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閩江學院

介紹:

閩江學院

首頁www.mju.edu.cn

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閩江學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高校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閩江學院。

學院領導/閩江學院

現任領導閩江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王新民
副院長莊毓敏(主持工作)
黨委副書記陳曦、劉元芳
紀委書記詹林
副 院長趙麟斌、金德凌、狄俊安
歷任領導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58年)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汪無浪黨總支書記1958.7-1959冬張繼中校長1958.7-1961
高展黨總支書記1959冬-1962秋石益校長1978.5-1982.8
石益臨時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1978.5-1979.111979.11-1982夏陳漢章代校長1983.8-1985.9
劉秉富黨委書記1985.9-1993.5俞維誠校長1985.5-1992.7
劉良知黨委書記1993.5-2000.3李永燊代校長常務副校長副校長1993.6-1994.31994.3-2001.41985.8-1993.6
劉通黨委書記2000.3-2002.8吳亞俊校長1994.2-1998.3
趙麟斌校長1998.3-2002.8
閩江職業大學(1984)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劉桂榮黨委書記1998.6-2002.8袁啟彤校長1984.10-1990.6
校長1990.6-1996.5趙學敏校長1996.5-1998.8
孫芳仲校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1998.8-2002.81984.10-1992.51992.5-1998.7
福州工藝美術學校(1956)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李洪萬支部書記1959.7—1961.9周懷松校長1956.10—1959.7
夏禹錚支部書記1961.9—1964.31978.12—1987.4李洪萬校長1959.7—1961.9
黃新亞支部書記1964.4—1970.3夏禹錚校長1961.9—1970.31978.12—1979.2
黃崇勤支部書記1987.4—1989.11肖碧珍文革領導小組組長1969.12—1970.3
林蔭煊負責人1978.7—1978.12
徐同科支部副書記(主持)1989.12—1995.5黃新亞校長1979.2—1986.10
盧貞濤支部副書記(主持)代支部書記1995.6—1999.31999.4—2001.9黃崇勤校長1986.10—1986.10
黃匡白副校長(主持)1989.11—1994.9
汪天亮代校長、校長1994.10—2001.9
閩江學院(2002)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陳揚富兼黨委書記2002.8—2007.8楊斌院長2002.8—2012.12
陳永正黨委書記2007.8—陳建平副院長2006—

學術研究/閩江學院

科研條件

截至2015年8月,學校建有福建省綠色功能材料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等8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等4個市級創新平臺和一批校企合作創新平臺、校內科研平臺,以及福建省文明禮儀培訓基地、福州市工藝美術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福州市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多個社會服務平臺。

部分科研機構
序號機構名稱序號機構名稱序號機構名稱
1新華都經濟與管理研究院2中國能源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院3創業與創新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4福建省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福建省測繪學會與閩江學院三方組建)
科研成果截至2012年,全校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10項,其中主持參加*科研項目30項,省(部)級項目193項。截至2011年底,獲省級以上(含省級)政府頒發的科研成果獎勵27項,獲授權專利26項;發表學術論文5827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錄221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225部。《閩江學院學報》的“閩文化研究”專欄被教育部授予第二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稱號。2010年,閩江學院在中國國內首次發明太陽能獨立三項純正弦波逆變供電設備,實現了這一突破。2011年10月學校獲得“審美現代性的后現代實踐:以批判美學、先鋒派為考察中心”、“地震災害及潛在危險地區居民災害認知與應付行為研究——以閩臺地區為例”、“中國農業品牌的品牌結構優選模型研究”和“中國古文理論的‘終結’——林紓古文理論研究”四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2月學校圖書館已有各類藏書209.4萬冊,光盤約4.5萬張,中外文期刊3000余種,中外文期刊1800余種,報刊合訂本6萬余冊。其中,校本部圖書館網絡信息點900余個,計算機400余臺,磁盤存貯60TB,擁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Emerald現刊數據庫等45個中外文電子數據庫(其中試用數據庫25個),數據庫平臺3個。
學術刊物
《閩江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閩江學院主辦。學報自創刊以來,即以“不斷提高質量”為努力目標,始終以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己任,努力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編輯質量和印刷質量。主要欄目:文學、經濟、歷史、政治、法律、美學。
《閩江學院學報》的“閩文化研究”欄目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部較為系統、完整的期刊圖像資料著作——《共和國期刊60年》。

校園環境/閩江學院

環境設施

食堂

校園食堂主要分布在生活區及生活區和教學樓的銜接地段,以經營大眾伙食為主,全國八大菜系的特色家常菜肴輔以多層次經營服務項目,包括特色風味小吃、各式即點小炒、嶺南小食、北方面食。截至2012年,學校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食堂共有三個,其中三個食堂分別位于松園、篁園、梅園,習慣將之分別稱為“一堂”、“二堂”、“三堂”。第四食堂計劃于2013年3月工程整體竣工,投入使用。
*食堂位于教學區與生活區的銜接地段,以及生活區一區與二區的交界。該食堂共有三層,一二樓為食堂,第三樓為健身房;第二食堂位于生活區二區與三區的交界地帶,該食堂共有三層,菜品種類豐富;第三食堂位于生活區三區和四區的銜接處,該食堂一樓是主要以超市、面包店、數碼店、理發店等為主,二樓和三樓為食堂。三樓是屬于相對“豪華”的食堂,自助式消費,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食品,在出口處統一結賬。此外,還提供各種面試類、粥類,包間等。除了三個食堂之外,在學校的東門和西門還有各種小吃店。
宿舍
學生住宿主要分布在四個生活區。宿舍主要分為四人間和六人間。一區共有兩種宿舍,4人間宿舍和6人間宿舍 ,二區全為6人間宿舍,住男生 ;三區共8個宿舍樓,全為四人間;4人間宿舍(女生):1到6號樓全為女生宿舍,7-8號樓兩棟為男生宿舍;四區全為4人間宿舍。根據各宿舍條件的不同,其收費標準也不一樣。800元主要是6人間,公用衛生間;900元主要是6人間,單獨衛生間;1200元主要是4人間(空調、電風扇、電話、衛生間、浴室、熱水器、互聯網、書桌、衣櫥等設施)。女生宿舍主要為四人間標準化宿舍,男生有四人間標準化宿舍和六人間標準化宿舍兩種。2010年開始閩江學院開始對男女生宿舍進行空調安裝。
圖書館
閩江學院圖書館組建于2002年9月,由校本部、長樂路校區、工業路校區、洪塘校區、首山路校區等五個校區圖書館組成。至2012年2月,五校區圖書館累計建筑面積約19170平方米,閱覽座位約2223個,其中,校本部圖書館總建筑面積11816平方米,閱覽座位約1400個。圖書館二期在建。規劃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7500萬元,建成后將具有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三項功能。
超山島
新華都商學院超山島設計規劃總建筑面積3.85萬平方米。該工程由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全額出資建設,采取“交鑰匙”工程建設模式。2013年9月22日新華都商學院新教學大樓落成揭牌。
建筑位于閩江學院校園內西北角。東鄰藝術學院和工學院,北鄰超山,南鄰學院體育操場,西為學校西圍墻。整個地塊呈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形狀。有36幢水岸專家別墅、藏書閣、未名湖、休閑碼頭、土樓五星酒店、直升飛機場、馬術俱樂部、高爾夫球場、賽艇、超山寺、五幢書院式研究所等建筑和景點。
校區分校

國內校區
1、閩侯校區本部:所有院系本科生、愛恩國際學院、全日制MBA研究生;
地址:福州市閩侯大學城文賢路1號。
2、閩江學院北京校區:原北京蒙代爾企業家大學,2011并入閩江學院,MBA研究生。
3、閩江學院上海校區:商學院在職MBA研究生。
4、長樂路校區:原福州師范專科學校;
地址:福州市長樂南路59號。
5、工業路校區:原閩江職業大學,現為閩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地址:福州市工業路333號。
6、洪塘校區:原福州工藝美術學校,2001并入閩江學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7、首山校區:原福建音樂學院,2010年并入閩江學院;
地址:福州市倉山區首山路260號
國外分校
閩江學院瑞士分校,即新華都商學院(瑞士)(商學院全球EMBA、國際MBA、CST項目外國研究生)。學院由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捐資成立,是*家在歐洲國家獨立注冊的中國商學院。新華都商學院院長、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費爾普斯兼任瑞士學院院長。

知名校友/閩江學院

方寶璋:男,福建莆田人,畢業于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院,中國審計史研究權威,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財經監督史和區域文化的研究,完成專著10余部。
北北:女,本名林嵐,福州師范專科學校閩侯分班畢業,筆名林那北,中國作家協會成員。著有散文隨筆集《北北話廊》、《不羈之旅》,小說集《咖啡色的故事》、《我的生活無可奉告》,長篇報告文學《沖天而起》等。
宋克寧: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2001年8月任福建省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福建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福建省委候補委員。
鄭捷: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
翁桂香:畢業于福州師范專科學校,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教育局副局長。
吳立斌(1986-2007):閩江學院旅游系2005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福建省大學生捐獻眼角膜*人,“福建省優秀大學生”、“福建省優秀共青團員”、“福建省優秀紅十字志愿者”,2007年度感動福建的十大人物之一。

辦學歷史/閩江學院

學校前身

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958年創辦,校址福州國貨路。1960年改稱福州師范學院。
1961年撤并入南平師范專科學校。1978年5月復辦,稱福州師范大專班,分散在市內幾所學校辦學。1979年春定址六一路王莊。1981年7月改稱福州師范專科學校。1987年遷長樂路光明港。
閩江職業大學
1984年7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創辦,原設倉山、鼓樓分校,1985年11月,兩分校合并。1986年7月,福州晚報創辦的福州新聞職業專科學校并入。原中共福州市委書記袁啟彤為首任校長。1990年6月起,福州市委書記任校長。1988年8月至1991年7月曾在馬尾設立馬江分校。
合并以后

2002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函同意在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閩江職業大學合并基礎上建立閩江學院,并確認由福建省領導和管理,實行省、市(福州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10年1月12日,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捐資5億人民幣創辦“新華都商學院”。

文化傳統/閩江學院

學校標志

校訓:崇尚完美,追求卓越

注釋:“完美”是對人的道德素質的崇高要求,盡管世上難有“完美”之事,但作為一種追求的境界,“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大而言之,讓師生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不斷完善自身;小而言之,一個人求知、為人、處事,講求認真,一絲不茍,常懷“完美”之心,不懈努力,則離成功不遠。古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卓越”即超然獨立,高超出眾之意。超越平庸,突顯特色,成就自我。這八個字,體現美好、求新、向上、超拔的精神追求。
校風:盡責善仁,光而不耀
校風是體現學院之精神,是校訓之具體化。校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可逮。特別是閩江學院乃新組建之高校,百事待興。因此,學校所倡導的校風,既要有時代感,又要有責任感,更要有使命感。俟持之以恒,無論師生皆能以此立言、立教、立世,并得世人贊譽,則閩江學院興矣。
“盡責”——重在一個“盡”字,時刻反思在你的崗位上,是否已經竭盡全力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常懷責任之心,則無懈怠之想,更不會以“責”大而推諉,也不會因“責”小而敷衍。人人盡責,百事可興也。
“善仁”——仁者,大愛也。施行大愛,自然有大和諧。待人處事、建功立業,無不胸懷大愛,則不至遺憾于人、遺憾于事、遺憾終生。
在實踐崇尚“盡責善仁”之完美過程中,學校需追求“光而不耀”之卓越境界。
“光而不耀”語出老子之《道德經》,倡導的是“但求事功,不事張揚”。不事張揚,既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明哲保身。“光而不耀”的真諦是求真務實。反映在做事上,就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體現在為人上,就是謙虛謹慎,默默奉獻。
教風:革故鼎新,精益求精
“革故鼎新”體現治學之根本,是教師思維創新、銳意進取、勇于實踐、與時俱進之體現。
“精益求精”體現治學之態度,是教師進入卓越境界之必然。
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是為師之大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故為師者當能常守科學 前沿,破除迷信,擯棄“八股”,以自身的思維創新造就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愿落伍者就應有“革故鼎新”之勇氣,敢為學生先。
學風:博學篤行,誠實厚重
“博學”、“篤行”出自《中庸》。
“博學”—— 學生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學海無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博而觸類旁通,學而精益求精。惟有謙恭求教,不恥下問,用心思考,審慎求真,才能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篤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問思辨貴在“篤行”。年輕人切忌空談,切忌浮躁,切忌虛榮。惟有篤志于行,持之以恒,才能有所積累,有所收獲。
“誠實”者,以信為立足,始能無欺于世,繼以“厚重”之積沉成就人生。 誠實厚重則不盜名而欺世,不急功而近利。認認真真讀書,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鉆研,堅守不輟,始能成其學問,不為人恥。
校標:
一、校標從整體上看是由“M”“J”“U”構成一本書的形象,同時也構成一學者冷峻睿智的臉龐。置于正上方的“M”,構成書頁,也構成學者的思維,清晰點明學院的文教性質。同時展示出一個新世紀富有創新思維精神院校的新面貌!
二、整體形互動相生,似雙手合握,代表了交流與合作,也揭示了閩院是由幾所學校強強聯手,精誠合作,合并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大學的歷史特點。同時,整體形又似一枚磁鐵,厚實穩重,立體感強,襯托出閩院的實力和內涵,并暗喻吸引八方學子之意。整體造型積極向上,又似振翅的飛鳥,象征了閩院學子勇于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給人以美的聯想。
三、此圖形多義共形,耐人尋味,視覺沖擊力較強并具現代感,同時具有較強的適用性,便于推廣。
四、采用較為厚重的深藍色,是閩江河流的象征色,也襯托了學府穩重和深邃的內涵。
校歌:
歌名:閩江學子之歌
作詞作曲:陳揚富 詞 胡小環 曲
歌詞:我們是閩江的學子/我們是旗山的驕傲/肩負時代的重托/搏擊世紀的浪潮/胸納百川/志傲千仞/登云凌風我為高/我們是閩江的學子/我們是旗山的驕傲/博學多思求卓越/融匯中西領風騷/曇石丹青/船政豪情/祖國昌盛我折腰
副歌:踏著閩江的波浪/唱著旗山的松濤/物競天擇/愛拼會贏/奔向勝利的航標
交流平臺

貼吧:閩江學院吧成立2005年3月7日,是依托百度貼吧平臺構建的一個網絡社區;是一個相互交流、結交知音舉辦活動、分享經驗、集思廣益、答疑解惑的校園文化平臺。截至2013年4月6日,共有共有主題數132308個,貼子數2197055篇,文賢驕子數9605。
論壇:旗山晨磬論壇2009年10月15日正式上線,是在閩江學院學生工作部(處)領導,宣傳部、團委、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部門配合下,以豐富校園網絡文化生活、服務學生為主旨,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咨詢、綜合信息交流、意見訴求反饋等工作的閩江學院官方論壇機構。截至2013年3月7日,旗山晨磬論壇擁有4萬1千名注冊會員,帖子87萬篇,歷史累計訪問用戶820萬人次,已成為閩院*社區門戶網站,是閩院最有影響力的校園媒體之一。

辦學成果/閩江學院

截至2012年,共承擔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4項、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項;擁有*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本科精品課程1門、省級本科精品課程17門,省級教學名師7位,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榮獲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專業實踐課成果——校園劇《青春起跑線》榮獲國家校園戲劇*獎——“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名列非藝術類院校*名)和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校榮膺福建省“文明學校”、“黨建思政工作先進高校”、“平安校園”、“大中專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福建省委組織部確定為福建省*高校黨員發展工作聯系點。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

近年榮譽
2010年:

6月,服裝學院2003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萬一方獲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時裝發布會冠軍,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美術學院教師胡漢平、鄭頻、鄭鑫獲福建省首屆美術院系教師優秀作品聯展一等獎。管理學系07級學子獲全國大學生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華南賽區本科組商務模式創新主題賽一等獎和網絡營銷與策劃主題賽一等獎。
9月,服裝系曾秋燕同學榮獲“第19屆中國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東部分賽區“設計效果圖優秀獎”,學校被授予“院校組織獎”和“院校推動獎”。
11月,閩江學院軟件學院學生獲2010ATA-微軟“校園之星”大賽軟件方向中國總冠軍;閩江學子獲得2010第16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福建總決賽冠亞軍;校園劇《青春起跑線》以非藝術類院校*成績獲得“中國戲劇獎·校園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2011年:
3月,學校經福州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批準成為第三批市級科技擁軍基地。
6月,學校教師陳頤入選2011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鄒自振教授被民盟中央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1月,校園劇《青春起跑線》獲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在中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福建賽區移動杯)中,學校有3支隊伍獲本科組一等獎,4支隊伍獲二等獎。
12月,學校成為福建省教育系統獲“中國模范職工之家”殊榮的三個單位之一。
2012年:
1月5日閩江學院工會榮獲“福建省教科文衛體工會2011年度宣傳信息先進集體”稱號。
2月23日閩江學院選送的“相親相愛一家人——以愛心文化建設引領大學生社團活動”獲得福建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榮獲優秀成果獎。
2013年:
6月11日,閩江學院選送的服裝設計協會的“‘衣改往昔’”舊衣改新裝項目獲得首屆福建省大學生社團活動策劃大賽一等獎。

辦學條件/閩江學院

院系設置

截至2015年8月,學校共有設有22個院系(12個系、10個學院)、56個專業(專業方向)。其中新華都商學院定位為創建世界一流商學院。學校學科專業門類較為齊全,擁有財政學、專門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路與系統、服裝設計與工程等5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工商管理碩士(MBA)點以及金融學等41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八大學科門類。

閩江學院二級院系詳細

序號院系名稱序號院系名稱序號院系名稱
1閩江學院數學系2閩江學院外語系3閩江學院歷史學系
4閩江學院中文系5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6閩江學院地理科學系
7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8閩江學院旅游系9閩江學院管理學系
10閩江學院法律系11閩江學院物理學與電子信息工程系12閩江學院公共經濟學與金融學系
13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14閩江學院海峽學院(中澳合作)15閩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16閩江學院愛恩國際學院 (中澳合作)閩江學院中美項目中心 (中美合作)17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18閩江學院交通學院
19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20閩江學院軟件學院21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師資力量截至2012年11月,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100多人,外聘教師14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40.7%、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74.4%;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首批“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等省級高層次人才21人,福州市“優秀人才”等市級高層次人才8人,“閩都學者”等校級學科專業領軍人才14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8月,學校擁有全國*創業與創新方向的MBA學位點和49個本科專業。建有工商管理、紡織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3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財政學、服裝設計與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門史、電路與系統等5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8月,學校擁有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測繪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學等5個省級特色本科專業(其中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為*特色本科專業)。承擔有*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及*和省級本科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等一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實驗教學中心

序號中心名稱序號中心名稱序號中心名稱
1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2紡織服裝實驗教學中心3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
4電子實驗教學中心5傳媒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授予時間課程名稱所屬院系所屬學科負責人
2008年服裝材料學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工學陳東生
省級精品課程
授予時間課程名稱所屬院系所屬學科負責人
2011年社交禮儀
公共經濟學與金融學系公共管理類林友華
物理化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化學類李獻文
織物結構與設計學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工學王建剛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政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和思想品德課類趙麟斌
解析幾何數學系數學類吳炳燁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文系文學蔡江珍
2010年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科學系理學謝儲暉
聲樂蔡繼琨音樂學院藝術類鄒敏華
有機化學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理學林棋
旅游市場營銷
旅游系管理學吳金林
市場營銷學管理學系管理學謝弦
2009年基礎會計學管理學系管理學王賢斌
自然地理學地理科學系理學吳文英
2008年廣告創意中文系文學劉建萍
服裝結構設計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工學甘應進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計算機科學系工學林文忠

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以公辦為主,中外聯辦、公辦民助、校企合作、閩臺合作、校校合作為輔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在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強有力支持下,組建新華都商學院。閩江學院與福州大學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協議,雙方將在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專業建設水平;聯合開展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聯合建立教學實踐基地;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互派干部掛職鍛煉;加強實驗室、圖書文獻、數字校園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共建共享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學校先后與澳大利亞、波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16所高校以及臺灣逢甲大學、中華大學、實踐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大葉大學等12所臺灣地區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交流。擁有福建省*經教育部復核確認的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愛恩國際學院,是福建省成批量輸送海外留學生最多的高校。經國家漢辦批準,承辦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孔子學院(是少數由新建本科院校承辦的孔子學院之一)。校企合作的軟件學院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軟件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和微軟全國示范性院校之一。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