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上海大學
首頁:
www.shu.edu.cn
上海大學,訪客,學生。
上海高校。教育網站,高校大學。
學術研究/上海大學
科研基地截止2015年3月,學校擁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2個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2個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2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1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2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個上海高校智庫建設項目,1個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2個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3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研機構一覽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培育) |
---|
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制備國家重點實驗室 | 省部共建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新型顯示技術及應用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復合與先進分散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學術研究基地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實驗基地 | |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
特大城市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學校) | |
省部級科研機構一欄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
上海市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種與應用重點實驗 | 上海市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電站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力學在能源工程中的應用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鋼鐵冶金新技術開發應用重點實驗室 |
上海市高溫超導重點實驗室 | | |
上海市、市教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市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市資源環境新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市教委自動化制造裝備及驅動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市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
有機光電顯示設計與制造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 先進復合材料設計與制造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 |
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 (2個):公共藝術創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應用產學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1個) :轉型期長三角都市圈文化價值變遷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1個):“文化繁榮與社會發展”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1個):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體發展協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個):社會學E-研究院、網格技術E-研究院、現代力學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庫建設項目(1個):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藝術創新工作室(1個):影視與新媒體創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中國城市新移民問題研究中心、宗教與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有機復合污染分析與控制、智能裝備技術、材料微結構調控及能量轉換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能源動力重大裝備關鍵材料
其他上海市級科研機構:上海功能納米材料中試技術服務平臺 | 上海市應用數學與力學研究所 | 上海機器人研究所 |
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臺 | 上海市非線性科學活動中心 | 上海電子物理研究所 |
上海汽車金屬材料研究工程中心 | 上海光纖技術與現代通信研究所 | 上海射線應用研究所 |
上海計算數學和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 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 |
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 | 上海經濟管理中心 | 上海熱處理技術研究所 |
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上海市老年社會學研究所 | 上海司法研究所 |
上海黨政研究中心 | 上海勞改法學研究所 | |
還有各種校級,校企聯合(寶鋼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汽車集團,上廣電,上海飛樂股份,上海自儀,航天科工集團,香港瑞安集團,美國INTEL,SYBASE,SGI,芬蘭國家技術研究院(VTT),法國ESSILOR國際集團等),國際合作科研實驗室,研究所、研發中心共計百余個。
學術資源據上海大學圖書館2014年官網顯示,上海大學圖書館目前共有館藏圖書資料360余萬冊(件),定購中外文現刊3000多種,其中外文期刊489種。已引進的中外文數據庫已覆蓋了上海大學所有學科范圍,包含了國內外二次文獻數據庫、電子圖書、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學位論文以及事實數據庫等。圖書館現可提供中國學術期刊網、維普科技期刊、超星數字圖書館、SCI 、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幾十余種網絡和光盤數據庫,可供使用的中外文電子期刊1.8萬余種,中文電子圖書30萬余種。2010年,上海大學收藏了錢偉長院士畢生學術藏書,共計10000余冊。
《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雙月刊),創刊于1995年。名譽主編周邦新院士,主編孫晉良院士。入選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200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同時,刊物被美國《數學評論》(MR)、《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M)、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數據庫、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數據庫等十余種國內外檢索性文摘和數據庫收錄。《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先后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評定為來源期刊、收錄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先后進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后、“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上海市*學報”,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AJ規范執行優秀獎。
科研成果據學校*官網顯示,上海大學學?蒲心芰退教幱谌珖咝O冗M行列。國際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的學術論文數分別位于全國高校50、44、23位,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位于全國高校21位,科研經費位于全國高校41位。2012年由我校兩位院士領銜的2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度有11項成果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5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2014年新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21項,經費8268.8萬;新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3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5項。學校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高新技術開發區,還有各類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個。上海大學2011年科研總經費達6.05億。2012年新獲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60項,經費9841萬元。2012年,“都市社會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工程項目,新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9項(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12項。在多個領域創造出一大批國內,國際有影響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累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委科技進步獎百余項。2014年知名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數據庫統計顯示,上海大學共計有:物理、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數學、臨床醫學6個學科的科研實力進入全球研究機構前1%,上海大學科研競爭力在全國千所高校中排名第23名,上海市第3名(僅次于復旦,上海交大)。
學校領導/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主要領導列表(2014年) |
---|
姓名 | 職務 |
羅宏杰 | 上海大學大學黨委書記 |
羅宏杰 | 上海大學校長 |
李友梅 |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夏小和 |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校工會主席 |
徐旭 |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汪敏 | 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
叢玉豪 | 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
吳明紅 | 上海大學副校長、常委 |
唐豪 | 上海大學副校長 |
辦學實力/上海大學
學科建設截止2014年11月,學校設有67個本科專業、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種碩士專業學位(其中工程碩士含19個工程領域);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自主增設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3個交叉學科博士點);1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6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 ;
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數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機械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藝術學理論、 術學、 設計學、 新聞傳播學、 戲劇與影視學、 社會學、 力學、 應用經濟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42個):數學 、物理學、化學、系統科學、統計學 、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 、世界史外國語言文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法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土木工程、設計學、社會學、力學、音樂與舞蹈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冶金工程、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號與通信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新聞傳播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國史、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和美術學
國家重點學科(4個):鋼鐵冶金、機械電子工程、流體力學、社會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鋼鐵冶金
上海市一流學科(11個):社會學、世界史、數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第三期)(11個):中國現當代文學、傳播學、電影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無線電物理、固體力學、材料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環境工程、美術創作中心、公共藝術創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學科(第五期)(8個):數學科學與技術,納米材料化學 ,計算機高可信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 ,電路與系統,電影學,近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史 ,傳播學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個):會展技術與藝術,知識產權法,中國語言文學,英語,美術學,影視傳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應用物理光電子技術,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學,計算機,機電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檔案學,社會學
“211工程”公共服務平臺(3個):高性能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十一五”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群(12個):應用基礎研究學科群、高新技術與工程學科群、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群、藝術類學科群和經管類學科群等
學科排名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是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的學科劃分,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此次評估中,上大共有39個學科參評,排名全國前五的學科有2個,前十的學科有8個,前十五的有11個。具體評估結果如下 :
理學類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
1 | 系統科學史 | 6 | 4 | 統計學 | 45 |
2 | 數學 | 25 | 5 | 化學 | 48 |
3 | 物理學 | 32 | | | |
工學類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1 | 冶金工程 | 5 | 9 | 電氣工程 | 29 |
2 | 核科學與技術 | 9 | 10 | 機械工程 | 29 |
3 | 力學 | 14 | 11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33 |
4 | 軟件工程 | 52 | 1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33 |
5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26 | 13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33 |
6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26 | 14 | 土木工程 | 37 |
7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27 | 15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39 |
8 | 生物醫學工程 | 29 | 1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8 |
人文社科類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1 | 社會學 | 8 | 6 | 應用經濟學 | 36 |
2 | 新聞傳播學 | 10 | 7 | 理論經濟學 | 37 |
3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7 | 8 | 哲學 | 37 |
4 | 世界史 | 26 | 9 | 外國語言文學 | 37 |
5 | 中國語言文學 | 32 | 10 | 法學 | 44 |
管理學類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1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9 | 3 | 工商管理 | 50 |
2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47 | | | |
藝術類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序號 | 學科名稱 | 排名 |
1 | 戲劇與影視學 | 4 | 4 | 藝術學理論 | 13 |
2 | 美術學 | 9 | 5 | 音樂與舞蹈學 | 24 |
3 | 設計學 | 13 | | | |
師資力量截止2014年1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824人,其中教授577人、副教授924人,博士生導師43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679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外籍院士1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8人(含青年千人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6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上海市“千人計劃”入選者16人(其中短期10人,長期5人,創業類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54人(其中特聘教授43人,講座教授8人,跟蹤計劃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41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黃宏嘉 | 傅家謨 | 周國治 | 劉元方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徐匡迪 | 周邦新 | 孫晉良 | 李三立 | |
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 羅宏杰 | 周邦新 | | |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陳立群 | 劉建影 | 吳明紅 | 錢躍竑 | 任忠鳴 |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 | 吳明紅 | 錢晉武 | 施利毅 | 錢躍竑 |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陳立群 | 任忠鳴 | 羅宏杰 | 魯雄剛 | 李根喜 |
吳明紅 | 吉永華 | 錢躍竑 | 宋任濤 | |
*“千人計劃” | 余解臺 | 胡志宇 | 劉建影 | 孫亞平 | 周振 |
肖衡 | | | |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董麗敏 | 費敏銳 | 張建華 | 鐘慶東 | 吳明紅 |
宋任濤 | 魯雄剛 | 翟啟杰 | 趙來軍 | 張文紅 |
張海 | 劉云啟 | |
|
*、市級教學團隊列表團隊名稱 | 領銜老師 | 級別 |
---|
土木工程專業學科基礎課教學團隊 | 葉志明 | *\市級 |
社會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 李友梅 | *\市級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陳新漢 | 市級 |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 | 辛子華 | 市級 |
工科專業基礎力學教學團隊 | 陳立群 | 市級 |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 鞠魯粵 | 市級 |
數控測量技術教學團隊 | 張萍 | 市級 |
院系設置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學設有28個一級學院,其中26個學院和2個校管系;4個二級學院。
一級學院 |
序號 | 學院\校管系 | 序號 | 學院\校管系 |
1 | 上海大學社區學院 | 15 |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
2 | 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 | 16 | 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
3 | 上海大學理學院 | 17 | 上海大學中歐工程學院 |
4 | 上海大學文學院 | 18 |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 |
5 |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 19 | 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
6 | 上海大學法學院 | 20 |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
7 | 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 21 |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
8 |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 22 |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 |
9 |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23 |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 |
10 | 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24 | 上海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11 | 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 25 | 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
12 |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26 |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 |
13 |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 27 | 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 |
14 |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 28 | 上海大學土木工程系 |
二級學院 |
序號 | 學院 | 序號 | 學院 |
1 | 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 3 | 上海大學管理教育研究院(MBA中心) |
2 | 上海大學翔英學院 | 4 | 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 |
教學建設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學建有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美術學,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3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實驗教學中心、上海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上海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截至2014年5月,上海大學建有*精品課程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有32門,校級精品課程108門。
省級精品課程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 | 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 | 社會學概論 |
傳播學概論 | 電路 | 材料工程網絡系列課程 | 材料及成形技術 |
運動控制系統 | 大學物理 | 計算機文化和應用技術 | 數學分析 |
汽車營銷實務 | 通信原理 | 高等數學 | 影視美學 |
基礎會計學 | 土力學 | 藝術概論 | 理論力學 |
廣播新聞學 | 統計學 | 文學導論 | 網絡營銷 |
數字信號處理 | 人力資源管理 | 魯迅精讀 | 大學網球 |
羽毛球 | 精度設計、檢測及應用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并行處理 |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是擁有國家試點學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的首批高校之一。2008年,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 截止2014年,上海大學學生先后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世界ROBOCUP機器人足球比賽、“JA中國大學生商業挑戰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運動會男子排球獲得一等獎或冠軍,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以及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中獲得佳績。2003年10月,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上海大學已被國家部委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成為首批與國家留學基金委簽約的“211工程院校”之一。上海大學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50所“就業經驗典型高!敝,2014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11%。
國際交流上海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截止2014年5月,已與日本早稻田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英國利茲大學、英國女王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法國技術大學集團、格勒諾布爾大學、美國紐約大學、康奈爾大學、瑞典查爾摩斯理工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等176 所高校簽署校際合作協議,與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和俄羅斯等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校際學術合作與交流關系。與此同時,學校不間斷地派遣教師出國進修、考察和學術交流,每年也都有大批國際知名學者來校訪問、交流,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愛德華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等教授,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先后來訪;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德國克·馮·克利欽,楊振寧,李政道教授先后被聘為名譽教授;此外,原法國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
,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等外國政要先后訪問過上海大學。學校在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3630人,其中學歷生569人 , 2013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單位。學校建有3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學校已與北美洲、歐洲、亞洲等地區的大學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學院。
學校排名國家教育部公布的全國各類高校有二千余所,其中中央部屬高校就有110所,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有75所,上海大學在2010年度《中國大學評價》中國大學學科綜合排名中列全國第38位,多年來一直位列上海地區各高校(包括中央部屬高校10所)前六強,上海市屬高校*名,其中社會科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等學科的統稱)即高考中的文科;自然科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統稱)即高考中的理科均被列為A級;還被公認為近十年來中國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2014年,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志和英國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共同評選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上海大學名列全亞洲高校第72位,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14位,上海地區前4強,(僅次于復旦,上海交大和同濟),是大陸地區名次上升最快的高校。
排名名稱 | 年度 | 大陸排名 | 備注 |
QS亞洲大學排名 | 2014/15 | 14 | 上海地區第4 |
QS世界大學排名 | 2013/14 | 19 | 上海地區第4 |
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 | 2014/15 | 44 | 上海地區第6 |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 2013/14 | 56 | 上海地區第8 |
武漢大學(中國高校競爭力評價報告) | 2013/14 | 48 | 上海地區第5 |
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 | 2014/15 | 73 | 上海地區第6 |
知名校友/上海大學
政治界楊尚昆: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26年入上海大學學習。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之一,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許繼慎:革命烈士,中國紅軍早期杰出高級指揮員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何秉彝:革命烈士,五卅時間主要活動者,1924年進入上海大學社會系,積極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12月被選為上海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不久,任上海學生聯合會秘書,共青團上海地委組織主任。同年底,協助劉華開展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30日,參加“五卅”示威游行,遭帝國主義巡捕鎮壓,中彈犧牲。時年23歲。李碩勛:革命烈士,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梁披云:全國政協第六、第七、第八屆委員,著名教育家和書法家,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學,獲文學學士。徐匡迪:歷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兼院長,上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上海市高教局局長 ,F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上海大學校董會主席、終生教授。費孝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夏征農: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原市委書記,上海大學顧問。王力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上海工大計算機工程系校友。王林鶴: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全國勞動模范,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尹弘: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薛潮: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燕群:上海市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
科學界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63年畢業于上?拼笊锵怠A謬鴱姡褐袊茖W院院士,1964年畢業于上?萍即髮W化學系。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茀f副主席、全國勞模,1968年畢業于上?拼蠡瘜W系有機化學專業。陳騊聲: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創立了上?拼笊锕こ滔担蜗抵魅。鄒元爔: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創辦上海科大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嚴東生: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上海科大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郭本瑜:著名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于上海科大數學系,上?拼蟪崭毙iL。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海科大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于上海科大生物物理化學系。胡金豪:上海天文臺黨委副書記副臺長。1975年上?拼鬅o機材料專業畢業謝 宇: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2年畢業于上海工大冶金工程學系干 勇: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
,1982年于上海工大獲碩士學位。李蕓: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教育界王生洪:曾任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市政協副主席,1965年畢業于上?拼蠊こ塘W系 。曹家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上海電力學院校長。騰建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楊德廣: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校長。鄭令德: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委員會書記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上海工大電機工程系校友。周鴻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劉人懷: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校長。
工商界周忻: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1990年畢業于上海工大機械工程系。周文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城建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力學系博士,師從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錢偉長院士。張林檢:上海市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儀電控股(集團)董事長。馬新生: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大學研究生學歷。倪建達: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實城市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1992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經濟管理專業。 劉培森:上海英達國際人才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工大1980屆機械專業。胡逢康:曾任飛利浦照明電子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飛利浦照明亞太區CTO(首席技術官);現任“縱領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楊士寧: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營運官,上海科大電子系77屆。唐 豪:上海市工商聯合會,上海市商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王 喆:寶鋼集團資深高級技術專家。李世平:寶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書記。解建平:寶山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克明:中國戴迪國際健康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朱皓:上;埒Q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志明:新航星集團董事長。彭宏陵:香港宏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泰康:科威特華僑華人協會主席。吳。豪ッ骺I鑫化工原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紅陽:上海飛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春林:上海德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祥:中國富豪,上?炻雇顿Y(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87年畢業于上海工大。俞勇: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93屆校友。廖建偉:上海興安得力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計算機學院90屆校友。郭瑋:新致軟件公司董事長。張維華:上海電信黨委書記。吳錫龍:上海電信總經理。王文海:寶信軟件公司董事長,上海工業大學校友。龔少暉:35互聯(中國頻道)CEO,1988年畢業于計算機學院錢文明:上海博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95屆自動化專業博士生龔其恩:美國鵬博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及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1985年畢業于上海工大機械制造專業。江燕: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科技開發部經理、研發中心主任,上?拼蟾叻肿酉87屆。蔡國鈞:全國勞動模范、上海亞太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總裁,上海工大計算機系77屆。林野:國家電網華東公司總經理,77屆校友。
人文界龔方震:原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研究室主任,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畢業于上大法學院。劉達臨:上海大學社會系教授,亞洲性學聯合會主席,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葛紅兵:中國當代有代表性的著名學者、作家。戴望舒:現代著名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和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1998年在上海大學中國電影史專業研究生畢業。高韻斐: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社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聞學會副會長。郭敬明:中國著名青年作家,2002年進入上大影視藝術工程專業,后轉為影視藝術技術專業。許杰: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早年畢業于上大中文系,是*位擔任美國重要藝術博物館的華裔館長。
政法界翟建: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鮑培倫: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江憲:上海市首屆東方大律師。陶鑫良:全國著名知識產權律師,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鐘人鑒:著名銀行金融業務律師,上海虹橋正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藝術界陳逸飛,杰出華人畫家,1965年畢業于上大美院。謝晉,中國著名導演,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首任院長。邱瑞敏,中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糇穑虾L祉嵨幕灱s歌手,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亞洲賽區三強。他獨特的“島歌唱腔”深邃悠遠、清澈動人、宛如天籟。顧偉璽,著名中國畫家,原上海大學公共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現為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歷史沿革/上海大學
民國時期上大成立時,正值國父孫中山于廣州蒙難脫險,留駐上海,籌劃改組國民黨,培養革命人才,對上大甚為關注。他希望上大辦成“以貫徹吾黨之主張,而盡言論之職責”的革命學校。上大集中眾多共產黨員,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一個重要活動據點!八囊欢狈锤锩儼l生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稱“上海大學是赤色大本營”。上大師生參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上大因其歷史功績和地位,被稱為“五四運動有北大,大革命時期有上大”。在當時的流行一句俗語:“武有黃埔,文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鄙洗筌Q名當時的中國一流名校,培育出許多重要的國共兩黨領袖人物。1922年春,牧師王理堂(烈士王霽初的伯父)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號附近),創辦東南高等師范?茖W校,為創校校長。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干部,中共總書記陳獨秀決定創辦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他曾與李大釗等人多次醞釀籌劃。此時正值東南高等師范學校事發,陳獨秀力排眾議,經主導黨中央研究后,決定接受師生們的要求,將東南高等師范改建為上海大學。1922年10月23日,該校由東南高等專科師范學校改組,邀請于右任出任校長。校舍為老式石庫門2層樓房10余間。蔡元培、汪精衛、章太炎、張靜江等人擔任校董,邵力子為副校長(當時是共產黨員,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長),共產黨人鄧中夏任總務長,瞿秋白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校務工作主要由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所主持。1923年12月校*會議即評議會改為行政委員會,于右任為當然評議員,評議員有邵力子、葉楚倫、鄧中夏、瞿秋白等10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于右任,委員邵力子、韓覺民,主席陳望道。校務長(總務長)先后為鄧中夏、劉含初、韓覺民,教務長先后為瞿秋白、葉楚倫,學務長先后為何世幀、陳望道。美術科主任為洪野,中國文學系主任先后為張君謀、陳望道,英國文學系主任先后為何世楨、周越然,社會學系主任先后為瞿秋白、施存統、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為陳德徽、侯紹裘、張作人。1923年期間,孫中山、李大釗、廖仲愷、汪精衛、劉仁靜、胡漢民、戴季陶等曾來校演講,在國內學界引起轟動,也為上海大學的發展注入巨大推力。校董由蔡元培、汪精衛、章太炎、張靜江擔任,校長由國民黨人于右任擔任(不主持日常校政),副校長由邵力子擔任(1924年4月起任代理校長)。1924年1月,國民黨*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每月補助上大1000銀元為辦學經費。1924年2月,學生從160人增加到400人,學校遷至租界西摩路(今陜西北路)29號和時應里民房等處繼續辦學。其中有李碩勛,李鵬的父親,革命烈士。1925年5月30日,上海大學成為五卅運動的先鋒隊。參加上!拔遑Α狈吹圻\動的統一指揮機構——上海工商學聯合會的學生代表有:趙君陶(李碩勛的妻子)、關向應(共青團委總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楊尚昆(曾任國家主席)、許乃昌(彰化人,1923年9月進入上海大學社會系)、邱清泉(浙江永嘉人,上海大學社會系,國軍將領,在昆侖關戰役大敗日軍,死于淮海戰役)、何秉彝(在參加罷工、罷課、罷市的斗爭中壯烈犧牲)等。1925年6月4日,學校被英國軍隊占領、封閉。7月,遷回閘北中興路,設臨時辦事處繼續招生,后租閘北青云路師壽坊(今青云路167弄位置)15幢民房為校舍。1925年9月10日開學上課,弄堂口掛于右任所書“上海大學臨時校舍”的牌子。當時學生已增加到800人,還附設有平民學校和青云學校。1926年9月7日,上海10萬人參加“九七”國恥紀念大會,追悼各地死難烈士,上大許多學生參加并組織領導。擔任全國學總委員的李碩勛主持大會,林鈞主祭。上大師生周水平、劉華、賀威圣先后被軍閥政府殺害。1927年5月2日,軍警借口搜查軍械,闖入上大逮捕學生。5月3日,蔣介石指令淞滬警備司令楊虎和陳群查封上海大學。上大被國民黨軍警當局取締封閉而終止。部分師生轉入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并把上海大學的新校址改成了國立勞動大學。
建國后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華東分院創立,由中科院上海分院與上海市“共建”的一所多科性重點大學(全國首批獲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招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1959年定名上?茖W技術大學,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書寫校名, 時任校長是華東分院副院長--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關學科領域的中科院在滬研究所所長或副所長兼任。 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學校創立。1960年上海工業大學前身上海工學院創立。同年上?茖W技術大學新校址落成,遷入嘉定南門城中路20號辦學。1972年上海工學院和中國機械部所屬上海機械學院(現上海理工大學)合并。1979年上海工學院從上海機械學院分離,改名為上海工業大學。1983年原上海大學成立,下設文學院、國際商學院、美術學院、工學院和法學院,這些學院的前身分別是復旦大學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分校與上海機械學院分校、上海美專、合并后的華東師范大學分校和上?茖W技術大學分校、上海法律高等專科學校,這是一所人文見長為特色的高校。1994年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原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高等?茖W校四校優勢互補,強強聯手,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學。四校合并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新上海大學題寫校名。李鵬總理為新上海大學題詞:“發揚光榮傳統,培育跨世紀人才”。李嵐清副總理也為學校題了詞:“自強不息,礪志改革,發揮聯合優勢,提高教學質量,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1996年12月國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評審專家一致通過上海大學的"211工程"部門預審,次年通過上海大學"211工程"建設立項可行性論證。由此,標志著上海大學進入"211工程"全面建設階段。
學校地址/上海大學
校本部:寶山區上大路99號。延長校區:閘北區延長路149號。嘉定校區:嘉定區城中路20號。
校園文化/上海大學
學校標識校訓:自強不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校風:求實創新。
校徽上海大學的校徽呈白玉蘭的形狀,市市花;ㄍ袨樽帜浮癠”形,是大學(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鷗,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左花瓣為數字“1”,表示上海大學要爭創*決心。校徽由著名藝術家徐光夫先生設計。
校歌《上海大學校歌》誕生于1996年5月校慶之際,體現了學校地域、文化環境、學校特色、辦學思想與時代特色;反映了時代精神和歷史印記,具有個性與共性統一、歷史與現實統一的特色。
上海大學校歌吳仁援 |
一個共同的昨天,長江邊我們奠基打樁;一個共同的明天,東海上我們托舉朝陽! ≈灰驗橐粋共同的今天: 自強、自強,我們鍛造共和 國的鋼梁! ∫粋共同的尋覓,知識讓我們張開翅膀;一個共同的目標,信念使我們步伐鏗鏘! ≈灰驗橐粋共同的誓言: 自強、自強,我們奏出新時 代的交響! ∽詮!自強!不息的自強! |
學生組織團屬學生組織有上海大學學生會、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上海大學社團聯合會、上海大學團校等。上海大學學生會是代表和維護上海大學全體學生利益的學生自治組織。在上海大學學生會委員會以及主席團的領導下,共設有七個不同的學生職能單位: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宣傳部、維權部、外聯部、文體部以及學術部。上海大學有各類學生社團,基本分為學術類、科技類、文學類、服務類、藝術類、體育類、就業創業類7大類。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學藝術總團,囊括上海大學大學生交響樂團,上海大學室內吹奏樂團,上海大學打擊樂團,上海大學民族樂團,上海大學合唱團,上海大學鋼琴協會,上海大學舞蹈團,風信子詩社,上海大學書畫篆刻研究會等九大藝術社團。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