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陜西師范大學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被譽為西北地區 “ 教師的搖籃 ” 。國家“111計劃”即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2011計劃”高校;是國家“211工程”、是國家培養高等院校、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是六所教育部直屬重點師范大學之一。
陜西師范大學,機構設置。學校地圖。
學!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原則上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培養,學生主要學習通識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后兩年進行專業培養,學生主要學習專業課程模塊、教師教育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實踐教學模塊。學生入學一年后實行一次專業分流,可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重新選擇專業(特殊專業除外),轉入與轉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內(專業分流辦法若有變化,按國家新政策執行)。學!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通識培養有兩個層面,*是學校層面的通識教育,主要體現在學校整體設計的通識模塊的課程;第二個是學院層面的通識教育,主要體現在學院設計的學科基礎模塊課程。
通識模塊課程是學校平臺課程,包括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通識必修課程主要包括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及程序設計、大學體育、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等數學和大學語文等。通識選修課程包括公共限定選修課和公共任意選修課,公共限定選修課分為5個系列:人文社會科學系列、科學技術系列、教師教育系列、藝術體育系列、健康教育系列等。同時,啟動了“教授講堂”——核心公選課,以提高教學質量。
學科基礎模塊課程是學院平臺課程,包括相關學科基礎課和本學科基礎課程兩部分。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必須在新生入學后的*學期開始開設,可跨學科、跨專業設置。本學科基礎課程是各學院為各專業(方向)設置的共同基礎課程,課程內容要強調基礎性。
專業模塊課程是專業平臺課,是適應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職業定位的、獨立的且能形成有機整體的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包括專業限定選修課和專業任意選修課,專業限定選修課是根據專業特點, 開出若干組柔性課程,每一組課程代表本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或系列;專業任意選修課是學院的通選課,是各學院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單位的課程資源而設置的,本學院各專業學生都可以自由選修。
教師教育課程主要是為師范類學生設計的課程模塊,旨在從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精神倫理出發,培養師范生的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專業態度、專業身份和終身從教的能力。教師教育課程作為一個開放的課程模塊,非師范專業學生也可以修讀。對于非師范專業學生,可設置專業技能模塊,加深學科專業技能。
實踐模塊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與素質的基礎實踐;二是以職業訓練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實踐;三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綜合實踐。同時將分散的見習和集中的實習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并實施混合編組的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新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究生教育陜西師范大學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國開展研究生教育較早的學校之一。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學校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究生教育事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1981年批準學校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87年批準為開展“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工作的試點單位,1996年確定為首批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16家試點單位之一,2003年批準為招收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單位。
經過近30年的努力,學校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學,F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語言文學、歷史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等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57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另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國家現有的12個學科門類中我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個,形成了布局全面,結構合理的研究生教育體系。
學,F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重點學科3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2 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 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 1 個,陜西省重點研究中心3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3個。
學校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知名的專家學者,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成果豐富、治學嚴謹、學術水平高的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154名,碩士生指導教師570名。截至目前,共為國家培養了4000多名基礎理論扎實、綜合素質好的高層次人才。特別是近幾年,研究生招生范圍與規模迅速擴大, 2007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70名,碩士研究生1707名,目前各類在校研究生總數達到6106名(含教育碩士等)。
陜西師范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于1944年成立的陜西省立師范?茖W校和于1945年建立的國立西北大學文學院的教育學系。1949年8月以省立師專為基礎,歸并西大教育系,組成西北大學師范學院。1952年8月,西北大學師范學院獨立設置,并在西安市南郊吳家墳附近選址建校,于1954年8月21日正式獨立建制,改校名為西安師范學院。1960年初與始建于1956年的陜西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陜西師范大學,屬陜西省領導。1978年6月,改為原國家教委直屬學校。
2005年底,陜西師范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國際交流與合作處是陜西師范大學執行涉外政策、協調國際交流與合作事務的職能部門和辦事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起草全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發展規劃;為學校領導提供咨詢;協調全校外事活動,為院系的教學、科研和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信息服務;負責學校外事接待活動的策劃、實施;校際交流計劃的統籌管理,包括計劃的制定、協議的擬訂、交流項目的實施和運轉情況的跟蹤管理、服務;外國留學生和研究學者的歸口管理,包括發展規劃的制訂、參與招生、外事和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外國專家的聘請、報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國際會議的審核報批;境外辦學的聯絡、審核和報批;教職工因公出國(境)和學生因公出國(境)護照、簽證(通行證)的辦理,教職員工因私出國(境)校內有關手續的辦理;校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事務。
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培養體系完備的綜合性一流師范大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萬余人。學校還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系,培養留學生近3000人。
陜西師范大學創建于1944年,前身是陜西省立師范?茖W校,1954年定名為西安師范學院。1960年與陜西師范學院合并,成立陜西師范大學,197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建校60 多年來,在劉澤如、李綿、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領導下,在幾代師大人的努力下,學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已發展成為一所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范大學,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10 萬余人,形成“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優良校風。學校目前面向全國31個。ㄊ小^)招生,還在港、澳、臺地區招收研究生,F任黨委書記江秀樂教授,校長房喻教授。
學校位于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積 2700 余畝,建有長安、雁塔兩個校區。長安校區從 2000 年開始建設,目前已成為學校的主校區,主要承擔本科三、四年級和研究生的教育培養任務;雁塔校區已有近六十年的辦學歷史,主要承擔本科一、二年級基礎課和通識課教學以及教師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培訓以及留學生教育等任務。兩校區功能定位明確,布局合理,建筑環境各具特色。雁塔校區古樸典雅、鐘靈毓秀,長安校區現代開放、氣勢恢宏。學校先后被教育部、陜西省授予“文明校園”稱號。
學,F設有18個院(系),兩個基礎教學部和少數民族預科部,62個本科專業;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7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7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另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和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在國家現有12個學科門類中學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有*重點學科 1 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陜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各類研究中心(
所)51 個。學校設有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教師干部培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等辦學機構,此外,還設有教育部西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西北綜合圖書資料中心以及*唐史學會、*古都學會等幾十個學術團體和學術機構。師資力量截至2015年3月12日,學校有專任教師1740余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0%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近66%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近400人,副教授680余人,博士生導師293人,雙聘院士5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特聘教授10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共52人,*教學名師2人,*教學團隊3個,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2人,省級教學名師19人,省級教學團隊25個,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6人,陜西省“三五”人才、“三秦學者”“百人計劃”等人才工程入選者42人,陜西省百名青年文學藝術家扶持計劃入選者3人。學校積極調整用人政策,聘請了近百名國內外著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其中有院士10余人。院系設置截至2015年3月12日,學校設有21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除此之外,學校還設有遠程教育學院、教師干部教育學院等辦學機構;開設68個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 | 下設系別 |
---|---|
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系、哲學系、法學系、行政管理學系、社會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系、教育管理系、學前與特殊教育系、教育技術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聲樂系、鋼琴系、器樂系、音樂學系、舞蹈系 |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 地理科學系、旅游管理系、環境科學系、地球信息科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系、生物教育系、生物技術系 |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 中文系、對外漢語教學系、文秘教育系 |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系、文博系 |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數學系、統計與應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 物理系、電子系 |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 經濟學系、金融學系、工商管理系、法商系、電子商務系、公共管理系、財務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系、應用化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 心理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 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編輯出版系、播音與主持藝術系、廣播電視編導系 |
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系、 食品質量與安全系 |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 英語系、翻譯系、俄語系、日語系 |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體育系、運動系 |
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國畫系、油畫系、工藝設計系、環藝系 |
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陜西師范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化學系 |
陜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 |
陜西師范大學民族教育學院 | |
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 | |
陜西師范大學理工科基礎教學部 | |
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 | 后勤*集團 |
陜西師范大學檔案館 | 后勤第二集團 |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 校醫院 |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愛衛會 |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
陜西師范大學幼兒園 | 師大錦園國際學校 |
計生委、社區居委會 | 師大金泰絲路花城學校 |
南方辦事處 | 師大金泰假日花城小學 |
教學儀器廠 | 師大奧林匹克花園學校 |
師大大興新區小學 |
職務 | 姓名 |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甘暉 | 校長 | 程光旭 |
黨委副書記 | 王濤(兼副校長)、 張建祥(兼紀委書記)、司曉宏 | 副校長 | 張渭淮、 趙彬、蕭正洪、王武海 游旭群 |
黨委常委 | 任應坤、盧勝利 | 副校級干部 | 馮旭東 |
校長助理 | 楊祖培、黨懷興 |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