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務發展為宗旨,德道同優”校訓精神,勤奮、六十余年的辦學歷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形成了“團結、“敬業、身正”的教風和“篤學、創新”的學風。實施人才可持續發展工程,傾力打造“一流隊伍、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人才、山東職業學院網站一流設施”育人基地;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凝練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創”的獨創精神;實施德育工程,開展春風化雨般的愛心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得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身心健康發展,終生受益;堅持以人為本,踐行“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服務”的辦學理念,全面促進學生的成人、山東職業學院首頁 www.sdp.edu.cn 成才,服務社會,回報家庭。學院為祖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他們當中既有默默奉獻在生產一線的建設者,也有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和科技精英,還有經過風雨磨練和長期工作奮斗走上領導崗位的干部,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做出了突出貢獻,并以身正、敬業的精神贏得了社會的贊譽。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創新”的校風,學院秉承“知能共進,求實。
設有城市軌道交通系、鐵道信號與信息工程系、山東職業學院網站鐵道機車與機電裝備系、鐵道工程與土木工程系、學院位于美麗的泉城濟南,生物工程系、鐵道供電與電氣工程系、基礎部(思政部)9個二級教學系部,鐵道車輛與機械工程系、館藏圖書92萬余冊,電子圖書資源5TB。學院立足“鐵”字特色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學校主體、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四方四層多邊”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緊密圍繞鐵路發展和軌道交通產業鏈,重點發展軌道交通和機電類特色優勢專業,協同發展土建施工類、生物技術類、財經管理類專業,打造服務于軌道交通行業和區域經濟的專業群,形成以軌道交通類和機電類特色優勢專業為主體的“路地融通”專業特色,輻射帶動本地區和軌道交通領域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鐵道運輸與財經管理系。
歷經濟南鐵路學校、濟南鐵路運輸機械學校、濟南鐵道學院、濟南鐵路機械學校、濟南鐵路局技術學校等辦學時期。2000年3月,濟南鐵路局廣播電視大學、濟南鐵路成人中專并入,2000年10月改建為濟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11月更名為山東職業學院。2004年11月,學院由隸屬鐵道部劃歸山東省人民政府管理,2014年7月,以優秀等次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驗收。山東省教育廳直屬、學院前身是1951年建校的濟南鐵路管理局中級技術學校,山東職業學院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省內唯一具有鐵路行業背景的高等職業院校。
許多教師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大部分實踐課由企業技術能手、能工巧匠擔綱主講,雙師素質專業教師比例達到90%以上。實行專家工作室制,聘請動車與城軌地鐵技術專家、南京浦鎮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文杰建立“黃文杰工作室”,聘請數控技術和制造裝備自動化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葉佩青建立“葉佩青工作室”。專兼教師并駕齊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目前,學院擁有2個省級教學團隊,3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2014年,學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教授李增足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鐵道車輛專業副教授艾菊蘭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擁有一支敬業愛崗、充滿愛心的師資隊伍。學院貫徹“人才強校”戰略,潛心教學。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性地圍繞“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職業能力培養、以創新創造發明為導向的創新精神培養和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引領的人文素質教育”三條線開展人才培養,創新實施了“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工作經歷證書”三證書制度,將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畢業生獲得技能證書人數比例為95.95%,為順利就業零距離上崗提供了保障。學生累計獲得專利225項,近年來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200余項,其中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4項。尤其2009年代表山東省參加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產品造型設計與快速成型”比賽項目獲得一等獎,填補了山東省該等次在全國獲獎的空白。學院鼓勵師生開展學術研究,推動學術進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近三年取得國家級課程建設競賽獎項4項,省級課程建設競賽獎項24項。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職教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4項。堅持產教融合、根據社會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學院樹立教學中心地位,校企合作。
溫馨提醒:文中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僅供參考!取消收錄、等問題,請聯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