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前,經營的品種達700余種。民國18年至25年間,是“老香村”的鼎盛時期。并專門包銷北京五星啤酒、汽水、英瑞公司奶粉、煉乳,以及上海天廚味精廠的各種味精、調味品。商品批發范圍也由太原市擴展到山西省各縣鎮。包括山珍海味,洋酒罐頭,干鮮果品、鮮菜魚蝦,應有盡有。除經營南北各式糕點,還有香腸臘肉、五香牛肉、蝦子魚、熏魚等等。
此外,店鋪內還掛有一尺寬,二尺長的抄書“老香村”小匾(黑底金字),以及各式樣的小掛牌。號匾長短如一人床板狀,楷書“老香村”三字,空間上方寫著“上海”兩個小字,呈黑底金字;批匾比號匾略長,東批匾寫著“南北果品四時糟臘”,西批匾寫著“洋酒罐頭浙紹金腿”。呈藍底撒金,懸掛門首,以醒本店特色。店門兩旁圓柱上還掛有抱匾楹聯。其內容現已不詳。自租賃下“谷香村”鋪面后,掌柜們希望于開業后能生意發達,財源茂盛,便仿上海一店名,樹新號為“上海老香村”,并請書法家趙鐵山先生(字昌燮)寫了號匾和批匾。
五月,大掌柜王慶豐也回到太原,重操舊業。掌柜與伙計只能購些面粉,隨便做些點心,兼賣些酒類、罐頭等慘淡經營。這時店鋪門首懸掛上了英文字牌匾。其意為:“老香村食品雜貨店鋪中外聞名”。民國30年(1941 年)大掌柜王慶豐病故。接著日軍實行經濟封鎖,外地供貨隔斷,物資越來越緊張。加上物價上漲,票子一天比一天毛耗,“老香村”的經營一年不如一年。原店鋪有不少伙計離開另立門戶。民國27年(1938年)3月,戰爭稍穩,三掌柜王國斌遂帶著運城人員返回太原。鐘樓街路北的“北老香村”店鋪連同牌匾已被漢奸商會會長強行霸占,開了“公記紙煙莊”,“老香村”前貼上了“公記”二字。復業后的“老香村”巳面目全非。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