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圖書館業務工作與圖書館學研究協調協作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陜西分中心、陜西省圖書館作為全省*的綜合性、是陜西地方文獻收藏中心、研究型公共圖書館,全省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中心、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
圖書館,試用數據庫,陜西省,陜西省圖書館官網。陜西省圖書館。
地址:西安市長安北路18號
郵編:710061
地鐵:地鐵2號線省體育場站A出口
周邊公交
【教育專線】→到點站:省體育場站
【3路】→【火車站-陜西師大】→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14路】→【火車站-太白南路】→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521路】→【秦阿房宮-核工業招待所】→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603路】→【火車站-陜西師大】→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701路】→【大西北民族飯店-三爻】→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704路】→【東方大市場-明德門小區】→到點站:陜西省體育場
其它:五龍專線 12路 21路 26路 31路 36路 40路 46路 609路 508路 521路 709路 203路 215路 216路 222路 224路 229路 239路 321路 323路 410路 K600路空調 K605路空調 K618路空調 600路 700路 游6 游7 游8(610)
地鐵2號線省體育場站B出口
陜西省圖書館新館占地2.03公頃,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設計藏書能力500萬冊,閱覽座位2500個。主樓11層,裙樓5層,地下1層。2001年投入使用。
該館在設計上考慮到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與藝術造型的完美結合,整體建筑以變形的“工”字為基本形態,采用裙樓圍抱主體建筑的手法,使整個建筑形成一種強烈的靈動感。全樓中央空調設計,采用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設置了計算機網絡、電子閱覽、安全防護等系統,各層均按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統一柱網設計,為圖書館持續發展提供了充分的靈活性。
在空間構成上,館前有寬闊的半圓形廣場,圍廊內有前庭,室內有四層通高的中庭,閱覽室之間有寧靜的內院,通過多功能廳兩側的通道可到達文化廣場。為讀者提供了具有文化品位并富有浪漫色彩的活動場所。
在建筑藝術處理上,該館建筑高低錯落,流線明晰,外觀宏偉高大,內部幽靜典雅。在高層書庫塔樓頂部和四個塔式樓梯間頂部均作向上起翹的檐頂,門廊柱頂上采用從漢代石柱頭構件抽象而成的裝飾,立面上采用該館初創時期的藏書樓——“亮寶樓”具有的券形窗。其端部、檐部、柱頭等視覺中心部位的處理,使建筑呈現出濃厚的漢唐遺風,以米白色為基調,象征圣潔的知識殿堂。
該館內部設計布局緊湊,功能分區明確,以實用為出發點,形成藏用結合、借閱合一的大開間的借閱區,大規模的藏書區,相對獨立的計算機中心和電子閱覽區,讀者、工作人員和文獻三線分流的交通區,形成了藏書規模化、借閱一體化、服務自動化、結構多樣化的整體功能特點。
陜西省圖書館創建于1909年(清宣統元年),與國家圖書館的前身——京師圖書館基本同時誕生,現已有90余年的發展史。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
清朝末年在維新運動的推動下,許多人主張以西方國家為榜樣,設立公共圖書館,以開啟民智,繼承傳統和發展實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1907年5月,陜西大員巡撫恩壽、提學史余坤上奏清廷,稱“近今輪軌交通,驛鞮四達,歐美各邦,罔不于各都巨埠,廣建書樓,征求冊典,所以開浚神智,增進文明,法至善也。陜西山河重阻,兵燹屢經,文獻凋零,士風固塞,將欲交換知識,自宜廣事搜羅。...仿照東南各省建置圖書館,收藏報籍,并采購教育品及各國圖書,籍資考證,...。”經過各方努力,終于月宣統元年八月(1909年8月),成立了陜西圖書館。
最初,陜西圖書館設在西安梁府街(原梁化鳳府址)學務公所所管轄之陜西官書局中(今青年路共青團西安市委所在地)。民國四年(1915)遷至當時西安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地帶的南院門街之南院的“勸工陳列所”中(原清代陜西巡撫部院東花園舊址上,民國后為省議會所在地),即現陜西省圖書館南院。“勸工陳列所”附設于圖書館,并兼有“西安碑林”,定名為“陜西省圖書館”。這里在明代以及清初,曾是著名的正學書院所在地。今臨圖書館東面的正學街,即因此得名。
在陜西省圖書館南院,有一座多處磨磚雕花、不出檐的二層小樓,是最早陳列圖書的地方。建于清代末年。公元一九OO年慈禧太后因“八國聯軍”之禍逃來西安。第二年她返回北京時,無法帶走許多各地所送如漆器家具、絲綢、工藝品、宮燈等貢品,遂移入這座樓房,加以陳列,故民間廣稱為“亮寶樓”。樓門額上有清皇家南書房陸潤庠代慈禧太后取程顥“萬物靜觀皆自得”詩句意所書“靜觀自得”四個大字。十數年后,保皇尊孔的康有為來西安時,又為省圖書館題“蘭臺石渠”牌匾一塊,落款處特書“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癸亥冬南海康有為題陜西圖書館”等字。南院的南門,原為陜西省圖書館的正門,門額石上所雕“中山圖書館”五字,為一九二七年時任國民聯軍駐陜總司令的于右任先生所書,落款處除“于右任”三字外,特題“民國十六年五一節”等字。
1927年陜西省圖書館更名為“陜西省立*中山圖書館”,撤消“勸工陳列所”,在館內設“平民教育委員會”,還在西安蓮湖公園內增設“陜西平民圖書館”。于府學街原文廟內設“陜西省立四三圖書館”,并在西安北大街開辟“平民閱覽室”,廣泛宣傳、推薦革命圖書。1931年改館名為“陜西省立*圖書館”.1937年4月再次更名為“陜西省立西京圖書館”。館藏總計18萬余冊,初成規模。1944年,原附設于圖書館的西安碑林及歷史文物一并劃歸陜西歷史博物館。1949年5月西安解放,圖書館由陜甘寧邊區政府接管,更名為“陜甘寧邊區西安圖書館”,1950年4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改館名為“陜西省立西安人民圖書館”,1953年7月正式定名為“陜西省圖書館”。
解放至今的五十余年間,陜西省圖書館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館舍面積1.1萬平方米,是解放前的10倍多.館藏總量截止2000年已達250萬冊,是解放初期的16倍。其中中文及少數民族文字圖書約146萬冊,外文圖書22萬冊,報刊合訂本47萬冊,古籍38萬冊。古籍文獻中有善本古籍6萬多冊,406部,17308冊列入《中國善本書目》,在這些善本古籍中,有為數不少的孤本和稀見本。如,藏量與品位均居全國首位的宋、元刻佛經總集《磧砂藏經》,是宋代佛經總集中流傳至今較為完整的一部,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與文獻價值,堪稱稀世珍本。全書6362卷,我館現藏5594卷,4676冊,收藏卷數居全國之冠,再如明萬歷版《海剛峰集》,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刻本,吳晗先生在寫著名的《海瑞罷官》歷史劇時,便曾參考此書。
海內外孤本明版《襄陽郡志》、清雍正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等以及在地方志、近代文獻、碑帖拓片與字畫中的大量珍善本,不僅在陜西首屈一指,在西北地區圖書館界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陜西省圖書館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物和美國高等教育資料在中國的收藏單位之一,并與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奈良縣立圖書館、荷蘭萊登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等建立了國際書刊交換關系。歷經數十年藏書積累,已形成了以陜西地方文獻、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興學科為主體的涵蓋各個學科領域的綜合性藏書體系。
2001年陜西省圖書館新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館位于西安市長安北路14號,占地2.03公頃,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予計藏書容量400萬冊,閱覽座位2500個。陜西省圖書館新館裝備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局域網可實現館內各站點與主干網絡的高速信息傳遞,并與國內外主要信息網絡聯網,館外讀者可通過因特網訪問陜西省圖書
館網頁。這將是陜西省圖書館跨越時代發展的新紀元的開始。
回顧近一個世紀陜西省圖書館發展歷程,不止是為了了解歷史、總結經驗,更為了作為我省現代文明標志的這座大型公共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提高,以期為陜西的發展和西部開發及社會文明進程做出更大的貢獻。
陜西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確定的30個重大文化項目之一的陜西省圖書館新館,2015年8月18日在西安舉行開工儀式。陜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梁桂,副省長姜鋒,省總工會主席白阿瑩等領導出席開工儀式。
新館規劃新館位于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內,東距西三環0.5公里,南臨規劃中的地鐵11號線,周邊聚集了大量軟件研發與高科技企業,填補了高新區沒有公共圖書館的空白。而位于南二環的老館,也仍將繼續運行。
新館占地85畝,建筑面積8萬平米,包括閱覽大樓40400平米,儲備書庫12000平米,一個1000座的專業音樂廳和兩個200座的小報告廳,讀者服務中心8080平方米,地下歷史文獻書庫7200平米,停車庫、設備等輔助用房12320平米。
新館特點新館將重點突出了圖書、文獻、文化藝術資源數字化生產與轉化、文化資源大數據庫建設、信息網絡遠程服務等現代圖書館服務功能,建成后將成為我省古籍文獻收藏研究中心、讀書學習交流中心、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文化藝術數據中心、音樂交流中心、現代信息網絡服務中心。
標志釋義:一冊正在展開的書,一架拾級而上的階梯,S和L兩個英文字母的組合,構成陜西省圖書館館標,也濃縮著圖書館人的信念與期望。
S是"陜西"漢語拼音暨英文名SHAANXI的*字母,L是英文"圖書館"LIBRARY的*字母,二者結合,代表陜西省圖書館。S與L兩個字母變形組合,猶如一冊正在展開的書,體現了陜西省圖書館向廣大讀者提供圖書信息服務的基本職能。自左至右觀賞,一架拾級而上的階梯躍入眼簾,象征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語)。階梯昂揚向上,延伸無限,象征著知識信息永無止盡,象征著陜西省圖書館永不停步的開放、奮進和發展。
館標以金黃為基色,象征著陜西省圖書館誕生于金色的秋天,在陜西這片黃土地、金土地上孕育、成長、發展壯大。全館職工將以"讀者*,服務至上"為準則,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在金色的土地上播灑知識的良種,收獲金光燦燦的希望。
簡介
【 負一層 一層 二層 三層 四層 五層 平面分布圖 】
全年365天,天天開館,節假日照常開放。周一13:30——20:30
周二至周日上午8:30——20:30
中文圖書外借室閉室期間歸還中文圖書地點在“24小時自助還書處”(館大門口)
負一層
△ 過期報刊閱覽室
提供解放后至今的館藏117種過期中文報紙、10117余種過期中文期刊的閱覽服務
服務時間:周一13:30-17:00周二至周日9:00-17:00
△ 蘭臺讀者餐廳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11:30-14:00
17:30-20:00
△ 教育培訓部
開展圖書館業務培訓、國際貨運代理、軍轉干、新概念、少兒劍橋、計算機應用、軟件工程師、人力資源、公務員等各項培訓業務
一層
△ 總服務臺
辦理讀者證、受理各類讀者咨詢、代辦書刊續借、接受社會各界贈書、受理各類投訴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存包處
投幣式自助免費存包服務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讀者服務中心
提供復印、打字、打印、掃描服務、出售小食品飲料學習用具等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現期報刊借閱區
提供當年館藏412種中文報紙、3431種中文期刊的閱覽和外借服務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圖書借閱1區
提供館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中文社會科學圖書(I.J類)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視障閱覽室
提供館藏各類盲文圖書和視聽資料
服務時間:周日至周四9:00-17:00(周一13:30-17:00)
二層
△ 圖書借閱2區
提供館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會科學圖書(A.C.D.E.F類)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圖書借閱3區
提供館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會科學圖書(B.K類)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圖書借閱4區
提供館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社會科學圖書(G.H類)以及少兒圖書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三層
△ 圖書借閱5區
提供館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自然科學圖書(N.O.P.Q.R.S.T.U.V.X.Z類)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圖書借閱6區
提供館藏1976-1989年出版中文圖書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 外文圖書借閱區
提供館藏1976年至今出版的7萬余冊館藏外文圖書借閱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周一13:30-17:00)
△ 德國信息與德語自學中心
提供館藏德語學習相關的知識性書籍、音像資料及視聽設備與咨詢服務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周一13:30-17:00)
△ 電子閱覽室
提供館藏電子文獻數據庫、光盤資料、音、視頻資料的閱覽和互聯網信息查詢
服務時間:周一13:30-20:30周二至周日8:30-20:30
四層
△ 古籍、近代文獻閱覽室(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
提供館藏古籍、民國時期圖書報刊的閱覽檢索
服務時間:周日至周四9:00-17:00(周一13:30-17:00)
△ 地方文獻閱覽區(陜西省地方文獻收藏中心)
提供館藏建國后內容涉及陜西地區的各種公開出版物和內部資料的閱覽,設陜西作家著作專藏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周一13:30-17:00)
△ 港澳臺中文出版物、藝術設計資料閱覽區
提供館藏港臺中文出版物和藝術設計圖像資料的閱覽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周一13:30-17:00)
△ 文獻檢索、工具書閱覽區(參考咨詢部)
提供館藏工具書和科技文獻的檢索及期刊的閱覽(提供各種信息咨詢服務)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7:00(周一13:30-17:00)
五層
△ 中文圖書保存本閱覽室
提供館藏1976年至今出版的中文圖書閱覽
服務時間:周日至周四9:00-17:00(周一13:30-17:00)
△ 陜西出版物展示閱覽室
提供館藏陜西地方出版物,包括省內17家出版社呈繳出版的圖書以及部分陜版合訂期刊
服務時間:周二9:00-17:00
讀者須知規章制度
一、衣著整潔、端莊。衣冠不整、穿背心、拖鞋者,謝絕入內。
二、隨身物品請寄存指定地點,不得攜入閱覽室。
三、圖書館內嚴禁吸煙。
四、請勿攜帶易燃、易爆等物品入館,自覺維護公共場所安全。
五、請勿懷抱幼兒進入樓區,兒童須在成人帶領下方可進館。
六、樓內請勿喧嘩、戲鬧、追逐、吵架斗毆,保持環境安靜。
七、愛護公共設施,損壞公物按原價賠償。損壞消防設施, 須送交公安部門處理。
八、請勿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亂畫、亂貼、亂涂、亂刻等。
九、車輛請停放在指定地點。
開館時間
周一 13:30--20:30
周二至周日 8:30--20:30
文明讀者公約
·要衣著整潔。不穿背心、拖鞋入館。
·要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
·要舉止文明。不在館內爭吵、打鬧。
·要保持安靜。不在閱覽室內喧嘩、使用有聲通訊工具。
·要珍惜時間。不在閱覽室內占座位、閑聊、睡覺。
·要愛護公物。不污損建筑設施、毀壞書刊資料。
·要遵紀守法。不做違反館章館規之事。
·要自尊自愛。不做有礙人格和觀瞻之舉。
辦證指南辦證須知
一、申辦條件
年滿16周歲以上的中外人士,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含身份證、戶口薄、駕
駛證、軍人證、護照等)均可辦理。
二、類型和功能
1、普通讀者證:借閱保證金100元,可借中文圖書和中文現刊。
2、參考讀者證:借閱保證金400元,可借中外文圖書和現期期刊。
三、申辦程序
1、填寫《陜西省圖書館讀者證申請表》。
2、將填好的《讀者證申請表》連同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交辦證服務臺工作人員,領取相應的讀者證及保證金收據。
3、使用自助辦證機辦證,按提示操作完成后持打印憑條到辦證服務臺換取保證金收據。
四、注意事項
1、讀者證使用前請仔細閱讀本館各項借閱規則和制度,自覺遵守。
2、對借閱書刊請妥善保管,如有污損或丟失情況,依照《陜西省圖書館文獻
資料賠償條例》處理。
3、讀者證限本人使用,可以替他人代還文獻,但不能代借。
五、掛失與退卡
1 讀者證丟失后,請立即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保證金收據到辦證處掛失。補證需繳納工本費10元,補證后原證自行作廢。
2 退證前需還清所借書刊,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讀者證、保證金收據,退還保證金。
3 退證時保證金收據丟失者,持本人讀者證、有效身份證件及復印件,填寫《讀者證掛失登記表》,掛期滿一個月后退還保證金。
辦證地點:陜西省圖書館一層中央大廳
辦證時間:周 一 13:30—20:00
周二—周日 8:30—20:00
讀者證密碼修改方法:
第1步:通過登陸陜圖主頁點擊導航欄中“讀者服務”欄目進入“密碼修改”
第2步:在“用戶標識”處輸入您的卡號;在“個人密碼”處輸入您的初始密碼
第3步:在“輸入個人新密碼”處輸入您的新密碼;在“再次輸入個人新密碼”處輸入您的相同新密碼
第4步:點擊“修改個人密碼”完成密碼修改
自助辦證
第1步:請在自助辦證機的身份證感應區域感應二代身份證→
第2步:在觸摸屏上選擇申辦“普通借閱證”或“參考借閱證”→
第3步:在入鈔口處交納100元(普通讀者證)或400元(參考讀者證)保證金→
第4步:從讀者證出口處領取讀者證,并打印憑據→
第5步:持打印憑據到辦證服務臺換取保證金收據 。
河南省圖書館 | 福建省圖書館 | 四川省圖書館 |
遼寧省圖書館 | 江西省圖書館 | 首都圖書館 |
截至2008年底,陜西省圖書館設有15個部門,在職職工18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66人,館藏文獻量累計達315萬冊(件)。其中,藏量與品位居全國之首的宋元刻本《磧砂藏》、明代孤本《襄陽郡志》、元代建陽刻本《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明萬歷刻本《海剛峰集》、清雍正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等屬國內稀見的珍本。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陜西省圖書館采用了當今世界*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進行業務管理與服務,為讀者高效利用圖書館和圖書的防盜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為了實現數字資源和信息服務的全民共享,創造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陜西分館于2009年9月16日正式成立。雙方共同投入資金、設備和人力資源,推動數圖分館合作項目的進行和持續發展。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