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地理位置,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湖北省*文明單位。簡稱武交院,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獨立設置的省屬公辦高等職業院校,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直屬湖北省教育廳領導,武漢交通職業學院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始建于1953年。
莊建軍,84屆船體學生,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趙延成,85屆船舶建造與修理,營口港引航站書記、副站長。
馬建春,85屆船舶建造與修理,江蘇省金壇市公安局副局長、指揮中心主任、黨委委員。
方道仁,86屆,江蘇舜天機械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閆克,87屆原8422班,黑龍省鶴崗市江旭強集團總經理、佳木斯市人大代表。
孫龍彬,87屆船舶機械與裝置,哈爾濱龍橋船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
1953年3月,原長江航運管理局決定,在湖南城陵磯利用原海關的三處舊址,創辦了長航干部訓練班。
1956年,長江航運管理局黨委決定將長航干部訓練班擴建為長航干部學校。
1957年4月,長航干部學校從城陵磯遷入武昌喻家湖(現學院路校區)。
1958年,長航干部學校與武漢河運工人技術學校合并,成立長江航運學校。
1960年,學校升格為長江航運大學。
1961年,撤銷長江航運大學,干校和技校分開,恢復長江航運學校,
1969年,長航軍管會宣布撤銷長江航運干部學校,全體教職工下放到沙洋縣,編為沙洋長航“五七”干校一大隊二連。
1973年,經上級批準,在長江航運學校的基礎上,成立長航黨校。
1984年3月,經交通部批準,教育部備案,將長航黨校改建為武漢交通政治管理干部學院。
1985年8月,經交通部批準,武漢交通政治管理干部學院升格為副局級單位。
1990年3月,經長航局黨委批準,恢復長航黨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90年,交通部決定,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武漢交通政治管理干部學院與長江航運職工大學合并,組建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
1991年6月,兩校正式合并,成立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
2000年,由交通部劃轉湖北省教育廳管理。
武漢水運工業學校
1973年6月,根據交通部(73)委人字248號文件批復,在改建原長航河運技工學校的基礎上成立武漢水運工業學校。
1969年,長航河運技工學校全體教職工下放沙洋勞改農場,編為長航“五七”干校一大隊二連。
1973年6月29日,在原武漢水運工程學院部分舊址,成立了武漢水運工業學校。
1999年1月1日,原長航職專(原長航七中、長航職高)并入武漢水運工業學校。
合并建校2003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經教育部同意,由原交通部所屬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和*重點中專武漢水運工業學校正式合并組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2007年,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遷至洪山區黃家湖大學城紅霞村(現校區)。
2013年,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舉行了建校60周年校慶。
2015年7月,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成為全國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地方院校。
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湖北省*文明單位
湖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
國家財政部、教育部批準在該院建設“國家船舶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和“國家現代物流職業實訓基地”(2008年)
“國家航海技術實訓基地”(2011年)
“應用電子技術國家實訓基地”(2013年)
2013年迎來建校60周年校慶
截至2015年1月,學院有傳動與控制技術實驗室,智能交通研究所,高職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科研項目截至2014年3月,學院共承擔教育部和全國以及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科研項目105項,公開發表論文1978篇,其中1項獲得湖北省政府科學技術發明獎、2項獲得湖北省教學科研優秀成果獎、1項獲得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2個。
學術資源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3月,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圖書館館藏各類書刊(含電子書)160余萬冊。
學術期刊
根據2015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原名《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主管),學報于1988年創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湖北省教
育廳主管、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2005年,學報被評為“全國高職院校十佳學報”;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高校學報”;2011年,被評為“*高職高專核心期刊”;2005-2012年,連續八年四屆獲評“湖北省優秀期刊”;2014年,獲評“湖北省精品期刊”。
2007年,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當選為湖北省期刊協會高職高專分會學報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2012年,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當選為湖北省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高職高專分會學報專業委員會主任單位。
學院的前身為為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和*重點中專武漢水運工業學校。具有60年(至2013年)辦學歷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開*及高職教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的前身是1953年在湖南城陵磯創辦的長航干訓班。
1991年10月29日 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成立(湖北大學毗鄰)由長江航運職工大學(江北)和武漢交通政治管理干部學院(江南)合并組建為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
21世紀2003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經教育部同意正式合并組建,即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地址與湖北大學毗鄰。
2007年 遷校至洪山區黃家湖大學城紅霞村(現地址),新校區建設中。
2008年 國家財政部、教育部批準在該院建設“國家船舶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和“國家現代物流職業實訓基 地”,新校區建設中。
2009年 北校區建設完畢,環境綠化中。
2011年 批準建設“國家航海技術實訓基地”
2010年至2012年 南校區新建1棟3層學生食堂及7層學生宿舍,3棟7層學生宿舍,總建筑面積為45893.15平方米。
2012年至2014年 公租房項目項目,主要是由8棟11層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9000平方米,容積率2.0,建筑面積38000平方米,建筑密度20%,綠地率35%,共計107個停車位,總共有600套住宅單位。
2013年 建校60周年校慶。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648人,教授、副教授等147人,楚天技能名師12人,享受省級以上政府津貼的專家5人,交通運輸部專業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
湖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序號 | 名稱 | 負責人 |
---|---|---|
1 | 船舶工程技術教學團隊 | 王宏斌 |
2 | 物流管理教學團隊 | 姬中英 |
資料來源: |
截至2015年3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單位(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航海學院、物流學院、交通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旅游與商務學院、藝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公共課部、實踐教學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開設49個高職高專專業。
教學系部:
序號 | 系部 | 序號 | 系部 |
---|---|---|---|
1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交通工程學院 | 6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旅游與商務學院 |
2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7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
3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 8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藝術學院 |
4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物流學院 | 9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5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航海學院 | 10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
專業設置:
院系 | 專業 |
---|---|
交通工程學院 |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工程造價 、 市政工程 技術、 工程監理 、 工程測量 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建筑經濟管理、 港口工程 技術 |
經濟管理學院 | 會計 、 投資與理財 、 市場營銷 |
機電工程學院 | 模具設計與制造、 電氣自動化 技術、 數控 技術、 機電一體化 技術、 機械設計與制造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 |
物流學院 | 物流管理 、 港口業務管理 、 國際航運業務管理 、報關與國際貨運、物流管理(工程物資管理) |
航海學院 | 航海技術、 輪機工程 |
旅游與商務學院 | 商務英語 、 旅游管理 、 酒店管理 、 旅游英語 、郵輪服務與管理 |
汽車工程學院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 汽車電子 技術、汽車運用技術 |
藝術學院 | 裝飾藝術設計 、產品造型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動漫設計與制作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船舶電子電氣技術、 應用電子 技術、 光電子 技術、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 計算機應用 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NET開發工程師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手機移動開發工程師方向)、 計算機網絡 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高級網絡工程師方向) |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 船舶工程技術、 輪機工程 技術(船舶動力方向)、海洋工程技術、船舶檢驗、焊接技術及自動化、鋼結構建造技術 |
資料來源: |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湖北省高職品牌專業1個
,湖北省教改試點專業1個,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立項建設專業2個,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立項專業1個,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6個,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5個,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財政部“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重點支持專業2個。
學校有教育部專業教學資源庫課程1門,交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1門,湖北省級精品課9門,國家實訓基地3個,湖北省級實訓基地5個。
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船舶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物流管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
湖北省高職品牌專業:物流管理
湖北省教改試點專業: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
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運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數控技術
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立項專業:船舶工程技術
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立項建設專業:船舶工程技術,物流管理
教育部,財政部“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重點支持專業:輪機工程技術(船舶動力方向),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國家實訓基地:船舶工程技術實訓基地,現代物流職業實訓基地,航海技術實訓基地
湖北省級實訓基地: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實訓基地,先進制造技術實訓基地,輪機工程技術實訓基地,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實訓基地,*長江航運集團青山船廠實訓基地
交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船舶制造與修理工藝(王宏斌)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物流概論 | 梁世翔 | 2005年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張彬華 | 2006年 |
船體制造與修理工藝 | 王鴻斌 | 2007年 |
數控機床原理及應用 | 何偉 | 2007年 |
網站建設與維護 | 熊林 | 2009年 |
船用輔助機械安裝與調試 | 鄧志華 | 2010年 |
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 湯嵐 | 2010年 |
飯店情景英語 | 楊昌蓉 | 2011年 |
室內陳設設計 | 張華 | 2011年 |
資料來源; |
學校是全國交通職業教育研究會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路橋工程類專業委員會、全國高職高專美育專業委員會、湖北物流職業教育集團、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湖北省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會、湖北省期刊協會高職高專學報專業委員會等多個行業協會、學術組織的主任委員、會長單位。
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3月,學校與德國博世力士樂、廈門船舶重工、鑫裕盛等大型知名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與武漢地鐵、三一重工、*國旅、富士康、上海通用、馬士基等企業開辦訂單班;組建了湖北省物流職教集團;與北海艦隊訓練基地開展直招士官定向培養。
907短途的終點站在該校門口,其他公交如906路和907長途公交車在該校附近的“紅霞村”也有站點。沿途經過的公共汽車站有:紅霞村、武漢科技科大學黃家湖校區、湖北中醫藥大學石門、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長江工商學院黃家湖校區、青菱寺、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凌吳墩、羅家村青菱鄉、張家灣、八坦路、喬木灣、余家灣、烽火村、武泰閘花園小區、武泰閘客運站、武泰閘、武昌火車站等。終點站紅霞村、武交院、武交職、交職,來訪人員乘坐時請留意乘務員提示。也可乘坐539路、34路至武漢科技科大學黃家湖校區坐電瓶車車到達該校。(以2012.1客運安排為準)
火車武漢站:乘坐540路空調 至中北路周家大灣站 換乘 577路 至武昌火車站下,換乘 906路或907路。路全程約2小時50分鐘 / 35里。
武昌火車站(宏基汽車站):步行至武昌火車站對面(走地下通道安全哦),乘坐906路、907路至紅霞村(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站下車,通過天橋步行到該校,全程約1小時 / 13.5公里。
漢口火車站:在漢口火車站乘坐10路雙層公交或561路至武昌火車站終點站下車,移步至武昌火車站對面乘坐906路、907路公交,至紅霞村下。全程約2小時20分鐘 / 32.4公里。
地鐵軌道交通2號線至寶通寺站下,(換乘901內環、518、66、593至武昌火車站下), 換乘907路至紅霞村武漢交通職業學院下,全程約2小時 / 33.0公里。
姓名 | 職務 |
---|---|
楊震 | 黨委書記 |
王進思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張心宇 | 黨委副書記 |
李峰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梁世翔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楊道遠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余小三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資料來源: |
任我飛翔論壇(校內論壇)、黃家湖大學城論壇(校外論壇),鏈接詳見擴展閱讀。
新浪微群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微群
文化活動學院多年來所形成的深厚人文積淀,深深地熔鑄在學院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進入校園的莘莘學子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價值取向和高尚情操。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院通過學風、校風的建設,以及校訓、校規、文明公約行為規范的落實等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加強了學生的健康人格、社會規范、政治文明的教育。教師實行教書育人兩手抓,學生實現求知做人雙豐收。經過多年來的探索與建設,學校形成一套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一年一度的以運動會和技能節、文化節為主要載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一會兩節”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品牌活動,也成為學校學生培養文明素質、審美素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陣地。
社會服務為加大服務社會力度,學院充分利用國家和湖北省設在該院的8個職業技能鑒定站,常年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工作。學院為社會提供了1.5萬人次職業技能鑒定;為企業在崗人員和社會擬從業人員提供的培訓達2.1萬人次。物流師培訓考試站、國際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培訓考試站、汽車維修工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站的社會服務能力,已在我省相關行業取得了較高的認可度。2007年,該院被*交通企業協會評為“*物流企業人才需求十佳理想院校”和“*物流人才培養基地”。
地緣優勢學院地處全國高等教育密集區和九省通瞿水陸空交通都十分發達的武漢市,便于依托市內眾多重點大學的雄厚實力,有效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有利于辦交通學院。學院已與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合作關系。三個校區均在武昌、漢口的中心區域,交通便利,周邊環境良好。武昌兩校區鄰近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多所院校,學院路校區與湖北大學僅一墻之隔。優越的地理區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理想的成才之地。
人文積淀學院有著50余年辦學經歷所形成的深厚人文積淀,它深深地熔鑄在學院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為進入校園的莘莘學子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價值取向和高尚情操。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學院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感情陶冶,堅持實施“交院人”精神與形象塑造工程。通過學風、校風的建設,以及校訓、校規、文明公約行為規范的落實等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學生的健康人格、社會規范、政治文明的教育。教師實行教書育人兩手抓,學生實現求知做人雙豐收。在濃郁的人文精神氛圍中,校園文化異彩紛呈,各項工作、活動秩序井然,教職工愛崗敬業,學生彬彬有禮,學院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人文優勢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追求,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學院形成了嚴謹、務實、進取、創新的學風、校風。為了學院的發展,緊密團結,榮辱與共,是廣大交院人的自覺操行。學院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和形成的良好聲譽,贏得包括交通部在內的全國交通行業管理機關和眾多企事業單位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學院為我國交通行業培養了4萬余名各類人才,遍布祖國各地。他們中有著名的專家學者,有*經營管理大師,有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更多的畢業生已成為交通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技術骨干,其中擔任廳局級領導干部的有近百人。許多杰出校友至今一直與學院保持聯系,成為支持學院建設、發展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寶貴力量。人和人氣的優勢將預示著學院更加輝煌的明天。發展規模優勢為了適應我國交通事業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學院制定了“兩定一發展”計劃。總體發展目標為,在3—5年內,投資5.94億元在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大學園區建成占地1500畝的新校園,在校學生規模達到15000人;專業總數在40個以上,精品、特色專業和課程占1/4;教師隊伍總體水平高于國家標準;實現專科與本科層次相銜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各類培訓等多種辦學形式相結合,有較強實力和鮮明辦學特色的交通學院目標。屆時,一座處于青山綠水之中的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建筑風格獨特、產學研融為一體的新型校園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是直屬湖北省教育廳領導的省屬公辦高等職業 學院,是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湖北省*文明單位。
學院具有60年的辦學歷史,主要從事高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學院坐落于武漢市黃家湖大學城,校園占地面積1025畝,建筑面積近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9.04億元,教學儀器總值6456.71萬元,館藏各類書刊245萬冊。
學院牢牢把握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規律,以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為核心,采用競爭機制配備優秀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不斷建立和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教學督導體制、科研創新體制、文明創建體制、學生管理體制、畢業生就業指導體制、校園安全管理體制、后勤服務保障體制及相應的規章制度等等。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學院畢業生就業復蓋面廣,就業率達到85%以上,特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有的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學院升學渠道暢通,優秀學生可升至普通本科院校學習。學院充分利用51年辦學實踐形成的無形資產和在全國交通行業的良好影響,以及眾多有效的溝通渠道,與百余家用人單位簽訂了用人協議,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形成了以武漢為龍頭的長江沿線就業基地,以深圳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就業基地,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就業基地,以青島為龍頭的膠東半島就業基地。開展了多層次的就業指導工作,從而使畢業生能保持良好的競聘心理。
學生就業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85%以上,特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該院在不斷提高畢業生高就業率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始終把學生高就業率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圍繞就業需求設置各類專業,開設相關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實行雙證書制度,嚴格管理、科學育人,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三是抓住國家列為戰略重點的交通行業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該院50余年辦學實踐形成的無形資產和在全國交通行業的良好影響,以及眾多有效的溝通渠道,與百余家用人單位簽訂了用人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學生。四是開展多層次的就業指導工作,實施一對一、個性化、人本化專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求職技巧,參加模擬招聘訓練,保持良好的競聘心理。
自強不息,明志高遠
校徽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校徽如右圖所示:
釋義:主圖中心取用”武交通“拼音首字母“wjt”設計而成。
社團文化學校有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廣播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社團聯合會、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計算機協會、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微博協會等約37個社團組織。
學校全年開展各種品牌活動20余項,建有6個暑假社會實踐基地,每年舉辦“交院杯”創業實踐大賽,“企業家進校園”分享會,“社團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活動。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