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青島市博物館

介紹:

青島市博物館

首頁www.qingdaomuseum.com

山東景點。生活服務,旅游景點,旅游資訊。

瓷器,問卷調查。視頻中心,貨幣,典藏。

珍品竹木器/青島市博物館

紅木嵌銀絲童子騎牛

年代:清代

規格:通高 23.8 底座長 23.5厘米

簡介:此木雕為紅木所制,牛背上騎著大小二童嬉戲玩耍。牛之神態逼真,所嵌銀絲表現牛毛的紋路和衣服花紋。遠望去,此作品具有紅銅雕塑之感,由此可聯想到杜甫“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句中的情景。



象牙雕人物插片

年代:清代 乾隆

規格:長30 高9厘米

簡介:此插片為長方形,上面雕刻了一群嬉戲玩耍于苦瓜架下小頑童,男娃梳著獨角朝天辮,女娃梳兩條彎彎羊角辮于耳旁,均穿左衽衫,寬松肥大的長褲。他們正在追逐逗趣,還有背小弟弟看熱鬧的。所雕果實壓枝,瓜葉茂盛,蔓須飄逸。


犀角雕螭虎紋杯

年代:清代

規格:高12 寬10厘米

簡介:此杯腹部和足部略成方形,造型及紋飾仿青銅器之特征。杯體外雕飾回紋和獸紋。外腹和杯把、杯內及足內幾處共雕刻了八只大小不等、姿態各異的小螭虎。

珍品瓷器/青島市博物館

青花龍穿花紋高足碗

年代:明代

規格:高11.4 口徑17.7 底徑 4.7厘米

簡介:侈口,深腹,高圈足。器型呈喇叭形,碗的內外壁共繪出威武矯健的五條龍:一龍盤繞于碗心,器壁內外各有二龍,似在花海中飛舞,空間襯以纏枝蓮花,構圖嚴謹,氣韻生動,青花素雅明快。足內壁書“正德年制”楷書款。



景德鎮窯釉里紅纏枝菊紋盞托

年代:元代

規格:高2.9 口徑 19.3 底徑11.9厘米

簡介:十六瓣菱花形口沿,器內裝飾有四組花紋組成。盞托中心繪一折枝桃花,其外以盛開的六朵纏枝菊花所圍繞,內壁繪各種花卉,口沿飾卷云紋。圈足沙底,足內無釉。



龍泉窯青釉菱花形蓋罐

年代:元代

規格:通高31 口徑 23.6 底徑19厘米

簡介:此罐,菱花形蓋,蓋頂塑無釉獸形鈕,罐直口,無頸,鼓腹下收,圈足。造型渾圓古樸,釉面青翠如玉。腹部及蓋面飾折枝牡丹、菊花、石榴、蟠桃等印花圖案。布局得體 ,線條流暢,給人以雍容華貴之美感。




德化窯杯

年代:明代

規格:高9.2 口長14.5 口寬11.3厘米

簡介:此件德化窯杯,橢圓形,花形敞口,腹下急收成柄狀,平底內凹折邊。腹上部堆貼有云龍、松鶴、梅紋飾;腹下部飾有山石、梅花鹿和小狗。胎體細密堅致,釉色瑩潤如玉,乳白如凝脂。

珍品玉器/青島市博物館

白玉蟠螭紋璧

年代:宋代

規格:直徑 20.5厘米

簡介:此玉璧質堅瑩潤,色澤潔白,但兩面有白沁。玉璧正面雕五只游走的螭虎,其尾部分叉,四只較大的均有四足,較小一只僅雕出兩前足,拖細長尾;三只較大的螭虎頭呈梯形、圓眼、尖耳方嘴,而另一只小螭虎則為尖臉尖耳尖嘴圓眼。玉璧反面刻谷紋。




青金石雕人物山子

年代;清代 乾隆

規格:高20厘米 橫43厘米

簡介:石雕整體即一座山的形狀,上部雕山石迭嶂,蒼松翠柏,間有亭臺溪水,白鶴盤旋。五位面含笑容的老者駐足山坡,姿態各異。山石背面雕有松、鶴、鹿,喻示“松鶴延年”。



青玉活環蓮花嵌紅料石洗

年代:清代

規格:高5.6 口徑16.3 底徑12.5厘米

簡介:此玉洗為淺腹微敞口,口沿浮雕寶相花四朵,每朵花蕊上嵌有一顆紅料石。花朵出沿折枝于洗腹部,花莖上掛一個較大的圓形活環,腹部雕花蕾四朵,其上各掛有一個小活環,輕搖玉洗,八只活環叮當作響,清脆悅耳。玉洗內底雕有一朵西蕃蓮花,內壁陰刻四片蕉葉紋飾。

陳列展覽/青島市博物館

本陳列上起距今7000年前的青島,下至1891年青島建置,以青島地區歷史的發展為脈絡,展現了諸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全展共由文明曙光、三代融匯、秦漢雄風、盛世口岸、膠澳重鎮五大部分組成,陳列文物200余件。

文明曙光

距今約七千多年前,青島地區出現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該部分以膠州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迭壓遺址出土的文物為重點,展示了東夷族先民在這塊土地上創造的豐富燦爛的古代文明。其中出土的薄胎黑陶器皿,堪稱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三代融匯

展示了距今三、四千年前至戰國時期青島歷史的發展。其中,商周時期青銅工藝的鼎盛,標志著人類社會已進入金屬器具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即墨古城發展成為齊國東部的經濟中心城邑。





秦漢雄風

重點展示了秦漢時期,國家的統一和鞏固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冶鐵技術。秦始皇、漢武帝親巡海疆中幾臨青島。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青島地區也開始建寺鑿窟、雕塑佛像,造像藝術達到了較高水平。




盛世口岸

展示了隋——元朝時期,青島地區對外交流和商貿航運業的發展,板橋鎮(今膠州市)成為著名的貿易港口之一。至元代,嶗山道教興盛,成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叢林。





膠澳重鎮

展示了明清兩代,伴隨帝國主義的入侵,青島由封建商貿港口向近代殖民地商貿港口城市的轉變。同時,也展示了這一時期青島地區書畫藝術的繁榮發展。

館藏概況/青島市博物館

館藏文物5萬件,一級藏品150件,元、明、清以來著名的書畫傳世品4000多件。重要藏品有明邢慈靜紙本白描菩薩卷和明成化斗彩海馬天字罐。

基本陳列有《青島近百年史》。舉辦的展覽有《古代字畫》、《近代字畫》、《古代工藝品》、《古代瓷器》、《文物珍品》等。

珍品錢幣/青島市博物館

貝幣

年代: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

規格:長 2.7厘米

簡介:貝幣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形體一面有槽齒,又叫齒貝。小巧玲瓏,堅固耐磨,光潔美觀。海幣主要出產于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





王莽十布

年代:不詳

規格:長5.8 寬 2.6厘米 (大布黃千)

簡介:方首,平肩, 微束腰,方足,首部有一圓穿。其特征遵循從小到大的形制,尺寸大小不同,即: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



秦半兩

年代:秦代

規格:直徑 3.7厘米

簡介:秦半兩外圓內方,錢文高突,樸拙渾厚。正面錢文“半兩”二字分列左右,文字對稱。


鎮館之寶/青島市博物館

北魏石佛像

在青島市博物館的正門大廳內,矗立著兩尊北魏(公元500—550年)時期的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

佛像身高一丈八尺,重約30噸,俗稱“丈八佛”。頭部雕高肉髻,面部瘦削清秀,深目高鼻,眉間有白毫相,其神態祥和、超然。長頸,內著僧祗支,胸前束僧祗支帶,外披褒衣博帶式長衣,衣紋雕刻成“v”形斷面。雙手施無畏與愿印。跣足立于蓮花座上,蓮座下雕四方形的須彌座。

石佛像造型優美,雕刻技法嫻熟,衣紋細致柔和,神態栩栩如生。充分表現出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的施行,反映到佛教雕塑藝術上的風格特點。

兩尊石佛像最早安放在山東臨淄縣龍泉寺內。1928年7月對佛像垂涎已久的日本人欲將其劫走。然時逢發生濟南“五、三”慘案,中國人民反日斗爭日漸高漲。日本侵略者迫于形勢,未能得逞,故這批珍貴文物才得以免遭劫難。
1930年原膠濟鐵路四方工廠廠長欒寶德先生派專車將大佛運至青島,安放在廠內的花園中。1979年7月移至青島市博物館院內公開展出。1998年7月移至博物館新址(青島市嶗山區梅嶺路27號),至今已接待數萬中外游客。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