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網站,黑龍江高校。高校大學。
信息公開。東北農業大學,校園地圖。
姓 名 職 務
馮曉 黨委書記
包軍 黨委副書記、校長
胡國良 黨委副書記
郭翔宇 黨委副書記
張長利 黨委常委、副校長
劉榮 黨委常委、副校長
鄭秋鹛 副校長
胡寶忠 黨委常委、副校長
孫立軍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澤方 黨委常委、 工會主席
圖書館現有各類文獻資源150余萬冊,其中印刷版文獻84萬余冊,電子圖書66萬余冊。印刷本文獻中含中外文圖書近70萬冊,中外文學術期刊及報紙14萬余冊,中外文數據庫19個。現訂閱中外文學術期刊刊及報紙2120余種。館藏中有文淵閣版《四庫全書》一套,《續修四庫全書》一套。經過多年積累,館藏文獻已經形成以學校重點學科和研究型文獻為主,電子文獻資源覆蓋相關學科的館藏體系。新館的網絡系統建立在可擴展的平臺上,支持語音、視頻會議、視頻點播、遠程教育等多種應用,設有1100個信息點。網絡系統采用兩臺核心交換機“雙機熱備”的互聯方式,存儲系統為美國IBM公司Fast T-700,系統容量為12Tb,基本實現海量信息的存儲和集中統一管理。服務器均為IBM產品,終端機全部采用DELL產品,代表網絡硬件水平的主要設備在黑龍江高校處于領先水平。圖書館現已實現圖書采訪、編目、流通管理、信息開發、數據統計、公共查詢、參考咨詢等業務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新館圖書借閱室全部實行開架管理,讀者憑校園卡可自由進入書庫查詢、借閱。期刊閱覽室現過刊統一管理,讀者可在同一閱覽室直接查閱。為加快數字化建設,先后購買清華同方、北京萬方和重慶維普等中文數據庫,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數據庫,購買書生、超星電子圖書66萬冊,自建了“大豆”、“奶牛乳業”、“學位論文”等特色數據庫。
*重點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創建人、我國著名畜牧學家許振英教授。
我國大豆雜交育種開拓者、國內外知名大豆遺傳育種學家和農業教育家王金陵教授。
我國農業機械化學科和事業有杰出貢獻帶頭人余友泰教授。
我國乳品工業的創始人之一、著名的乳品專家駱承庠教授。
截至2013年11月,設有17個二級學院,81個系(部),分別是:
農學院:農學系、植物保護系、生物技術系。
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能源與動力系、工程技術基礎部、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電氣與信息學院: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軟件工程系計算機基礎教學部、電工電子教學部。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系、水產養殖系、草業科學系。
動物醫學學院:基礎獸醫系、預防獸醫系、臨床獸醫系。
食品學院:畜產品加工系、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系、食品科學系。
生命科學學院(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植物生物技術系、動物生物技術系、微生物與生物化工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成棟學院:藝術設計系、藝術與傳播系、會計系、經濟管理系、生物食品系、電子信息系、人文社科部、基礎部、外語系。
園藝學院:風景園林系、園藝系、園林系、設施系。
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科學系、環境科學系、應用微生物系、生態科學系、城鎮規劃系、土地規劃系、測繪工程系。
水利與建筑學院:農業水利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
應用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農業教育與推廣系。
文法學院:社會科學系、中文教研室、行政管理系、日語教研室、俄語系、英語系、人力資源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社會工作系、民商法教研室、基礎法學教研室、經濟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澤東思想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部、*近現代史綱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部。
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生物物理系、應用化學系以及實驗中心。
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研室。
藝術學院(藝術教育中心):公共藝術系、視覺傳達設計系、數字媒體藝術系、聲樂系、器樂系。
研究生學院
截至2013年11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532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46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678人,具有碩士學位者546人。現有*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萬人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1人,*教學團隊2個,*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人、委員15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4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3人,青年“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71人。
院士(1人):蔣亦元。
*教學團隊(2個):植物學課程教學團隊、獸醫臨床教學團隊。
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乳酸菌代謝調控與發酵劑制造技術、大豆遺傳育種與分子設計。
截至2013年11月,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學科群,10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學校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之一,現有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0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個本科專業,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
國家重點學科(3個):農業機械化工程、基礎獸醫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3個):蔬菜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臨床獸醫學。
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省級重點學科群(2個):新型農業裝備制造產業、綠色食品生產與加工。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10個):作物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工程、園藝學、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
“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5個):黑龍江省糧食作物豐產優質技術與應用、東北農區優質安全畜產工程、東北農區奶牛健康監控與疾病防治、糧食主產區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工程、乳品大豆加工理論與關鍵技術。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畜牧學、作物學、獸醫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學,生物學。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國家乳品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9個):畜牧學、作物學、獸醫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草學。
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48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遙感與土地利用,作物生態學,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環境水利,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動物藥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畜牧系統管理,動物行為學,草學,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發酵工程,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蔬菜學,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生態學。
專業學位博士點(1個):獸醫博士。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0個):畜牧學,作物學,獸醫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草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101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農業遙感與土地利用,作物生態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環境水利,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動物藥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畜牧系統管理,動物行為學,草學,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發酵工程,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生態學,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果樹學,蔬菜學,風景園林學,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含:保險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會計學,旅游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英語語言文學,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點(5個):工程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本科專業(75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環境科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水電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農業機械化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農林經濟管理,金融學,法學,英語,應用化學,農村區域發展,人力資源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生態學,,保險學,社會工作,動物藥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糧食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音樂表演,藝術設計,草業科學,俄語,風景園林,乳品工程,制藥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應用生物科學,軟件工程,物流工程,統計學,種子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農藝教育,園藝教育,畜禽生產教育,植物保護教育,廣播電視編導,對外漢語,包裝工程,物聯網工程,環境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
東農校訓:博學篤行明德親民
東農校風:勤奮求實奉獻創新
東農精神:艱苦奮斗自強不息
《東農之歌》
東農東農,你誕生在共和國的黎明之前
東農東農,輝煌與磨難造就你鳳凰涅盤
如今滿園的綠色,蘊藏著師生綠色的夢幻
放眼校園的繁花,綻放著服務三農的心愿
一千次播種就有一千次豐收
一萬次采擷就有一萬次燦爛
東農東農我們的成長搖籃
東農東農我們的精神家園
東農東農,你為祖國農業書寫精彩華章
東農東農,改革和發展推動你在創新篇
遙望希望的田野,鼓蕩著新一代希望的云帆
身在火紅的時代,散發著東農人火紅的諾言
一千次機遇就有一千次挑戰
一萬次超越就有一萬次凱旋
東農東農我們的成長搖籃
東農東農我們的精神家園
東農東農我們的精神家園
學校標識圖案為印章型。核心圖案是英文字母“A”、阿拉伯數字“1948”和環繞開放圓弧;輔助校牌標準字體“東北農業大學”和英文全稱“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外環繞圓弧構成完整的印章型標識完整圖案。
英文字母“A”:是英文字母“N”、“E”、“U”的變形構成英文字母“A”,總體是學校英文全稱縮寫“NEAU”的變形表達。
1948:是學校的建校時間。
整體寓意:表達學校是一所以農科為主,追求一流的辦學理想和開放式的辦學理念。
校名標準字選用“書圣”王羲之的字體。來源于《王羲之行書字典》(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8年9月,*版)。
學校堅持多層次培養人才,形成了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確立了以本科教育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為強校之路,以繼續教育為擴大辦學規模和加強與社會聯系紐帶的多層次辦學思路,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共有各類在校生27984人,其中研究生2240人,本科生15526人,留學生148人,在職攻讀博士、碩士人員565人,現代遠程教育學生6890人,成人教育學生1884人。學校通過“一流農業大學”建設凝聚各方人才,形成了一支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978人,其中教授191人,副教授31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05人。教師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1人;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教師獎獲得者10人,博士生導師123人,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99人。
該專業是*A類特色專業和黑龍江省重點專業;以寒地園藝作物的產業化生產為服務對象,立足寒地特色,兼顧全國園藝產業發展趨勢;在注重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四年不斷線的專業實踐試驗教學環節,重點加強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和園藝產業發展需要。
該專業是原國家教委1997年批準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東北農業大學生物學專業點(以下簡稱“理科基地”),實行8年制“本-碩-博”連讀,“3+1”、“3+2”、“3+5” 分流培養模式,擇優進入碩士(免試)和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即“3年+1年”完成本科階段學習;“3年+2年”完成碩士階段學習;“3年+5年”完成博士階段學習。本科階段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課程學習在“厚基礎,寬口徑”的基礎上,強化外語,注重科研能力訓練,選派全校相關學院具有高級職稱的優秀教師為“理科基地”班學生授課。自2011年起,“基地班”實施“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實行“1對1”或“1對2”導師制;“2+X”學習模式,即學生前兩年修讀基礎課程,從第三年開始,根據學生和導師共同協商,可自主選修部分研究生課程,實施個性化教學,為培養生物學及相關領域領軍人才提供優質人才儲備。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