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民政府。
重點領域,縣區。市農業農村局,財政資金,解讀回應。
米飯為主食。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蔬菜種類繁多,食油有菜油、茶油等植物油,亦食豬板油。調味以食鹽、醬油為主,兼用辣椒、醋、糖、桂皮等。1980年以前,城鎮居民生活以燒煤為主,農村以燒柴草為主。以后,城鎮用液化氣、管道煤氣,農村改以燒煤為主,液化氣也日益普遍。農村有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腌肉,冬至后曬干魚、腌雞、制板鴨等習慣。
豬肉是主要葷菜。一般烹飪方法有炒、燒、蒸、煮、炸,佐料有姜、椒、蒜、蔥等。豬肉紅燒為地道做法。還有豬肉炒辣椒、豆豉,謂之“家鄉肉”。逢年過節,肉、雞、鴨、蛋,是不可少的主菜。
南昌菜是贛菜菜系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江西的三大地方菜之一,歷史悠久,在中國菜肴中有一定的地位。它用料廣泛,主料突出,刀工精細,分色配菜。制法上以燒、燜、燉、蒸見長,注重維持原汁原味,在質地上講究辣、爛、脆、嫩。主要特點是:量大、油厚、醬色濃,香、辣、偏咸,微爛脆嫩、鮮香可口、色型斑斕。三杯狗肉、豫章酥雞與五元龍鳳湯等都是菜中精品。煌上煌烤鹵出窯于現代口味。粵、川、湘、閩等風味菜系也相繼落戶南昌,使英雄城的美食文化更加異彩紛呈。
風味小吃有:牛肉炒粉,韭菜合子,白糖糕、大麻圓、油餅、蛋黃麻花、二來子、春卷等。
藜蒿炒臘肉是南昌的特色菜肴,藜蒿是一種野生植物,多生長在土坡上(鄱陽湖),自古采食,用以渡荒,至今仍作野菜。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熱、利濕、殺蟲。
藜蒿根部呈白色,較粗壯,味清香,取其根與臘肉合炒,臘肉咸香柔軟。
佛教:相傳,南昌佛教最早于東漢時期傳入,有1700多年的歷史。
道教:南昌是我國道教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最早有黃帝時代掌管音樂的伶倫又稱洪崖先生在西山(今洪崖丹井)修道煉丹,南昌隋代也因此稱“洪州”。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明末傳入南昌,有400余年歷史。南昌有清真寺1座(醋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目前正在紅谷灘新區建設一座新的清真寺,2011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天主教:天主教傳入南昌約600年歷史,1595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昌傳教,南昌成為當時全國4大教區之一。現松柏巷圣母無原罪堂為天主教江西教區主教府。
基督教:基督教傳入南昌只100多年歷史,1884年美國傳教士建*座基督教教堂,取名福音堂,后改為清鐘堂。現基督教重點場所有志道堂、清鐘堂等。
節會傳統節會有鳳凰溝櫻花節、中國紅歌會、繩金塔廟會、天香園旅游文化節、鄱陽湖螃蟹節、南昌(望城鎮)之光超級藝術燈會等。
地標200m以上摩天大樓(截止2012年,已建成)序號 | 名稱 | 高度 | 層數 | 位置 |
---|---|---|---|---|
1 | 南昌國際財源中心 | 328米 | 72層 | 紅谷灘新區 |
2 | 綠地中心雙子塔 | 303米 | 68層 | 紅谷灘新區 |
3 | 綠地城市綜合體 | 268米 | 58層 | 高新區 |
4 | 金融街世紀中心 | 249米 | 63層 | 紅谷灘新區 |
5 | 洪客隆國際金融中心 | 239米 | 48層 | 紅谷灘新區 |
6 | 新地中心 | 236米 | 58層 | 紅谷灘新區 |
7 | 華爾街喜來登酒店 | 225米 | 50層 | 紅谷灘新區 |
8 | 嘉里中心 | 222米 | 45層 | 紅谷灘新區 |
9 | 力高濱江國際 | 216米 | 45層 | 西湖區 |
10 | 華遠和平廣場 | 210米 | 56層 | 東湖區 |
11 | 聯發廣場 | 202米 | 49層 | 紅谷灘新區 |
12 | 央央春天 | 200米 | 42層 | 東湖區 |
截至2012年底,南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樓共12座。 |
2005年,南昌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70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9元,人均消費性支出2472元。農村戶均房屋面積達159.86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積達20.82平方米。
2003—2008 南昌入選《福布斯》“中國*商業城市榜”。
2006年 南昌被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動感都會”(英國倫敦、俄羅斯莫斯科、美國拉斯維加斯、德國慕尼黑、日本福岡、巴西弗洛里亞諾波利斯、印度的加濟阿巴德、法國的圖盧茲、韓國高陽以及江西南昌)之一南昌被商務部授予“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南昌被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獎”榮譽稱號; 南昌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評為2006年跨國公司眼中*投資潛力前20強城市,排名高居第二位;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科學技術部批準為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同時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是中國*一個光機電一體化出口創新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金廬軟件園)、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聯創光電科技園)。2007年 南昌被正式列為“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成員; 南昌榮獲“2007年度中國*投資價值金融生態城市”稱號; 南昌入選首批(共9個)中國中央電視臺“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 南昌被《中國經濟周刊》評為中國十大和諧城市之一; 南昌被世界品牌組織、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聯合推選為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之一; *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為“*中小企業創業基地”。
2008年 在《2007-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顯示,南昌躋身全球發展最快城市之列,其經濟增長列第15名;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
2009年 南昌高新區成為中國第10個*高新技術標準化示范區,同時也是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準化示范基地。
南昌市位于東經115°27′-116°35′,北緯28°09′-29°11′,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中國*大淡水湖鄱陽湖。全境以平原為主,東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長約112.1公里,東西寬約107.6公里。總面積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區地勢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脈,*點梅嶺主峰洗藥塢,海拔841.4米。
地貌南昌全境山、丘、崗、平原相間,其中崗地低丘占34.4%,水域面積達2204.37㎞2,占29.78%,在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全境以平原為主,占35.8%,東南相對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水網密布,湖泊眾多。王勃《滕王閣序》概括其地勢為“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年日照時間1723-1820小時,日照率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與農作物生長旺季基本同步,對農業生產有利。太陽輻射南昌為太陽輻射觀測二級站,進行總輻射和凈輻射觀測。1986~2003年平均總輻射量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平均凈輻射量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由于風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南昌、新建、進賢均有部分地區臨鄱陽湖,風力較大,屬風能可利用區;安義不臨鄱陽湖,除特殊地形外,風力較小,無利用價值,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無霜期251-272天。適合植物花卉生長,是營造“花園城市”的理想地區。
郵電通訊發達,通訊聯系便捷,市內電話可直撥許多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省電訊樞紐和華東地區郵件轉口中心。電信城域網帶寬達到了 40Gbps。2005年,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97.27萬門,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16萬門,移動通訊網交換機容量達340.44萬門。
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市內公共交通發展迅速,供水、供電等公用基礎設施完備,全年自來水日供水能力 149萬立方米,全市管道煤氣日供應量為12.72萬立方米/日。
南昌市下轄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等3個縣,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青山湖區、灣里區、新建區等6個區,以及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昌北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和紅谷灘新區。現轄5個市轄區、4個縣。南昌市政府駐紅谷灘新區市政府大樓。
共有29個街道、47個鎮、33個鄉,499個居委會、1141個村委會;其中市轄區共有29個街道、10個鎮、2個鄉,389個居委會、167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紅谷灘新區。
南昌市轄區土地面積617平方公里,有29個街道辦事處,14個鄉鎮,人口214.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6.79萬人,占全市人口的35.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17億元,占全市15.7%。市轄縣土地面積6785平方公里,有66個鄉鎮,2005年人口260.65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4.9%;農業人口207.5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81.3%。2005年生產總值314.95億元,占全市3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44億元,占全市16.2%。南昌是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全國三大職業教育基地。市內擁有包括全國重點大學——南昌大學在內的45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在校研究生9150人,在校大學生39.47萬人,在校中專生14.14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45萬人。
科技南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較集中,科技優勢明顯,科技創新能力較高。 2005年組織實施科技項目379項,表彰獎勵科技明星8名。2項科技成果分獲中國發明展覽金獎和銅獎,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專利1150項。
清華科技園(江西),南昌大學科技園,江西省留學生創業園和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成為各類人才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業的樂園。南昌是江西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大職業教育基地之一。市內擁有包括全國重點大學——南昌大學在內的45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在校研究生9150人,在校大學生39.47萬人,在校中專生14.14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9.45萬人。
普通高等學校- 江西財經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校
- 江西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 南昌鋼鐵公司職工大學
-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學院
- 南昌市業余大學
-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
- 南昌教育學院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南昌職工科技大學
- 南昌飛機制造公司職工學院
-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 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學院
- 江西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 江西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大宇職業技術學院 *
-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 *
-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工學院
注: *號為民辦院校
南昌總人口623.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5.6萬人。其中,市轄區人口358.92萬人,其中非農業96.23萬人。共有37個民族,即漢族、回族、滿族、壯族、苗族、畬族、藏族、蒙古族、圠家族、侗族、瑤族、俄羅斯族、布依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門巴族、獨龍族、基洛族、東鄉族、仫佬族、拠祜族、白族、佤族、哈尼族、傣族、黠族、僳傈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景頗族、土族、錫伯族、毛南族、羌族、京族。漢族人口占99.82%。
南昌風景名勝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文化遺址600余處,人文景觀18處,自然景觀26處。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南昌市為歷史文化名城。全市有*、省級、市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以南昌為旅游集散地,還可前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景德鎮、三清山等著名的旅游風景區觀光。
八一起義舊址群: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中國共產黨的“八一”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賀龍指揮部舊址、朱德軍官教育團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居5 個點。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組織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政府的*槍。起義總指揮部設在原“江西大旅社”,現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鎏金館額由中國共產黨的陳毅元帥手書。1997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筆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起義”舊址與新四軍軍部舊址、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八一起義紀念塔等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昌紅色旅游一條線。
滕王閣:因初唐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滿天下。與岳陽樓、黃鶴樓一道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共有九層,臺高12米,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筑面積1.5萬平米,北城臨江,面對西山。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構,碧城丹柱,雕梁飛檐,斗拱綺戶,宮燈高懸。今閣為1983年開始第29次重建,于1989年重陽節正式開放。 騰王閣位于沿江北路與疊山路口的南邊,這里也是贛江與撫河的匯合處。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岳陽樓和蓬萊閣并稱為四大名樓。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洪洲都督時興建了這幢樓,而王勃為這座富麗堂皇的樓閣所作的《滕王閣序》更加使它名滿天下。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層,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筑面積13000多平方米,濱鄰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余米,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構,碧瓦丹柱,雕梁飛檐,宮燈高懸,書畫滿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縱覽現代城市的豐采;重建后的騰王閣,其高度和面積均居于三大名樓之首,是江西省的重要旅游景點。
滕王閣自古就被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閣,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于歷代四閣,同時也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于三大名樓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游景點。滕王閣始建于宋代,后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 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真詞,觀看燈火。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騰王閣,屢毀屢建達二十八次之多。新落成的騰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仿古建筑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 。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較后在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
繼王勃之后,唐代的王緒寫了《滕王閣賦》,王仲舒寫了《滕王閣記》,被史書上稱為“三王記滕閣”,成為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樓”之譽,且與湖南岳陽樓和湖北黃鶴樓齊名,并稱“江南三大名樓”。 在漫長的1300多年中,滕王閣屢毀屢建。1989年10月,南昌市人民政府撥巨款,對滕王閣實施了歷史上第29次重建。重修后的滕王閣,高聳于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新閣,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 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丙衡壁畫《人杰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領風騷的江西歷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暮秋之后,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只候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東湖位于南昌市區中心,湖面約13公頃。自唐以來,東湖即為著名風景湖。明代以后,分成東、西、南、北四湖,有橋涵相通。東湖之中有三座小島,俗稱三洲即百花洲。現有九曲橋、百花橋及海成堤(亦稱“蘇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華”館、中山亭,百花洲亭,蘇圃和文物廣場等名跡。百花洲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湖湖心。原有三洲,其中兩洲現在八一公園內。“百花洲”一名出自宋代文學家吟誦豫章的詩篇。南宋紹興年間,豫章節度使張澄在此建“講武堂”以習水軍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書“百花洲”碑“豫章十景”中的“東湖夜月”、“蘇圃春蔬”二景均在此間。
八大山人紀念館位于市南郊定山橋畔,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古代畫家紀念館。原為道院,1959年10月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占地約1公頃。清流環繞,白墻古木,綠蔭掩映。整個庭院布局巧借地勢,因形設景、亭、廊、橋、池、山、花、木錯落有致,古雅幽靜。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朱耷(號稱八大山人)曾隱居于此。他的大筆水墨寫意畫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是文化珍品,對中國畫壇影響深遠。
佑民寺是享譽東南亞的古剎。位于民德路中段,東湖之畔,建于南朝梁代天監年間(502年至519年)。該寺幾經興敗,數易其名,1929年改名“佑民寺”至今。殿宇雄偉,寺內后殿原有巨型銅佛,高5.3米,重達3.6萬斤。民謠“南昌窮是窮,還是三萬六千斤銅”,即指此。
繩金塔:古代傳說鎮火消災的鎮城之寶。建于唐代天佑年間(904年—907年),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塔高49.89米,七層八面,每層飛檐回廊,八面均有拱門相通,是南昌古代*建筑。塔頂為銅制鎮火鼎,鼎壁刻有水族獸和陰陽八卦。1998年塔身進行維修曾出土佛家舍利等幾十件歷史文物。每年農歷十五都會舉行大型廟會活動,展示我國的傳統手工藝品和各地美食。塔園內設有古戲臺、文廟、農家小院。古戲臺每天都會上演傳統地方戲劇“采茶戲”,文廟主要供奉孔子等賢人像,香火旺盛。農家小院是以古南昌的農家風格設置,院內設有石磨等古代農器供游人游玩。繩金塔出口處旁有民俗博物館,里面展示了我國傳統的陶瓷制品,游客不僅可以參觀,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孺子亭位于市區西湖中心。為紀念東漢名士徐稚(字孺子),始建于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年)。解放后擴建為孺子亭公園,占地面積4.3公頃,水面2.1公頃。
西山萬壽宮位于新建縣西山鄉,是著名的道院。清代曾盛極一時。晉朝教武帝寧康二年(374年),為祀奉治水有功的名士許遜,在此建立了“許仙祠”(即萬壽宮前身)。宮內庭院寬敞,古柏參天。香客游人絡繹不絕,每逢農歷八月,更是人涌如潮。萬壽宮四面環水,游客不僅可以參禪,也可以泛舟湖上。
杏花樓(即“水觀音亭”)位于市區南湖之中,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曾為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臺”。萬歷年間,一度為相國張位別墅,稱“杏花樓臺”。內設“閑云館”,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人在此多有吟詠。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改稱“觀音亭”。亭高二層,傍湖挺立,四面環水,有一橋與湖岸相通。現辟為“南昌畫院”。
八一公園位于市區中心,面積26.27公頃,其中陸地面積6.4公頃,水面面積19.8公頃。中國共產黨八一起義時,是戰場之一。建于1932 年。原名湖濱公園,1946年改為正中(介石)公園。1949年正式命名為現名。公園由東湖、百花洲及東湖東岸陸地組成。早在唐初,東湖、百花洲就是著名的風景游覽地。園內有“水木清華館”、“蘇圃”、“冠鰲亭”、“九曲橋”、“柳堤”等著名景點和建筑。“豫章十景”中的“東湖月夜”和“蘇圃春蔬”就在園中。
梅嶺位于市區西北部,相傳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曾在此學道,故而得名。這里海拔在800米左右,崗巒疊翠,飛瀑流泉,景色清幽,氣候宜人,素有“小廬山”之稱。是*森林公園。
南山磯山合稱南磯山,位于新建縣南磯鄉,系鄱陽湖中的兩座島嶼。曾是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時的水軍基地。尚存朱元璋將士墓及軍師劉伯溫的釣魚臺遺址。島上觀賞日出、日落及候鳥,美景尤其壯觀。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位于子固路95號。為我國目前*一座省會民俗博物館藏機構。博物館展覽主要有四個部分:南昌婚俗、兒童服飾、吉祥圖案、中國歲月風俗畫。展示了南昌風土人情、傳統風俗、藝術等。
八一大橋位于市區北部,新橋于1997年9月29日通車。是江西省*座斜拉橋,為雙獨塔雙索面斜拉橋,總造價4.4億元人民幣。主橋長1040米,主跨4×160米,塔高103米。全橋共有斜拉索144根,主橋橋面寬28米,雙向車道,可通行55 噸重型車輛,設計日流量2.32萬車次。大橋外型雄偉壯觀,不銹鋼欄桿上嵌有漢白玉十二生肖圖案。在兩座橋塔上,鑲嵌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橋名。在南北橋頭地面,廣植琪花嘉木,并仿建有江西省盛名風著的潯陽樓、郁孤臺、牡丹亭、龍珠閣。南岸橋頭石雕黑白雙貓,敏捷靈動;北岸橋頭銅鑄雙獅,威風凜凜。天香園地處青山湖南大道,占地8.4公頃,是全省規模*贛派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園內廣植林木,擁有古樹二千余株,盆景二萬多盆。良好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大批鳥禽來這里棲息繁衍,高峰期達32個品種、5萬多只,被稱為“鳥的天堂”。這使南昌擁有獨具特色的候鳥資源優勢,在國內外的城市中堪稱一絕。
秋水廣場位于贛江北岸紅谷灘新區,北面緊鄰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南瀕滔滔奔騰的贛江,與江南名樓滕王閣隔江而望。工程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約6000萬元,占地面積8.6萬平方米,總體平面呈月牙形,岸線長1100米,最寬處110米。秋水廣場以音樂噴泉為主題,主噴高度達128米。同時結合旅游、購物、休閑等相關功能,在中心廣場西側緊臨贛江大道設置觀景長廊,長廊下結合地形設置功能用房及部分店面。在綠地中布置了一些雕塑和小品,達到步隨景移的效果。廣場北面設一座兒童公園,岸線下設置兩個露天廣場,成為老少皆宜的室外活動場所。
“南昌之星”摩天輪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角洲贛江邊上的贛江市民公園,是目前世界上*摩天輪,南昌市標志性建筑。該摩天輪總高程為160米,轉盤直徑為153米,比位于英國泰晤士河邊的135米高的“倫敦之眼”摩天輪還要高,成為目前世界上*摩天輪。它設有60個太空艙,每艙可容游客6—8人,艙內配置了液晶電視、冷暖空調,每小時將可容納近千人“空中”旋轉看南昌。“南昌之星”摩天輪的輪面彩燈由六七千根LED半導體照明器件構成,全部亮燈后除了可以顯示一座直徑為153米的巨型彩色時鐘,還可根據需要設定不同圖案,目前,彩燈系統已經預設了15套節目;另外,市民還可發送手機 短信到控制系統,摩天輪的彩燈即可顯示短信內容,字數只要在12個之內即可。象湖風景區坐落于南昌西南角,地處撫河支流故道的上游,北起將軍渡閘,南至南隔堤,東起沿江南路,西至桃花路,原為一片水草豐茂、湖水浩淼、候鳥聚集的沼澤之地。 1958年,箭江、將軍渡建閘堵口,始由自流湖變為固定湖。1998年,為抵御百年難遇的洪澇,市政府對其實施圍湖筑堤、綠化植樹,始具今日公園之雛形。因當年陸九淵曾在此開壇講學,“象湖”一名由其號(象山先生)而來;也有一說因湖貌似大象外形,故名“象湖”。
1998 年象湖被列入城市重大景區工程重新規劃:建設旅游休閑、水上運動、生態園三大功能區,規劃用地面積7.8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11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環湖一路、湖心四島、湖中兩條堤、西南一座山、八千水面柳如煙”的總體格局。主要景點有:灌嬰廣場、觀禮臺、渡口長亭、藉香榭、環漪閣、萬壽宮,還有沙灘泳場、千畝垂釣中心等。
安義千年古村落位于南昌市所轄安義縣南面約十公里的西山梅嶺之麓。該游覽區,由京臺、羅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組成,面積約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勢,村間有長壽大道、祈福古道和豐祿大道(簡稱福、祿、壽三星道相連通,各自相距僅一里之遙。三大村落既是獨立的,又是一個有機整體。水南村:該村村民為古羅田村黃氏分支后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一 能公在此開新基拓新村。該村現存古屋規模宏大,裝修考究,雕飾精美,栩栩如生,令人嘆服,駐足于當年張勛“辮帥”打工時所出入的古屋,流連于丹桂飄香的黃氏宗祠,游人們仿佛還能蝗到那漸漸消逝的歷史的回音。這里的“水南民俗館”,陳列有許多不可多得的展品,看見這些豐富的物件,不難想象先民們的生活和生產的情和景。
三大自然村落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筑86幢,面積21800余平方米。古建民居規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飾精美、文化內涵厚重。主要景點有:占地八畝擁有48個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余年的唐代黃樟;再現昔日羅田繁華商貿景象的400余米長的古街道;反映江南農村民俗文化特點的水南民俗館;商賈名媛起居的閨秀樓;雕有一百只形態各異蝙蝠堪稱中國窗雕工藝一絕的"百福圖";體現忠孝節義的黃氏、劉氏祠堂;雕龍畫鳳江南農村少見的古戲臺;散發著濃郁書香氣息的曦廬(墨莊)等等。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贛文化和贛商文化的完美結合,是都市市民追溯歷史、感受自然、體驗農家生活的絕好去處,它最有神秘風采,最有古郡風韻,最有田園風光,最有鄉村風貌。
朱德舊居:紀念園占地7000平方米,1991年11月落成竣工,呈南低北高臺階狀,分四個臺面。*層為朱德生平簡介。第二層為功勛坊,高9.5米,寬6.5米,坊頂托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第三層為朱德元帥銅像廣場,為紀念園主體,雪松、翠柏位列其側。朱德元帥四米高的銅像屹立在黛色花崗巖石基座上,基座正面刊刻著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朱德元帥”四個大字。南昌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省會,中國35個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它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不僅是生態環境優美的“江南水鄉”,還是中國共產黨之“軍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起義的英雄城。多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南昌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岸,贛江之濱,是*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經濟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承東啟西,縱貫南北。京九、浙贛、皖贛三條鐵路線交匯于此,是京九線上*省會城市;105、320、316國道縱貫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可達全國各大城市;水運經贛江入長江出東海。從經濟學意義上看,南昌已成為國際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理想地區。
序號 | 國家 | 城市 | 締結時間 |
---|---|---|---|
1 | 馬其頓 | 斯科普里 | 1984年3月 |
2 | 墨西哥 | 托盧卡 | 1988年8月 |
3 | 日本 | 高松 | 1990年9月 |
4 | 芬蘭 | 瓦爾濟考斯基 | 1997年11月 |
5 | 芬蘭 | 托亞拉 | 1997年11月 |
6 | 法國 | 第戎 | 2006年10月 |
7 | 韓國 | 羅州 | 2007年8月 |
8 | 巴西 | 索羅卡巴 | 2007年9月 |
9 | 阿根廷 | 基爾梅斯 | 2008年9月 |
10 | 德國 | 派尼 | 2009年6月 |
11 | 南非 | 新堡 | 2010年1月 |
12 | 美國 | 奧林匹亞市 | 2010年8月 |
序號 | 省份 | 友好城市 | 締結時間 |
---|---|---|---|
1 | 福建 | 福州市 | 1984 |
2 | 廣東 | 廣州市 | 2003 |
3 | 福建 | 三明市 | 2006 |
4 | 貴州 | 貴陽市 | 2006 |
5 | 江蘇 | 南京市 | 2009 |
6 | 云南 | 昆明市 | 2009 |
7 | 浙江 | 杭州市 | 2009 |
8 | 浙江 | 寧波市 | 2009 |
南昌市經濟發展迅速,在全球發展最快的20個城市中名列第15名,是中國乃至全球未來*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36.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7%。全年財政總收入55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南昌是江西省*工業城市,新中國的*架飛機、*輛輪式拖拉機、*輛摩托車、*枚海防導彈都在這里誕生。改革開放以來,南昌的工業經濟有了飛速發展,形成了飛機制造、汽車制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藥等現代化工業體系,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新技術產業也具有一定的水平,現在正在打造現代制造業重要基地,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產業,擁有工業園區11個,上市公司16家,規模企業近千家。
2013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59.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44.57億元,增長17.1%;實現利稅461.56億元,增長16.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23.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06.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
農業南昌農業實現了產量穩中有升、結構優化提升、基礎鞏固提高、村鎮面貌一新。形成了優質大米、優質果品、瘦肉型豬、特種水產等“十大主導產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的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縣有品牌、鄉有產業、村有基地”的特色農業經濟板塊。
2013年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現價總產值266.12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55.08萬畝,比上年下降0.7%;油料種植面積131.50萬畝,增長1.2%;棉花種植面積2.88萬畝,下降14.7%;蔬菜種植面積61.95萬畝,增長6.3%。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7.68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1萬噸,增長2.8%。
金融南昌市是中國中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正在建設南昌市紅谷灘中央商務區,現有外資銀行有標準渣打銀行、大新銀行等。同時還擁有國內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九江銀行、贛州銀行,上饒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本地門戶銀行為南昌銀行與南昌農商銀行。全國性的保險公司,如中國人保、平安、太平洋、出口信保等都在南昌都設有分支機構。全國幾大證券公司,如華夏、國盛、中信、招商等也在南昌開辦了營業機構。
南昌是一座濱江城市、綠色城市、生態城市,有著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具備建設現代花園城市的良好環境。
全市水網密布,贛江、撫河、錦江、潦河縱橫境內,湖泊眾多,有軍山湖、金溪湖、青嵐湖、瑤湖等數百個大小湖泊,市區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黃家湖 (含禮步湖、蝶子湖),城內四湖:東湖、西湖、南湖、北湖。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南昌氣侯濕潤溫和,屬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長。年平均氣溫 17℃-17.7℃,極端*氣溫40.9℃,極端*氣溫-15.2℃。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降水日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5%。年日照時間1723-1820小時,日照率為40%。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無霜期251-272天。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適合植物、花卉生長,是營造“花園城市”的理想地區。
土地耕地面積 21.04萬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8.98萬公頃,占90.2%。在有效灌溉面積中,旱澇保收面積15.57萬公頃,占82.0%。水資源全市年均產水量為 66.2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61.5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為51.42億立方米,還原水量為4.0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4.97億立方米。水資源蘊藏量為7.27萬千瓦,可供開發的資源為2.45萬千瓦,占蘊藏量的33.7%。
森林林地面積 1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7.1%,活立木蓄積量220萬立方米。野生動、植物資源品種繁多。
礦藏以非金屬建材礦為主,兼有燃料、礦泉水等各類礦產 28種。其中有工業開采價值的8處,已發現礦點、礦化點100處,尤以建筑用砂、磚瓦粘土、飾面石材、石灰石和礦泉水等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花崗巖、砂卵石儲量巨大,開采歷史悠久。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并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將都城從建康遷往南昌,號“南都”,李璟死后又遷回建康。北宋時南昌仍為洪州,洪州已成為全國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城區面積達14~16平方公里,設16個城門,是歷史上南昌古城*時期。宋徽宗時期,南昌行政區轄地2.5萬平方公里,人口561730人,每平方公里達21人。南宋孝宗將洪州改為隆興府。元代稱南昌為隆興路,后改龍興路,是江西行中書省和布政司治所。明代先后稱南昌為洪都府、南昌府。民國初年立豫章道,1926年設南昌市,古城墻因修筑環城馬路于1928年拆毀。
1949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南昌政權,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