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現代文學館

介紹:

現代文學館

首頁www.wxg.org.cn

文學小說。娛樂休閑。

中國現代文學館,歷史沿革。館游導航。

館舍地址/*現代文學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芍藥居文學館路45號

郵政編碼:100029

乘車路線

①乘公交119、125、409、422路,在“文學館站”下車即到;

②乘公交62、119、361、379、406、419、422、479、602、674、684、984、運通101、運通201路,在“對外經貿大學站”下車,往北走到十字路口,再往東走300米即到;

③在四環上乘408、422、660、740、753、944、983、特9路等至“育慧里”下車,往南走300米即到;

④地鐵2號線在“安定門站”下車,從東北口出,再乘125路到“文學館站”下車即到;

⑤地鐵5號線在“惠新西街南口站”下車,再乘125路到“文學館站”下車即到;

⑥地鐵5號線在“惠新西街北口站”下車,往南走到十字路口,再往東走十分鐘即到;

⑦地鐵13號線在“芍藥居站”下車,從西口出,往西走到十字路口,再往北走300米即到。

歷史沿革/*現代文學館

1981年10月13日 組建建館籌備委員會。孔羅蓀任主任委員,籌委會委員有:巴金、冰心、胡喬木、周揚、曹禺、艾青、賀敬之、嚴文井、唐弢、王瑤、馮牧、朱子奇、張僖等,其他成員:李楓、王乃瑾、曹琳、吳福輝。

1982年,在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協助下,選定北京萬壽寺西院作為文學館臨時館址。

同年11月16日“*現代文學館籌建處”召開成立會,胡喬木等同志參加并為“籌建處”掛牌。

財政撥款150萬元作為修繕館舍和購置基本設備的經費,巴金先生捐款15萬元作為*現代文學館的基金。

1984年修繕工作基本完成,館內舉辦“茅盾生平和創作生活展覽”、“老舍生平和創作生活展覽”。

1985年1月5日在*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現代文學館正式宣告成立,楊犁任文學館*任館長。

同年3月26日舉行隆重的開館典禮,巴金先生親自主持,胡喬木、王蒙致辭,來自全國各地的二百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開館典禮。

1996年,由于舊館萬壽寺已經承載不下逐年增加的文物、書籍,以及考慮到對書信、手稿的保護程度,希望能夠建成獨立新館。在巴金先生的再次積極爭取下,國家在朝陽區芍藥居地區為文學館開辟新址,新館計劃得以實施。

1997年底動工,1999年9月底完工,于2000年5月23日新館開館。建成之后的文學館新館是一座蘊含濃厚文學氣息的標志性文化建筑。館的外觀以紅墻藍瓦為主,墻外的百花浮雕,各顯神韻,體現出百花齊放的意境。

2008年,文學館在原有A座、B座的基礎上,再次擴建C座新樓,更加擴大展覽和研究的規模。2010年C座建成使用。

館舍特色/*現代文學館

巨石影壁

按照*人的習慣,在大宅子的門口要有影壁,不能毫無遮攔,不能一眼望穿,不能一覽無馀。其實,其用意倒很現代:保護隱私;過去,即使沒有影壁,也要設立三個大門,中間那個一般情況下不開,起影壁的作用,只是到了皇帝本人出行或者什么大典的情況下才開開。

文學館門口要放一個影壁,追求民族風格。不過不是磚的,不是木頭的,是石頭的,而且是一塊完整的大石頭。這,就有了氣派。

想想,一整塊,天然的造型,渾然一體,直接墩在地上,五十噸重!何等的凝重,何等的莊嚴。

這樣的巨石要到山東去拉。山東萊州,古稻葉縣,盛產石材,尤以櫻花石為佳。專程到那里去劈山取材,完整地切一塊來,長方型,八公尺長,兩公尺半高,厚一公尺,約五十噸重,用多輪的巨型運輸汽車運來,好在山東境內道路特別好,又有現代化吊裝設備配合,倒不難。

在石頭頂部,啪,啪,啪,刻意砍掉一些,削成山狀,追求殘缺美,像篆刻印章的" 打邊兒"。陽光一照,山巒疊起,見楞見角,有亮點,有陰影,很有層次,非常自然,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跡,十分大氣。

在迎街的正面,并不刻館名,刻館名容易落俗套,找一段巴金老人的話刻上,豈不更好。

這段話是:" 我們有一個多么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來的杰作,它們支持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

背面,也找一段巴老的話刻上:" 我們的新文學是表現我國人民心靈的豐富 礦藏,是塑造青年靈魂的工廠,是培養革命戰士的學校。我們的新文學是散播火種的文學,我們從它得到溫暖,也把火種傳給別人。"

多么漂亮的兩段!又美又有哲理,而且"點了題",把新文學的使命交代得清清楚楚。

石影壁上的每個字有飯碗一般大小,豎行,略帶魏碑味兒,陰文。

重要的是,字體不涂金,不著色,就靠自身的深淺,和光線的強弱反襯。山東石材有個特點,人工打磨之后色深,不人工打磨的色淺。有字的石材表面事先打磨一下,呈粉色,字體本身經雕刻,下凹,現出石頭本色,呈淺灰色,正好有反差。

這樣的安排,格外自然,看著親切,念了感動。

*印象很重要,因為巨石是臨街的。可以駐足細看。

它有詩一般的意境和震撼力度。

四個館名

館名既然不刻在影壁上,就要安排在墻體上。

文學館曾請三位文學巨匠題名:葉圣陶、冰心、巴金。

在新館建設中,江澤民主席又為新館題寫了館名。

共有四個題名,文字一樣,字體不同。

江主席的題名安排在兩個主廳的入口上方,呈匾額狀。三位老人的題名分別安排在主體建筑的三個墻體上,東、北、西三面,一面一個,直接刻在墻面白大理石上,白底黑字,有署名,有紅印,高高在上。

可以轉著圈地看,倒也別致。

如此安排不多見。因為,多著一種觀賞的成份了。

百花齊放浮雕

文學館的外墻做得極講究,用新疆北部開采出來的新疆紅花崗巖石板,拋光后干掛,整體呈醬紅色。窗框是用白大理石鑲邊的。這一紅一白、很耀眼,很漂亮。

這種色調搭配具有強烈的民族傳統風格,但由于工藝和材料都很現代,一眼看去,和天安門、故宮、太廟的墻面又有很大的區別,顯示了時代進步的軌跡。 整體墻面干掛紅色花崗巖板近看效果尤其好,因為極其華麗,石材的細部晶間斑紋盡收眼底,顯得生動活潑,天然有趣。但是,遠看效果往往不佳,過于單調,呆板,恰似大紅布一塊。

在文學館的墻體裝飾設計里用三個措施打破這種單一性:一是如前所述,用白大理石條鑲包窗框;二是每隔幾十公分橫拉一條二指寬的毛邊,遠看,有條紋相間,破除板塊單一效應;三是加設浮雕塊。

河北曲陽縣有一種叫"草白玉"的石材,較之漢白玉更耐酸耐雨,以它為原料,打成8080公分方料,選郭沫若先生著名詩集《百花齊放》上的插圖木刻圖案為藍本,雕成浮雕。當時,郭老寫了一百首詩。十多位國內最有影響的大木刻家為他刻了一百幅木刻插圖,對象是一百種花。這組作品精美絕倫,是木刻中的上品,堪稱傳世之作。經過選擇、簡化、放大,雕成浮雕。將近百種花卉、置于墻頭,環樓而立,同時開放,豈不真正的百花齊放嗎?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至今仍是我國文藝的較高指導方針。將《百花齊放》圖案移至文學館的外墻面上,其寓意不言自明,不失為一種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的追求,細心的觀眾或許能看出裝飾后面隱藏的深刻含義來。它是一個含蓄而典雅的裝點。

巴金手印門把

巴金手印

注意細節,往往,是最重要的事。

門把,是個細節,有定型產品,有豪華的,有普通的,有昂貴的,也有廉價的,買一個來,裝上就是了。但統統不要,自已發明一個,這叫獨出心裁;必要時,不僅值得,而且必須。全 因為,門把是每個走進文學館的觀眾和讀者首先接觸到的東西,而且是繞不過去的,必須和它接觸了之后才能進來,可見其重要。對這個細節就必須小心了。

文學館便自已"發明"了一個。

請雕刻家到杭州去,拜訪巴老,按他的手形翻一個石膏模,再設計成一個長方形的鑄銅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連他手掌上的紋路都清晰可見,旁邊有一個他的印章。再設計一套結構件,裝在每一扇進出文學館的玻璃大門上,成為文學館一景。

巴老的手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小而纖細的那種,因年邁而伸不太直,更顯文人氣。這只手寫出了幾十卷的著作,譯出了幾十本的外文書,寫下了《家》和《隨想錄》,這只手婦孺皆知,這只手聞名天下,這只手引來無盡的興奮和感慨,人人都要去輕輕摸它一下,推著它進門。

也許,此刻,從接觸這特殊的門把的一剎開始,人們便開始激動了,跟隨大師走進一座神圣的文學殿堂。

彩色玻璃鑲嵌壁畫

在西洋教堂中,彩色玻璃鑲嵌窗戶是必不可少的裝飾,它們優雅燦爛,它們光彩奪目,它們莊重高貴,和教堂的氣氛十分協調。這種裝飾后來漸漸被引入世俗的建筑中,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門類。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威科城貝勒大學中,有一座相當大而精美的博物館,叫伯朗寧博物館,是專門為紀念英國大詩人伯朗寧而建立的。它有十幾扇玻璃窗,竟是由彩色玻璃鑲嵌畫所組成,而且是有情節的連環組畫,描寫的是伯朗寧和夫人之間的忠貞愛情故事。這一串美麗的大窗戶十分驚人,能給人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它很有啟發性。

文學館大堂迎面有兩扇大玻璃墻,左右分立在大門的兩側,每側有14公尺長,3.6公尺高。何不用來搞大型彩色玻璃鑲嵌壁畫。

文學館請來了畫家葉武林、讓他設計畫面,要求畫面是通體的,不留間隔,相當做兩幅143.6公尺整幅的玻璃大畫,這和狹而高的教堂窗戶有巨大的不同。

畫面上占據圣母瑪麗亞位置的將是*現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經過和畫家反復探討,決定選"魯、郭、茅、巴、老、曹"六大文學巨匠的各一部代表作內容來作畫。它們是魯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楊禮贊》、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館》和曹禺的《原野》。這六組畫各自有一幅主畫,兩幅副書和六幅背景畫。六組彼此相連,形成兩堵巨大的畫墻、逆光看去,五光十色,十分搶眼。

鑒于玻璃鑲嵌壁畫的幅面過大,在制作工藝上遇到很大困難。經過仔細的對比和評選,決定請北京玻璃研究院來試制。他們克服了設計和制作上的難題,決定用"三明治"結構和分格組裝的辦法完成制作。

較后統計下來,共用了五十種不同顏色的彩色玻璃,切成形狀各異的塊塊,總數為二萬四千馀塊,用金屬條包邊,彼此焊接相連,組成畫面。

于是,國內幅面較大,由內容到結構都有創新的,大型彩色玻璃鑲嵌壁畫就此誕生。它斑斕,它耀眼,它宏偉,它新穎,它給人驚喜,它是*。

作家簽名瓷器

簽名瓷器

文學館大堂里有一對巨大的青花瓷瓶,上面有五千馀名*作家協會會員的簽名。

大瓷瓶有三公尺半高,各重一噸多,是在景德鎮燒的, 每一爐只燒一枚,在燒制過程中,由于難以控制,燒毀了若干枚。

作家名字按漢語拼音的順序排列,相當好找。觀眾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家的名字。

瓶上花紋的設計者是新加坡著名藝術家陳瑞獻先生,他是取《詩經》上的典繪制的,但畫法相當現代。

瓷瓶由青島華夏文化藝術傳播中心的楊志鵬先生出資燒制,他還承擔了搜集作家簽名的全部事務工作。較后,由他和他的公司出面捐獻給了文學館。

這對瓷瓶在觀眾眼中"很好玩",因為它提供了參與性,這很符合現代博物館的發展方向。

大油畫

在所有的文學藝術品中,大油畫是費力較大的,質量也是較好的。

當初,在文學館的建筑設計中有一個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要為大壁畫留兩扇墻。此處的墻不準開窗,房屋要留頂光。為此,設計師被要求專門設計一個過廳,稱之為油畫廳。

油畫廳相當大,左右兩扇墻各有十八公尺長。兩幅油畫的外尺寸是182.8公尺。油畫總面積為一百平方公尺,相當一個巨型長軸。*畫的長軸方式在油畫里找到了移植的對象。

文學館找到了兩位非常合適的畫家來從事壁畫的創作,他們都是油畫家,是同學,早年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的高材生,歲數在五十多,他們已經有很好的藝術業績。他們的名字是閻振鋒和葉武林。他們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們對事業的嚴肅認真,有創作力,和善于思考。

兩位畫家關起門來,"惡補"了半年*現代文學作品,他們受命創作兩幅以*現代文學作品為題材的大油畫。

畫家們決定將埃及的彩色浮雕、敦煌的綠黃色基調和現代的疊加技術調和在一起,大膽地在浮雕上面和實際的時代背景材料上面,包括那些照片、報紙、雜志上面,畫油畫,他們在表現手法上顯示了很大的創新力度。

畫面搬到新館過廳之后,經過組裝和較后潤色,受到了前來觀看的專家的一致稱贊,以為是一件難得的真正表現時代旋律的大作品。

在當今的*壁畫中,它被譽為現代壁畫的第二個里程碑。

奇石“逗號”

奇石“逗號”

在文學館東門內小廣場上,在兩列羅馬柱廊中央,應該有一尊文學館的主體雕刻。可惜,付予它的使命太沉重,無法實現,只得作罷。沒有辦法,想到*的賞石玩石傳統,決定走到深山野林中去選石。

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在房山縣境內找到一塊奇石。體積巨大,像一尾展開的孔雀屏,中心有一個溜溜圓的孔,透空,而且連著一個缺角,是一個逗號!

*古典文學沒有任何的標點符號。逗號,是現代。

逗號,沒有完結,一直延續到當代。哇,天然的一個文學館館徽。巨大的,天生的,奇巧的,館徽。

后來,經過細心設計,清華工藝美術學院的馬泉先生果然將逗號設計成一個小巧的文學館徽章。經過評比以高票獲得認可。做出來后姑娘們甚至可以把它當作耳環戴,男士們把它別在胸前,簡單而醒目,極為可愛。

相關評價/*現代文學館

肖復興:國家這么大,就應該有一個一流的文學館與它相匹配,而且現代文學在歷史上的作用早已超越了文學界本身。巴金老花這么大的力氣,這么渴望建這個館,這恐怕不是他一個人的愿望,而是所有文學愛好者的心愿。這個館不僅體現了五·四運動以來近一個世紀文學發展的脈絡,而且是一百年民族興衰的一個側影,這對教育下一代意義重大。

方方:我住在武漢,沒有去北京看過文學館,但我個人覺得這個館的意義重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學史像*這樣波瀾起伏。文學的命運,既是個人的命運,又是政治的命運,這樣的歷史有誰有權利去漠視呢?這個館讓我們記住了歷史,我非常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能放到館里。

丁天:對我們這樣靠寫東西過活的人,悠悠萬事,記住*文學的傳統才是唯此為大。

歷任館長/*現代文學館

楊 犁 (*任館長) 任職時間:1985-1991

李 凖 (第二任館長) 任職時間:1991-2000

舒 乙 (第三任館長) 任職時間:2000-2004

李榮勝 (常務副館長) 任職時間:2004-2009

劉 麟 ( 副 館 長 ) 任職時間:1985-1991

周 明 ( 副 館 長 ) 任職時間:1995-1999

吳福輝 ( 副 館 長 ) 任職時間:1995-1999

劉澤林 ( 副 館 長 ) 任職時間:1999-2007

周吉宜 ( 副 館 長 ) 任職時間:2007-2009

陳建功(第四任館長)任職時間:2009開始——

館舍藏品/*現代文學館

文學館的館藏十分豐富:現有藏品30馀萬件,書籍17萬冊,雜志2100種,9萬馀冊,報紙142種,手稿10970件,照片8282件,書信7887件,錄音帶453盤,錄像帶773盤,文物2959件,以姓名命名的文庫55座,品種繁多,數量也頗為可觀。

科研情況/*現代文學館

該館與*現代文學研究會共同編輯出版《*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此外,還舉辦文學座談會、學術討論會、作家圖書照片展覽等活動,還曾經承辦過cctv10百家講壇節目的錄制工作。

概述/*現代文學館

*現代文學館成立于1995年,是*現代文學的資料中心,及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于一身,原址在西三環路萬壽寺,新址為亞運村,2000年5月開放。新館花園塑立著老舍、郭沫若等十三位大師的雕像。現代化的新館擁有52個文庫,藏有巴金、冰心、丁玲、周揚等眾多現代作家的著作、信件和收藏書籍,有藏品30馀萬件,其中有書籍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錄音錄像帶和文物。設有4個展廳,展出有“20世紀文學大師風采展”、“*現當代文學展”和“作家文庫展”。 館內配有先進的管理、檢索、復制和閱讀設備,實現信息網絡化,成為世界上較大的綜合性文學館。

地 址:北京朝陽區芍藥居北里文學館路45號

館大事記/*現代文學館

2006年12月24日

“在文學館聽講座200期暨‘聆聽智慧,感受講座’座談會及征文頒獎”活動在*現代文學館舉行本活動由*現代文學館和“北京城市管理廣播”共同主辦,著名作家、評論家從維熙、崔道怡、劉麟,知名學者劉世德、周先慎、周思源、雷頤、郭小聰、歐建平、王軍等,文學館的好朋友、現代著名作家蕭軍的女兒蕭耘、女婿王建中,以及獲獎作者和文學館講座的部分忠實聽眾,參加了座談會。

*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李榮勝宣讀了陳建功館長的賀詞。

2006年12月11日

葉文玲長篇小說《三生愛》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由*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浙江省作家協會和上海文藝出版社,共同舉辦的葉文玲長篇小說《三生愛》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到會的有:*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作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張健,*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功,*作協名譽副主席張炯,*作協主席團委員王巨才,*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勝友、*作協創研部主任吳秉杰,副主任蔣巍,文藝報主編范詠戈,《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韓作榮,*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包明德,評論家顧驤、周明、曾鎮南、閻綱、閻晶明、何鎮邦、牛玉秋、賀紹俊、張檸、陳曉明、盛子潮、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郟宗培、副總編輯魏心宏等。

2006年12月4日

《邵荃麟同志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文學館召開

12月4日,*作家協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辦《邵荃麟同志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在京的作家評論家深情緬懷了邵荃麟同志為我國文學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邵荃麟(1906—1971)是我國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黨的文藝工作領導人。浙江慈溪人,原名邵駿遠。筆名荃麟、荃、力夫、契若。

邵荃麟在文學創作和翻譯方面均有成就,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宿店》及劇本集《喜酒》;翻譯過陀思妥也夫斯基的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他的文藝理論著述較多,重要論文有《論主觀問題》、《對當前文藝運動的意見》等。身后出版了《邵荃麟評論選集》。他的文藝思想顯示了他對文藝現狀和理論現狀的獨到而深刻的見解。

座談會由*作協副主席、*現代文學館館長陳建功主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在會上致辭,王蒙、邵燕祥、陳丹晨等著名作家到會發言。

座談會上,邵荃麟的女兒邵濟安代表家屬向*現代文學館捐贈了邵荃麟僅存的珍貴遺物。邵荃麟親屬、紫砂工藝師葛韜先生捐贈了他親手制作的邵荃麟紫砂盤和紫砂壺。畫家秦龍也將新創作的《輕煙清茶——邵荃麟畫像》捐贈給*現代文學館。文學館常務副館長李榮勝向他們頒發了捐贈證書和紀念品。

2006年11月16日

王宏甲長篇報告文學《貧窮致富與執政》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召開

*作家協會、解放軍總政宣傳部、浙江省委宣傳部在*現代文學館聯合召開王宏甲長篇報告文學《貧窮致富與執政》研討會。

2006年11月3日

《此物最堪思——作家友情展》在*現代文學館開幕

11月3日,《此物最堪思——作家友情展》在*現代文學館拉開了帷幕。這是一個別具一格的文學展,不僅能看書看畫,還能看到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8月16日,*現代文學館發布公告,號召廣大作家把寓含親情友情故事、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捐贈或暫借給文學館,以舉辦名為“此物最堪思”的展覽。因為在*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進程中,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共同奮斗,榮辱與共、相扶相濟,用辛勤的勞動構筑起了文學的豐碑,留下了無數“文人相親、文人相敬、文人相補、文人相助”的佳話。文學館想辦這么一個展覽,來迎接*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這一公告,得到許多作家的積極響應:

文學館館長陳建功說,改進一下展覽方式,使我們的展覽更加有趣味性,有人文內涵,使文學館和廣大作家離得更近,和廣大群眾離得更近,一直是文學館的同志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我們認為,借這樣一個展覽,可以開啟情感的閘門,讓大家回顧發生在作家和黨的領袖之間、作家與人民群眾之間以及作家與作家之間那些感人的故事,更加珍惜這種彌足珍貴的情誼,以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這可以成為我們獻給七次作代會較好的禮物。

展覽為期一個月,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2006年10月27日

《周穎南文庫》研討會暨捐贈儀式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會議由陳建功主持,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高占祥首先致辭。著名評論家張炯、閻綱、顧驤、舒乙、繆俊杰、周明、張同吾、崔道怡、王宗仁、張頤武、李榮勝等先后發言。

2006年10月18日

黃亞洲詩集《行吟長征路》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緬懷長征英雄,弘揚長征精神,*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作家協會、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在*現代文學館聯合召開黃亞洲詩集《行吟長征路》研討會。*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陳建功出席研討會,并代表金炳華致賀信,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副總裁楊仁山出席研討會并講話。

2006年10月17日

★ 懷念巴金——“巴金生平與創作回顧展”在*現代文學館隆重開幕

10月17日是巴金先生逝世一周年。巴金先生生前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現代文學館名譽館長。他的晚年為創建*現代文學館奉獻了較后的光和熱。

為了懷念這位為*文學事業做出*貢獻的文學巨匠,由*作家協會主辦的《懷念巴金——巴金生平與創作回顧展》,在北京*現代文學館隆重開幕。

*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副書記張健、黨組成員、副主席陳建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田滋茂參觀了展覽,并向巴金先生塑像敬獻了花籃,表達了對巴金先生深深的懷念。

《懷念巴金——巴金生平與創作回顧展》,不但以大量的圖片和著作版本、手稿展示了巴金先生的生平與創作歷程,還展出了多年來我國藝術家為巴金先生創作的書畫、雕塑作品,其中有著名畫家靳尚誼、朱德群、錢紹武、黃苗子、郁風、方成、王為政、李延聲、顏振鐸、艾軒、何家英等創作的巴金像、以及以巴金作品為題材的繪畫作品。

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2006年10月21日結束。

★ 17日上午,*現代文學館全體工作人員向巴金先生塑像敬獻鮮花,并參觀了展覽,以追思、緬懷這位文學館的創辦者。

2006年10月13日

辛茹抒情長詩《火箭碑》研討會在*現代文學館舉行

*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辛茹全景式抒情長詩《火箭碑》(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研討會由*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第二炮兵政治部宣傳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在*現代文學館聯合舉辦。*作協創研部副主任蔣巍主持會議。

第二炮兵副政委程寶山、政治部副主任鄧天生,*作協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功,*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高洪波,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社長董保存等領導出席會議,吳秉杰、雷達、朱向前、范詠戈、孫德全、雷抒雁、梁鴻鷹、張同吾、丁國成、朱先樹、王久辛、曹宇翔、商澤軍、陳先義等著名評論家及詩人作了評論發言。

2006年10月10日

日本*文化交流代表團來館交流

日本*文化交流代表團到*現代文學館交流并參觀,常務副館長李榮勝向代表團贈送了“巴金先生手模”。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