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雜志。研究進展,編委會,榮譽展示,肝病雜志。
肝膽胰并重。刊欄目設有專題述評、診療指南、論著、文獻綜述、病例報告、臨床病案討論、專題講座、會議紀要等。中西醫(yī)并重,肝臟雜志,與臨床密切結合且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及國內外學術動態(tài),肝膽雜志以廣大臨床醫(yī)師及相關研究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肝病雜志,臨床診療經驗、臨床肝膽病雜志,刊載內容實行基礎與臨床并重,報道肝膽胰疾病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內外科并重。
雜志為月刊,全年12期,16開本,每月20日發(fā)行,每期定價20元。
雜志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可從全國各地郵局訂購,郵發(fā)代號12-80,也可直接從編輯部郵購(通過郵局匯款)。
設述評、防治指南、專家論壇、論著、病例報告、綜述、學術爭鳴、臨床經驗交流討論、國外期刊精品文章簡介等欄目。
雜志為“*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tǒng)計源期刊、*知網優(yōu)先數字出版期刊,被《*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生物醫(y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數據庫》等國內數據庫收錄。
雜志系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農業(yè)與生物科學研究文摘》(CABA)、英國《公共健康研究數據庫》(GH)、美國《史蒂芬斯全文數據庫》(EBSCOhost)、瑞典《期刊開放獲取指南》(DOAJ)來源期刊,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Ulrichsweb)、瑞士《世界衛(wèi)生組織HINARI數據庫》收錄。
在《*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的影響因子為1.127;在《*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中的影響因子為1.428。在15種消化病學類核心期刊中,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均位列第三。 據*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2016年發(fā)布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顯示:《臨床肝膽病雜志》復合影響因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和技術研究類影響因子分別為1.187、1.019、1.019,比99種內科學類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學科平均值0.664高出53% 。
從事肝膽胰疾病學科領域相關工作的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醫(yī)藥技術和科研人員及各大專院校師生。
雜志由*工程院莊輝院士和譚毓銓教授擔任名譽主編,由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賈繼東教授和吉林大學*醫(yī)院肝病科主任牛俊奇教授擔任主編。編委會由國際國內310名專家組成,其中院士編委13人、外籍及港澳臺編委21人。擁有800余名審稿專家,來稿一律實行同行評議。
雜志以推進肝膽胰疾病臨床防治工作和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為方向,以服務廣大臨床醫(yī)生和科研工作者為己任,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反映國內外肝膽胰疾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肝膽胰領域學術交流。報道國內外肝膽胰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臨床診療經驗、與臨床密切結合且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新療法、新技術。刊載內容實行臨床與基礎并重,中西醫(yī)并重,內外科并重,肝膽胰并重。
1.1 文體設計: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guī)范,重要數據須經嚴格的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類文稿(含圖表和參考文獻)不宜超過5000字;經驗交流、病例報告類文稿不宜超過2000字;專題述評、會議紀要類文稿,視具體情況而定。全文五號字,中文用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單倍行距,圖表按順序編碼。
1.2 文題:文題力求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中英文標題含義應一致,可以省去定冠詞和不定冠詞,題名*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專有名詞和縮略語按規(guī)則書寫)。
1.3 作者及單位:作者署名居中列于文題下,多位作者署名之間用“,”隔開。作者單位按“作者單位全稱,單位,所在省、市(省會城市省略省名) 郵政編碼”格式書寫,如“吉林大學*醫(yī)院,長春 130021”。多作者不同單位時,用1、2、3等序號標注于姓名右上角,單位按序排列并以“;”隔開。工作單位項用()括起,居中置于作者姓名下行。
1.4 *作者簡介及通訊作者:*作者簡介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格式為:“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職務職稱,學位學歷,主要從事……研究。”通信作者僅給出E-mail即可,格式為“通信作者:姓名,E-mail:……”
1.5 摘要:來稿均需中英文摘要(病例報告除外)。摘要是一篇獨立成章的完整短文,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分段、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論著需報道性摘要,分四段(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敘述,以300字以內為宜;非論著類文章需指示性摘要,以200字以內為宜。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對應,包括英文題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超過三位作者的,僅列出前三位作者,后加“,et al.”)及*作者工作單位,所在省、市(省會城市省略省名)的英文名稱及郵政編碼。中外作者姓名均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人名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如:ZHANG Ying(張穎),WANG Xi-lian(王錫聯(lián)),ZHUGE Hua(諸葛華)。
1.6 關鍵詞:論著需標引3~5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應用“;”隔開,有英文摘要的論文,應標注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一律小寫(專有名詞除外),置于摘要下方。關鍵詞應盡量從《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表)中選用規(guī)范詞,中醫(yī)藥關鍵詞應從*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y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還原為全稱,未被詞表收錄的自由詞必要時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
1.7 中圖分類號:請根據《*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選1~2個分類號。
1.8 基金項目: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示例: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
1.9 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以角碼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同一文獻1~3名著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表示(英文文獻加“,et al”)。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作者姓氏要全拼,首字母大寫,名取*字母大寫縮寫,省略所有縮寫點。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文后參考文獻必須標明文獻類型標識、所引用期刊的年卷期及文章的起止頁碼。示例如下:
專著、論文集[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1.10 圖表:圖表應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盡量不用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次序連續(xù)編碼。全文只有1幅圖(表)時,寫作圖(表)1,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圖題置于圖下方,表題置于表上方。表格采用三線表,表注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加半圓括號置于被標注對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等其他符號。
1.11 單位:實行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單位符號表示,可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斜線與負數冪不可混用。參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其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加圓括號將數值組合,置共同的單位符號于全部數值之后,如:(34.5±12.6)ng/L”。 正文中時間的表達,凡前面帶有具體數據者應采用d、h、s,而不是天、小時、分鐘、秒。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
1.12 數字: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數應寫全稱,如“l(fā)989年”。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符號不可省略,如5%~92%。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3cm×4cm×5cm。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一組,組間空l/4個字距,如1 234.765 4,但序號、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jié)。
1.13 _
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③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統(tǒng)計學符號均用斜體。
1.14 縮略語:文題一般不用縮略語,正文中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xiàn)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己公知的縮略語亦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縮略語不得移行。
1.15 層次劃分和編排方法:層次分級一般不超過4級,各級號碼之間加一小圓點,最末尾一級序號不加小圓點,如:1,1.1,1.1.1,1.1.1.1……編號一律左頂格。一級標題自成一行,二級以下標題若無細分,則空一字距,連續(xù)編排。
注意事項2.1 投稿方式
2.1.1 作者可以在系統(tǒng)中進行稿件狀態(tài)查詢、稿件返修、與編輯部溝通等操作。
2.1.2 郵箱投稿:請您將論文的Word格式文件以附件的形式通過郵箱發(fā)送給編輯部,并標明*作者的聯(lián)系電話、單位、郵寄地址及郵編。新投稿件,請在主題注明“投稿”;若為郵寄投稿后補充電子文本請注明“補電子文本”及*作者;如對原有稿件內容進行了修改,請注明“修改稿”及論文編號。
2.1.3 紙質版投稿:因特殊原因不能通過網絡投稿者,請您將A4紙打印的論文、Word格式拷貝的光盤,通過平信、掛號或EMS寄至編輯部。紙質版稿件上請標明作者單位、郵寄地址、郵編及聯(lián)系電話。
2.2 投稿事項
2.2.1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事先說明。仍在審閱中的稿件,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lián)系,嚴禁一稿多投,如有一稿多投行為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作者責任自負。錄用稿本刊將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權使用報酬。《臨床肝膽病雜志》有權以印刷版、光盤版、電子期刊等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2.2.2 本刊來稿實行同行專家外審制,每篇稿件收取審理費60.00元(收到審稿費后方予送審)。稿件按退修意見修改后,請將修改稿(需標明稿號,修改處請用紅色字體標注)發(fā)回本刊編輯部。修改稿超過1個月未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作者若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可提出復議申請,并對復議的內容作出書面說明。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制工本費。稿件錄用通知發(fā)出半個月后未繳納版面費的稿件延后一期刊發(fā);一個月后未繳納版面費的稿件作自動放棄處理。論文刊登后酌致稿酬,贈當期雜志2冊。
2.1.1 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資助項目(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審查合格后,本刊將優(yōu)先刊用。對重大研究成果或本刊編委/審稿專家為*作者/通訊作者的稿件,將使用“快速通道”。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