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環境,辦公、教學實現了微機化管理。1000平米的美術館提供師生展示的空間。擁有天光畫室、畫室、教室、收藏室及多媒體微機實驗室等教學實驗室。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學院配備了蘋果模型實驗室、模板裝潢材料實驗室、動畫制作實驗室等。同時擁有各種教學儀器,充分滿足了教學和學習的需要。
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整套規范化、人文化的教學管理體系。以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文化素質為目標,建設成了適合現代美術設計素質教育發展的學科結構。以視覺傳達、環境藝術設計、數字媒體為專業主要課程方向,輔以藝術理論、藝術考察、社會實踐等教學手段,建設專業寫生基地,藝術設計實習基地,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專業教學體系。
傳媒藝術學院一直重視教書育人工作,樹立“以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線”的辦學理念,嚴抓教學管理,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嚴格的要求,確保了教學質量。把“培養知識全面化、文化藝術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傳媒藝術學院培養學生的目標。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美術設計人才。
傳媒藝術學院全體教職工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精神狀態、優異的教學和管理質量、深切的人文關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建設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傳媒學院而奮斗。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