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規則,光伏網,光伏配件。光伏設備,光伏展會。
光伏設備、信息和咨詢服務;作為一個專業的光伏行業網站,跨時空跨區域實時進行交易;安全的多渠道在線支付,全面整合的光伏材料、光伏器械等資源并推向海外,專業的光伏行業買賣交易平臺,光伏加工廠、我們將提供優質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品、同時把海外的資源引進到;。
我國光伏設備行業真正興起于2000年以后。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國產光伏設備在關鍵指標、性能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應用中與進口設備平分秋色。國內光伏產品生產企業普遍采取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混搭的建線方案,國產設備在數量上已占多數。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設備行業已基本具備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的整線裝備能力。我國光伏設備企業制造的設備應用包括從硅材料生產、硅材料加工、硅片加工到太陽能電池芯片的生產以及相應的純水制備、環保處理、凈化工程的建設。其中,晶體硅生長設備發展較為迅速。國產單晶硅生長爐以優良的性價比占據了國內市場的*統治地位,并批量出口亞洲,而國產多晶硅鑄錠爐在產品主要性能指標上和國外設備相差無幾,已經開始在國內光伏企業中大量使用。
據《*光伏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3-2008年,我國光伏設備的銷售額每年都以近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93%。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但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需求迅速恢復,全年實現銷售額20.21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4.4%。2010年,光伏設備行業銷售額繼續高速增長,全年銷售額為36.80億元,比2009年增長82.10%。
我國光伏設備企業已基本具備太陽能電池制造整線裝備能力,部分產品如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等開始少量出口,可提供10種太陽能電池大生產線設備中的8種,其中有6種(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機、石英管清洗機、低溫烘干爐)已在國內生產線占據主導地位,2種(管式PECVD、快速燒結爐)和進口設備并存但份額在逐步增大,3種(全自動絲網印刷機、自動分撿機、平板式PECVD)則完全依賴進口。
組件生產用的層壓機、太陽模擬器等在行業獲得廣泛應用。
硅片加工設備中單晶爐以優良的性價比占據了國內市場的*統治地位并批量出口亞洲,多線切割機已取得突破,多晶硅鑄錠爐推向市場指日可待。
高純硅材料提純設備中關鍵的24對棒還原爐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也已研制成功。
國產太陽能光伏設備在國內用戶中已建立起良好的信譽,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越來越多的客戶從國產設備使用中受益。可以說,*太陽能光伏產業在短短的數年間具備直面國際競爭能力,獲得高速發展的利器在于技術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擁有無法比擬的低成本優勢,而維持較低生產成本的原因除較低的勞動力和運營成本外,低價格(平均只有進口設備的1/3)的國產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得企業投資成本大大降低是主要原因。否則光伏產業95%市場在歐美日的產業特征,很難想象國內企業能以比國外同類企業高得多的硅材料采購成本去國際市場競爭。
國產設備相繼在大生產線應用
2002年我國一部分企業超常規發展通過和一流電池企業合作并引進先進的工藝技術,歷經多次技術換代及升級,國產的太陽能電池關鍵設備相繼在國內大生產線上得到應用,使我國基本具備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整線供給能力。
高純硅材料的嚴重短缺為物美價廉的國產單晶爐企業提供了極好的發展契機,近幾年數十家新上的單晶拉制企業的大量訂貨,使得國內設備企業始終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并引來了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的批量訂單。如此多年未遇的火爆場面直接催生了2006年四家光伏設備生產企業訂單過億元,2007年的勢頭較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局面,這是我國電子專用設備行業多年未有的繁榮景象。
另外,盡管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尚沒有形成規模生產,但增長速度已明顯加快,相應的非晶硅電池設備也吸引了不少企業試圖以同國外相仿的整線包設備和工藝的方式進入。
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產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最關鍵的幾種設備中,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機等達到或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管式PECVD、快速燒結爐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但不大,已開始在大生產線使用,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性價比優勢明顯。國內尚沒有平板式PECVD,另兩種關鍵設備全自動絲網印刷機和自動分撿機由于核心技術無法繞開國外公司的技術專利封鎖,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整體水平和國外差距較大,國內主要大生產線幾乎全部采用了價格高昂的進口設備。
硅片加工設備中,部分合資企業的高檔全自動單晶爐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因價格較高,在光伏產業的應用數量有限,獲得大量應用的反而是價格低廉適用的、自動化程度較低的中低端單晶爐。借硅材料短缺的難得契機,得以形成批量生產,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并批量出口。
組件生產設備中的層壓機等,高端自動化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無幾,有明顯的技術特色,但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的也是中低端產品。
硅材料提純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產品差距較大,只有零星產品生產。
2010年將為設備提供36億元市場
自2003年開始,截至2006年12月,我國在短短的四年時間內新上標準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5MW/條)47條。按現時每條線設備3000萬元的平均投資計算,設備市場高達14億元。如果算上用于解決硅片短缺而用于購買材料制造設備如多晶硅鑄錠爐、單晶爐、切割機、線鋸等的投資,國內相關設備的市場總額則超過了25億元。其中約1/3的市場被國產設備占領,幾年來累計為國家節約外匯近3億美元,為用戶節約投資超過20億元,已在太陽能光伏產業具備初步的話語權。2005年共銷售相關設備約330臺套,銷售額近4億元,2006年則達到了7億元。
根據業內前十名的發展規劃,至2010年,我國將再增加3000MW以上的生產能力。即使采用目前成熟的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混合搭配的國內主流配置方案,也至少為設備廠家提供了36億元的市場。若以全進口設備計算,則需設備投資84億元。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