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代理商。IC價格。天天IC網是國內知名的IC網站,這里聚集了大量的IC現貨供應商、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國內報價最快的IC交易網,在這里還能查找到IC PDF資料、
ic網,代理商,ic交易網,IC現貨。pdf。
電容器專用極板材料/導電材料
電極材料|光學材料/測溫材料
半導體材料/屏蔽材料
真空電子材料/ 覆銅板材料
壓電晶體材料/ 電工陶瓷材料
光電子功能材料|強電、 弱電用接點材料
激光工質|電子元器件專用薄膜材料
電子玻璃|類金剛石膜
膨脹合金與熱雙金屬片|電熱材料與電熱元件
其它電子專用材料
集成電路是一種采用特殊工藝,將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元件集成在硅基片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件,英文為縮寫為IC,也俗稱芯片。
模擬集成電路主要是指由電容、電阻、晶體管等元件組成的模擬電路集成在一起用來處理模擬信號的集成電路。有許多的模擬集成電路,如集成運算放大器、比較器、對數和指數放大器、模擬乘(除)法器、鎖相環、電源管理芯片等。模擬集成電路的主要構成電路有:放大器、濾波器、反饋電路、基準源電路、開關電容電路等。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主要是通過有經驗的設計師進行手動的電路調試,模擬而得到,與此相對應的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大部分是通過使用硬件描述語言在EDA軟件的控制下自動的綜合產生。
數字集成電路是將元器件和連線集成于同一半導體芯片上而制成的數字邏輯電路或系統。根據數字集成電路中包含的門電路或元、器件數量,可將數字集成電路分為小規模集成(SSI)電路、中規模集成MSI電路、大規模集成(LSI)電路、超大規模集成VLSI電路和特大規模集成ULSI)電路。小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個以內,或元器件數不超過100個;中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100個之間,或元器件數在100-1000個之間;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00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個之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包含的門電路在1萬個以上,或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特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元器件數在10-10之間。它包括:基本邏輯門、觸發器、寄存器、譯碼器、驅動器、計數器、整形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微處理器、單片機、DSP等。
鐵心/其他電子五金件
蜂鳴器是一種一體化結構的電子訊響器,采用直流電壓供電.
電子元器件常用產品的識別
電阻在電路中用“R”加數字表示,如:R1表示編號為1的電阻。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分流、限流、分壓、偏置等。
1、參數識別:電阻的單位為歐姆(Ω),倍率單位有:千歐
(KΩ),兆歐(MΩ)等。換算
方法是:1兆歐=1000千歐=1000000歐
電阻的參數標注方法有3種,即直標法、色標法和數標法。
a、數標法主要用于貼片等小體積的電路,如:472表示47×100Ω(即4.7K);104則表示100K
b、色環標注法使用最多,現舉例如下:四色環電阻五色環電阻(精密電阻)
2、電阻的色標位置和倍率關系如下表所示:
顏色有效數字倍率允許偏差(%)
銀色/x0.01±10
金色/x0.1±5
黑色0+0/
棕色1x10±1
紅色2x100±2
橙色3x1000/
黃色4x10000/
綠色5x100000±0.5
藍色6x1000000±0.2
紫色7x10000000±0.1
灰色8x100000000/
白色9x1000000000/
二、電容1、電容在電路中一般用“C”加數字表示(如C13表示編號為13的電容)。電容是由兩片金屬膜緊靠,中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而組成的元件。電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電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貯存電能的大小,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它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
容抗XC=1/2πfc(f表示交流信號的頻率,C表示電容容量)
電話機中常用電容的種類有電解電容、瓷片電容、貼片電容、獨石電容、鉭電容和滌綸電容等。2、識別方法:電容的識別方法與電阻的識別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標法、色標法和數標法3種。電容的基本單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單位還有:毫法(mF)、微法(uF)、納法(nF)、皮法(pF)。
其中:1法拉=103毫法=106微法=109納法=1012皮法
容量大的電容其容量值在電容上直接標明,如10uF/16V
容量小的電容其容量值在電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數字表示
字母表示法:1m=1000uF1P2=1.2PF1n=1000PF
數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數字表示容量大小,前兩位表示有效數字,第三位數字是倍率。
如:102表示10×102PF=1000PF224表示22×104PF=0.22uF3、電容容量誤差表
符號FGJKLM
允許誤差±1%±2%±5%±10%±15%±20%
如:一瓷片電容為104J表示容量為0.1uF、誤差為±5%。
三、晶體二極管晶體二極管在電路中常用“D”加數字表示,如:D5表示編號為5的二極管。
1、作用:二極管的主要特性是單向導電性,也就是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導通電阻很小;而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導通電阻極大或無窮大。正因為二極管具有上述特性,無繩電話機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離、穩壓、極性保護、編碼控制、調頻調制和靜噪等電路中。電話機里使用的晶體二極管按作用可分為:整流二極管(如1N4004)、隔離二極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極管(如BAT85)、發光二極管、穩壓二極管等。
2、識別方法:二極管的識別很簡單,小功率二極管的N極(負極),在二極管外表大多采用一種色圈標出來,有些二極管也用二極管專用符號來表示P極(正極)或N極(負極),也有采用符號標志為“P”、“N”來確定二極管極性的。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可從引腳長短來識別,長腳為正,短腳為負。
3、測試注意事項:用數字式萬用表去測二極管時,紅表筆接二極管的正極,黑表筆接二極管的負極,此時測得的阻值才是二極管的正向導通阻值,這與指針式萬用表的表筆接法剛好相反。
4、常用的1N4000系列二極管耐壓比較如下:
型號1N40011N40021N40031N40041N40051N40061N4007
耐壓(V)501002004006008001000
電流(A)均為1
四、穩壓二極管在電路中常用“ZD”加數字表示,如:ZD5表示編號為5的穩壓管。
1、穩壓二極管的穩壓原理:穩壓二極管的特點就是擊穿后,其兩端的電壓基本保持不變。這樣,當把穩壓管接入電路以后,若由于電源電壓發生波動,或其它原因造成電路中各點電壓變動時,負載兩端的電壓將基本保持不變。
2、故障特點:穩壓二極管的故障主要表現在開路、短路和穩壓值不穩定。在這3種故障中,前一種故障表現出電源電壓升高;后2種故障表現為電源電壓變低到零伏或輸出不穩定。
常用穩壓二極管的型號及穩壓值如下:
型號1N47281N47291N47301N47321N47331N47341N47351N47441N47501N47511N4761
五、電感在電路中常用“L”加數字表示,如:L6表示編號為6的電感。電感線圈是將絕緣的導線在絕緣的骨架上繞一定的圈數制成。直流可通過線圈,直流電阻就是導線本身的電阻,壓降很小;當交流信號通過線圈時,線圈兩端將會產生自感電動勢,自感電動勢的方向與外加電壓的方向相反,阻礙交流的通過,所以電感的特性是通直流阻交流,頻率越高,線圈阻抗越大。電感在電路中可與電容組成振蕩電路。電感一般有直標法和色標法,色標法與電阻類似。如:棕、黑、金、金表示1uH(誤差5%)的電感。電感的基本單位為:亨(H)換算單位有:1H=103mH=106uH。
六 變容二極管、變容二極管是根據普通二極管內部“PN結”的結電容能隨外加反向電壓的變化而變化這一原理專門設計出來的一種特殊二極管。變容二極管在無繩電話機中主要用在手機或座機的高頻調制電路上,實現低頻信號調制到高
頻信號上,并發射出去。在工作狀態,變容二極管調制電壓一般加到負極上,使變容二極管,的內部結電容容量隨調制電壓的變化而變化。變容二極管發生故障,主要表現為漏電或性能變差:
(1)發生漏電現象時,高頻調制電路將不工作或調制性能變差。
(2)變容性能變差時,高頻調制電路的工作不穩定,使調制后的高頻信號發送到對方被對方接收后產生失真。出現上述情況之一時,就應該更換同型號的變容二極管。
七、晶體三極管在電路中常用“Q”加數字表示,如:Q17表示編號為17的三極管。
1、特點:晶體三極管(簡稱三極管)是內部含有2個PN結,并且具有放大能力的特殊器件。它分NPN型和PNP型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三極管從工作特性上可互相彌補,所謂OTL電路中的對管就是由PNP型和NPN型配對使用。電話機中常用的PNP型三極管有:A92、9015等型號;NPN型三極管有:A42、9014、9018、9013、9012等型號。
2、晶體三極管主要用于放大電路中起放大作用,在常見電路中有三種接法。為了便于比較,將晶體管三種接法電路所具有的特點列于下,名稱共發射極電路共集電極電路(射極輸出器)共基極電路
輸入阻抗中(幾百歐~幾千歐)大(幾十千歐以上)小(幾歐~幾十歐)
輸出阻抗中(幾千歐~幾十千歐)小(幾歐~幾十歐)大(幾十千歐~幾百千歐)
電壓放大倍數大小(小于1并接近于1)大
電流放大倍數大(幾十)大(幾十)小(小于1并接近于1)
功率放大倍數大(約30~40分貝)小(約10分貝)中(約15~20分貝)
頻率特性高頻差好好
八、場效應晶體管放大器1、場效應晶體管具有較高輸入阻抗和低噪聲等優點,因而也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中。尤其用場效管做整個電子設備的輸入級,可以獲得一般晶體管很難達到的性能。
2、場效應管分成結型和絕緣柵型兩大類,其控制原理都是一樣的。兩種型號的表示符號:
3、場效應管與晶體管的比較(1)場效應管是電壓控制元件,而晶體管是電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少電流的情況下,應選用場效應管;而在信號電壓較低,又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多電流的條件下,應選用晶體管。(2)場效應管是利用多數載流子導電,所以稱之為單極型器件,而晶體管是即有多數載流子,也利用少數載流子導電。被稱之為雙極型器件。(3)有些場效應管的源極和漏極可以互換使用,柵壓也可正可負,靈活性比晶體管好。(4)場效應管能在很小電流和很低電壓的條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藝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場效應管集成在一塊硅片上,因此場效應管在大規模集成電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電子元件:指在工廠生產加工時不改變分子成分的成品。如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因為它本身不產生電子,它對電壓、電流無控制和變換作用,所以又稱無源器件。按分類標準,電子元件可分為11個大類。
2)電子器件:指在工廠生產加工時改變了分子結構的成品。例如晶體管、電子管、集成電路。因為它本身能產生電子,對電壓、電流有控制、變換作用(放大、開關、整流、檢波、振蕩和調制等),所以又稱有源器件。按分類標準,電子器件可分為12個大類,可歸納為真空電子器件和半導體器件兩大塊。
穩壓值3.3V3.6V3.9V4.7V5.1V5.6V6.2V15V27V30V75V。
光網中光電子器件的發展趨勢
下一代光傳送網的基本特征是超大容量,從目前各種復用技術的發展狀況看,密集波分復用(DWDM)被認為是擴大網絡容量和提高其靈活性的最有效途徑。采用DWDM可以使容量迅速地擴大數十倍至數百倍。由于近年來市場驅動和技術突破的影響,波分復用系統發展極為迅速。因此各種新研制的光器件也都或多或少與波分復用有關。DWDM的發展思路一直是追求更高的頻譜效率,一方面提高每個通道的速率,另一方面增加通道密度。在速率上,目前商用系統大多為2.5Gbit/s或10Gbit/s,更高速率的40Gbit/s系統正在實用化,預計到2004年開始商業應用,一些電信公司如阿爾卡特的實驗室已進行了160Gbit/s的傳輸實驗。在通道密度方面,通道間的波長間隙已小到25GHz,還在向12.5GHz努力,使得商用系統的總通道數現為160~240個,實驗室中*達到1022個。為得到更大容量,有時不得不在上述兩者之間折衷考慮,同時還要采取抑制光纖中色散、非線性效應的措施。所有這些要求都涉及到器件的高速、靈活和可靠的問題,而且最終還必須考慮低成本的問題,這使得目前新原理、新結構和新功能的器件不斷涌現。
近年來隨著"網絡經濟"泡沫的破滅,光通信產業的資本支出大為減少,作為光通信產業鏈較底端的光電子器件產業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據估計,2002年美國通信用光電子器件的資本支出將在2001年銳減29%的基礎上繼續降低24%。另一方面,前期對市場盲目樂觀的估計造成了大量光電子器件積壓,據估計此狀況將持續到2003年。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光電子器件的研究與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從光電子器件實現的功能來看,使光網絡容量更大、更智能仍是光電子器件發展方向,但研究的側重點有所改變。在系統傳輸容量方面,光電子器件的研究方向將注重降低傳輸系統的每公里每比特的成本,而不再一味追求單纖傳輸速率的突破。光纖傳輸容量的提高有三種方案:擴展光波段、增加光通道密度和提高通道速率。在器件級的研究上,拉曼光放大器與EDFA結合的寬帶放大器被認為是系統擴展至L波段時*應用潛力的光電子器件;波長鎖定激光器、大功率包層泵浦EDFA和高密度的群組濾波器將是光通道間隔降低到50GHz、25GHz甚至12.5GHz的高光通道密度傳輸系統中的關鍵器件。40Gbit/s高速光調制器和接收器、動態色散補償器和偏振模色散補償器等光電子器件將是信道速率為40Gbit/s的系統中的關鍵器件。這些關鍵光電子器件的性能與價格將直接影響未來光傳輸系統的設計方案選取,但近期重點產品仍在10Gbit/s系列上,而2.5Gbit/s產品將呈逐步下降的走向。
(2)小型化和集成化正成為光電子器件保持競爭力的一個新的趨勢。隨著光電子器件在光傳輸設備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對光電子器件的小型化要求日益顯現。使設備能少占機房的面積和少消耗能源,能有效地降低網絡的運行成本。光電子器件的小型化要求還促進了集成技術的發展。光電集成技術可以將光子元件與它的驅動電子芯片集成在一起。平面波導集成技術則可以將光開關、可調衰減器和波分復用/解復用器等無源器件集成在一起,在一塊芯片實現子系統功能的系統與分立器件組成的系統相比,既大大減小了體積,還降低封裝的成本。在小型化光器件的開發中,將激光器/探測器等光器件與微電子芯片組裝成一體,形成具有多種功能模塊的發展趨勢正在明顯加快。模塊化能消除寄生參量的影響從而提高性能,并能節省后道組裝的工序和成本。它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界的合作和標準化,如一年前由多家企業就10Gbit/s 轉發器的光、電和機械性能標準達成的協議,大大推動了這類器件性能價格比的提高。在功能上,前向糾錯(FEC)、熱插拔已普遍為高端產品所采納。在尺寸上,與傳統的插盤相比,用集成的轉發器模塊能使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10,功耗下降2/3而價格卻只有原來的1/3。主要在城域網和接入網中使用的光收發一體模塊也在由DUPLEX SC型向更小封裝的SFF 模塊發展。與DUPLEX SC封裝相比,它在插盤上占的體積縮小了1/2。在光放大器方面,新的EDFA模塊尺寸只有7cm′9cm′1.2cm (長′寬′高),卻能提供24dB的增益和15dBm的功率輸出。模塊化還進一步促進了微型封裝激光器和無致冷激光器的進步。現在不僅是光信號源用激光器,功率型的泵浦激光器也取得了無致冷技術的突破。120mW以下980nm無致冷激光器已有商品提供,由于省掉致冷器,EDFA模塊的功耗從4.5W減少到不足1W,體積也大大縮小。值得注意的是,近來摻鉺波導光放大器(EDWA)也被集成于平面波導中,以克服平面波導器件插損大的缺點,從而使制造功能更新、更復雜的平面波導器件成為可能。
(3)光電子器件組裝的自動化技術將是降低光電子器件成本的關鍵。手工組裝是限制光電子器件的成本進一步下降的主要因素。自動化組裝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產量和節約生產場地,因此光電子器件組裝的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將是降低光電子器件成本的關鍵。由于光電子器件自動化組裝的精度在亞微米量級,自動化組裝生產一直被認為是很困難的事,但近來有很大突破。國外的學術期刊已多次報道在VCSEL、新型光學準直器件和自對準等技術進步基礎上,光器件自動化組裝實現的突破,同時專門針對自動化組裝的光電子器件設計也正在興起。2002年OFC展覽會上有十多家自動封裝、自動熔接設備廠商參展,熔接、對準、壓焊等許多過去認為只能由人工操作的工藝現在都能由機械手進行。據ElectroniCast預測,到2005年自動化組裝與測試設備的銷量將達17.1億美元,光電子器件產值中的70%~80%將由全自動或半自動化組裝生產, 可以說自動化生產線的出現是光電子行業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和發展的必然。
在電子電路中,除了接觸最多的電子元器件( 例如電阻,電感,電容,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 以外,還有其他常用電子元器件,如電聲器件,開關及接插件等。
電容器1 固定電容器的檢測
A 檢測10pF以下的小電容 因10pF以下的固定電容器容量太小,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只能定性的檢查其是否有漏電,內部短路或擊穿現象。測量時,可選用萬用表R×10k擋,用兩表筆分別任意接電容的兩個引腳,阻值應為無窮大。若測出阻值(指針向右擺動)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損壞或內部擊穿。
B 檢測10PF~0 01μF固定電容器是否有充電現象,進而判斷其好壞。萬用表選用R×1k擋。兩只三極管的β值均為100以上,且穿透電流要些 可選用3DG6等型號硅三極管組成復合管。萬用表的紅和黑表筆分別與復合管的發射極e和集電極c相接。由于復合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測電容的充放電過程予以放大,使萬用表指針擺幅度加大,從而便于觀察。應注意的是:在測試操作時,特別是在測較小容量的電容時,要反復調換被測電容引腳接觸A、B兩點,才能明顯地看到萬用表指針的擺動。
C 對于0 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可用萬用表的R×10k擋直接測試電容器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并可根據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大小估計出電容器的容量。
2 電解電容器的檢測
A 因為電解電容的容量較一般固定電容大得多,所以,測量時,應針對不同容量選用合適的量程。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1~47μF間的電容,可用R×1k擋測量,大于47μF的電容可用R×100擋測量。
B 將萬用表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在剛接觸的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偏度(對于同一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電阻。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電解電容的漏電阻一般應在幾百kΩ以上,否則,將不能正常工作。在測試中,若正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表針不動,則說明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如果所測阻值很小或為零,說明電容漏電大或已擊穿損壞,不能再使用。
C 對于正、負極標志不明的電解電容器,可利用上述測量漏電阻的方法加以判別。即先任意測一下漏電阻,記住其大小,然后交換表筆再測出一個阻值。兩次測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筆接的是正極,紅表筆接的是負極。
D 使用萬用表電阻擋,采用給電解電容進行正、反向充電的方法,根據指針向右擺動幅度的大小,可估測出電解電容的容量。
3 可變電容器的檢測
A 用手輕輕旋動轉軸,應感覺十分平滑,不應感覺有時松時緊甚至有卡滯現象。將載軸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個方向推動時,轉軸不應有松動的現象。
B 用一只手旋動轉軸,另一只手輕摸動片組的外緣,不應感覺有任何松脫現象。轉軸與動片之間接觸不良的可變電容器,是不能再繼續使用的。
C 將萬用表置于R×10k擋,一只手將兩個表筆分別接可變電容器的動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將轉軸緩緩旋動幾個來回,萬用表指針都應在無窮大位置不動。在旋動轉軸的過程中,如果指針有時指向零,說明動片和定片之間存在短路點;如果碰到某一角度,萬用表讀數不為無窮大而是出現一定阻值,說明可變電容器動片與定片之間存在漏電現象。
電感器、變壓器1 色碼電感器的的檢測 將萬用表置于R×1擋,紅、黑表筆各接色碼電感器的任一引出端,此時指針應向右擺動。根據測出的電阻值大小,可具體分下述三種情況進行鑒別:
A 被測色碼電感器電阻值為零,其內部有短路性故障。
B 被測色碼電感器直流電阻值的大小與繞制電感器線圈所用的漆包線徑、繞制圈數有直接關系,只要能測出電阻值,則可認為被測色碼電感器是正常的。
2 中周變壓器的檢測
A 將萬用表撥至R×1擋,按照中周變壓器的各繞組引腳排列規律,逐一檢查各繞組的通斷情況,進而判斷其是否正常。
B 檢測絕緣性能 將萬用表置于R×10k擋,做如下幾種狀態測試:
(1)初級繞組與次級繞組之間的電阻值;
(2)初級繞組與外殼之間的電阻值;
(3)次級繞組與外殼之間的電阻值。
上述測試結果分出現三種情況:
(1)阻值為無窮大:正常;
(2)阻值為零:有短路性故障;
(3)阻值小于無窮大,但大于零:有漏電性故障。
3 電源變壓器的檢測A 通過觀察變壓器的外貌來檢查其是否有明顯異常現象。如線圈引線是否斷裂,脫焊,絕緣材料是否有燒焦痕跡,鐵心緊固螺桿是否有松動,硅鋼片有無銹蝕,繞組線圈是否有外露等。
B 絕緣性測試。用萬用表R×10k擋分別測量鐵心與初級,初級與各次級、鐵心與各次級、靜電屏蔽層與衩次級、次級各繞組間的電阻值,萬用表指針均應指在無窮大位置不動。否則,說明變壓器絕緣性能不良。
C 線圈通斷的檢測。將萬用表置于R×1擋,測試中,若某個繞組的電阻值為無窮大,則說明此繞組有斷路性故障。
D 判別初、次級線圈。電源變壓器初級引腳和次級引腳一般都是分別從兩側引出的,并且初級繞組多標有220V字樣,次級繞組則標出額定電壓值,如15V、24V、35V等。再根據這些標記進行識別。
E 空載電流的檢測。
(a) 直接測量法。將次級所有繞組全部開路,把萬用表置于交流電流擋(500mA,串入初級繞組。當初級繞組的插頭插入220V交流市電時,萬用表所指示的便是空載電流值。此值不應大于變壓器滿載電流的10%~20%。一般常見電子設備電源變壓器的正常空載電流應在100mA左右。如果超出太多,則說明變壓器有短路性故障。
(b) 間接測量法。在變壓器的初級繞組中串聯一個10 /5W的電阻,次級仍全部空載。把萬用表撥至交流電壓擋。加電后,用兩表筆測出電阻R兩端的電壓降U,然后用歐姆定律算出空載電流I空,即I空=U/R。F 空載電壓的檢測。將電源變壓器的初級接220V市電,用萬用表交流電壓接依次測出各繞組的空載電壓值(U21、U22、U23、U24)應符合要求值,允許誤差范圍一般為:高壓繞組≤±10%,低壓繞組≤±5%,帶中心抽頭的兩組對稱繞組的電壓差應≤±2%。G 一般小功率電源變壓器允許溫升為40℃~50℃,如果所用絕緣材料質量較好,允許溫升還可提高。
H 檢測判別各繞組的同名端。在使用電源變壓器時,有時為了得到所需的次級電壓,可將兩個或多個次級繞組串聯起來使用。采用串聯法使用電源變壓器時,參加串聯的各繞組的同名端必須正確連接,不能搞錯。否則,變壓器不能正常工作。I.電源變壓器短路性故障的綜合檢測判別。電源變壓器發生短路性故障后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嚴重和次級繞組輸出電壓失常。通常,線圈內部匝間短路點越多,短路電流就越大,而變壓器發熱就越嚴重。檢測判斷電源變壓器是否有短路性故障的簡單方法是測量空載電流(測試方法前面已經介紹)。存在短路故障的變壓器,其空載電流值將遠大于滿載電流的10%。當短路嚴重時,變壓器在空載加電后幾十秒鐘之內便會迅速發熱,用手觸摸鐵心會有燙手的感覺。此時不用測量空載電流便可斷定變壓器有短路點存在。
電子信息技術是當今新技術革命的核心,電子元器件是發展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了解造成元器件失效的因素,以提高可靠性,是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保證。
開展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需要采用一些先進的分析測試技術和儀器。
1 光學顯微鏡分析技術
2 紅外分析技術
3 聲學顯微鏡分析
4 液晶熱點檢測技術
5 光輻射顯微分析技術
6 微分析技術
電子元器件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電子發展史。電子技術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
術,二十世紀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成為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代電子產品以電子管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誕生了*只半導體三極管,它以小巧、輕便、省電、壽命長等特點,很快地被各國應用起來,在很大范圍內取代了電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現了*塊集成電路,它把許多晶體管等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塊硅芯片上,使電子產品向更小型化發展。集成電路從小規模集成電路迅速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從而使電子產品向著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穩定、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由于,電子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恰好能夠充分說明電子技術發展的四個階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從電子計算機發展的四個時代來說明電子技術發展的四個階段的特點。電了元器件在質量方面現在國際上面有中國的CQC認證,美國的UL和CUL認證,德國的VDE和TUV以及歐盟的CE等國內外認證,來保證元器件的合格。
電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總稱。電子元件:指在工廠生產加工時不改變分子成分的成品。如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因為它本身不產生電子,它對電壓、電流無控制和變換作用,所以又稱無源器件。電子器件:指在工廠生產加工時改變了分子結構的成品。例如晶體管、電子管、集成電路。因為它本身能產生電子,對電壓、電流有控制、變換作用(放大、開關、整流、檢波、振蕩和調制等),所以又稱有源器件。按分類標準,電子器件可分為12個大類,可歸納為真空電子器件和半導體器件兩大塊。電子元器件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電子發展史。電子技術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二十世紀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成為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提高到8%左右,到2020年這個比例爭取達到15%。同時,“十二五”期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這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其中,與電子產業相關的核心產業有:集成電路產品設計、先進和特色芯片制造工藝技術,先進封裝、測試技術以及關鍵設備、儀器,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工藝技術。
由此可見,未來的三至五年,是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有國家政策的很好支持,同時科技研究的進步也會促進電子元器件行業向更深的層次發展。
未來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趨勢:
*,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國產芯片和軟件的集成應用的強化。期待到2015年,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國內市場比重由5%提高到15%。
第二,在顯示技術方面,要積極有序發展大尺寸膜晶體管液晶顯示(TFT-LCD)、加快推進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三維立體(3D)、激光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第三,在LED產業方面,攻克LED、OLED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關鍵裝備,提高LED、OLED照明的經濟性。
第四,在新型元器件方面,掌握智能傳感器和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及系統的核心技術,提高新興領域專用設備儀器保障和支撐能力,發展片式化、微型化、綠色化的新型元器件。
綜上所述,在未來幾年,電子元器件行業的發展值得關注,這是一個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高科技行業,它將在未來幾年大放異彩。
一、元件:工廠在加工產品是沒有改變分子成分產品可稱為元件,不需要能源的器件。
它包括:電阻、電容、電感器。(又可稱為被動元件PassiveComponents)
(1)電路類器件:二極管,電阻器等等
(2)連接類器件:連接器,插座,連接電纜,印刷電路板(PCB)
二、器件:工廠在生產加工時改變了分子結構的器件稱為器件
器件分為:
1、主動器件,它的主要特點是:(1)自身消耗電能(2)還需要外界電源。
2、分立器件,分為(1)雙極性晶體三極管(2)場效應晶體管(3)可控硅 (4)半導體電阻電容。
電阻在電路中用“R”加數字表示,如:R1表示編號為1的電阻.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為:分流、限流、分壓、偏置等。
電容在電路中一般用“C”加數字表示(如C13表示編號為13的電容).電容是由兩片金屬膜緊靠,中間用絕緣材料隔開而組成的元件.電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電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貯存電能的大小,電容對交流信號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它與交流信號的頻率和電容量有關.
晶體二極管在電路中常用“D”加數字表示,如: D5表示編號為5的二極管。
作用:二極管的主要特性是單向導電性,也就是在正向電壓的作用下,導通電阻很小;而在反向電壓作用下導通電阻極大或無窮大。正因為二極管具有上述特性,無繩電話機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離、穩壓、極性保護、編碼控制、調頻調制和靜噪等電路中,電話機里使用的晶體二極管按作用可分為:整流二極管(如1N4004)、隔離二極管(如1n4148)、肖特基二極管(如BAT85)、發光二極管、穩壓二極管等。
電感器在電子制作中雖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們在電路中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電感器和電容器一樣,也是一種儲能元件,它能把電能轉變為磁場能,并在磁場中儲存能量。電感器用符號L表示,它的基本單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為單位。它經常和電容器一起工作,構成LC濾波器、LC振蕩器等。另外,人們還利用電感的特性,制造了阻流圈、變壓器、繼電器等。
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去控制較大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汽車繼電器/信號繼電器
固態繼電器/ 中間繼電器
電磁類繼電器/干簧式繼電器
濕簧式繼電器/熱繼電器
步進繼電器 /大功率繼電器
磁保持繼電器/ 極化繼電器
溫度繼電器 /真空繼電器
時間繼電器/混合電子繼電器
延時繼電器/他繼電器
半導體二極管又稱晶體二極管,簡稱二極管(diode);它只往一個方向傳送電流的電子零件。它是一種具有1個零件號
開關二極管/ 普通二極管
穩壓二極管/肖特基二極管
雙向觸發二極管/快恢復二極管
光電二極管/阻尼二極管
磁敏二極管/整流二極管
發光二極管/激光二極管
變容二極管 /檢波二極管
其他二極管
3、三極管
三極管在中文含義里面只是對三個腳的放大器件的統稱,我們常說的三極管,可能是如圖所示的幾種器件,
可以看到,雖然都叫三極管,其實在英文里面的說法是千差萬別的,三極管這個詞匯其實也是中文特有的一個象形意義上的的詞匯
電子三極管 Triode 這個是英漢字典里面“三極管”這個詞匯的*英文翻譯,這是和電子三極管最早出現有關系的,所以先入為主,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極管這個詞最初所指的物品。其余的那些被中文里叫做三極管的東西,實際翻譯的時候是*不可以翻譯成Triode的,否則就麻煩大咯,嚴謹的說,在英文里面根本就沒有三個腳的管子這樣一個詞匯!
帶阻三極管/磁敏三極管
開關晶體管 / 閘流晶體管
中高頻放大三極管/低噪聲放大三極管
低頻、高頻、微波功率晶體管/開關三極管
光敏三極管/ 微波三極管
高反壓三極管/ 達林頓三極管
光敏晶體管 /低頻放大三極管
功率開關晶體管/其他三極管
4、電容器
電容器通常簡稱其為電容,用字母C表示。
定義1:電容器,顧名思義,是‘裝電的容器’,是一種容納電荷的器件。英文名稱:capacitor。電容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 能量轉換,控制電路等方面。
定義2:電容器,任何兩個彼此絕緣且相隔很近的導體(包括導線)間都構成一個電容器。
云母電容器/鋁電解電容器
真空電容器/漆電容器
復合介質電容器/玻璃釉電容器
有機薄膜電容器/導電塑料電位器
紅外熱敏電阻/氣敏電阻器
陶瓷電容器/鉭電容器
紙介電容器/ 電子電位器
磁敏電阻 電位器/濕敏電阻器
光敏電阻 電位器 /固定電阻器
可變電阻器/ 排電阻器
熱敏電阻器/熔斷電阻器
其它電阻/電位器
連接器,即CONNECTOR。國內亦稱作接插件、插頭和插座。一般是指電連接器。即連接兩個有源器件的器件,傳輸電流或信號。
端子/線束/卡座
IC插座/光纖連接器
接線柱/電纜連接器
印刷板連接器/電腦連接器
手機連接器/ 端子臺/接線座
其他連接器
用于分壓的可變電阻器。在裸露的電阻體上,緊壓著一至兩個可移金屬觸點。觸點位置確定電阻體任一端與觸點間的阻值。
合成碳膜電位器/直滑式電位器
貼片式電位器/屬膜電位器
|實心電位器/單圈/多圈電位器
單連、雙連電位器/ 帶開關電位器
線繞電位器/ 其他電位器
8、傳感器
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
電磁傳感器/敏感元件
光電傳感器/光纖傳感器
氣體傳感器/濕敏傳感器
位移傳感器/視覺、圖像傳感器
其他傳感器
能產生電感作用的元件統稱為電感原件,常常直接簡稱為電感.
磁珠/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
電感線圈/固定電感器/可調電感器
線饒電感器/非線饒電感器
阻流電感器(阻流圈、扼流圈)
其他電感器
電聲器件(electroacoustic device):指電和聲相互轉換的器件,它是利用電磁感應、靜電感應或壓電效應等來完成電聲轉換的,包括揚聲器,耳機,傳聲器,唱頭等。
揚聲器/傳聲器|拾音器
送話器/受話器|蜂鳴器
12、頻率元件分頻器/振蕩器/ 濾波器
諧振器/ 調頻器/鑒頻器
其他頻率元件
電子元器件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電子發展史。電子技術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二十世紀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成為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電子元器件
*代電子產品以電子管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誕生了*只半導體三極管,它以小巧、輕便、省電、壽命長等特點,很快地被各國應用起來,在很大范圍內取代了電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現了*塊集成電路,它把許多晶體管等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塊硅芯片上,使電子產品向更小型化發展。集成電路從小規模集成電路迅速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從而使電子產品向著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穩定、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由于,電子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恰好能夠充分說明電子技術發展的四個階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從電子計算機發展的四個時代來說明電子技術發展的四個階段的特點。
在20世紀出現并得到飛速發展的電子元器件工業使整個世界和人們的工作、生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元器件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電子工業的發展歷史。
1906年,李·德福雷斯特發明了真空三極管,用來放大電話的聲音電流。此后,人們強烈地期待著能夠誕生一種固體器件,用來作為質量輕、價廉和壽命長的放大器和電子開關。1947年,點接觸型鍺晶體管的誕生,在電子器件的發展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是,這種點接觸型晶體管在構造上存在著接觸點不穩定的致命弱點。在點接觸型晶體管開發成功的同時,結型晶體管論就已經提出,但是直至人們能夠制備超高純度的單晶以及能夠任意控制晶體的導電類型以后,結型晶體管材真正得以出現。1950年,具有使用價值的最早的鍺合金型晶體管誕生。1954年,結型硅晶體管誕生。此后,人們提出了場效應晶體管的構想。隨著無缺陷結晶和缺陷控制等材料技術、晶體外誕生長技術和擴散摻雜技術、耐壓氧化膜的制備技術、腐蝕和光刻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各種性能優良的電子器件相繼出現,電子元器件逐步從真空管時代進入晶體管時代和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主播形成作為高技術產業代表的半導體工業。
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電子裝置變的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了電子裝置必須具有可靠性、速度快、消耗功率小以及質量輕、小型化、成本低等特點。自20世紀50年代提出集成電路的設想后,由于材料技術、器件技術和電路設計等綜合技術的進步,在20世紀60年代研制成功了*代集成電路。在半導體發展史上。集成電路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誕生和發展推動了銅芯技術和計算機的進步,使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以及工業社會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憑借卓越的科學技術所發明的集成電路使研究者有了更先進的工具,進而產生了許多更為先進的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有進一步促使更高性能、更廉價的集成電路的出現。對電子器件來說,體積越小,集成度越高;響應時間越短,計算處理的速度就越快;傳送頻率就越高,傳送的信息量就越大。半導體工業和半導體技術被稱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同時也已經發展稱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高科技產業。據《中國電力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7月份,A股市場共發行新股20只,比6月份增加5只,其中,滬市主板3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10家。7月份新股融資規模為123.96億元,比6月份的92.49億元上升29.7%。7月份單只股票平均募集資金6.2億元,與6月份基本持平。7月份首發的20只新股整體發行市盈率為26.02倍,創下IPO重啟以來近三年的新低。伴隨著股市的整體低迷,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多低于行業平均市盈率,三高現象明顯收斂。近期發行市盈率*科恒股份,僅為12.94倍,遠低于電子元器件制造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滾動市盈率。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