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浙江師范大學

介紹:

浙江師范大學

首頁www.zjnu.edu.cn

教育網站,浙江高校。高校大學。

書記信箱,留學生招生。重點實驗室,考生,就業網。

學校領導/浙江師范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陳德喜
校長、黨委副書記:蔣國俊
黨委副書記:王建力、楊玲
副校長、黨委委員:樓世洲、張根福
副校長:李偉健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牛東紅
副校級巡視員:王輝、王景堯

歷任領導
職位姓名任期職位姓名任期
杭州師范專科學校時期(1956.8 - 1958.9)
黨委行政
黨委書記蔣養民1957.1 - 1958.7籌建人王紹艮1956.6 - 1956.12
黨委書記曲荷1958.7 - 1959.3副校長王紹艮1956.12 - 1958.9
校 長曲荷1958.6 - 1959.4
杭州師范學院時期(1958.9 - 1962.8)
黨委行政
黨委書記曲荷1959.3 - 1960.4院 長曲荷1959.4 - 1959.12
黨委書記魏鑒清1960.1 - 1961.8院 長江希明1959.12 - 1962.8
代理黨委書記牛福地1961.9 - 1962.11
浙江師范學院時期 (1962.8 - 1970.9、1974.8 - 1985.2)
黨委行政
黨委書記江牧岳1962.11 - 1963.8院 長江希明1962.8 - 1963.8
黨委書記李子正1965.9 - 1967.11院 長鄭曉滄1963.11 - 1965.8
黨委書記于耐毅1977.11 - 1984.2院革委會主任 ( 學生 )王清煥1967.11 - 1970.7
黨委*書記李子正1979.3 - 1984.2院革委會主任、院長于耐毅1977.11 - 1984.2
黨委書記方煥啟1984.2 - 1985.2院 長蔣風1984.2 - 1985.2
浙江師范大學時期 (1985.2 - )
黨委行政
黨委書記方煥啟1985.2 - 1987.1校 長蔣風1985.2 - 1988.1
黨委書記陳文韶1987.1 - 1988.9校 長薛克誠1988.1 - 1992.9
黨委書記陳培德1988.9 - 1991.9校 長駱祥發1992.12 - 1997.1
黨委書記朱玉1991.9 - 1997.1校 長朱玉1997.1 - 1999.3
黨委書記毛華岳1997.1 - 2002.5校 長徐輝1999.3 - 2006.9
黨委書記李魯2002.5 - 2008.5校 長梅新林2006.9 - 2008.12
黨委書記梅新林2008.6 - 2011.9校 長吳鋒民2009.1 -2014.10
黨委書記陳德喜2011.9-校長蔣國俊2014.10-

辦學條件/浙江師范大學

院系設置截至2014年3月,該校設有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數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工學院、浙江師范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獨立學院)等19個學院。專業介紹
專業介紹
專業類型專業名稱專業層次專業名稱專業層次
歷史學類歷史學本科

工學類城市規劃
本科交通運輸
本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電氣信息類本科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電子信息科學類本科

數字媒體技術本科

教育學類科學教育本科教育學本科

教育技術學本科學前教育本科

人文教育本科

文學類漢語言文學本科廣告學本科

對外漢語本科日語
本科

翻譯本科英語
本科
法學類法學本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社會工作本科

理學類生物科學本科化學本科

材料物理本科應用化學本科

環境科學本科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

物理學
本科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

生物技術本科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

應用心理學本科地理科學
本科
管理學類工商管理類本科旅游管理本科

行政管理本科文化產業管理本科
經濟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科

師資隊伍

截至2014年3月,該校在職教職員工2750余人,專任教師1540余人,具有正高職稱教師330余人,副高職稱教師75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70余人,其中*科學院院士1名、共享*科學院院士5名、*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人,國家外專千人計劃專家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8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8人;省特級專家2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千人計劃”專家7人,省“錢江高級人才”特聘教授9人,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二層次入選者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71人。

院士:龔昌德
共享院士:萬惠霖、金國藩、李邦河、何積豐、吳培亨、夏建白
雙聘教授:鄭杭生、林崇德、顧明遠、詹福瑞、劉躍進、江藍生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朱緒鼎
國家外專千人計劃專家:Douglas B. West(魏達思)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涌泉、張法、眭依凡
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李繼彬、張涌泉、蘇開樂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張涌泉、高玉、陳杰誠、蘇開樂
教育部創新團隊:先進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數學、非洲研究、先進催化材料、智能信息處理、植物分子生物學、*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教師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學

學科專業

截至2014年3月,該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23個專業。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并是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1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個省重中之重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化學、物理學和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一級學科博士點:教育學、*語言文學、數學

省重中之重學科: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學

省級重點學科:美學、社會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域經濟學、非洲研究、地理環境與污染控制、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圖與網絡優化、數學、生態學、光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應用化學。

學術研究/浙江師范大學

建設成果2008年至2013年初,該校共獲省部級及以上項目1041項,其*家基金項目312項,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等重點項目上實現零的突破;科研經費總量達5.1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獎項67項,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和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實現突破。

共獲得各級各類社科項目2819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49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7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總體在省內高校中屬領先水平。共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70項,在全國高校中連續三年排名居前。共出版各類學術著作417部,發表學術論文60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2300篇,權威、一級刊物996篇。獲人文社科橫向項目590項,經費3892萬元。

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458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530項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獲得235項,比上個五年翻了五番。發表三大索引論文2532篇,其中Ⅱ區以上的論文達459篇。授權發明專利86項,實用新型專利206項,外觀設計專利15項,軟件著作權127項。共獲橫向企業合作項目458項,共計經費5011萬元。承擔橫向合作項目800余項,在超精密加工裝備及核心技術研究、信息化服務、LED芯片研發、氟化學品開發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014年5月,該校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實現技術開發類的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突破。

研究機構

截至2014年3月,該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省級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省基礎教育研究基地1個。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兒童研究院、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浙江師范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LED芯片研發中心、浙江師范大學農村研究中心
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語言文學、教育學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催化材料實驗室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固體表面反應化學實驗室、浙江省光信息檢測與顯示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特色經濟植物生物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固態光電器件重點實驗室

研究所

機構名稱批準時間機構名稱批準時間機構名稱批準時間
文學研究所2003年7月*文學與文化研究所2003年7月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所2003年7月
區域經濟研究所2003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2003年7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2003年7月
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年7月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2003年7月學校體育研究所2003年7月
心理研究所2003年7月世界歷史研究所2008年4月*歷史研究所2003年7月
公共管理研究所2004年12月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2005年6月馬克思主義研究所2005年6月
數學研究所2003年7月企業戰略管理研究所2005年6月凝聚態物理研究所2003年7月
信息光學研究所2003年7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2008年4月計算機科學研究所2003年7月
生態研究所2003年7月機械設備與測控技術研究所2008年4月企業管理研究所2008年4月
非線性物理研究所2009年11月浙中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所2010年5月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2009年11月
精密機械研究所2009年11月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2010年9月特種水產研究所2010年9月
環東海海疆與海洋文化研究所2012年10月人文和價值教育研究所2012年10月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研究所2013年1月
研究中心
機構名稱批準時間機構名稱批準時間
孔氏南宗研究中心2003年7月*古典文獻研究中心2003年7月
華人華僑研究中心2003年7月浙派語文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
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2003年7月教育評論研究中心2003年7月
職業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農村研究中心2003年7月
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2003年7月健身健美研究中心2003年7月
軟件研發中心2003年7月電氣自動化研究中心2003年7月
綠色合成研究中心2003年7月城鄉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中心2003年7月
衛星遙感與環境災害研究中心2003年7月動力系統與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心2005年6月
生化分析和傳感研究中心2005年6月音樂研究中心2005年6月
文獻信息研究中心2005年6月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5年6月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10月余華研究中心2008年4月
民商法研究中心2008年4月學前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4月
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2008年4月數字藝術研究中心2008年4月
運動檢測與智能控制研究中心2008年4月機電技術研究中心2008年4月
海峽兩岸統計物理與凝聚態研究中心2008年4月基礎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6月
出土文獻與漢字研究中心2009年11月國際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3月
烏克蘭研究中心2010年3月浙中商貿研究中心2010年5月
產業經濟學研究中心2010年5月馬克思主義與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5月
城市研究中心2010年5月旅游研究中心2010年5月
婦女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5月組合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2010年9月
糖類藥物研究中心2010年9月國學中心2010年10月
教師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10月精密機床研發中心2012年10月
浙江方言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9月
學術期刊

浙江師范大學公開出版發行的刊物有《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學教研(數學)》,其中學報社會科學版為雙月刊,自然科學版為季刊。此外,還發行內刊《教師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語文教研》、《中學物理教學》、《化學教學與實驗》和《生物教學與實驗》等。這些刊物在浙江基礎教育界反響良好,為浙江省師資培訓、教學教研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知名校友/浙江師范大學

楊學明:1978年考入浙江師范學院物理系,1995年底被聘為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年他升為終身職研究員。2001年開始,被聘為*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12月,當選*科學院院士。

陳志敏:1981年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1988年在南開大學獲博士學位,1988年至1989年*科學院數學所做博士后。現為天津大學數學系教授,南開大學數學學院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科院數學所博士后。

郁國梁:1983年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四川大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分校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2年,在美國Berkeley數學科學研究所任研究員,1992年至1998年,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助理教授,1998年,晉升為該校副教授。2000年至今在美國Vanderbilt大學工作,2001年晉升為教授。

杜衛:1982年浙江師范學院中文系本科畢業。1993~1994年,受國家派遣赴英國做高級訪問學者,任SUSSEX大學文化社會學院客座教授。2004年11月~12月,廣島大學客座研究員。2005年2月,調任浙江科技學院院長。2013年6月26日,擔任杭州師范大學校長。

李潘:1987~1990年,就讀于浙江師范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四川省隆昌縣人。1983~1987年,就讀于重慶師范學院中文系。1990~1992年,在四川省總工會政策研究室工作。1992~1996年,在成都經濟電視臺做編導、主持人。1996年至2002年底,在中央電視臺主持《讀書時間》、《半邊天》節目。2003年~ 2007年,在中央電視臺主持《半邊天》節目。2007年6月,任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后更名《讀書》)欄目制片人。

流瀲紫:本名吳雪嵐,1984年生,2007年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譽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領軍人物之一。2012年紅透大江南北的電視劇《甄嬛傳》之編劇和原著作者,被稱作“后宮小說*人”、“80后作家代表人物”。寫這本小說時,流瀲紫還是浙師大行知學院的大三學生。

學院簡介/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的多科性省屬浙江師范大學重點大學,2011年《*大學評價》學校綜合實力首度進入全國高校百強,在全國706所本科院校中位居第100名,在全國省屬師大中位居第7名,在浙江省屬高校中,繼續位居第2名。在較新發布的網大2011年*大學排名中,我校綜合實力再次進入全國高校百強,在全國779所普通本科院校中位居并列第95名。2009、2010年均獲全省高校本科教學業績考核第2名。校園環境清幽,綠樹成蔭,芳草似錦,與*風景名勝雙龍洞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

文化標識/浙江師范大學

校訓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

“礪學礪行”之“礪”,本指磨刀石,初作“厲”,后作“礪”。用作動詞,意為“砥礪”、“磨礪”。礪、厲、勵,三字相通,引申為 “勉勵”、“激勵”、“振奮”等義。“學”,涵括“學問”和“學習”兩個層面,前者主要指“學識”、“理論”,后者主要指“認知”、“研習”;“行”,涵括“行為”和“作為”雙重蘊義,前者主要指“行動”、“實踐”等基本義,后者主要指“品行”、“有為”等提升義。“礪學礪行”,包孕著豐富的辯證思維,不僅要“知行合一”、“學行并舉”、“理論聯系實際”、“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將“學”與“行”統一于相互砥礪、激勵的動態過程之中,著力于勵志奮勉、精韌不怠,要求全校師生員工立學立行,不斷修養學品、探研學問,且躬身履踐、日進有功,以追求一種 杭州師范大學 超邁高遠的*人生境界。

“維實維新”之“維”,本指系物的大繩,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賴以固定的東西,如“地維”、“綱維”等。用作動詞,意為“維系”、“連結”。維、唯、惟,三字相通,引申為“惟一”、“惟獨”、“只有”等義。“實”,即“實事求是”、“敦實誠信”之“實”;“新”,乃 “革故鼎新”、“開拓創新”之“新”。自建校以來,師大人崇尚實踐、探究本質、追求創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傳、日新月異,形成了獨特的科學與人文精神,因此,“維實維新”四字,執本秉要,取精用弘,不僅是對師大校訓歷史文脈的承續與發展,而且也是對其思想要義的升華與闡揚,更是對師大學人的約律與激奮,是全校師生員工“已然”的共同語言和“應然”的行為準則及其統一體。它將“實”與“新”融會于相互維系、并進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實是從、唯新是舉,追求真知、創造新知,共享人類文明新成果,開辟人類知識新天地。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熔鑄了中華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煉了浙江師范大學教育之精魂。在內容上,相輔相成、渾然一體,注重“學行結合”與“實新偕進”的兩兩對應及其有機統一,富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濃郁的現代大學氣息,文意暢達、文氣貫通,言近而旨遠、辭約而意豐;在形式上,運用*古典詩賦疊字、復沓等修辭手段,貼切允當、莊重典雅,諧音協律、易記易誦。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熔鑄了中華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煉了浙江師范大學50年教育之精魂。

校歌

浙江師范大學校歌
詞:梅新林
曲:孟衛東
我們從錢江之濱啟航,我們在芙蓉峰下成長。
園丁搖籃,桃李芬芳,我們播種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錢江,晚風中送別西下新月,晨曦里迎來東升初陽。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我們踐行共同的理想。
我們為坎坷經歷憂傷,我們因歷經坎坷自強。
幾多夢幻,幾多追求,我們笑傲歷史的滄桑。
巍巍北山,悠悠錢江,晚風中送別西下新月,晨曦里迎來東升初陽。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我們迸發奮進的力量。
我們在知識星空翱翔,我們為精神家園守望。
立人樹人,薪火傳揚,我們鑄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錢江,晚風中送別西下新月,晨曦里迎來東升初陽。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我們開創明天的輝煌。

校標

校標為圓形造型,其基本輪廓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外圓為灰色背景(標準色:Pantone Cool Gray5CVC,C:0,M:0,Y:0,K:20)(特殊使用時,外圓背景可用Pantone Cool Gray 5CVC,C:15,M:20,Y:30,K:0),圓環上半部分設計有中文校名(校體字),下半部分設計有英文校名;內圓為綠色背景(標準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30),中央設計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圖案,圖案下方標有“1956”;兩個同心圓之間設計有一個墨綠色的圓形線條(標準色:Pantone Cool Gray 3415CVC,C:100,M:0,Y:100,K:50)。

校徽主圖案,如一個“人”字,堅實而有動感,象征學校充滿青春活力的個性,同時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強調學校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校徽主圖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該校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芙蓉峰下,同時象征師大人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校徽輪廓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內圓設計為綠色背景,外框為墨綠色的實線,代表的是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外圓設計為灰色背景,無外框,體現時代性、國際性、開放性的特點。“1956”為該校創辦時間,說明學校辦學歷史、文化底蘊。校體字“浙江師范大學”與英文校名相對應,寓意師大傳統與現代一脈相承,本土與國際融合相通。

歷史沿革/浙江師范大學

1956年,杭州師范專科學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誕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浙江省*所沒有任何學校做基礎、依靠白手起家建立起來的高等院校。1958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決定,杭州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為師范學院(校名待定)。后決定定名為“金華師范學院”,并遷往浙江中部城市金華辦學。省里選定金華北郊高村以南、駱家塘村以北(包括駱家塘村)、金華第二中學以東的言臺山、茅栗山的黃土地為院址(即浙師大現校址);并且以金華專員公署為主組成了金華師范學院籌建工程處,迅速辦理了征地手續,制訂了工程規劃,由省直接投資撥款,金華師范學院*期工程在1958年底破土動工。

1959年10月底,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決定把學校定名為“杭州師范學院”。學校雖然定名為了“杭州師范學院”,但派去參加籌建工程處工作的人員并沒有撤回,1959年學院還不時派師生前往金華參加建校義務勞動,甚至還投資5萬元購置了校具。直至1960年3月13日,杭州師范學院在金華籌建工程處的5位同志才撤回學校。1960年4月,建德師范專科學校遷入在金華新建成的*期工程校舍(1959年12月竣工),并于當年7月改辦成金華師范學院。1962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杭州師范學院、浙江教育學院、浙江體育學院三校合并,改名為浙江師范學院。1963年,著名國學家、書法家、浙江博物館館長張宗祥為學校書寫了校牌。

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爆發前夕,浙江師范學院開始步入了動蕩和不安。1965年5月下旬的一天,浙江省省委*書記江華和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冰約見學院副書記王元珍、副院長林堯和辦公室主任紀夢秋,口頭傳達了省委關于學院搬遷金華北郊農村現校址的決定,理由是戰備疏散。消息傳出,全院師生嘩然。學校領導多次開會研究的同時,先后赴金考察。6月8日,校黨委綜合實地考察和群眾意見,向省教育廳和省委宣傳部就遷校問題打了《報告》,實事求是地說明:“全院一次搬到金華有很大困難,主要是教學用房不敷使用,生活用房也很懸殊(金華校舍總共才23487平方米),如果一次搬去,不但學生無法上課,很多教師也無宿舍可住。”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體決定:體育系、外語系并入杭州大學;教研部留在杭州改為省教育廳教研部(后重建成現在的浙江教育學院);中文、數學、物理三系隨校搬往金華。

遷校工作很快展開,從7月下旬到8月底止,只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迅速完成了900多噸的圖書、儀器、校具等物資的包裝、運輸、拆卸、安裝等任務,做到安全無損。與此同時,還完成了金華校舍的教學用房、生活用房的初步修繕和安排布置工作,保證了學校在9月上旬如期開學。南遷金華后,浙江師范學院縮小到3個系3個專業,學生從1084人銳減到730余人,教職員工從536人銳減到321人,校舍面積銳減到2.4萬平方米。學校還不及1958年升格杭師院時的規模。

1965年8月,中共浙江省委在浙江師范學院遷至金華后學校如何定位時指出:“學校遷金后試辦為半工(農)半讀性質的師范學院,其任務是既培養*代半工(農)半讀中等學校師資,又培養全日制中學師資。”8月21日,搬遷任務還沒有全部完成,學校就向省委宣傳部(并報書記處)呈送了《關于我校改為半工(農)半讀后幾個問題的請示報告》,并對半工(農)半讀的具體做法作了說明。

在金華地、縣、區各級領導的支持下,學校一邊開展調查研究制定計劃,一邊著手解決勞動基地問題,較后投資100萬元,在蔣堂楊梅垅平水殿建起了浙江師范學院農場。不久,中文系一年級師生就到農場半農半讀,寒假還在農場辦起了浙師院農業技術學校(半農半讀)作為附中,招生50名。同時組織66屆學生到附近幾個縣的農業中學實習。不久,“文革”開始,農場土地移交給部隊,農業附中也于1967年底隨校農場撤銷而停辦。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下發《關于調整大專院校的決定》,關于浙江師范學院只有一句話:“浙江師范學院的人員、設備,由省統一調配給金華、麗水、臺州三地區。”令浙江師范學院一分為三,分別以此為基礎建立師專(未經教育部批準)。直到1974年6月4日,國務院科教組正式下發了《關于同意重建浙江師范學院的通知》,并通知已分散至金華、麗水、臺州三地的原有教職工根據本人意愿決定是否返校工作,停辦四年之久的浙江師范學院又得到了恢復和延續。1980年,被列為省屬重點高校。1985年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達了《關于將浙江師范學院改為浙江師范大學的批復》。

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被批準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09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3年,學校完成了博士點的驗收。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財政學校、浙江幼兒師范學校、金華鐵路司機學校相繼并入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學校完成了博士點的驗收。2013年獲批教育學、*語言文學、數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將于2014年9月起招生。

2014年7月,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調整浙江海洋學院蕭山校區辦學體制的復函》,浙江海洋學院蕭山校區中的350畝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體轉讓給浙江師范大學,設立浙江師范大學蕭山校區,主要用于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及特殊教育師范專業的建設、發展。蕭山校區從2014年9月份開始以浙江師范大學名義招生。

2015年入選浙江省*批重點建設高校。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