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閩江學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高校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閩江學院。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王新民 |
副院長 | 莊毓敏(主持工作) |
黨委副書記 | 陳曦、劉元芳 |
紀委書記 | 詹林 |
副 院長 | 趙麟斌、金德凌、狄俊安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汪無浪 | 黨總支書記 | 1958.7-1959冬 | 張繼中 | 校長 | 1958.7-1961 |
高展 | 黨總支書記 | 1959冬-1962秋 | 石益 | 校長 | 1978.5-1982.8 |
石益 | 臨時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 | 1978.5-1979.111979.11-1982夏 | 陳漢章 | 代校長 | 1983.8-1985.9 |
劉秉富 | 黨委書記 | 1985.9-1993.5 | 俞維誠 | 校長 | 1985.5-1992.7 |
劉良知 | 黨委書記 | 1993.5-2000.3 | 李永燊 | 代校長常務副校長副校長 | 1993.6-1994.31994.3-2001.41985.8-1993.6 |
劉通 | 黨委書記 | 2000.3-2002.8 | 吳亞俊 | 校長 | 1994.2-1998.3 |
趙麟斌 | 校長 | 1998.3-2002.8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劉桂榮 | 黨委書記 | 1998.6-2002.8 | 袁啟彤 | 校長 | 1984.10-1990.6 |
校長 | 1990.6-1996.5 | 趙學敏 | 校長 | 1996.5-1998.8 | |
孫芳仲 | 校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 | 1998.8-2002.81984.10-1992.51992.5-1998.7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李洪萬 | 支部書記 | 1959.7—1961.9 | 周懷松 | 校長 | 1956.10—1959.7 |
夏禹錚 | 支部書記 | 1961.9—1964.31978.12—1987.4 | 李洪萬 | 校長 | 1959.7—1961.9 |
黃新亞 | 支部書記 | 1964.4—1970.3 | 夏禹錚 | 校長 | 1961.9—1970.31978.12—1979.2 |
黃崇勤 | 支部書記 | 1987.4—1989.11 | 肖碧珍 | 文革領導小組組長 | 1969.12—1970.3 |
林蔭煊 | 負責人 | 1978.7—1978.12 | |||
徐同科 | 支部副書記(主持) | 1989.12—1995.5 | 黃新亞 | 校長 | 1979.2—1986.10 |
盧貞濤 | 支部副書記(主持)代支部書記 | 1995.6—1999.31999.4—2001.9 | 黃崇勤 | 校長 | 1986.10—1986.10 |
黃匡白 | 副校長(主持) | 1989.11—1994.9 | |||
汪天亮 | 代校長、校長 | 1994.10—2001.9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陳揚富 | 兼黨委書記 | 2002.8—2007.8 | 楊斌 | 院長 | 2002.8—2012.12 |
陳永正 | 黨委書記 | 2007.8— | 陳建平 | 副院長 | 2006— |
截至2015年8月,學校建有福建省綠色功能材料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等8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等4個市級創新平臺和一批校企合作創新平臺、校內科研平臺,以及福建省文明禮儀培訓基地、福州市工藝美術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福州市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多個社會服務平臺。
序號 | 機構名稱 | 序號 | 機構名稱 | 序號 | 機構名稱 |
---|---|---|---|---|---|
1 | 新華都經濟與管理研究院 | 2 | 中國能源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院 | 3 | 創業與創新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
4 | 福建省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福建省測繪學會與閩江學院三方組建) |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2月學校圖書館已有各類藏書209.4萬冊,光盤約4.5萬張,中外文期刊3000余種,中外文期刊1800余種,報刊合訂本6萬余冊。其中,校本部圖書館網絡信息點900余個,計算機400余臺,磁盤存貯60TB,擁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Emerald現刊數據庫等45個中外文電子數據庫(其中試用數據庫25個),數據庫平臺3個。
學術刊物
《閩江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閩江學院主辦。學報自創刊以來,即以“不斷提高質量”為努力目標,始終以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己任,努力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和印刷質量。主要欄目:文學、經濟、歷史、政治、法律、美學。
《閩江學院學報》的“閩文化研究”欄目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部較為系統、完整的期刊圖像資料著作——《共和國期刊60年》。
食堂
國內校區
1、閩侯校區本部:所有院系本科生、愛恩國際學院、全日制MBA研究生;
地址:福州市閩侯大學城文賢路1號。
2、閩江學院北京校區:原北京蒙代爾企業家大學,2011并入閩江學院,MBA研究生。
3、閩江學院上海校區:商學院在職MBA研究生。
4、長樂路校區:原福州師范專科學校;
地址:福州市長樂南路59號。
5、工業路校區:原閩江職業大學,現為閩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地址:福州市工業路333號。
6、洪塘校區:原福州工藝美術學校,2001并入閩江學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7、首山校區:原福建音樂學院,2010年并入閩江學院;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首山路260號
國外分校
閩江學院瑞士分校,即新華都商學院(瑞士)(商學院全球EMBA、國際MBA、CST項目外國研究生)。學院由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捐資成立,是*家在歐洲國家獨立注冊的中國商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費爾普斯兼任瑞士學院院長。
方寶璋:男,福建莆田人,畢業于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院,中國審計史研究權威,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財經監督史和區域文化的研究,完成專著10余部。
北北:女,本名林嵐,福州師范專科學校閩侯分班畢業,筆名林那北,中國作家協會成員。著有散文隨筆集《北北話廊》、《不羈之旅》,小說集《咖啡色的故事》、《我的生活無可奉告》,長篇報告文學《沖天而起》等。
宋克寧: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2001年8月任福建省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福建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福建省委候補委員。
鄭捷: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
翁桂香: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教育局副局長。
吳立斌(1986-2007):閩江學院旅游系2005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福建省大學生捐獻眼角膜*人,“福建省優秀大學生”、“福建省優秀共青團員”、“福建省優秀紅十字志愿者”,2007年度感動福建的十大人物之一。
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2002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函同意在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閩江職業大學合并基礎上建立閩江學院,并確認由福建省領導和管理,實行省、市(福州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10年1月12日,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捐資5億人民幣創辦“新華都商學院”。
校訓:崇尚完美,追求卓越
貼吧:閩江學院吧成立2005年3月7日,是依托百度貼吧平臺構建的一個網絡社區;是一個相互交流、結交知音舉辦活動、分享經驗、集思廣益、答疑解惑的校園文化平臺。截至2013年4月6日,共有共有主題數132308個,貼子數2197055篇,文賢驕子數9605。
論壇:旗山晨磬論壇2009年10月15日正式上線,是在閩江學院學生工作部(處)領導,宣傳部、團委、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部門配合下,以豐富校園網絡文化生活、服務學生為主旨,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綜合信息交流、意見訴求反饋等工作的閩江學院官方論壇機構。截至2013年3月7日,旗山晨磬論壇擁有4萬1千名注冊會員,帖子87萬篇,歷史累計訪問用戶820萬人次,已成為閩院*社區門戶網站,是閩院最有影響力的校園媒體之一。
截至2012年,共承擔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4項、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項;擁有*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本科精品課程1門、省級本科精品課程17門,省級教學名師7位,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榮獲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專業實踐課成果——校園劇《青春起跑線》榮獲國家校園戲劇*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名列非藝術類院校*名)和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校榮膺福建省“文明學校”、“黨建思政工作先進高校”、“平安校園”、“大中專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福建省委組織部確定為福建省*高校黨員發展工作聯系點。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
近年榮譽
2010年:
6月,服裝學院2003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萬一方獲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時裝發布會冠軍,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美術學院教師胡漢平、鄭頻、鄭鑫獲福建省首屆美術院系教師優秀作品聯展一等獎。管理學系07級學子獲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華南賽區本科組商務模式創新主題賽一等獎和網絡營銷與策劃主題賽一等獎。
9月,服裝系曾秋燕同學榮獲“第19屆中國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東部分賽區“設計效果圖優秀獎”,學校被授予“院校組織獎”和“院校推動獎”。
11月,閩江學院軟件學院學生獲2010ATA-微軟“校園之星”大賽軟件方向中國總冠軍;閩江學子獲得2010第16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福建總決賽冠亞軍;校園劇《青春起跑線》以非藝術類院校*成績獲得“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2011年:
3月,學校經福州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批準成為第三批市級科技擁軍基地。
6月,學校教師陳頤入選2011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鄒自振教授被民盟中央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1月,校園劇《青春起跑線》獲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在中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福建賽區移動杯)中,學校有3支隊伍獲本科組一等獎,4支隊伍獲二等獎。
12月,學校成為福建省教育系統獲“中國模范職工之家”殊榮的三個單位之一。
2012年:
1月5日閩江學院工會榮獲“福建省教科文衛體工會2011年度宣傳信息先進集體”稱號。
2月23日閩江學院選送的“相親相愛一家人——以愛心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社團活動”獲得福建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榮獲優秀成果獎。
2013年:
6月11日,閩江學院選送的服裝設計協會的“‘衣改往昔’”舊衣改新裝項目獲得首屆福建省大學生社團活動策劃大賽一等獎。
截至2015年8月,學校共有設有22個院系(12個系、10個學院)、56個專業(專業方向)。其中新華都商學院定位為創建世界一流商學院。學校學科專業門類較為齊全,擁有財政學、專門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路與系統、服裝設計與工程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點以及金融學等41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八大學科門類。
閩江學院二級院系詳細
序號 | 院系名稱 | 序號 | 院系名稱 | 序號 | 院系名稱 |
---|---|---|---|---|---|
1 | 閩江學院數學系 | 2 | 閩江學院外語系 | 3 | 閩江學院歷史學系 |
4 | 閩江學院中文系 | 5 | 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 6 | 閩江學院地理科學系 |
7 | 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 8 | 閩江學院旅游系 | 9 | 閩江學院管理學系 |
10 | 閩江學院法律系 | 11 | 閩江學院物理學與電子信息工程系 | 12 | 閩江學院公共經濟學與金融學系 |
13 | 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 | 14 | 閩江學院海峽學院(中澳合作) | 15 | 閩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
16 | 閩江學院愛恩國際學院 (中澳合作)閩江學院中美項目中心 (中美合作) | 17 | 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 | 18 | 閩江學院交通學院 |
19 | 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 | 20 | 閩江學院軟件學院 | 21 | 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
截至2015年8月,學校擁有全國*創業與創新方向的MBA學位點和49個本科專業。建有工商管理、紡織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財政學、服裝設計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門史、電路與系統等5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
截至2015年8月,學校擁有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測繪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學等5個省級特色本科專業(其中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為*特色本科專業)。承擔有*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及*和省級本科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等一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實驗教學中心
序號 | 中心名稱 | 序號 | 中心名稱 | 序號 | 中心名稱 |
---|---|---|---|---|---|
1 |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 2 | 紡織服裝實驗教學中心 | 3 |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 |
4 | 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5 | 傳媒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
授予時間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2008年 | 服裝材料學 | 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 | 工學 | 陳東生 |
授予時間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2011年 | 社交禮儀 | 公共經濟學與金融學系 | 公共管理類 | 林友華 |
物理化學 | 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 化學類 | 李獻文 | |
織物結構與設計學 | 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 | 工學 | 王建剛 |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思政部 |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和思想品德課類 | 趙麟斌 | |
解析幾何 | 數學系 | 數學類 | 吳炳燁 |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中文系 | 文學 | 蔡江珍 | |
2010年 |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 | 計算機科學系 | 理學 | 謝儲暉 |
聲樂 | 蔡繼琨音樂學院 | 藝術類 | 鄒敏華 | |
有機化學 | 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 理學 | 林棋 | |
旅游市場營銷 | 旅游系 | 管理學 | 吳金林 | |
市場營銷學 | 管理學系 | 管理學 | 謝弦 | |
2009年 | 基礎會計學 | 管理學系 | 管理學 | 王賢斌 |
自然地理學 | 地理科學系 | 理學 | 吳文英 | |
2008年 | 廣告創意 | 中文系 | 文學 | 劉建萍 |
服裝結構設計 | 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 | 工學 | 甘應進 | |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 計算機科學系 | 工學 | 林文忠 |
交流合作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