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浙江外國語學院
首頁:
www.zisu.edu.cn
教職工。在校生,浙江外國語學院。
高校大學,教育網站,浙江高校。
學院簡介/浙江外國語學院
學校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以培養國際化應用人才為主要特色。目前,學校正在大力實施特色發展戰略,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外語特色鮮明、教育品質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成為浙江省國際化應用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教師教育重點基地、國際教育交流基地、外國語言文化和國際經濟貿易研究基地。
學校創建于1955年。1955年初,浙江。ㄖ袑W)教師進修學校籌備成立;同年8月,省教育廳決定在該;A上籌建浙江省教師進修學院。1956年7月,省教師進修學院正式成立,原省教育廳中等教育研究室、省掃盲與小學教師進修學校同時并入。1958年,學校改名為浙江文教學院。
學校領導/浙江外國語學院
黨委書記 | 姚成榮 |
院長 | 洪崗 |
副書記、黨委委員 | 趙伐 |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 陸愛華 |
副院長、黨委委員 | 金運成 |
副院長 | 鄭亞莉 |
副院長 | 趙慶榮 |
正院級巡視員 | 徐頌列 |
辦學條件/浙江外國語學院
師資力量學校主要有文三路、小和山兩個校區。教職工507人,其中專任教師33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147人,其中教授69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269人,其中博士81人。外語學科5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5人,其中教授12人;4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11人為博士生;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6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功勛教師1人,省高校優秀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2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另外還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9人。
院系設置學校下設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歐亞語言文化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科學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應用外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涉外人才培訓學院、國際學院;開設有13個普通本科專業和18個普通?疲ǜ呗殻⿲I,F有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國際貿易與旅游、中國語言與文化國際傳播、課程與教學論、應用化學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已基本形成了以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為主,主干學科優勢初顯的學科框架。學校公開出版《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教學月刊》(中學版、小學版)、《作文新天地》、《小學生世界》等報刊。
外國語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現有英語系、日語系、公共外語系三個系,設英語(師范)、英語(翻譯)、英語(商務)、日語等四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和應用英語(教育)、應用英語(翻譯)、應用英語(商務)等三個高職英語專業方向,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70余人、業余生150余人。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發展態勢良好的教師隊伍。有教職工55人(其中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2%,副教授1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4%,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6%;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8人,博士11人,博士在讀4人,博士及在讀博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和碩士研究生在讀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98%,青年教師碩士(含在讀)及以上學位達到100%。現任教師中有全國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分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專家、浙江省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一半以上教師有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
學院始終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首位,教學成績突出,科研成果頗豐。近三年來,先后有6位教師分獲學校優秀教學獎一、二、三等獎,有1位教師獲!敖虊滦恪,有5位教師分獲學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二、三等獎,有6位教師獲校教師自制多媒體教育軟件比賽二、三等獎;有學校首批精品建設課程1項,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2項,校級專項教改立項課題2項,校級教改立項課題12項。近三年,浙江外國語學院教師已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等28部,編寫教材17部,發表論文153篇,承擔省廳級科研項目25項,承擔校級科研項目30項。學院資料室擁有上百種國內外主要外語專業刊物、上萬冊外語專業圖書資料以及大量音像資料,有語言實驗室12間,數字化語言實驗室3間,同聲傳譯、國際商務外語實訓室、專業外語培訓室各1間。
理工學院
理工學院前身為理學分院,2004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理工學院。學院現設有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四個教學系,一個學院辦公室和一個實驗管理中心。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四個普通師范本科專業,園林綠化工程、應用電子技術、理化測試和質檢技術三個高職?茖I。全日制在校生730余人。此外,學院還有專升本函授學員1200余人。
理工學院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42名在編專業教師中,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教授4人,副教授22人,高級職稱比例62%,研究生以上學歷55%,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理工學院十分重視教學科研工作,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教學科研成果突出。先后承擔浙江省省級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科技部攻關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和多項橫向課題,取得豐碩成果,每年發表科研論文數拾篇,其中多篇為SCI源期刊論文。理工學院現有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兩個,分別是化學系的《應用化學》學科和物理系的《理論物理》學科。
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由原經濟與貿易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為浙江教育學院規模*二級學院。學院現設有經濟系、工商管理系和旅游管理系,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和會計學三個本科專業,以及國際商務、會計學、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7個?茖I,共有在校學生1900余人。
學院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緣背景理想、職稱與學歷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40余人,其中,30%以上的教師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職稱,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學歷。此外,學院擁有*精品課程負責教師1人,浙江省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2人。近年來,學院的科研影響力不斷上升。例如,學院教師在杭州大運河旅游實施規劃國際競標中,面對眾多世界知名對手,以*名的成績競標成功。
學院堅持特色分明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加強內涵建設、優化人才培養質量為工作的著力點,通過強化專業知識與外語應用能力的復合,培養具有廣闊視野和較高創新意識的涉外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學生的就業簽約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將求特色、保質量、創品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生工作等諸多方面做出新成績。
教育學院教育學院與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合暑辦公。下設教育管理學系、課程與教學學系、干訓部、師訓部、名師名校長工作站、教師教育研究所等部門。設有教育學、心理健康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在籍函授學員1000余名。
學院擁有一支業務精干、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有專兼職教師2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新世紀“151”人才工程4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占全院教職工總人數的80%以上。
學院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在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全體教師一直堅持“以科研促教學”,已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發表論文300余篇,承擔各級各類教育、科研項目50多個,建立中小學教育實驗基地20余個,獲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科研獎30多項。
中文學院中文學院成立于1997年,由原來的社科部(政法系)、中文系、歷史系、外語系等組合而成。學院下設中國語言文學、政治與歷史兩個系,開設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和文秘、文化事業管理等本科專業有全日制本?茖W生478人,成人本專科學生300余人。學院有教職工39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11人(含博士后4人),在讀博士5人。高級職稱占全體教師總數的73%,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90%以上。
學院學科特色鮮明。漢語言文字學為省級A類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為院級重點學科,語言與文化研究所被評為校級創新團隊。德育研究所是浙江外國語學院德育教學與研究的主陣地,社科部于2008年順利通過了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評估。2005年來,學院教師共主持*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21項,廳級課題21項,發表論文230多篇,出版著作15部、教材10多部。科研成果獲*獎1項、省部級獎3項,廳級獎6項。
學院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定位與發展戰略,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社會輸送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又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語言優勢的復合型人才。
藝術學院藝術學院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班子的領導下,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結合社會對人材的要求,不斷調整辦學結構,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
藝術學院有音樂學、美術學本科專業。同時開設美術裝潢設計和音樂表演等高職專業。
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有41位專業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占40%,具有中級職稱的專業教師占42%。學院的專業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線,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成果顯著。為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學院鼓勵專業教師在職攻讀學位。有多名教師在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等學校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學院還聘有多名全國知名教授參與指導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近幾年,藝術學院在教學設施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相繼建立了數碼鋼琴教室,多媒體教學平臺、工藝美術設計室、形體舞蹈專用教室、專業設計教室和室內健身房等教學設施,并建有專業圖書資料室。
藝術學院的教職工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繼續發揚開拓與創新,努力工作使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信息學院信息學院下設計算機系、教育技術系、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學院實驗中心和電化教育技術部,浙江省中小學計算機師資培訓中心設在信息學院。有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高職專業(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開發與應用、硬件控制、數字媒體和電子商務)。信息學院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隊伍,教學效果良好。學院院長王治文教授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學專家,是“中國優秀教師”。學院教師主持或參與多項教育部、浙江省科委、教育廳或橫向的科研課題,發表了不少論文和多部專著、教材。其中《高校數字化學習構建及支撐平臺建設》獲2005年浙江省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信息學院擁有設施先進的計算機實驗中心機房(800余臺計算機寬帶接入因特網),建有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計算機組成與嵌入式系統實驗室、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電視演播室、視頻后期制作實驗室、計算機圖形與CAD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教學資源開發實驗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計算機外部設備實驗室、機器人與自動控制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
信息學院在浙江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方面起重要作用,積極為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和學校信息化服務,在浙江省各地舉辦了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計算機動畫制作、非線性編輯、現代教育技術和INTEL未來教育等數百個培訓班。
信息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和交流,與德國魏因加滕高等師范學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等進行師生交流,互派留學生;與上海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建立了中英信息技術的交流平臺——中英ICT交流活動,在浙江省主辦了多次中英ICT的交流活動。
歷史沿革/浙江外國語學院
學校創建于1955年。1955年初,成人學校浙江(中學)教師進修學;I備成立;同年在該;A上籌建浙江教師進修學院。1956年7月,省教師進修學院正式成立,原省教育廳中等教育研究室、省掃盲與小學教師進修學校同時并入。1958年,學校改名為浙江文教學院, 1960年改浙江文教學院為浙江教育學院。后改建為浙江教育廳教學研究室,后再改名為浙江中小學教材編寫組,
1961年后,由于歷史原因,學校幾經更名和停辦,隸屬關系幾經變更。
1965年文革時撤銷,1978年鄧小平改革,浙江中小學教材編寫組升格為(復校)浙江教育學院。
1982年,學校開始舉辦高師業余本科班。1984年,開辦函授本科教育。1993年,學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粕。1994年,首次掛靠招收全日制普通師范本科生。1999年,學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職生。
2002年由成人高校改為普通本科高校,并同意學校選擇合適地塊建設新校區。2003年、2004年,學校首次獨立招收全日制普通師范本科生。2006年,省政府決定浙江科技學院原浙江省求是應用技術學院終止辦學,由浙江外國語學院全面接管。2007年始,學校招收非師范類普通本科生。2008年7月,學校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簽署了《校際合作框架協議》。
2010年學校改制并更名為浙江外國語學院。
1978年恢復重建浙江教育學院;
1982年,高師業余本科班;
1984年,開辦函授本科教育;
1993年,學校首次招收全日制普通專科生;
1994年,首次掛靠招收全日制普通師范本科生;
1999年,學校首次招收普通高職生;
2002年由成人高校改為普通本科高校;
2006年,浙江科技學院原求是應用技術學院終止辦學,由浙江外國語學院全面接管;
2007年始,學校招收非師范類普通本科生;
2010年學校改制更名為浙江外國語學院。
交流合作/浙江外國語學院
學校十分重視并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2008年以來,學校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開展了實質性合作辦學。已與美、德、英、日、智利、赤道幾內亞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地區的20多所高校和學術文化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交流關系。與美國中阿肯色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河城校區,日本京都信息大學院、城西國際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加拿大圣·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等院校合作開設了學分互認或學位互聯項目。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