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
棗莊市政府官網,棗莊市政府人民官方網站。市情,棗莊市政府,概況。
古代名人 | 近現代名人 |
---|---|
劉平 | 張福林 |
張玉樹 | 劉子衡 |
李克敬 | 杜季偉 |
劉伶 | 王志勝 |
詠二疏 | 王學仲 |
仲虺 | 畢四海 |
左丘明 | 劉知俠 |
魯班 | 洪振海 |
鮑叔牙 | 張光中 |
管仲 | 朱道南 |
賈三近 | 戚永力 |
孫通 | 楊斯德 |
孟嘗君 | 李向春 |
毛遂 | 王銘章 |
滕文公 | 張繼 |
墨子 | 李景 |
奚仲 | 王麓水 |
賀敬之 | 李繼耐 |
李化龍 | 賀成 |
李鱓 | 孫伯龍 |
家庭戶人口:棗莊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09.9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355.30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3人,家庭戶人口占常住人口的95.27%。
性別構成:棗莊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94.40萬人,占總人口的52.13%;女性為178.53萬人,占總人口的47.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8.89。
年齡構成:棗莊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60.94萬人,占16.34%;15-64歲的人口為276.86萬人,占74.24%;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5.12萬人,占9.4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63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6.2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4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棗莊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為24.89萬人,占6.67%;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為52.51萬人,占14.08%;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153.66萬人,占41.20%;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92.36萬人,占24.77%(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2551人上升為6673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9700人上升為14081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5905人上升為41203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由35563人下降為24765人。
棗莊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0.93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8.57萬人,文盲率由8.32%下降為5.61%,下降了2.71個百分點。
市中區 | 53.55萬人 | 薛城區 | 39.16萬人 |
嶧城區 | 36.42萬人 | 臺兒莊區 | 27.95萬人 |
山亭區 | 46.50萬人 | 滕州市 | 170萬人 |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棗莊市有44個少數民族,即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土族、達斡爾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畬族、俄羅斯族、基諾族、撒拉族、鄂溫克族、塔吉克族、黎族、景頗族、羌族、錫伯族、普米族、烏孜別克族、德昂族、裕固族、門巴族、怒族。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209人。其中,回族13043人,居少數民族人口首位。
柳琴戲 | 漁燈秧歌 |
魯南花鼓 | 伏里土陶 |
棗莊方言屬于北方語系,更詳細的分類屬于中原官話區西魯小區。棗莊方言在偌大的北方方言區里并不另類,大同小異。外地人要想在短時間內學會和真正聽懂棗莊方言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棗莊方言大致分為新老兩派。這兩派方言,語法方面基本一致,詞匯有細微差別,語音也有明顯差異。新派方言是老派棗莊方言受普通話語音影響而形成的。
黃花牛肉面 | 張家狗肉 |
辣子雞 | 薛城糝湯 |
羊肉湯 | 38°大戰酒 |
滕州菜煎餅 | 滕州辣湯 |
棗莊市政府申報“*辣子雞之鄉”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功。棗莊市于2015年9月舉辦了*屆棗莊辣子雞文化節,市政府出臺了《棗莊辣子雞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棗莊迎賓館、滕州養士樓兩家酒店為棗莊辣子雞的傳承酒店,結束了棗莊市沒有中華名店和*名菜的歷史。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地跨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東與臨沂市之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區、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濱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東西最寬56公里,南北最長96公里,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占山東省總面積的2.97%。
級別 | 旅游景點 |
---|---|
國家AAAAA級景區 | 臺兒莊古城 |
國家AAAA級景區 |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
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 | |
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 | |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 |
漢諾莊園 | |
魯南水城·棗莊老街 | |
滕州盈泰生態溫泉度假村 | |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 |
臺兒莊運河濕地景區 | |
國家AAA景區 | 龜山省級地質公園 |
鐵道游擊隊紀念公園 | |
滕州墨子紀念館 | |
滕州蓮青山生態旅游區 | |
滕州漢畫像石館 | |
滕州劉村梨園風景區 | |
國家AA景區 | 甘泉寺 |
王學仲藝術館 | |
滕國故城 | |
李宗仁史料館 | |
魯南觀賞石館 | |
棗莊長紅棗農業旅游區 | |
賀敬之文學館 |
棗莊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區,屬于黃淮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東北向西南傾伏狀。北部山亭區境內的高山海拔620米,為棗莊市*點。蓮青山、抱犢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連綿起伏,橫亙在市北部。抱犢崮海拔580米,謂“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濱湖及沿運地帶地勢*,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處海拔24.5米。境內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灘、沿湖洼地等多類型地貌特征。丘陵約占總面積的54.6%,平原約占總面積的26.6%,洼地約占總面積的18.8%。
棗莊市土壤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個土類,80個土種。土壤總面積521.39萬畝,占棗莊市總面積的79.59%。
棗莊市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運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條,京杭運河棗莊段為大型河流,橫穿市南部,境內全長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嶧城大沙河、城郭河)3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流域面積在30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條。除京杭運河棗莊段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發源于東北部山區,分別流入南四湖和運河。
棗莊市處于中緯度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兼有南方溫濕氣候和北方干冷氣候的特點,受自然地理環境、太陽輻射和季風的影響,具有光照好、積溫高、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光、熱、水、氣等條件優越。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氣候多變,西南風較多,降水較少,常干旱。夏季炎熱,空氣濕潤,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較少,以秋高氣爽為主要特征。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風。2012年,棗莊市年平均氣溫14.6℃,較常年偏高0.1℃,較2011年偏高0.2℃;平均日照時數為1947.6小時,較常年偏少173.4小時,較2011年同期偏多170.6小時;平均降水量581.5毫米,較常年偏少205.9毫米,較2011年同期偏少106.7毫米。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203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1%。從結構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6%,比上年提高0.1%;第二產業為52.7%,下降1.6%;第三產業為39.7%,提高1.5%。
就業持續增加。城鎮新增就業5.1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7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1%。
物價走勢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漲幅較上年高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1%。
民營經濟穩步發展。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76.23億元,增長9.2%。非公有(民營)經濟戶數24.79萬戶,增長18.2%;從業人數87.38萬人,增長15.4%;納稅額137.76億元,增長11.5%,占稅收總額的77.61%。
2014年,農業增加值113.25億元,增長3.4%;林業增加值1.68億元,增長2.9%;牧業增加值27.87億元,增長4.0%;漁業增加值4.91億元,增長1.7%。
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96.6萬畝,總產量170.55萬噸,下降0.4%。植樹造林12581公頃,年末林木蓄積量6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6.2%;肉類總產量26.04萬噸,下降0.8%;水產品產量9.4萬噸,增長1.2%。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農用機械總動力344.29萬千瓦,增長5.0%。
建筑業保持穩定。年末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221家,比上年減少4家。新簽合同額400.42億元,下降8.4%。完成產值276.68億元,下降0.3%。建筑業增加值107.58億元,增長5.6%。建筑業總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61家,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9家,產值過10億元的7家,占全部企業個數的比例分別為27.6%、4.1%和3.2%。
固定資產投資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30.01億元,增長15.5%。分產業看,*產業投資21.63億元,下降10.1%;第二產業投資744.64億元,增長28.5%,其中工業投資656.5億元,增長26.4%;第三產業投資633.74億元,增長4.6%。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706.3億元,增長12.7%。
2014年,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351.9億元,增長14.8%。
2014年,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463.1億元,增長13.2%;鄉村243.2億元,增長11.7%。
2014年,分行業類別看,批發零售業631.7億元,增長12.7%;住宿餐飲業74.7億元,增長12.0%。
2014年,進出口總額144041萬美元,增長15.1%。其中,出口115373萬美元,增長21.9%;進口28668萬美元,下降5.9%。紡織服裝、橡膠制品、化學品三類龍頭行業分別出口34075萬美元、15145萬美元、14073萬美元,增長15.5%、22.2%、34.4%,這三類占全市的54.9%。
2014年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330.38億元,增加80.53億元。其中,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867.30億元,增加85.66億元。年末各項本外幣貸款余額1018.20億元,增加43.12億元。
2014年,實現保費收入46.33億元,增長8.3%。其中財產險收入10.83億元,增長9.4%;人身險收入35.49億元,增長8.0%。支付賠款給付11.79億元,增長31.6%。
秦朝:大力推行郡縣制。初始全國分為36郡,后逐漸增至48郡。秦時,嶧地分屬薛郡之薛縣(今滕州市東南),泗水郡之傅陽縣(今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候孟村!豆珕蝹鳌繁脐柤醋鞲店。逼、傅音同也),東海郡之繒縣(今蘭陵縣向城鎮鄫城村,元《通志》曰:鄫,亦作繒)、蘭陵縣(今蘭陵縣蘭陵鎮)。在蘇魯交界如此狹小的區域內,設置了眾多的郡縣,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魯南蘇北地區,在當時是一個開發時間較早、文明程度較高,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富庶之地,其軍事戰略地位也相當重要。
西漢:郡縣制與封國制并行。嶧地除南部屬楚國之傅陽縣、西部屬魯國之薛縣外,其余大部屬東海郡之承、蘭陵、繒、陰平、建陽、都陽、新陽、昌慮、合鄉等縣。承作為縣一級行政區的名稱,西漢初年*次在歷史上出現,從此,在歷史的長河中,承作為一個古縣名,在嶧之名未出現之前沿用了上千年。清光緒版《嶧縣志》載:“承縣,其地西不及陰平,南不及逼陽,東北不及繒、蘭陵。疆域之狹,僅得今境十之二三!背锌h,因承水而得名。承水,即今嶧城大沙河。光緒版《嶧縣志》載“承縣故城在縣西北一里!奔唇駧F城大沙河西,徐樓至岳臺子一帶。嶧城城區在爾后的歷史中作為縣、州、郡的治所也拉開了序幕。東漢時期,嶧地屬東海郡之承縣、陰平縣、蘭陵縣、昌慮縣、合鄉縣、彭城國之傅陽縣、瑯琊國之繒縣等。
三國:嶧地南部屬彭城國之傅陽縣,東北部屬瑯琊國之繒縣,其余大部屬東海國之承縣、蘭陵縣、陰平縣、昌慮縣、都陽縣等。
西晉,東北部屬瑯琊國之繒縣,南部屬彭城國之傅陽縣,其余大部屬東?ぶ锌h、蘭陵縣、昌慮縣、合鄉縣等。西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東?ぶm陵、承、咸、合鄉、昌慮5縣置蘭陵郡,治所在承城。光緒版《嶧縣志》載:“晉初,立蘭陵郡,治承,縣地始大。”自此,承縣城在歷史上首次成為郡、州之治所。東晉十六國時期,疆域變動頻繁,嶧地先后屬后趙、前燕、前秦、后燕,至東晉末全部屬晉;南北朝時期,先后屬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在近300年的紛爭中,蘭陵郡自設立后,除在北魏短時間被廢,之后又于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復置外,長時間存在,其郡治在承城。一說,其郡治曾短時設于昌慮縣。
隋朝(公元581—600年)初:廢蘭陵郡。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承縣,置繒州,又析置蘭陵縣,嶧地屬繒州之承縣、蘭陵縣。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繒州,省蘭陵縣入承縣,嶧地為彭城郡承縣。不久又改承縣為蘭陵縣,移治繒州故治所。
唐朝,嶧地初屬沂州承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置繒州,治承縣(承,古作承,《舊唐書》變作丞,《新唐書》又省作氶),轄承縣、蘭陵、繒城3縣。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又廢繒州,省蘭陵、繒城二縣入承,屬沂州。光緒版《嶧縣志》載:“唐承縣仍理繒州城,至宋移理今縣!碧颇┪宕畤鴷r(公元907—960年),嶧地先后屬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為沂州承縣。北宋時,嶧地屬沂州承縣(望)。望是唐宋時州縣的等級名,一般按其地位的輕重、轄境大小劃分,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由此可見,當時的承縣是個比較大的縣。
金朝,嶧地初屬邳州承縣。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縣為蘭陵縣,仍治承城。至此,始于西漢初沿用了1400余年的承縣之名不復存在。金貞佑四年(1216年)三月,縣治移至土婁村。治所在今吳林街道辦事處后土樓河村。金興定中(1217—1222年),置嶧州,治所在故繒州城,即今嶧城區政府大院附近。自此,嶧之名沿用至今。嶧之名,一說源于嶧城南十五里處的葛嶧山。葛嶧山“四周峭絕不與群山伍”,又稱天柱山;一說因嶧境內多山,眾山連絡為繹,“繹”與“嶧”同。
元朝:嶧地屬益都路嶧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廢蘭陵縣入嶧州,下無轄縣。
明朝(1369年:降州為縣,屬濟寧府。自此,嶧縣之名一直沿用至1960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嶧縣改屬兗州府。
清朝:沿明制,為山東省兗州府嶧縣。
民國,嶧縣屬山東省濟寧道,十七年(1928年)撤道屬省。清光緒版《嶧縣志》載:“其地北兼繒、蘭陵,負抱犢五崮之險;西緣薛水,跨有蔇、郳、建陵全境;南逾河,達傅陽,據皇邱之阻;而東割武原、良城之半。疆域之擴,十倍于漢、晉!惫拭耖g有鄒、滕、嶧為魯南三大縣之說。
新*:
1949年嶧縣隸屬滕縣專區。
1953年7月,滕縣專區改名濟寧專區,嶧縣改屬濟寧專區。同年7月,白彥縣撤銷,其所轄北莊、東鳧山、西集三個區劃歸嶧縣。
1958年11月21日,嶧縣治所遷駐棗莊鎮。
1960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嶧縣建制,建立縣級棗莊市,仍屬濟寧專區。
1961年9月,棗莊市升格為省轄市。
1979年,滕縣(今滕州市)劃歸棗莊市。1983年,成立山亭區。
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發生變化,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從市中區西遷薛城區,市中區不再是政治中心。
擁有世界上*石榴園——冠世榴園;
*歷史上*民族資本企業“中興公司”在棗莊誕生,“中興公司”意為民族中興;
*工業史上的*支股票誕生于棗莊中興公司;
1938年臺兒莊大戰是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首次重大的勝利;
保存了*古代最完整的古老大運河,被譽為活著的運河;
棗莊具有世界*紀念與研究墨子的場館,世界*酒瓶博物館;
2009年12月17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棗莊市臺兒莊區成立;
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棗莊市為*“全國健身秧歌城市”;
2010年央視經濟生活大調查棗莊被評為山東省幸福指數*城市。
棗莊榮獲“2012*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亞洲*世界語博物館落戶棗莊學院,第十屆世界語大會在棗莊勝利召開。
棗莊市土地總面積為456.35千公頃。其中,耕地保有量239.84千公頃,基本農田面積212.99千公頃。
棗莊市境內已發現礦種57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種。其中,煤炭保有量171771萬噸,鐵礦石保有量4178萬噸,銅礦石保有量98萬噸,鋁土石保有量164萬噸,石膏保有量44258萬噸,水泥用灰巖保有量224981萬噸,磷保有量9008萬噸,耐火粘土保有量892萬噸,熔劑用灰巖保有量183萬噸,水泥用粘土保有量550萬噸,電石用灰巖保有量531萬噸,飾面用花崗巖保有量394萬平方米。
棗莊河川年徑流量為10.7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滕州市*,徑流量為3.253億立方米,最小為臺兒莊區,徑流量為1.02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中等豐富,主要補給來源于大氣降水,其次是水庫、塘壩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徑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莊、東王莊、羊莊、荊泉、清涼泉、渴口、嶧城等8處,均以巖溶水和孔隙水為主。全市地下水資源量年均6.6億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2.1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79億立方米,地下水7.2億立方米,可引湖水2.13億立方米,京杭運河穿越市境南部。有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積的河流12條。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高粱、谷子、大豆等23種;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煙草、麻類;果品主要有蘋果、黃梨、大棗、板栗、核桃、石榴、柿子、山楂、櫻桃等;主要樹種有楊、柳、槐、桐、榆,椿、楝、柏、等;家畜家禽以牛、驢、馬、騾、豬、羊、兔、雞、鴨、鵝為大宗;魚類主要有鯉、鯽、鰱、草、甲魚等60余種;中藥材主要有丹參、益母草、全蝎、柏籽、五加皮、半夏、銀花、酸棗仁等160多種。
201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6元,增長9.3%;人均消費性支出17587元,增長8.6%,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32.8%)。農民人均純收入12145元,增長11.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73元,增長10.1%,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3.7%。
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40.65萬,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9833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62.74萬人,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2.7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44.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3.11萬人;提供公益性崗位1254人,靈活就業人員2.12萬人。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9525人,畢業6446人,在校生25492人。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6765人,畢業14240人,在校生46520人。普通中學招生63719人,畢業81771人,在校生197839人,初中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22%。小學招生64427人,畢業37663人,在校生29713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兒園在園兒童9.96萬人。
大學本科 | 棗莊學院(市中區) |
大學? | 棗莊科技職業學院(滕州市)、棗莊職業學院(薛城區) |
重點高中 | 滕州市*中學、棗莊市第三中學、薛城第八中學、滕州市第二中學。 |
1996年11月薛城區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嗩吶藝術之鄉”;
2009年12月17日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臺兒莊區成立;
每年5月舉行*(滕州)墨子文化節;
2010年6月8日第二屆*·棗莊嶧城榴花節;
每年8月*(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節;
2012年9月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棗莊舉辦;12月27日至31日第三屆春節文化論壇暨首屆*春節旅游產品博覽會在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舉辦。
2014年,棗莊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14個、電影放映單位8個。積極開展文化惠民工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6139場,“一年一村一場戲”共演出2116場。擁有廣播電臺1個,電視臺1個,中波轉播臺1座,電視轉播臺2座。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1.86%,有線電視用戶達53.28萬戶。
體育2014年,在全國各項比賽中取得金牌32.25枚、銀牌11枚、銅牌22枚。在亞洲舉重錦標賽中取得2枚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棗莊市在校學生體育達標率90%。2003年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2005年在全省率先完成社區體育健身園建設;
連續6年被授予“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
連續4次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命名山東棗莊市為“全國健身秧歌城市”;
棗莊市薛城區被國家體育局評為“全國新興賽車城市”稱號;
2010年6月,主辦“2010年*棗莊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
2012年5月16日舉辦(*·棗莊)亞洲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
2014年,衛生機構2375個,床位17186張,衛生技術人員數20058人,其中執業醫師6700人,執業助理醫師7779人。鄉鎮衛生機構47個,床位3444張,衛生人員3899人。
2014年,棗莊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3.8億元。城區路網不斷完善,城市環境大幅改觀,公用事業水平不斷提高。建設城區林蔭停車場15處,新建改造城區道路70條,整治背街小巷34條,新增道路面積110萬平方米。完成城區裸露土地綠化374萬平方米,圓滿完成省里下達的306萬裸露土地綠化任務,新增綠地面積276公頃。新建改造城市熱力管網95公里,新增供熱面積308.5萬平方米。地下管網配套建設日趨完善,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網120公里、燃氣管網128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9.5%、供水普及率達到99.5%。羊莊水源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計投入1.2億元,增加供水能力4萬噸/天。全市1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全年共處理污水12921萬噸,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85%,新建污水管網36公里。
2016年6月,被國家列入遏制重特大事故試點城市,力爭到2018年底將棗莊市建設成為“安全發展、保障有力、統籌城鄉、安居樂業”的安全發展城市。
棗莊處在京滬鐵路大動脈與隴海鐵路大動脈的中間位置,是一個交通節點城市,位置十分顯要,又是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腹地的過渡帶。
鐵路:京滬鐵路、京滬高鐵
火車站:棗莊站、棗莊西站、滕州站、滕州東站
公路:京臺高速、棗木高速、嵐曹高速、104國道、206國道
航空:棗莊距濟南機場180公里左右,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里,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開通了棗莊的城市候機樓,方便了棗莊游客的出行。棗莊支線機場已經納入政府規劃,是十三五重點工程。
水路:京杭大運河穿過市區南部,主要有棗莊港、滕州港、臺兒莊港、嶧城港四個港口。毗鄰隴海鐵路和日照港、日照嵐山港、青島港、連云港四大出海口。
1976年7月12日,設立市中區,將齊村區所轄部分劃歸市中區。
滕縣于1979年劃歸棗莊市。
1983年11月齊村區改為山亭區,將滕州東八鎮劃歸山亭。
至1985年,棗莊市轄5區(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山亭區)1縣(滕縣),5個街道辦事處,53個鄉,32個鎮。
1988年3月7日,國務院批準滕縣改為滕州市。
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棗莊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此后,棗莊市所設街道辦事處、鎮、鄉略有調整。
2012年,棗莊市轄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山亭區、滕州市等5區1市,設18個街道、44個鎮、2個鄉。
滕州市,位于山東省南部,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轄21個鎮街、1246個行政村(居),總人口170萬,是山東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薛城區,地處棗莊市西部,是山東省的南大門,棗莊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總面積423.02平方公里,F轄7個鎮街,分別為陶莊鎮、鄒塢鎮、臨城街道辦事處、常莊鎮、周營鎮、沙溝鎮、巨山街道辦事處,共有197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
市中區,位于省轄棗莊市中部偏東,總面積375.27平方公里,占棗莊市總面積的8.25%。下轄孟莊、稅郭、齊村、西王莊、永安5個鎮,光明路、中心街、文化路、龍山路、各塔埠、礦區6街道。
山亭區,2006年,轄10個鄉鎮(街道),255個行政村(居委會)。
嶧城區,地處魯南,為山東省棗莊市縣級市轄區,總面積635平方公里,占棗莊市總面積的14%,占山東省總面積的0.14%。2001年3月,鄉鎮合并。嶧城區轄5個鎮2個街道,即榴園鎮(原王莊鄉、棠陰鄉合)、陰平鎮(原陰平鎮、金陵寺鎮合)、古邵鎮(原古邵鎮、坊上鄉、曹莊鎮合)、底閣鎮(原底閣鎮、甘露溝鄉合)、峨山鎮(原峨山鎮、蘿藤鄉、左莊鄉合)、吳林街道(原吳林鄉、肖橋鄉合)、壇山街道(原嶧城鎮)。
臺兒莊區,轄張山子鎮、澗頭集鎮、泥溝鎮、馬蘭屯鎮、邳莊鎮5個鎮和運河街道辦事處,共有211個行政村(居)347個自然村。
區縣 | 來歷 |
---|---|
市中區 | 1976年成立市中區,因地處棗莊市中部偏東。位居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而得名 |
山亭區 | 1983年新建區,原名齊村區。因區政府駐地位于山亭鎮的雙山北麓而得名 |
臺兒莊區 | 傳說因邰姓立村,故稱臺家莊,而后演變成臺莊,現為臺兒莊 |
嶧城區 |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嶧縣,1962年改名為嶧城區。嶧之名,一說源于南葛嶧山,一說因境內多山、眾山聯絡為繹,古"繹"與嶧同 |
薛城區 | 薛城,夏商時期稱薛國(今滕州市官橋鎮),春秋戰國時期,田文治薛期間大規模筑城,得名薛城 |
滕州市 | 滕州,取泉水騰涌之意,公元1184年金朝設置滕州。 |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