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通知。
平臺概況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簡稱"國家物流平臺",英文標識“LOGINK”)是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是由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牽頭,由職能部門、科研院所、軟件開發商、物流企業等多方參與共建的一個公益、開放、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網絡,是一項政府主導的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和物流信息化推進工程,是互聯網時代政府創新服務,企業創造市場的有力實踐。
建設背景
在我國物流業發展進程中,資源共享難、互聯互通難、業務協同難等問題長期存在,政企間、部門間、行業間、區域以及國際間均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影響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制約了物流業整體運行效率的提升。在物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形勢下,迫切需要政府牽頭,聯合各方,解決單純依靠市場力量難以解決的物流信息化發展難題。
2012年交通運輸部正式啟動了國家物流平臺建設,2013年交通運輸部印發了《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綱要》等3個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建設一個*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在統一物流信息標準基礎上,提供基礎交換和公共信息兩大服務,推進各類政府公共服務信息與市場物流信息的有效對接,滿足企業間、政企間、行業間、國際間的物流數據交換需求,促進各方信息互聯互通。
建設定位
國家物流平臺是以提高社會物流效率為宗旨,以實現物流信息高效交換和共享為核心功能,由交通運輸部和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推進,連通各類物流信息平臺、企業生產作業系統,統一信息交換標準、消除信息孤島的面向全社會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網絡。
基本特征
公益性 基礎性 開放性 共享性
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為各物流信息服務需求方提供基礎性公共服務。 構建物流信息這一"無形的高速公路",是物流信息領域的基礎設施工程。 向全社會提供服務,不局限于特定行業、特定作業環節和特定服務對象。 實現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間信息交換與共享,減少信息孤島和重復建設。
基本原則
(一)堅持融合創新
充分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物流產業,實現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跨國界物流信息資源和應用服務的全面融合,創新服務模式,加快培育無縫銜接、跨界融合的物流產業新生態。
(二)堅持基礎公益
作為我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國家物流平臺應以政府建設為主導,不以盈利為目的,為物流市場主體提供公共信息服務和基礎交換服務。
(三)堅持開放共享
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將國家物流平臺作為物流信息交換共享中樞,整合政府相關物流信息資源并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同時融合物流市場信息資源,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特征的物流運行新模式。
(四)堅持政企合作
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在平臺建設中的不同作用,創新合作模式,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打造物流信息服務新生態,形成政府、市場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主要功能
(一)標準服務
信息互聯標準是物流鏈互聯互通的關鍵。國家平臺制定物流信息互聯標準,為參與方制定統一的語言。2013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國家平臺標準化建設方案(2013-2015)》,用以指導平臺標準化工作。在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的支持下,凝聚各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合力,成立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標準工作組,負責平臺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實施,并確定平臺標準規范體系框架。
圖1.png
經過多年建設,國家平臺標準實現了從省內到全國,再到國際標準的跨越。2014年,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了由平臺主導編制的數據元、道路運輸電子單證、物流站場(園區)電子單證三項行業標準(JT/T 919.1—919.3)。2015年,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標準工作組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標準2015",涉及680余項數據元,105項代碼集,40多個單證,16個服務接口,其中的港口共享接口成為中日韓三國共同推薦的標準。
(二)交換服務
基礎交換網絡是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核心,它是適應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建立起的安全、高效和便捷的物流信息領域的信息高速公路。它為物流的倉儲、運輸、包裝、裝卸、加工、配送等各環節提供中立、開放、免費的數據單據和應用服務交互的安全通道。任何一個應用服務,只要遵循交換基礎網絡標準接入該網絡,就可以同平臺上任意應用服務進行數據單據和信息服務交互,從而徹底消除"信息孤島"現象,為打通整個物流鏈、價值鏈、服務鏈創造條件。它不僅服務覆蓋全國,還實現國際間服務信息互通,為國家"一帶一路"工程提供有力服務支持。基礎交換網絡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鐵路、郵政貨運物流信息5個行業交換節點,32個區域交換節點。目前共有40萬家企業接入平臺,日均2000萬條數據通過平臺交換。
(三)數據服務
國家平臺逐步構建了公共信息數據庫,提供四個方面八大類公共信息數據服務。一是物流資訊信息,主要包括行業管理部門發布的物流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以及物流行業內的各項行業資訊、行業統計信息與信息化實踐和案例等信息;二是物流設施信息,主要是物流基礎設施規劃與運營單位掌握的信息,包括道路和航道信息、港口、園區、航空貨站、鐵路貨站等設施的基礎信息和服務信息;三是物流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物流業戶、車輛、船舶和從業人員等服務主體的從業資質及誠信經營情況;具體有交通部門的企業的經營許可證信息、車輛的道路運輸許可證信息以及人員的從業資格證信息,公安部門的車輛行駛證信息以及人員身份證信息和駕駛證信息,工商部門的企業登記信息等;四是物流狀態信息,包括運輸工具的實時位置信息,如車輛、船舶、列車、飛機實時位置信息,以及物流節點信息,如港口及園區進出、進出口通關狀態、通檢狀態等信息。針對物流信用信息和物流狀態信息,國家物流平臺以接口和網頁兩種方式并對外提供服務,社會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獲取上述服務。
技術框架
國家物流平臺以“1+32+nX”為框架。“1+32”是國家物流平臺建設主體內容和近期建設重點。
“1”代表國家物流平臺*管理服務系統,包括國家交換節點、基礎交換網絡管理系統和國家平臺門戶,負責國家物流平臺的運行管理、相關行業和國際物流信息系統的銜接以及公共信息服務。“32”泛指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導建設的區域交換節點(并非每個省都要建設)。“nX”是指國家物流平臺拓展和銜接的信息服務體系。n代表n類信息系統,X代表某一類信息系統中X個具體的信息系統。
邊界關系
國家物流平臺是銜接相關行業和國際物流信息平臺、負責全網有效協調運行、實現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的橋梁。
(一)與"區域平臺"的關系
區域平臺"特指各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導建設的、提供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的平臺。"區域平臺"可通過平臺實現與其他物流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共享平臺提供的物流相關服務資源。
(二)與"企業平臺"的關系
企業平臺是由企業主導建設,以滿足企業自身物流業務需求或者向物流市場提供有償信息服務為目的的企業物流信息平臺。"企業平臺"是平臺的服務對象,通過國家物流平臺實現與其他"企業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共享國家物流平臺提供的物流相關服務資源。
(三)與相關政務信息系統的關系
行業內外相關政務信息系統中物流相關服務功能與國家物流平臺共同構成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國家物流平臺連接交通運輸行業各類政務信息系統和其他行業相關政務信息系統,通過國家物流平臺門戶進行匯聚并對外提供信息服務。
(四)與相關國際物流信息系統的關系
國家物流平臺與相關國際物流信息系統在特定合作框架下,基于統一標準和交換機制進行對接,實現國際間物流資源共享、數據交換,提升各參與方國際物流信息服務水平。
發展愿景
構建覆蓋全國、輻射國際的物流信息基礎交換網絡和國家平臺門戶,實現國家物流平臺與相關物流信息系統以及平臺之間可靠、安全、高效、順暢的信息交換,實現行業內相關信息平臺交換標準統一,提供公正、權威的物流相關公共信息服務,有效促進物流產業鏈各環節信息互通與開放共享。
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企互動、多方協作、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安全可靠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政府物流相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與開放取得重要突破,企業間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進一步深化,國家物流平臺在我國現代物流體系中的戰略性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成為接軌國際物流信息交換共享的“中國窗口”,我國物流公共信息資源的“一站式”開放平臺,政企間、企業間物流相關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重要“電子樞紐”。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