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為杭州最早的名剎.地處杭州西湖以西,靈隱寺官網。杭州靈隱寺官網,杭州靈隱,至今已有約一千七百年的歷史,靈隱寺,杭州靈隱寺,背靠北高峰,中國靈隱寺,面朝飛來峰。
典故傳說/杭州靈隱寺靈隱寺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杭州靈隱寺官網,就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杭州靈隱寺官網·首頁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濟公成佛后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稱神化之極。靈隱寺建有道濟禪師殿,香火鼎盛。杭州靈隱寺官網, 三生石 折疊 傳說中,在這世上有一條路叫做“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橋”,在橋的盡頭,有一塊通體鮮紅的石頭就叫做“三生石”。據說,有情的男女們,只要在這“三生石”上刻下兩個人的名字,就可以“緣訂三生”,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孟婆湯就是用忘川河水熬的。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后世”的三生石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較后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 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后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十二年后,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風吟月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下瞿唐。唱完就不知所蹤……“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圓覺經》講輪回: 折疊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回愛生,命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后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云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可見,輪回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回。我們看不見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為云離開我人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
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 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是這樣了。人的一生像行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經歷)就隨之不同了。 自命風流儒雅的康熙皇帝來到杭州靈隱寺耍子,老和尚請求他為寺院題塊匾額。康熙信手揮筆,在紙上寫了個老大的“雨”字,可“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字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這許多筆畫怎么也擺不下了,真是急得皇帝下不了臺。還好,在一個隨從的暗示下,他將錯就錯,寫成“云林禪寺”。這塊匾掛了三百年直到如今,可老百姓并不買他的賬,仍叫它“靈隱寺”。康熙題匾的笑話也一直流傳到如今。
歷史文化/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歷經滄桑,千年不朽。到了北閥戰爭時期,軍閥吳佩孚所轄第31團團長徐圖進,為了竊取千年古珍佛寶——靈隱寺*代主持大師碧缽和尚座化的一口古缸——生天堂,不惜放火燒毀了這座由大唐天子李世民欽命的千年古剎——靈隱寺。解放后,靈隱寺香火才逐漸復蘇,特別是現任大師釋常久從7歲起就以靈隱寺為家,靠香客施舍,于2000年又重修了一座一進二重的靈隱寺,2004年3月3日,失散77年的鎮寺之寶——生天堂古缸又重歸靈隱寺。現在,靈隱寺香火興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已成為汪橋鎮一大佛教文化景觀。寺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天王殿入口的彌勒佛坐像,已有200年歷史。彌勒佛背后的護法天神韋馱像為南宋時作品。大雄寶殿高33.6米,是中國保存*單層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內正中有貼金釋加牟尼像,凈高9.1米,加上蓮花底座和佛光頂盤,高達19.69米,坐像用24塊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細而莊嚴。大殿兩側分列“二十諸天”和“十二圓覺”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殿后側有海島立體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寶殿、天王殿兩側有五代時所建的石塔和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所建經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題“云林禪寺”四字。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歲月變遷,準確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