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自媒體

介紹:

自媒體

首頁www.kunpenglun.com

自媒體,坤鵬觀察,企業轉型。網絡營銷,坤鵬論。

企業互聯網+、分享互聯網方面不一樣的觀點和經驗干貨,自媒體,坤鵬論由三位互聯網和媒體老兵封立鵬、自媒體營銷、互聯網營銷、互聯網轉型、新媒體營銷等。包括互聯網創業、電子商務、滕大鵬組合而成。

影響/自媒體

所謂WEB2.0的世界里,被應用最多的就是個人門戶的“自媒體”。以博客社區為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大小網站都會給用戶開設“博客”,“日記”等自媒體載體,自媒體通過“六度理論”和病毒式的傳播,將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規模無限的放大,特別是SNS類社區。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不是電商,做基于搜索引擎的SEM關鍵字營銷,都會受到來自自媒體的影響。當然,如果網站的品牌和商品是正向的,讓用戶使用后心理價值感受超過其預期值,則通過用戶自媒體的影響,自動會形成產品的口碑,有形的助推企業價值。但是如果產品使用戶不滿意,而又沒有在售后服務上給用戶一個很好的解決,則自媒體的負面效果會加倍放大于對正面效果的傳播,這些都屬于基本的常識,互動營銷的基礎。

排行榜/自媒體

ZTalk@青龍老賊

運營者 朱曉鳴(青龍老賊),微信FM創始人,WeMedia聯盟發起人

潘越飛

運營者 潘越飛,搜狐IT主編,前錢江晚報記者

THE ONE@許維

運營者 許維,明道企業社會化協作平臺副總裁

移動觀察

運營者 曾航,觸控科技戰略總監,移動互聯網研究者

陳中

運營者 陳中,Bianews(鞭牛士)創始人之一,前搜狐IT副主編

李瀛寰

運營者 李瀛寰,《時代周報》首席記者、科技行業知名博主、TMT領域評論人

葛甲

運營者 葛甲,互聯網發展史觀察者,互聯網評論人

ItTalks

運營者 魏武揮,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講師

三表龍門陣

運營者 三表,互聯網大噴壺,懂公關、知體育、擅吐槽

郭靜的互聯網圈

運營者 郭靜,知名互聯網評論員,自由撰稿人

葉問

運營者 葉開,社會化媒體分析師,SocialCRM創導者

方雨007

運營者 方雨,WeMedia聯合創始人,知名移動營銷講師,北大、清華、武漢大學等高校特聘講師

性質/自媒體

媒介即訊息在自媒體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來自四面八方,“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你要清楚你的客戶是那類人群,你最終是想服務誰,是學生、家長、工人、男人、女人,還是服務企業、或是老板,你要弄清楚誰才是你的目標受眾,一旦你初步確定了客戶群體,你就可以根據他們的生活經歷、性格和職業篩選出最精準備的客戶,你*把精準客戶定為某個有明顯特征。自媒體學習裙二一五中間是113較后是五八七,連起來就可以找到網絡營銷大牛學習。

自媒體有別于由專業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它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概念。同時,它也是指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

早在上個世紀,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就提出過“媒介即訊息”的相似理論。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之后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因此對于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表現渠道

論壇、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興的視頻網站構成了自媒體現存的主要表達渠道,然而隨著個人用戶對互聯網的深度使用,以闊地網絡為代表的個人門戶類網站將成為自媒體的新興載體。理由在于:

其一,除了傳統博客的信息發布功能,個人門戶的個性化聚合功能還能精準并即時地獲取信息,從而構成一條雙向的即時信息通道。這種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培養更加廣大的信息受眾,從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達訴求。

其二,個人門戶能夠將數據挖掘和智能推送結合在一起,從而通過一種用戶樂于接受的方式推動自媒體的傳播,例如闊地首創的闊地熱聞模式,會自動將每天推薦人數最多的并且是用戶感興趣領域的內容自動推動給用戶。而傳統的博客雖然也有排行榜顯示信息的熱度,但是無法達到信息推送的智能程度。

其三,個人門戶建立的社區生態鏈加強了用戶之間的聯系紐帶,使得信息的發布者與接受者們溝通更加緊密,聯系也更加穩固。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成功的自媒體背后必然存在一撥支持群體,博客所能提供的簡單留言評論的方式已不足以滿足建議一個忠實粉絲圈的需求,傳統的做法是再輔以論壇和即時通訊,但是所有這些功能需求都已經被聚合到個人門戶這種新興載體中,因此個人門戶理所當然地將成為自媒體的*表達途徑。

力量來源

自媒體之所以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對傳統媒體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其一,多樣化。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各行各業,這相對于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單個行業的知曉能力來說,可以說是復蓋面更廣。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于新聞事件的綜合把握可以更具體、更清楚、更切合實際,位于“尾部”的他們的專業水準并不比位于“頭部”的媒體從業人員差,甚至還更有優勢。在華南虎事件中,位于“尾部”的動物學、植物學專家以及非政府組織、攝像家以及圖片處理專業人士等都在揭發假華南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或從老虎的體態出發,或從老虎周圍的植被出發,利用各自專業知識,做出了詳細的技術論證。

其二,平民化。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社會底層,自媒體的傳播者因此被定義為“草根階層”。這些業余的新聞愛好者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來說體現出更強烈的無功利性,他們的參與帶有更少的預設立場和偏見,他們對新聞事件的判斷往往更客觀、公正。

其三,普泛化。自媒體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話語權給草根階層,給普通民眾,它張揚自我、助力個性成長,鑄就個體價值,體現了民意。這種普泛化的特點使“自我聲音”的表達愈來愈成為一種趨勢。然而伴隨著自媒體主體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這條“尾巴”的力量愈來愈積聚成長。

內容構成

自媒體的內容構成也很特別,沒有既定的核心,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只要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就分享出來,有時還會分享一些出格的觀點,不需要考慮太多看官的感受,所以看一些優秀的自媒體文章就像看野史一樣十分獨特有趣,他們給看官們留下的印象是自媒體的個性。而且他們在字數方面控制得很好,一般都會控制在1000字左右,讓看官可以在10分鐘內流暢閱讀完。

不足/自媒體

良莠不齊個人有千姿百態,代表著個人的自媒體也有良莠不齊。人們可以自主成立“媒體”,當媒介的主人,發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隨心所欲地編輯。這些信息有的是對生活瑣事的流水帳式的記錄,有的是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錦,有的是對時事政治的觀察評論,有的是對專業學問的探索與思考……

優秀的自媒體可以讓受眾得到生活的啟發或者有助于事業的成功,讓人們發現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但大部分的自媒體只是一些簡單的“網絡移植”,記錄一些不痛不癢的雞毛蒜皮的內容,甚至是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李某是博客“夜色朦朧”的博主,因為在自己博客上轉貼了數十篇*小說而被北京警方刑拘,他也是國內*因為在博客上傳播*內容而被刑拘的博主。這些內容雖然給他的博客帶來了很大的點擊率,但其影響卻是負面的。

可信度低

網絡自媒體的數量龐大,其擁有者也大多為“草根”平民,網絡的隱匿性給了網民“隨心所欲”的空間。在平民話語權得到伸張的今天,“有話要說”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自媒體過分追求新聞發布速度或者說為了追求點擊率而忽略了新聞的真實性,導致部分民間寫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線,進一步導致了自媒體所傳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法律不規范

讓個體聲音得到充分釋放的同時,勢必也會讓一些與憲法、社會道德規范相悖的聲音得以散播。

自媒體從憲法上來看是個人言論自由權的延伸,從一誕生就受到了諸多法律的限制。作為一種權利,自媒體當然有很多的界限是不能突破的。2005年10月,南京大學陳堂發副教授一紙訴狀將中國博客網告上法庭。原告在中國博客網上發現一個名為“長套襪”的博客網頁上有一篇《爛人爛教材》的文章,指名道姓地對他進行“辱罵和攻擊”。該案被稱為“中國博客*案”。

雖然我國已經有很多法令管制網上活動,但是還只是停留在對網站的管理上,這些法令就顯得不夠全面。如何在法律上對自媒體進行規范與引導,迫切需要全社會來共謀良策。

相對于西方“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國的“自媒體”顯然處于起步階段。網民應該學習在這個言論最自由的地方如何作負責任的表述,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忘義務,使我國自媒體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特點/自媒體

平民化個性化

2006年年底,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評選封面上沒有擺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現了一個大大的“You”和一臺PC。《時代》周刊對此解釋說,社會正從機構向個人過渡,個人正在成為“新數字時代民主社會”的公民。2006年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聯網上內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創造者。

從“旁觀者”轉變成為“當事人”,每個平民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絡報紙”(博客)、“網絡廣播”或“網絡電視”(播客)。“媒體”仿佛一夜之間“飛入尋常百姓家”,變成了個人的傳播載體。人們自主地在自己的“媒體”上“想寫就寫”“想說就說”,每個“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聯網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傳遞自己生活的陰晴圓缺,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

低門檻易操作

對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而言,媒體運作無疑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維系。同時一個媒介的成立,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層層核實和檢驗,其測評嚴格,門檻極高,讓人望而生畏,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在這個互聯網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個地方的美麗風景、就可以欣賞到*流行視聽、就可以品味到各大名家的激揚文字… …互聯網似乎讓“一切皆有可能”,平民大眾成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媒體”也成為可能。

在像新浪博客、優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體的網站上,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注冊申請,根據服務商提供的網絡空間和可選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網絡上發布文字、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創建屬于自己的“媒體”。其進入門檻低,操作運作簡單,讓自媒體大受歡迎,發展迅速。

交互強傳播快

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得益于數字科技的發展,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媒體”,信息能夠迅速地傳播,時效性大大的增強。作品從制作到發表,其迅速、高效,是傳統的電視、報紙媒介所無法企及的。自媒體能夠迅速地將信息傳播到受眾中,受眾也可以迅速地對信息傳播的效果進行反饋。自媒體與受眾的距離是為零的,其交互性的強大是任何傳統媒介望塵莫及的。李亞鵬于2006年8月12日在其博客上發表承認李嫣兔唇的博文《感謝》,發表僅六小時后,就有近1600條回復,瀏覽量達到近112000。

如何玩轉/自媒體

“100個粉絲也叫自媒體,靠每天抄襲幾篇文章也叫自媒體”,這是我曾經解答“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答案。幾乎每個人對于自媒體都有著自己的解讀思路,頗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自媒體這一群體在跌跌撞撞中行走,終于還是存在了下來。

2013年4月6日,國內*自媒體聯盟WeMedia開啟了WeMedia開放日的*站杭州站,以《贏在微信·實戰訓練營》為主題拉開了序幕。包括騰訊平臺商、知名微應用開發者、資深自媒體人(青龍老賊、方雨、白鴉、郭靜)、積極轉型移動互聯網的傳統企業等都參與了本次會議,整個參與人數達到500多人,郭靜(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作為主講嘉賓亦參加了此次會議,以下是分享#自媒體——做自己#主題的精華觀點:

自媒體相關數據

(1):百度指數顯示,最近半年“自媒體”的平均搜索指數為795次;

(2):微博熱詞指數顯示最近半年“自媒體”的熱議度為9000次,峰值達到10萬次;

(3):百度新聞搜索“自媒體”的結果為774000篇 ;

(4):百度百家作家列表中,互聯網類人數達到119位,文化類人數達到99位;

(5):搜狐新聞客戶端自媒體訂閱中科技類人數達到158位;

(6):360自媒體平臺列表顯示作者人數達到:176位;

(7):截止到2013年11月8日,微信公眾平臺注冊量破200萬;

(8):據不完全統計,今日頭條的自媒體入駐量已破百人次;

(9):網易云閱讀的自媒體作者人數達429人,科技類達到60人;

(10):截止到2013年11月,鈦媒體活躍作者人數達到600多;

(11):騰訊大家的作者人數達到333位;

(12):國內*自媒體聯盟人數達到170多位。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自媒體在整個市場當中還是相對火熱的,但是和火熱的自媒體整體市場相比,競爭也很大,僅從科技類來看,整體自媒體的數量就達到四五百位左右,而其他類目的自媒體人亦不在少數,所以要想在這么多自媒體人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認為可以從第三個方面來做,內容、運營、定位這三個是做好自媒體的主要關鍵點。

自媒體內容怎么做?

內容*是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的“大心臟”、是核心。自媒體將自己的信息、價值、理念傳播出去,靠的是內容,而文字、視頻、音頻等介質均為載體,視頻、音頻介質上,自媒體在2014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內容是根本。

微信公眾號內容的來源一般有幾個方面:*,通過多方信息的整理、加工(類似于信息搬運工)后,融合自己的觀點、想法等,將外部的信息變成自己的內容;第二,通過采訪、參會的形式,對外部信息的獲取后,整理成自己的內容;第三,廣泛的閱讀量以及自己通過實際操作經驗沉淀下來的內容整理后形成自己風格的內容。

微信公眾號雖然有了自己的內容,但是若沒有一個好的傳播渠道,那么就成了“啞巴”,用戶聽不到“聲音”,還算是自媒體嗎?

渠道和自媒體人是共生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所幸我們所處在的互聯網平臺是相對開放的平臺,只要內容足夠好,微信平臺都是“開放”的。微信自身是封閉的,所以想要依靠它去傳播,必須依靠用戶以及自身的關系網以及渠道。

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影響力如何?有哪些人在看?對看的人會產生什么影響?

內容的影響力可以從多個方面去體現,粉絲量、粉絲活躍度、評論量等都可以作為參數(僅能作為參數),而哪些人在看,這個要從微信公眾號內容傳播的渠道去發現和觀察,對看的人會產生什么影響,這個還是得看內容本身,就像很多用戶喜歡看“*”、爆料一樣,你天天發“文章”,肯定是影響著熱愛“文章”的一群人。

自媒體運營的三點

關于平臺: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人是共生關系,平臺需要自媒體的好內容,自媒體需要平臺將內容散播出去。

當然,所有的傳播都是基于平臺的規則內的,很多人都奇怪為什么會被無緣無故封號,在平臺的規則內,進行有效的傳播,是比較好的方式。

關于讀者:有人叫讀者、有人叫粉絲、有人叫用戶,其實他們是你微信公眾號所能影響到的讀者,并逐漸轉化為深度讀者。

是的,讀者,你怎么對他們,他們就怎么對你,我更多的時候,是把他們當朋友,盡*努力將價值輸出。

關于互動:和讀者互動是一個技術活兒,也是一個腦力活,非常人所能勝任也,互動的好,一片歡聲笑語,互動的不好,罵、噴、屌、踩樣樣都來。

讀者基本上都是來自于全國各地,行業、年齡、性格、星座等都不盡相同,即使是一個問題,問法和答法都很難一樣。不要一味的去迎合所有的讀者,這樣太累,也沒必要把自己端起來,“磚家”和“叫獸”并不討人喜愛。另一個問題是時間問題,和讀者互動很多時候是一件很費時間的事,這個需要自媒體人自己去調節,時間是有限的。

在微信公眾號運營經驗方面,銀泰杭州西湖店的微信運營者尹粒粒提到:“銀泰杭州西湖店粉絲總數是26000人,周平均凈增粉絲800人,頭條圖文平均閱讀率大概是2000人/次。

我們現在做的三件事情是,一是每天的推送文章,下拉菜單和活動的設計;第二個是標題,每個運營微信的小編都是有自己的,這是賣書的,你可以文字稍微活潑一點,這是結合網絡語言;第三個就是文風,一種是分析性,評說性的,我們是商場,說白了,銀泰發的文章一種是促銷廣告,一種是互動活動,我們的互動活動最終的服務就是讓別人來看你的促銷廣告的,把廣告用比較讓人接受的語言去組織,這個很重要,你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的廣告,放到新媒體這個微信上面,這是不行的。這是我的風格,比較網絡化一點,不走僵化的傳統形式的廣告風格。

走在行業前沿,要不斷的關注微信發展的趨勢,銀泰有一個微群,官方比較重視自媒體的發展,我們小編都在群里面,做的活動比較好的,最近有什么政策,都是互通有無,封閉在一個小圈子里面,就不知道現在微信有什么趨勢,缺陷有哪些,會比較有幫助。”

自媒體的定位

自媒體發展到現在,鮮有能做到“大而全”的,都開始細化,我個人關注的重點是:視頻、地圖、社交、移動互聯網。

能“面面俱到”的自媒體少之又少,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細化是必然的結果,所以,給自媒體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關鍵的,你給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內容定位、傳播定位、讀者定位。

不少自媒體人都是由原傳統媒體出身,離開媒體以后,在信息的獲取上,會有一定的弱勢,轉型后的自媒體人,造內容會不會出現“詞窮”的局面?會不會寫著寫著就沒東西寫了。

“詞窮”在自媒體身上是很容易出現的現象,擁有持續“造血”能力是自媒體人能持續走自媒體道路不可缺少的,自媒體從2013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不少自媒體“陽痿”了,沒有“造血”能力,只有被淘汰。

讀者是自媒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的最終,你所引領的讀者們會去向何方?

沒有讀者還能叫自媒體嗎?也許吧,當讀者們的數量達到一定后,讀者們形成的這股力量是所有自媒體所夢寐以求的,但是這股力量最終去向何方?產品化和服務化會成為主流。

我在前面介紹過很多自媒體平臺的入駐人數,自媒體之間是存在著競爭的,用戶的口味也會發生變化,甚至互聯網、自媒體圈都在發生著變化,做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

要讓讀者記住某個平臺幾百個自媒體的名字,或者讓讀者訂閱幾百個自媒體的賬號是不可能的,自媒體之間是存在隱形的競爭的,平臺的競爭、讀者的競爭、上頭條的競爭,源于自媒體自身,結果也因自媒體而變。是的,讀者的口味會發生變化的、互聯網環境、自媒體氛圍都會發生著變化,做自己,最初給自己的定位、規劃,堅持自己的路走下去,為自己造血,自媒體只為自己。

沒有三表的口活,沒有老賊的大長腿,也沒有方雨的女粉多,沒有小郝子那戴著眼睛、微胖看起來比較憨厚的臉,我只做自己,關注互聯網,關注TMT。你看或不看,我都在那里,不求有多絢爛,只為讓你記住一個叫郭靜的男子。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