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調名家,視頻資源,越調伴奏。音頻資源,越調新聞。
設計藝術,行業信息,藝術館。
*越調網始建于2007年7月(紀念申鳳梅大師逝世12周年),2007年8月8日正式開通,得到了全國各越調團體、越調演員及戲迷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中央電視臺、河南衛視、河南戲曲廣播、《大河報》、《周口日報》等曾多次報導。*非物質文化越調傳承人何全志擔任本站名譽站長;著名越調表演藝術家毛愛蓮、李玉花、著名戲劇理論家馬紫晨擔任藝術顧問;著名青年越調表演藝術家、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人大代表、申鳳梅大師關門弟子申小梅為擔任藝術顧問。
*越調網將現代數字化傳媒與傳統的戲曲文化相結合,設置的欄目有: 越調新聞、越調名家、視頻資源、音頻資源、越調伴奏、院團劇目、網文百科、戲迷風采等欄目;為緬懷已故的越調藝術大師申鳳梅,特設立了申鳳梅網上紀念館。五年來,網站負責人先后走訪幾十位越調老藝人,搶救性地采集了大量珍貴的音像、文字資料,隨著信息資源的不斷充實和豐富,目前,*越調網已成為戲曲門戶網站的的一個奇葩。
2007年7月18—20日,組織全國越調戲迷赴周口紀念越調大師申鳳梅逝世十二周年活動。
2007年8月8日*越調網正式上線。
2008年5月10—15日赴周口參加、采錄新編越調歷史劇《老子》創排首演。
2008年10月21日赴許昌采訪越調藝術大師毛愛蓮,參加河南省第十一屆戲曲大賽,并在許昌賽區觀看《無佞府》一劇。1
2009年3月9—14日隨河南省越調劇團去新密煤礦演出,全程錄了7場戲,16日應邀赴周口參加何全志收徒儀式。
2009年11月20—21日去河南省越調劇團采風,并隨團去商丘、蘭考等地下鄉演出、錄像。
2010年5月6日赴南陽市社旗縣,組織社旗越調劇團老中青三代座談會,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建設性建議,改良劇團現狀。
2010年5月10—14日隨河南省越調劇團采訪,赴廣州參加第九屆藝術節,收獲頗豐。
2010年7月17—20日,組織、主辦“紀念申鳳梅逝世15周年”系列活動,這是越調歷史上一次規模比較大的紀念活動,參會的包括各地的越調名家、作曲家和學者、
各劇團團長及全國越調戲迷一百多人參加座談會、演唱會和祭奠儀式。河南電視臺、河南電臺、鄭州電臺、項城日報、周口日報都報道了此活動。
2010年12月出版了《*越調》*期雜志,即“紀念申鳳梅逝世15周年?。
2010年12月15日參加“越調藝術家李玉花從藝70周年演唱會”,12月16日到鄧州市采風,*次見到了鄧州越調的主奏樂器“四股弦”。
2011年1月28日應邀去河南電視臺·明星有戲欄目,參加“毛愛蓮收徒儀式”。
2011年2月和4月兩次組織戲迷參加CCTV-11“跟我學”申小梅教唱越調。
2011年5月26日促成丁紅霞拜毛愛蓮為師,并參加了拜師儀式。
2011年5月23—6月9日,歷時19天,分別到鄭州、許昌、襄縣、周口、扶溝、社旗、南陽、鄧州等地采訪、拍攝,為《*越調》第二期雜志和出版
《*越調·名家訪談DVD》做準備。期間走訪老藝人、去業余劇團采訪、參加了第十二屆戲劇大賽,排錄了《楊門女將》、《盛世君臣》兩部大戲。
2011年7月19日赴項城陵園紀念申鳳梅逝世16周年,20日到在鄭州演出的民營越調劇團—李自杰越調劇團采風。
2011年10月《*越調》第二期雜志和《*越調·名家訪談DVD》正式出版。
2011年11月7—11日,隨許昌市越調劇團去禹州市無梁鎮下鄉演出,全程錄了10場戲。
2011年11月13—18日去襄縣拍攝《生死牌》,隨河南省越調劇團去臨潁、周口下鄉演出。
2011年12月28日組織戲迷在河南廣播大廈參加“河南電臺戲曲廣播2012新年聯誼會”。
2012年2月6—8日赴鄭州·河南電視臺《梨園春》參加“薪火相傳梨園情”河南戲曲名家收徒儀式,全程拍攝走臺、彩排及實況演出。
2012年3月19—4月3日,歷時17天,分別到漯河、許昌、平頂山、湖北房縣、湖北谷城、周口、開封等地實地走訪采錄,為《*越調》第三、四期雜志和出版
《*越調·名家訪談(二)DVD》做準備。期間走訪老藝人、去湖北探訪皮影越調,使皮影越調*次走進人們的視線。
2012年5月16—23日赴襄縣錄《王寶釧》,去許昌參加越調表演藝術家袁秀蓮收徒儀式,去鄭州河南電視臺《梨園春》參加“百花齊放春滿園”河南戲曲名家第二次
收徒儀式,全程拍攝走臺、彩排及實況演出。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