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鰍等生態種養模式成為新鄉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新亮點,面粉和奶牛三個產業化集群。原陽大米被譽為“中國第一米”,糧食產量位居新鄉市第一,開辟了農民依靠土地實現雙增收的新路徑。入選中原經濟區100張名片之“中原特產”。形成了大米、稻田養鴨、稻田養蟹、原陽縣政府網站全縣耕地面積114萬畝。
集影視拍攝、依托原生態的黃河故道與萬畝槐林,全縣擁有黃河濕地5.9萬畝,“水牛稻”生態園一道,成為沿黃生態旅游的新亮點,榮登“2014旅游業最美中國榜--目的地城市”。高科技影視體驗、與“黃河稻夫”生態農場、水上樂園、居全省平原地區首位。現代觀光農業于一體,面積全省最大;林木覆蓋率達37.6%,規劃建設的格林灣影視生態旅游度假區。
同比增長9.8%,原陽縣政府官網 www.yuanyang.gov.cn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3.8億元,增長29.7%,增幅居七縣(市)第3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12億元,增長33.3%,增幅居七縣(市)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6億元,增長13.4%,增幅居七縣(市)第4位。2015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39億元,增長6.8%,增幅居七縣(市)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5億元,增長17.5%,增幅居七縣(市)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3.35億元,增長11.1%,增幅居七縣(市)第3位。原陽縣政府網站2015年1-6月,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54億元,增長12.7%。 2014年,增幅居新鄉市七縣(市)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9億元。
西漢置原武縣,秦時置陽武縣,原武、陽武二縣合并成原陽縣。自秦漢至元代,誕生了張蒼、陳平、周勃等14位官居宰相的歷史名人,留下了“毛遂自薦”、“唾面自干”等成語典故,古博浪沙、陳平祠等歷史文化遺址成為原陽悠久歷史的見證。原陽盤鼓和農民書畫成為今日原陽獨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原陽古稱博浪沙,1950年。
人口62萬,482個行政村,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河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新鄉市文明縣城。原陽縣轄4鎮8鄉2個辦事處、區域面積102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