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建于1893年,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湖北武漢大學,篳路藍縷,玉汝于成。周恩來、陳潭秋、竺可楨、聞一多、湖北武漢大學葉圣陶、一百多年來,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培育了自強、求是、綜合性強、涵蓋了哲、法、武漢大學,文、理、農、管理等11個學科門類。湖北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工學、有114個本科專業。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50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32個博士后流動站。成就卓著。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智力資源優勢,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武漢大學,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大型漢語工具書《故訓匯纂》、學術專著《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等成為新時期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標志性成果。湖北武漢大學,為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學校與44個國家和地區的370所大學。
武漢大學。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1946年,法、工、醫 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改革開放以來,湖北武漢大學,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9年,2000年,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校園環境優美,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巍峨壯觀,近年來,經管大樓、計算機大樓等拔地而起,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00余人,有7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5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37項,在第一、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并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湖北武漢大學,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紅蓮型雜交稻、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武漢大學率先提出創造、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寬口徑、創新型復合人才,學校現有普通本科生32848人,博士研究生7477人,湖北武漢大學另有外國留學生1422人。學校共培養了40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制定了建設成為中國特色、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研究型、湖北武漢大學,致力于推動學者、學術、學生的協調發展,各項工作在穩定中發展,學校整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