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MUSEUDEMACAU,利用高新技術布展,觀眾可參與感強,可觀性強,澳門博物館,他們在那里興建了炮臺、俗稱大三巴。1617年動工,1835年,因失火毀了神學院以及大炮臺的大部分建筑和教堂,隨著時間的推移,澳門博物館亦成了市民和游客常到的公園,澳門音樂節的歌劇節目亦曾在那里演出。將大炮臺辟為博物館。于九八年四月十八日建成啟用。總面積為2,800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大炮亦面目一新,還在該入口處附近設置了一家茶座和一間商店。澳門博物館MUSEUDEMACAU,昔日的游客需徒步穿越院子和長長的石階才能到達炮臺的大門,進行了挖掘工程,進入炮臺。一間商店,澳門博物館,還有在博物館內展出了本地藝術家譚勁制作的藝術品的石膏復制品。這里矗立著一座殖民時期風格,它跨越在大炮臺原來城墻之間。澳門的早期歷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二樓展區從不同側面展示澳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尤其是澳門人的休閑娛樂、三樓展區展示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特色,博物館樓高三層,只有最上一層由原氣象臺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
是城市的心臟。展示數百年來澳門的歷史變遷,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門和平共處的生活。澳門博物館MUSEUDEMACAU,在長達三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是澳門防御系統的核心。直至1965年軍營改建成氣象臺之后才開放為旅游區。登上大炮臺,大炮臺西側緊鄰澳門另一處著名歷史建筑——大三巴牌坊(圣保祿學院和圣保祿教堂遺址)。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