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河口。政府門戶網站,新聞傳播,旅游服務,政府服務。
老河口新聞網站、政府服務、新聞傳播、電子商務。老河口 老河口網 老河口論壇——政府門戶網站、旅游服務。
老河口風光旖旎,周圍名勝頗多。市中心有孫中山先生塑像和紀念堂,有李宗仁先生親筆命名的中心公園,有國民黨部分要員題字的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還有鄂西北*清真寺。歷史上著名的"馬窟云峰"、"漢水秋清"、"四眼井"等贊陽八景,曾使歷代文人騷客流連忘返。道教勝地武當山、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出山以前隱居的地方--古隆中和南陽臥龍崗,以及車城十堰和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都離老河口不遠,以老河口為中心進行游覽參觀活動,均可當天往返。
湖北老河口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開發區起步區位于老河口市中心城東部,規劃面積4.23平方公里。依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特色、綜合配套”的要求,完善了開發區產業分區、功能分區和用地規劃,按照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招商的整體思路,開發區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入駐工作。目前,開發區已形成 “三縱三橫”路網格局,即縱向漢口路、光年路、城東大道,橫向機場路、漢江大道、環三路。隨著路網及配套工程的完善,為企業和項目入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開發區內企業總數達到5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家。已形成以東風創普、博大整車、蘇州仁和、東方金龍和光華組合機為主的機電汽車特色園,以港資國泰華精紡、君益精紡、富利華精紡和錦盛織布為主的紡織特色園,以華松辣椒堿、奧星糧油、仙仙果蔬、臺資金薯和梨花湖食品為主的農產品深加工高新科技園的格局。
2006年4月,老河口經濟開發區一期路網建設工程啟動,總投資1.2億元。工程包括新建光年路北段、漢江大道東段、城東大道,以及漢口路、環三路、機場路修整刷黑。整個工程呈現五大特點:一是建設規模大。新建三條道路全長4288.8米,建成后形成4.23平方公里工業集中區,可供工業項目建設用地2300畝,可吸納外來投資20多億,每年可新增產值40到60億元,同時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安置大批勞動力就業。二是設計檔次高。無論是主體工程,還是配套的綠化、路燈、景觀,都是立足長遠,高標準設計,高起點規劃。其中,弱電入地、雨污分流體現了*環保設計理念,綠化景觀聘請具有園林綠化國家一級資質的四川易園集團有限公司設計。三是配套設施全。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新型經濟開發區的要求,配套完善了公共管溝、弱電管涵、供水管網、雨污分流管道、高桿路燈、交警信號燈、安全島、綠化帶、公交站臺等公用設施。四是推進速度快。工程從4月21日開始啟動,在20天內完成152戶拆遷、4個村16個組262.6畝的征地,并及時按政策補償兌付到位;道路建設從6月16日實施,主體工程于10月16日完工。五是建成效果好。目前,開發區已形成 “三縱三橫”路網格局,共接待咨詢、考察客商100多家,共有25個項目列入入駐計劃,投資總額20億元,目前新開工8家。
河口市轄1鄉:袁沖鄉;5鎮:仙人渡鎮、張集鎮、竹林橋鎮、薛集鎮、孟樓鎮;4個街道辦事處:酂陽辦事處、光化辦事處、李樓辦事處、洪山嘴辦事處。2006年,全市有村委會224個、社區居委會34個、1609個村民小組。
袁沖鄉轄村委會23個:袁沖、馬道崗、童灣、郝崗、下四河淤、槐樹灣、吳家橋、杜家莊、李文成、孟橋川、土地嶺、薛溝、紀洪、六官營、牧場、吳家營、吳家咀、劉灣、孫家洼、陡溝河、韓高樓、付家營、申家營。轄居委會1個:袁沖。轄村委會32個:白鶴崗、張家竹園、王家樓、張崗、馬家沖、大張營、馬家崗、小張營、雷家牌坊、西張灣、靳家灣、南崗、茹家灣、李家染坊、范家營、杜家河、劉家營、王家營、龍王沖、莫家營、辛廟、北溝、安家崗、黃家莊、柴店崗、崔家營、鐘家寨、林崗、鄧家營、范家灣、黃家營。轄居委會2個:仙人渡、西街。
年末總人口42689人,其中男性21537人。
全鎮生產總值45894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19494萬元、14400萬元、120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3%、11%。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4958萬元,畝平1600元;經濟作物15740萬元;漁業2695萬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31956噸(其中小麥10717噸、水稻19918噸)、油料作物2121噸,瓜果40984噸,肉類5571噸,水產品3454噸、禽蛋3027噸。
全鎮稅收600萬元。財政收入600萬元,支出5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比上年增加190元。
全鎮個體工商經營戶1468戶,經營總額58606萬元,稅金500萬元。
位于老河口市南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古有“千葉小舟云集,八方商賈過往”之稱。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53.3%,年增長率2.01%。通過興建省級工業園區,出臺優惠政策,全鎮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紡織服飾、食品釀酒、汽車配件、反光材料四大支柱產業。“爵王”西服、仙人糧液、“楚仙牌”汽車配件、仙人毛巾等部分產品被評為“*公認名牌”省優精品。
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通過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以產業化企業為龍頭,走“公司+基地+農戶”發展之路,全鎮初步形成湖區萬畝蓮藕經濟帶;洲地1.8萬畝水果、山藥經濟帶;沿316國道10萬只雞、萬頭豬、6000頭牛的畜禽養殖經濟帶;平原地區3萬畝優質糧油經濟帶。建立了襄樊市*鄉鎮級光纖網絡。建有中心衛生院、標準化的中學、小學、中心幼兒園,鎮內設有汽車客運站、群眾文體活動中心,擁有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一座變電站、一個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路網覆蓋率、硬化率均達100%,綠化覆蓋率達40%。鎮區建筑造型典雅,風格別致,清潔衛生,初步形成了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獨具江南水鄉特色的園林式小城鎮。
張集鎮轄村委會32個:大房營、二房營、三房營、余劉、任崗、龍興寺、李崗、彭灣、尚崗、大王崗、閆家、張集、江營、羅營、油坊灣、杜灣、趙灣、孫樓、湯沖、蔣灣、鐘灣、陳樓、趙營、高莊、胡家寨、晉公廟、孫灣、羅灣、高灣、中楊灣、武崗、詹沖、張灣。轄居委會1個:張集。
年末總人口45200人,其中男性23000人。
全鎮生產總產值84500萬元(現價),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36000萬元、39500萬元,90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8%、15%。在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12000萬元,畝平800元;經濟作物9000萬元;漁業2600萬元。農產品總產量分別為:糧食71800噸,(其中小麥分別為29000噸,水稻28100噸)、油料作物2330噸,瓜果4500噸,肉類3000噸,水產品2500噸,禽蛋4700噸。
轄村委23個:小賀營、梁曹洼、謝營、范沖、小陳營、大張洼、陳家營、小左崗、蓮花堰、丁樓、賀灣、溫崗、王李崗、王灣、馬灣、朱崗、大堰、孟灣、蘇家店、周崗、竹林橋、劉崗、鄧家營。轄居委會1個:竹林橋。
年末總人口35320人,其中男性為19641人。
全鎮生產總值為55188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25101萬元、29625萬元、453萬元。分別比上年7%、9%、11%。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16764萬元,畝平1260元;經濟作物1311萬元;漁業1174萬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37307噸、(其中小麥12507噸,水稻19570噸,)油料作物635噸,瓜果8165噸,肉類43881噸,水產品1638噸,禽蛋3538噸。
全鎮稅收17.5萬元,農業稅0萬元。財政收入550.4萬元,支出646.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0.38萬元,比上年增長9%。
全鎮有個體工商經營戶217戶,經營總額181萬元。
竹林橋鎮位于老河口市區東40公里,是鄂西崗地的中心腹地。全鎮版圖面積11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7萬畝。
在黨政班子及全鎮干部群眾的努力下,使三大支柱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是大力發展優質稻生產和精米加工產業。利用竹林橋有三座中小型水庫,兩條長渠系,西排子河臨近6個村,有較好的水資源的優勢,且有16家精米加工大戶,就號召農民發展優質稻生產,并組建老河口奇邁農業現代有限公司,政府為農民和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梁,使精米加工初具規模,已注冊的竹林橋牌精米已在全國12個省市建立了窗口和銷售點,農民年種優質稻在2萬畝以上,由此增加收入500萬元以上。二是大力發展崗桃產業。竹林橋崗坡地多,在鎮委、鎮政府的積極號召下,借助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沿孟土路兩旁的大堰、孟灣等8個村新開發大仙桃、甜油桃3600畝,花椒2000畝。同時,成立崗桃協會,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出了林果上品牌、上檔次、上包裝、上廣告、上效益的思路,對6000畝桃梨等產品統一印制了包裝箱,裝上了防護袋。僅油桃一項,全鎮桃農戶平增加千元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煙葉生產。兩年來,黨委政府一班人,把抓好煙葉生產作為富裕農村、富裕農民、富裕財政的重點抓緊抓好。首先,把落實面積作為基礎。每年初,大借市里出臺了種煙優惠政策,引導煙農擴大煙草面積,并采取機耕不出資、稅收返還等辦法,用激勵機制增強人們的認識,使全鎮煙葉面積有了大幅度上升。二是抓好煙葉生產環節的管理。協調市煙草局多次指導全鎮煙葉生產,使煙畦育苗、大田整地、大田移栽、科學施肥、病蟲防治、興建煙爐等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已建成千畝煙葉示范基地,專業村、專業組得到發展。
轄村委會20個:柴崗、秦家莊、黃老營、曹營、熊河、畢莊、王樓、鄧家崗、余家溝、田營、孟樓、楊崗、朱家莊、朱家寨、大周營、李河、申家樓、韓堂、小黃營、曹坡。轄居委會1個:孟樓。
年末總人口36985人,其中男性18987人。
全鎮生產總產值59844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16888萬元、32100萬元、109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2%。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4776萬元,畝平500元;經濟4882作物萬元;漁業1626萬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30828噸,(其中小麥12310噸、水稻12080噸)、油料作物1317噸,瓜果2064噸,肉類4312噸,水產品2920噸,禽蛋1655噸。
全鎮稅收149.8萬元。財政收入671.5萬元,支出6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7萬元。比上年增加339元。
全鎮個體工商經營戶1048戶,經營總額56000萬元,稅金320萬元。
孟樓鎮位于老河口市東北部,河南省鄧州市的西南部,是湖北省的省際邊緣城鎮,北與河南孟樓鎮連接成為一體,分別與河南省的林扒鎮、彭橋鄉和老河口市的竹林橋鎮、薛集鎮、袁沖鄉相鄰,距老河口市中心城區25公里,距河南省鄧州市30公里,是鄂西北重要的交通要塞、鄂豫邊界商貿重鎮、老河口市的區域中心鎮。鎮域地形地貌屬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大部分是平崗平原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點140.07米(黃海高程,下同),*點131.03米;鎮區地理位置為東徑111°55′,北緯32°21′,屬北西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30℃,極端*氣溫41℃,極端*氣溫-17.20℃是,全年無霜期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845.6mm。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棉花、芝麻等,鎮區內的六大專業市場輻射兩省、三縣(市)、十個鄉鎮。年商品零售交易額突破5.6億元,日均上市交易人口2萬人,形成了繁榮的商貿,聚集了旺盛的人氣,是鄂西北、豫西南較大的農產品物資集散地之一。
轄村委會22個:王營、亢家營、陳家埠口、鄧崗、王家湖、劉營、必位崗、火星廟、楊家道子、朱樓、何營、李家河、賈湖、黎家卡子、黃家寨、黃龍廟、張莊、大張溝、鮑河、付家堤、方營、李樓。轄居委會1個:紅廟。
年末總人口42015人,其中男性21128人。
全辦生產總產值73852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22661萬元、48966萬元、22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5%、1%。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4823萬元,畝平722元;經濟作物189萬元;漁業430萬元。農產品總量:糧食30771噸,(其中小麥9880噸、水稻17444號噸)、油料作物604噸,瓜果15800噸,肉類3428噸,水產品468噸,禽蛋1590噸。
全鎮稅收450萬元,財政收入735萬元,支出7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30萬元。
全鎮個體工商經營戶705戶,經營總額1514萬元,稅金60萬元。
李樓辦事處位于老河口市南郊,距城區3公里,版圖面積89.4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316國道、漢丹鐵路、老石公路穿境而過,漢江王甫洲電站、老河口機場位于境內,自然資源、水利、交通、通信條件十分優越。李樓辦事處有兩家規模以上企業(老河口市梨花湖食品有限公司和襄樊金薯食品有限公司)。2006引進了三家重點企業(茂盛面業有限公司、217棉業有限公司、萬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襄樊茂盛面業有限公司購買了原付老館管理區閑置土地,占地面積15畝。日加工小麥180噸,年產面粉45000噸,成為湖北省第二大面粉加工企業,主產品面粉年銷售額6000萬元,副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年利稅突破300萬元,解決周邊剩余勞力200余人。另有6家中小企業,其中李樓丹河酒業有限公司、錦繡紡織有限公司最有成為規模以上企業的發展潛力。農業種植布局按照“一縣一品”建設思路形成了沿河林果蔬菜、沿山花椒畜牧、沿湖優質糧種植這一布局。全辦沿河5000畝優質梨、5000畝蔬菜、3000畝山藥、沿山2000畝花椒和湖地20000畝優質糧產業帶初步形成。擴大“三高”作物面積,利用沿河沙州地的特性,擴大山藥種植面積,畝平收入在6000元以上,全辦山藥種植面積達3000畝,為農民創收1800萬元。全辦經濟類作物的比重已達到50%左右;全辦畜牧業產值實現4300萬元,占農業產值的40%。對5條主渠道長20公里進行清淤整治,完成土石方7000方,投入8萬多元,修復水毀建筑物、涵閘30處,硬化渠道2公里;認真組織落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保障農民身體健康,全辦25000多農民全部加入合作醫療,占農業人口的98%。全力實施“村村通”工程,解決農民行路難,全辦90%村通水泥路。認真組織落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辦25000多農民加入合作醫療,占農業人口的98%。
轄村委13個:八一、太山、晨光、府洲、漢濱、臨江、鄭營、龍崗、酂南、楊營、盧營、楊寨、黃營。轄居委會11個:大橋路、牌坊街、和平路、航空路、仁義街、洪城門、友誼路、東啟街、三環路、童營、高潮。
轄村委會11個: 宋營、老縣城、徐家灘、明家山、柳樹湖、查營、雷祖殿、賈溝、馮營、西關、辛店崗。轄社區居委會9個:濱江、勝利路、太平街、秋豐路、小東門、望江樓、光明、 攔馬河、三岔路。
年末總人口75721人,其中男性37274人。
全辦生產總值69901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16421萬元、32088萬元、21392萬元。分別比上年2%、2.1%、1.9%。農業總產值中,糧食作物1712萬元,畝平590元;經濟作物9317萬元;漁業393萬元。農產品總產量:糧食10789噸,(其中小麥4095噸、水稻3290噸)、油料作物518噸,瓜果7968噸,肉類2561噸,水產品596.3噸,禽蛋2574.4噸。
全辦稅收420萬元。財政收入420萬元,支出3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0萬元,比上年增收50元。
全辦個體工商經營戶683戶,經營總額1100萬元,稅金13萬元。
光化辦事處位于老河口市北郊、漢水之濱。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萬畝。光化辦事處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臨老河口機場、西臨漢水,北通*名勝風景區——武當山、南接襄樊,316國道、漢丹鐵路穿境而過,漢十高速公路驅車十分鐘即可到達。轄區內通訊設施先進,電辦供應充足,淡水資源豐富。
光化辦事處文化底蘊豐富,城市水平高,轄區內有建于宋代的黌學院、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遺址、望江古樓碼頭、太平老街、濱江公園、漢水山莊等自然人文資源,市委、市政府等主要行政、金融、教育部門位居其中,是老河口市行政、金融、教育、文化的中心。光化辦事處工業基礎雄厚,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汽配、化工、建材、紡織四大產業競相發展的經濟格局。全力現有工業企業171家,其中規模企業4家。全辦生產總值完成69901萬元,同比增長1.6%,其中*、二、三產業分別增長2%、2.1%、1.9%;實現利稅5398萬元,增長3.5%;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20萬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71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0元,別分增長80元和50元。
轄村委會26個:傅家寨、楊家灣、艾家溝、石門、高樓、李家寨、六股泉、余家灣、莊家溝、軍對河、蘇家河、洪山嘴、太山廟、袁莊、池崗、蘭家崗、牛王廟、尚灣、興隆寺、紅樹木溝、瓦城溝、黃龍泉、小黃楝樹、楊化崗、肖灣、荊家棚。轄居委會5個:江山、寶石水泥廠、電器廠、工具廠、洪山路。
年末總人口58943人,農業人口32621人,全辦生產總產值92580萬元,其中*、二、三產業分別為33000萬
老河口自然資源豐富。市內有天然巨型“六股泉”礦泉水,經國家鑒定,水中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還有儲量豐富、品質高的石灰石、露天圓型砂、大理石,含釩量較高的幾條煤帶。更為可貴的是,該市處于漢水中上游,上游無大中城市污染,漢江水質清純,在生產加工無污染蔬菜等農副產品方面前景廣闊。
老河口交通、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漢江水運可以上至陜西,下抵東海,常年通航。漢丹、襄渝兩條鐵路和漢孟(武漢至老河口孟樓)、老白(老河口至陜西白河)兩條*干線公路穿境而過。老河口機場民航已開辟北京、武漢、上海、溫州、廣州五條航線。構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市內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均具有國際國內直撥功能,現已通達全國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能提供電報、用戶傳真、無線尋呼等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新建丹江口至老河口輸電線路和西關變電站。
老河口城市基礎設施完備,荷載力強。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總體規劃模型進京參展,受到各級領導好評,并榮獲全省一等獎。十多年來,老河口始終如一地按此規劃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美化城市,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衛生連續多年在全省城市衛生檢查評比中獲得*成績,被湖北省建設廳譽為“小城市建設的一面旗子”。1990年和1992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先后多次被評為“全國城市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市轄仙人渡鎮被授予全國百顆星鄉鎮,孟樓鎮、光化辦事處被授予“楚天明星鄉鎮”。
老河口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圍繞“版圖小市、經濟大市”的奮斗目標,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市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老河口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和小麥商品糧基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棉花、油料為主,其小麥單產居湖北省之首。近年來,老河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狠抓農業綜合開發,形成了以糧食生產為基礎,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新格局。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老河口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老河口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目前已形成以化工、機械汽車、紡織服裝、建材、冶金五大行業為支柱,以精細化工、精密機械、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屬冶煉、電子等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產業新格局,生產千余種產品。近年來,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產品結構,推進技術進步,發展橫向聯系和大力開發新興產業,一大批骨干企業迅速崛起。近幾年來,老河口強化對外開放意識,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1994年7月獲自營出口權。出口產品有木雕、玉雕、檸檬酸、羊角錘、鋼鋸架、棉紗、棉布、水泥、玻纖紗等204個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巴基斯坦、俄羅斯等17個國家和地區。老河口流通活躍、市場繁榮。歷為鄂西北商業重鎮,素有“小漢口”之稱。建國后老河口商業得到迅速發展。
老河口市地處秦嶺支脈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漢水中游東岸,南陽盆地邊緣,地貌形態多姿。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若干條“雞爪子”狀丘崗伸向東南,形成丘陵、平崗、平原三種地形。平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間,其面積占總面積的42. 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間,其面積占總面積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積占總面積的17.89%。境北朱連山東西橫斷,與河南省漸川縣、鄧縣相隔,為境內*山脈;自西向東,高莊寨高346米(黃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鐵埡高402米,青杠扒北嶺高462米(為境內*點),吳家莊東嶺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營北嶺高239米,再向東即為崗坡地帶,高程在200米以下。朱連山以南之崗嶺均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嶺自二劈山向南經漁關廟、黃莊、孫家洼西嶺、梁崗、袁沖、郝崗、楊陳扒、韓家大堰、石碑崗、九里崗、張崗、晉公廟、土地嶺、西張灣西嶺、楊家山,再向南入襄陽縣境,嶺長57公里,沿線嶺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間。這道崗嶺,將境內水系分為東西兩片,嶺西地形起伏較大,屬丘陵地帶,其間大小河流均直接匯入漢水;嶺東屬平崗地帶,其河流則分別匯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漢水。朱連山主嶺以西的支嶺,均為自東向西南走向,由主嶺直至漢水邊。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