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
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
李東東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現(xiàn)任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
余海歲1985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學院,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申長雨1984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學院。現(xiàn)任國家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錫銳:全國會計領軍人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
杜彥良1980年畢業(yè)于鐵道兵工程學院(現(xiàn)石家莊鐵道大學)。現(xiàn)任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樹強教授,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現(xiàn)任河北工業(yè)大學黨委書記。
黃宗明教授,1982年本科畢業(yè)于原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鐵道建筑系獲學士學位,現(xiàn)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信息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關天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84畢業(yè)于學校機械系工程機械專業(yè),現(xiàn)任大連交通大學副校長。
馮衛(wèi)星教授,博士,現(xiàn)任河北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王海龍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85年石家莊鐵道學院橋梁工程系本科畢業(yè),現(xiàn)任河北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
周孟波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和石家莊鐵道學院鐵路橋梁專業(y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中國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夏國斌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副總經(jīng)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2年10月畢業(yè)于鐵道兵工程學院橋梁專業(yè)。
彭樹貴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職工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監(jiān)事會主席。
王清明1983年畢業(yè)于原鐵道兵工程學院橋梁系,現(xiàn)為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科技部部長,高級工程師。
許東坤中鐵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宋津喜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孫公新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王歡祥甘肅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黨委副書記。
薛繼連1979年畢業(yè)于學校橋梁工程專業(y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神華股份公司副總裁、朔黃鐵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婁德蘭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董事長、院長、高級工程師。
彭道富1983年畢業(yè)于原鐵道兵工程學院,現(xiàn)任中鐵十八局副總經(jīng)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左其其上善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家莊鐵道大學60年校慶期間為母校捐款一億元。
劉樹山1989年至1993年在該校地下與隧道工程專業(yè)學習,現(xiàn)任中鐵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
張挺軍1984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學院鐵道建筑系鐵道建筑專業(yè),現(xiàn)任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韓邦飛1984年畢業(yè)于學校橋梁工程系,美國弗吉尼亞州交通部高級技術(shù)主管、美國URS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理事 。
趙晉華1984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學院橋梁工程專業(yè),現(xiàn)任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
吳春軍1989年畢業(yè)于石家莊鐵道大學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專業(yè),現(xiàn)任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總經(jīng)理兼局黨委副書記。。
大星,本名李大星,1999年畢業(yè)于電子工程系電氣技術(shù)專業(yè),沃石唱片創(chuàng)始人、總經(jīng)理,中華民歌總編輯,中國音樂流行榜常任評委。
截至2013年9月學校建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1個省級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1個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基地,1個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央企與學校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2個河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交通工程結(jié)構(gòu)力學行為演變與控制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機構(gòu)類別 | 機構(gòu)名稱 | 主管單位 |
省部級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 河北省交通應急保障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 河北省科技廳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交通安全與控制技術(shù)實驗室 | 河北省科技廳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道路與鐵道工程安全保障實驗室 | 河北省科技廳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大型結(jié)構(gòu)健康診斷與控制實驗室 | 河北省科技廳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 河北省工程機械動力與傳動控制重點實驗室 | 河北省科技廳 |
央企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
央企單位 | 名稱 | 負責人 | 所在院系 |
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 工程地質(zhì)災害防控工程中心 | 王明生 | 土木 |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 | 交通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 | 于旭光 | 材料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四研究所 | 城市軌道交通通信與行車控制重點實驗室 | 孫曉云 | 電氣 |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 | 隧道施工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 郭文武 | 機械 |
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基地
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基地
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
工程建設管理研究基地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河北省生態(tài)和發(fā)展環(huán)境研究基地
國家技術(shù)轉(zhuǎn)移示范機構(gòu)
石家莊鐵道大學技術(shù)轉(zhuǎn)移中心
河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河北省大型基礎設施防災減災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河北省大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1月,學校共獲*獎勵1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二等獎1 中國卓越研究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shù)發(fā)明、科技進步、社會科學一等獎39項,二、三等獎150項。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青藏鐵路建設工程
京滬高速鐵路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鐵路客票發(fā)售和預訂系統(tǒng)
秦嶺特長鐵路隧道修建技術(shù)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快速拼裝結(jié)構(gòu)技術(shù)及其在特種工程中的應用
工程結(jié)構(gòu)的振動控制與故障診斷研究及應用
長大隧道全斷面巖石掘進機掘進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
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健康監(jiān)測、安全評估與快速康復技術(shù)
城市松散含水地層中復雜洞群埋暗挖施工技術(shù)研究
高速鐵路大斷面黃土隧道建設成套技術(shù)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高速運動剛?cè)嵯嗷プ饔孟到y(tǒng)非線性建模與振動分析
磁電彈材料波動與斷裂的力學行為研究
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二等獎
土木工程結(jié)構(gòu)區(qū)域分布光纖傳感與健康監(jiān)測關鍵技術(shù)
中國卓越研究獎1項
Green sFunctionsforAnisotropicMagnetoelectroelasticSolidswith anEllipticalCavityora Crack
河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
鐵路全生命周期造價計算與控制原理
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管理綜合研究
學術(shù)資源? 電子期刊
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 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 |
外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 Elsevier SD Springerlink WorldSciNet ASCE ASM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
文摘型外文數(shù)據(jù)庫 | SCI EI CCC |
資源整合平臺 | 超星百鏈云 |
開放獲取資資源 | Open Access Library(開放存取資源圖書館) Open Access(簡稱OA)資源一站式檢索服務平臺 cnpLINKer(中圖鏈接服務) 高能物理10種開放獲取期刊 NSTL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NSTL免費外文期刊 NSTL國際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 Emerald回溯內(nèi)容全國在線 美國科研出版社開放獲取電子期刊 劍橋期刊回溯庫 漢斯出版社(Hans Publishers )免費期刊 |
?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 | CNKI博士論文庫 本校碩士論文庫 非本校碩士論文 超星百鏈云 |
? 學術(shù)期刊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
河北省教育廳主管,石家莊鐵道大學主辦的省級綜合性學術(shù)期刊。
黨委書記 | 王岳森 |
校長 | 楊紹普 |
黨委副書記 | 劉智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杜彥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陳進杰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馬志超 |
副校長 | 劉國欣 |
黨委常委 | 張建民 |
黨委常委 | 劉金喜 |
副校長 | 李金善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榮飛 |
歷任院長(校長)
劉震寰——鐵道兵團干部學校校長兼政委(1952.10-1954.11)
龍桂林——鐵道兵學校校長(1954.11—1962.6)
吳建初——鐵道兵學院院長(1962.11—1966.3)
沈鴻林——鐵道兵學院院長(1970.1—1976.12)
王 敏——鐵道兵技術(shù)學校校長(1976.12—1978.8)、鐵道兵工程學院院長(1978.9—1983.11)
屈 張——鐵道兵工程學院副院長(1983.11—1985.2)、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1985.2—1988.6)
崔中林——石家莊鐵道學院*副院長(1987.3—1991.4)、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1991.4—1993.10)
張守義——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1993.10—1998.9)
姜稚清——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1998.9—2006.4)
王岳森——石家莊鐵道學院院長(現(xiàn)為石家莊鐵道大學)(2006.4—2015.11)
楊紹普——石家莊鐵道大學校長(2015.11—至今)
歷任書記(政委)
崔田民——(兼)鐵道兵團干部學校政委(1950.9—1952.10)
劉震寰——鐵道兵團干部學校校長兼政委(1952.10—1954.11)
李 平——鐵道兵學校政委(1954.7—1962.6)
李慶柳——鐵道兵學院政委(1962.11—1968.3)
院革委會主任(1968.3—1969.12)
鐵道兵學校政委(1970.1—1976.12)
鐵道兵技術(shù)學校政委(1976.12—1978.8)
鐵道兵工程學院政委(1978.9—1982.10)
黎 群——鐵道兵工程學院第二政委(1979.12—1983.11)
王成林——鐵道兵工程學院副政委(1983.6—1985.2)
石家莊鐵道學院黨委書記(1985.2—1992.10)
肖懷安——石家莊鐵道學院黨委書記(1992.10—1999.7)
馬樹強——石家莊鐵道學院黨委書記(1999.7—2004.10)
王岳森——石家莊鐵道學院黨委書記(現(xiàn)為石家莊鐵道大學)(2004.10—至今)
1950年6月,為加強鐵道兵團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適應新中國鐵路搶修、搶建的需要,中央軍委批準組建一所鐵道兵干部學校。
1950年9月1日,解放軍鐵道兵團干部學校在北京成立,即為石家莊鐵道學院的前身。
1950年11月6日,遷駐河南洛陽。
1951年5月,中央軍委批準選址石家莊,干校期間為建國初期和抗美援朝的鐵路搶修培養(yǎng)學員3409名。
1954年4月,中央軍委令更名為鐵道兵學校,師級建制。開始培養(yǎng)鐵道兵初、中級指揮員。
1958年4月,重慶軍事交通學校并入。
1961年,更名為*鐵道兵學校,為建立學院在組織、師資、教材、設施等方面的籌備也已基本就緒。
1961年7月,通過全國統(tǒng)一高考招收大學本科學員,設橋梁、線隧、機械專業(yè),開始為部隊培養(yǎng)高級專門技術(shù)人才。這一時期共畢業(yè)7797人。
1962年7月1日,經(jīng)總參謀部批準更名為鐵道兵學院,軍級建制。設指揮系、工程系和軍事交通系。學院成為一所培養(yǎng)指揮、技術(shù)、政治工作、軍交干部的軍隊高等院校。
1970年3月,中央軍委批復,鐵道兵命令組建鐵道兵學校,行使軍級權(quán)限。
1973年,鐵道工程專業(yè)招生。
1975年,招收部隊高中畢業(yè)戰(zhàn)士學員。
1976年1月,改稱鐵道兵技術(shù)學校。
1978年1月13日,更名為鐵道兵工程學院,仍為軍級建制。
1979年4月,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教育部和總政治部在聯(lián)合通知中,將鐵道兵工程學院列入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屬*批錄取院校,是全軍十三所重點院校之一。
1983年7月8日,總后勤部通知學院軍事交通系從8月1日起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后勤學校。該系于1984年遷至武漢。
1984年1月1日,遵照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隨鐵道兵并入鐵道部,更名為石家莊鐵道學院。
1990年起,與西南交大、北方交大等高校在“橋梁與隧道工程”、“工程機械”、“鐵道工程”、“固體力學”、“斷裂力學”等專業(yè)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生。
1993年,中專部從學院劃出,成立石家莊鐵路工程學校(現(xiàn)名: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1995年,成立石家莊鐵道學院董事會,有鐵道建筑總公司、鐵路工程總公司等30家大型企業(yè)、科研院所參加。
1998年,申報機械設計與理論,道路與交通工程碩士點成功,開始有獨立招收研究生資格。
2000年3月1日,石家莊鐵道學院調(diào)整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河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大學之一。
2001年,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通過建設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yè)教育評估,是河北省*通過此評估的高校。
2003年9月,教育部批準學院為博士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單位,由教育部單獨下達招生計劃,學院負責培養(yǎng),由西南交通大學負責授予學位。
2009年3月,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為博士學位授權(quán)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3月,經(jīng)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決定,石家莊鐵道學院現(xiàn)更名為全國*一所以“鐵道”命名的高校——石家莊鐵道大學。
2011年10月,石家莊鐵道大學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第二批高校名單。
2013年1月,石家莊鐵道大學順利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驗收。同年,成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4年9月,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兩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經(jīng)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設立。
2015年6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yè)生就業(yè)典型經(jīng)驗高校。
2015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國家鐵路局、教育部批準為共建高校。
2016年5月,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大學。
2016年,被河北省列為重點支持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7年1月,獲得2016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技獎。
? 校歌
《石家莊鐵道大學校歌》
張金城 詞
夏 康 曲
在軍旗下誕生,在征途上前進
我們的學院欣欣向榮,欣欣向榮
嚴謹治學,精心育人,課堂里洋溢著我們的青春
努力實踐,結(jié)合工農(nóng),天地間飄揚著我們的歌聲
丹心報祖國,熱血鑄路魂,為鋼鐵長城鋪大地
我們志在千山萬水中,我們志在千山萬水中
? 校訓
嚴謹治學、勇于創(chuàng)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校風)
? 校賦
《鐵道大學賦》
作者:李東東
鐵道大學,欣逢甲子,燕趙金秋,時維庚寅。桃李天下,契闊音問,少長咸集,追昔撫今。高談闊論處,卓犖為杰;騰蛟起鳳時,勝友如云。
遙憶當年披戎裝,舉軍旗,耀軍徽,鑄軍魂。硝煙方盡興大業(yè),志在四方獻青春。逢山開新路,遇水架高橋,不墜青云志,永駐奮斗心。鐵軌浩浩十萬里,拔關奪隘,氣益雄渾。大軍莽莽十五萬,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敢忘千秋家國事,居安樂,思憂患,百萬大裁軍。官兵揮淚卸綠裝,志不改紅心。鐵軍黃埔映肝膽,一脈傳,鐵色存。
合抱之木生毫末,九層之臺起累土。嚴謹治學,精心育人;山高水長,似海師恩。先生三千,傳道授業(yè),釋疑解惑,教誨晨昏。后學六萬,焚膏繼晷,手不釋卷,業(yè)精于勤。借他山之石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俱收并蓄;以華夏經(jīng)傳正本,上下求索,閎中肆外,與時俱進。慎思明辨,學以致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櫛風沐雨,撲面征塵。
鐵道大學,位石家莊,春秋六十,歷歷耕耘。三遷校址,兩番改制,七度更名,一朝出新。關山何迢迢,云天何渺渺,中華逢盛世,神州有鐵魂。任重道遠,更上層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據(jù)2016年8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石家莊鐵道大學共設有18個學院(系、部) 。
土木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學院 | 經(jīng)濟管理學院 | 人文學院 | 交通運輸學院 |
建筑與藝術(shù)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 研究生學院 |
高專學院 | 繼續(xù)教育學院 | 四方學院 | 工程力學系 | 數(shù)理系 |
外語系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截至2018年3月,石家莊鐵道大學共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quán)一級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quán)二級學科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quán)一級學科,52個碩士學位授權(quán)二級學科點, 10個工程碩士授權(quán)領域,10個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yè)學位授權(quán)點,具有同等學歷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擁有8個河北省重點學科,1個河北省重點發(fā)展學科。
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 | 學科名稱 | 批準年份 |
1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2000 |
2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2005 |
3 | 橋梁與隧道工程 | 2005 |
4 | 工程力學 | 2009 |
5 | 計算機應用技術(shù) | 2009 |
6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2013 |
7 | 巖土工程 | 2013 |
8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2013 |
省級重點發(fā)展學科
材料學
博士點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土木工程0814 | 巖土工程 |
結(jié)構(gòu)工程 | |
市政工程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diào)工程 |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
橋梁與隧道工程 | |
交通運輸工程0814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及控制 | |
交通運輸規(guī)劃及管理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
機械工程0802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車輛工程 |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
學術(shù)型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
序號 | 學科、專業(yè) | 培養(yǎng)單位 | 所屬一級學科 | 批次 |
名稱 | ||||
1 | 巖土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2 | 結(jié)構(gòu)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
3 | 橋梁與隧道工程 | 2000年第八次審核 | ||
4 | 市政工程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5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diào)工程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6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
7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1997年第七次審核 | |
8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 | 2000年第八次審核 | |
9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交通運輸學院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10 | 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11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 工程力學系 | 力學 | 2010 |
12 | 流體力學 | 2010 | ||
13 | 結(jié)構(gòu)力學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
14 | 工程力學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15 | 計算機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 | 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 | 2010 |
16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2010 | ||
17 | 計算機應用技術(shù)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
18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經(jīng)濟管理學院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19 | 會計學 | 工商管理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20 | 企業(yè)管理學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21 | 旅游管理 | 2010 | ||
22 | 技術(shù)經(jīng)濟及管理 | 2010 | ||
23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24 | 機械電子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
25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1997年第七次審核 | ||
26 | 車輛工程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27 | 材料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28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2010 | ||
29 | 材料加工工程 | 2010 | ||
30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 | 2003年第九次審核 |
31 | 電機與電器 | 2010 | ||
32 | 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 | 2010 | ||
33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shù) | 2010 | ||
34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shù) | 2010 | ||
35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人文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36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
37 |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 | 2010 | ||
38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2010 | ||
39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2010 | ||
40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2010 | ||
41 | 檢測技術(shù)與自動化裝置 | 機械工程學院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2005年第十次審核 |
42 | 應用數(shù)學 | 數(shù)理系 | 數(shù)學 | 2018 |
43 | 基礎數(shù)學 | |||
44 | 計算數(shù)學 | |||
45 | 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 | |||
46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
47 | 建筑歷史與理論 | 建筑與藝術(shù)學院 | 建筑學 | 2018 |
48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
49 | 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 | |||
50 | 建筑技術(shù)科學 | |||
51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2016 |
52 | 網(wǎng)絡空間安全 | 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 網(wǎng)絡空間安全 | 2018 |
專業(yè)型碩士授權(quán)點
序號 | 專業(yè)學位類別 | 代碼 | 培養(yǎng)領域 | 批準時間 | 開始招生年 | 所屬單位 |
1 | 工程碩士 | 085213 | 建筑與土木工程 | 2005 | 2005 | 土木工程學院 |
2 | 工程碩士 | 085222 | 交通運輸工程 | 2005 | 2005 | 交通運輸學院 |
3 | 工程碩士 | 085201 | 機械工程 | 2006 | 2006 | 機械工程學院 |
4 | 工程碩士 | 085211 | 計算機技術(shù) | 2009 | 2009 | 信息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 |
5 | 工程碩士 | 085224 | 安全工程 | 2009 | 2009 | 土木工程學院 |
6 | 工程碩士 | 085239 | 項目管理 | 2010 | 2010 | 經(jīng)濟管理學院 |
7 | 工程碩士 | 085207 | 電氣工程 | 2010 | 2010 |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
8 | 工程碩士 | 085204 | 材料工程 | 2010 | 201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9 | 工程碩士 | 085236 | 工業(yè)工程 | 2010 | 2011 | 機械工程學院 |
10 | 工程碩士 | 085240 | 物流工程 | 2010 | 2011 | 經(jīng)濟管理學院 |
11 | 工商管理碩士 | 125100 | 2010 | 2011 | 經(jīng)濟管理學院 |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官網(wǎng)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800余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近1000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職稱人員23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稱人員450余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416人。 有2個*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1個河北省首批“巨人計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專職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教學名師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多人;燕趙學者2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共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彥良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尚合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趙正旭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趙正旭
973首席科學家
楊紹普教授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楊紹普教授、朱永全教授、楊廣慶教授 、馮文杰教授
*教學團隊
土木工程專業(yè)地下工程教學團隊 帶頭人:朱永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工程機械專業(yè)方向教學團隊 帶頭人:杜彥良
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
智能材料結(jié)構(gòu)的動力學與控制關鍵問題研究團隊
教學建設截至2013年9月,石家莊鐵道大學有1個本科教學工程,2個*精品課程,51個省級精品課程,5個*特色專業(yè),4個卓越工程師專業(yè)。
本科教學工程
土木工程專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
*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通過時間 |
工程機械 | 杜彥良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07 |
隧道工程 | 朱永全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4 |
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通過時間 |
計算機網(wǎng)絡 | 范通讓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11 |
工程機械 | 杜彥良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11 |
彈性力學 | 劉淑紅 | 本科 | 理學 力學類 | 2011 |
基礎工程 | 楊廣慶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11 |
建筑材料 | 籍鳳秋 | 本科 | 工學 材料類 | 2011 |
鐵路行車組織 | 王明生 | 本科 | 工學 交通運輸類 | 2010 |
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 | 邸書靈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10 |
VB程序設計 | 王學軍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10 |
測試技術(shù) | 馬懷祥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10 |
市場營銷 | 王輝 | 本科 | 管理學 工商管理類 | 2010 |
水力學 | 齊清蘭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10 |
橋梁墩臺與基礎工程 | 王慧東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10 |
地下鐵道 | 孫星亮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10 |
數(shù)據(jù)庫原理 | 樊金生 | 本科 | 理學 電子信息科學類 | 2009 |
網(wǎng)絡安全技術(shù) | 范通讓 | 本科 | 理學 電子信息科學類 | 2009 |
供熱工程 | 田玉卓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09 |
機械原理 | 杜立杰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09 |
經(jīng)濟法 | 李利軍 | 本科 | 法學 法學類 | 2009 |
基礎會計學 | 梁毅剛 | 本科 | 經(jīng)濟學 經(jīng)濟學類 | 2009 |
電路 | 王碩禾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09 |
大學物理實驗 | 鄭喬 | 本科 | 理學 物理學類 | 2009 |
理論力學 | 劉淑紅 | 本科 | 理學 力學類 | 2009 |
工程爆破 | 劉勇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9 |
橋梁工程 | 王慧東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9 |
工程地質(zhì) | 李忠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9 |
鋼結(jié)構(gòu)設計理論 | 段樹金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9 |
無機化學 | 楊惠芳 | 本科 | 理學 化學類 | 2009 |
道路交通規(guī)劃 | 牛學勤 | 本科 | 工學 交通運輸類 | 2008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徐長山 | 本科 |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 2008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任立新 | 本科 |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 2008 |
信息技術(shù)基礎 | 王學軍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08 |
傳感器原理 | 馬懷祥 | 本科 | 工學 儀器儀表類 | 2008 |
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 | 池建斌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08 |
鐵路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舊) | 段曉晨 | 本科 |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2008 |
大學物理(舊) | 楊慶芬 | 本科 | 理學 物理學類 | 2008 |
高等數(shù)學 | 牟衛(wèi)華 | 本科 | 理學 數(shù)學類 | 2008 |
線性代數(shù)與幾何 | 張保才 | 本科 | 理學 數(shù)學類 | 2008 |
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理論 | 段樹金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8 |
土力學 | 岳祖潤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8 |
隧道工程 | 朱永全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8 |
工程測量 | 王國輝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8 |
鐵道工程 | 王明生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7 |
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 | 王書海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07 |
內(nèi)燃機 | 馮國勝 | 本科 | 工學 機械類 | 2007 |
建筑施工項目管理 | 韓同銀 | 本科 |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2007 |
電工電子技術(shù) | 高蒙 | 本科 | 工學 電氣信息類 | 2007 |
材料力學 | 張效松 | 本科 | 工學 工程力學類 | 2007 |
工程力學實驗 | 張效松 | 本科 | 工學 工程力學類 | 2007 |
結(jié)構(gòu)力學 | 武蘭河 | 本科 | 工學 工程力學類 | 2007 |
路基路面工程 | 王祥琴 | 本科 | 工學 土建類 | 2007 |
金屬材料學 | 于旭光 | 本科 | 工學 材料類 | 2007 |
*特色專業(yè)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卓越工程師專業(yè)
本科層次:
土木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研究生層次:
建筑與土木工程
機械工程
?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06月,獲得*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61項。在美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MCM)比賽、全國大學生英語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大賽、大學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周培源力學競賽、挑戰(zhàn)杯科技大賽等國際和*賽事中,榮獲國際獎10余項,*獎3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30余項。21名學生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shù)獎--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25名學生被評為“詹天佑班優(yōu)秀學生”,并獲“詹天佑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考研率連續(xù)多年保持在20%以上,很多學生以專業(yè)*成績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錄取。學校注重思想教育,先后涌現(xiàn)出楊之亞、谷學志、許法東等一批“全國見義勇為優(yōu)秀大學生”、“河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先進典型,4個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1個班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標兵”,校團委2003年和2009年分別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和“全國五四紅旗團委”,2014年獲批“全國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創(chuàng)新試點單位”。
對外交流學校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等10多個國家的20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gòu)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在教學、科研、合作培養(yǎng)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學校每年選派在校生到國外合作院校交流學習,有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留學生在學校學習土木、機械、電氣等工程領域?qū)I(yè)以及BBA、MBA和漢語言專業(yè)。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wǎng)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