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佳木斯市

介紹:

佳木斯市

首頁www.jms.gov.cn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友好城市/佳木斯市

江陰市葫蘆島市荊州市·吉林市
朝陽區(qū)閘北區(qū)昆山市廣元市
日本·韮崎市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韓國·東海市意大利·阿維利諾市(Avellino)澳大利亞·肖爾海文市

城市榮譽/佳木斯市

2006年10月16日CCTV2006年度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魅力城市
2008年中國“十大新天府”
2009年區(qū)域能源氣候貢獻獎
2012年11月*園林城市

著名人物/佳木斯市

張聞天陳雷陳俊生冷云劉英俊張國強
張雅文謝景龍畢天民烏白辛畢大川張小飛
邵云環(huán)大楊揚:齊奎丁嘉麗陳思璇吳凡
崔強全勇先侯斌賈鵬芳李勇魏佳慶
陳國軍劉希媛馬廣福侯天悅胡革紀張麗莉

經濟建設/佳木斯市

綜述
2012年,佳木斯市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GDP)66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產業(yè)增加值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4%;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6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工業(yè)增加值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第三產業(yè)增加值298.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三次產業(yè)比重為29.6:25.2:45.2。
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CP)比上年上漲3.9%,比2011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7%、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8.2%、衣著價格上漲5.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0.7%、醫(y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3.8%、交通和通訊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7%、居住價格上漲5.0%。
*業(yè)產
2012年實現(xiàn)農林牧漁業(yè)總產值34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8%。糧食總產再創(chuàng)新高,實現(xiàn)了“九連增”。全年糧食總產量842.3萬噸,增長27.6%,其中:水稻產量367.7萬噸,增長34.3%;玉米產量421.5萬噸,增長36.4%;大豆產量39.8萬噸,下降37.5%。經濟作物中,煙葉產量10177噸,增長22.3%。
2012年實現(xiàn)畜牧業(yè)總產值9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占農林牧漁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為27.8%。年末奶牛存欄60599頭,比上年增長8.2%。肉、蛋和牛奶產量分別增長29.6%、7.7%和10.8%。水產品產量5.7萬噸,同比增長13%。【6】
第二產業(yè)
2012年佳木斯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全部工業(yè)企業(yè))完成增加值105.3億元,增長23.1%。實現(xiàn)工業(yè)總產值503.8億元,增長27.7%,其中,輕工業(yè)產值227.3億元,增長38.6%,重工業(yè)產值276.5億元,增長19.9%。
2012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xiàn)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50.59,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實現(xiàn)利稅總額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實現(xiàn)利潤總額29.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地方工業(yè)實現(xiàn)利稅總額32.3億元,增長10.6%,實現(xiàn)利潤總額22.2億元,比上年增長6.5%。
2012年建筑企業(yè)實現(xiàn)增加值25.9億元,比上年增長7%。全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yè)實現(xiàn)總產值90.8億元,增長10.2%,實現(xiàn)竣工產值67.5億元,增長21.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495.7萬平方米,下降9.4%。招投標面積保持穩(wěn)定擴大,全市實行投標承包面積達334.7萬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積的67.5%。
第三產業(yè)
2012年佳木斯市城鎮(zhèn)市場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4億元,增長15.9%。城、鄉(xiāng)市場協(xié)調發(fā)展,同步增長。城鎮(zhèn)市場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4.1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城區(qū)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7.8億元,同比增長16.5%,鄉(xiāng)村市場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3億元,同比增長14.4%。從經營情況上看,各行業(yè)銷售額、營業(yè)額均保持增勢。批發(fā)業(yè)實現(xiàn)銷售額93.9億元,同比增長17.5%,零售業(yè)實現(xiàn)銷售額263.4億元,同比增長26.6;住宿業(yè)實現(xiàn)營業(yè)額8.7億元,同比增長27.4%;餐飲業(yè)實現(xiàn)營業(yè)額34億元,同比增長22%。
2012年(含撫遠)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xiàn)31.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4.9%(不含撫遠進出口總額實現(xiàn)2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進口總額15.9億美元,增長148.1%,出口總額15.2億美元,下降49.6%。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24.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2.9%,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0.3億美元,增長37.4%,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5.8億美元,下降20.6%,其他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0.5億美元,下降46%。從企業(yè)性質看,國有企業(yè)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3億美元,同比增長66.7倍,外資企業(yè)貿易進出口完成0.7億美元,同比增長16.9%,私營企業(yè)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2.1億美元,同比下降38.36%。
外貿市場仍以對俄為主。2012年對俄貿易進出口完成15.1億美元,同比增長68.2%,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48.6%。其中:出口完成2.5億美元,同比下降26.8%;進口完成1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4.5%;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億美元,同比下降68.8%,占全市進出口比重6.4%;對歐盟進出口總值1.9億美元,同比下降66.8%,占全市進出口比重6.3%;對北美洲進出口2.4億美元,同比下降64.9%;對香港進出口總值0.8億美元,同比增長57.2%。
2012年郵電通信業(yè)保持穩(wěn)定增長。完成郵電業(yè)務總量18.2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電信業(yè)務總量16.4億元,增長9.3%,郵政業(yè)務總量1.8億元。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52萬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41.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2萬戶,增長5.5%;全市互聯(lián)網接入業(yè)務用戶達30.3萬戶,增長16.5%;本地網中繼光纜線路總長度8666公里。
2012年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87萬人,其中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79萬人,接待國際旅游人數8萬人;實現(xiàn)旅游業(yè)總收入12.4億元,其中,實現(xiàn)國內旅游收入11.5億元,增長16%,創(chuàng)造旅游外匯收入1440萬美元,增長12%。

社會事業(yè)/佳木斯市

文化事業(yè)
佳木斯有佳木斯京劇團、評劇團等一批表演團體,有市圖書館、博物館、群眾藝術館、佳大音樂廳等眾多的文化藝術機構,有報社、電臺、電視臺、互聯(lián)網站等眾多的新聞媒體。
2004年,有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藝創(chuàng)作機構1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2個,檔案館2個,文物管理站(所)5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文化站73個,藝術學校1所,美術學院1所。市區(qū)文化市場經營場所902戶,市直屬藝術表演團體全年共演出281場,觀眾達50萬人次。文藝作品獲*獎3項,獲省級獎54項。
教育事業(yè)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黑龍江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yè)學院

地理環(huán)境/佳木斯市

位置境域
佳木斯位于中國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緯45°56’至48°28’,西起東經129°29’至135°5’。幅員面積3.27萬平方公里。是黑龍江省東部區(qū)域中心城市。佳木斯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中國稱伯力)、比羅比詹相望,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被譽為“華夏東極”。所轄撫遠縣被稱為“東方*縣”,佳木斯市為“東方*城”。
氣候特征
佳木斯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冬長夏短,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時數2525小時,有效積溫2590℃。冬長夏短,無霜期130天左右,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地形地貌
佳木斯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的地帶。西部為小興安的青山南部為張廣才嶺,南部和東南部為那丹哈達嶺和完達山。完達山以北是三江沖積平原,張廣才嶺的東北部有倭肯河山間河谷平原。全市地貌自西南向東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的過渡形式。地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
侵蝕剝蝕低山,面積14,629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總面積的21.7%。包括小興安嶺、完達山、那丹哈達嶺、張廣才嶺四條山脈在本市境內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樺南、湯原等縣。這一帶是古生代末期海西運動形成的褶皺山,屬于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山脈大部分為東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為500—800米,屬于低山類型。(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極少)。除局部地段有陡峻的山峰和“V”型峽谷外,一般山勢起伏和緩,坡度10—15度。山間溝谷發(fā)育多為寬闊的U型谷。地表多為殘積物,由亞粘土、亞砂土組成,往往含有巖石碎屑,以下為基巖風化殼。母質大部分為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崗巖,部分為元古代的變質巖。
侵蝕剝蝕丘陵,面積為9,78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4.5%。在小興安嶺東坡和完達山周圍,隨著山勢逐漸降低,地貌由低山過渡到丘陵。本市丘陵分布在樺南、富錦等縣;多分布在平原的邊緣,并與低山相間。海拔高度為200—450米,坡度平緩,坡面較長,丘頂渾園,部分呈壟崗狀,丘陵間谷寬而淺。地表多為殘積物。土層較薄,上為亞粘土、亞沙土,下部為風化碎屑。丘陵母質多為古老的花崗巖,谷地多為沉積巖。丘陵下部坡面和谷地多數已開耕種。
洪積、侵蝕剝蝕臺地,總面積為6,38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5%。
沖積平原,面積36,480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面積的54.2%。主要有三江沖積低平原、倭肯河山間谷平原以及完達山山前地帶的洪積沖積平原。該區(qū)在大地構造上屬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中的新坳陷。晚侏羅紀至白堊紀,山地逐漸上升;平原地區(qū)發(fā)生凹陷,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繼續(xù)處于大面積沉降運動中;只有局部地區(qū)發(fā)生崗狀隆起,迫使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多次改道,遺留下許多古河道、河曲帶。構成平原區(qū)的地貌類型主要是高、低河漫灘,一、二級階地。地表大部分為第四紀全統(tǒng)亞粘土覆蓋。該區(qū)總體上地形平坦,地勢較低。海拔高度40—80米,撫遠三角洲地勢*只有34米。平原中有少數孤山、殘丘。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為1/5000—1/10000。由于地勢低平,河流下切能力弱。流經本區(qū)的河流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外,其他河流河床比降小,許多河流具有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平原內河曲發(fā)育,牛軛湖、舊河道、沙洲較多,沼澤廣布。本區(qū)由于地勢平坦,土質較好,種植業(yè)發(fā)展較快,大部分已墾為農田,是省內主要的種植業(yè)基地之一。
平原中有11,295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占平原面積的31%,主要分布在同江、撫遠等縣。

旅游/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建有二十個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400112公頃,占轄區(qū)面積的12.23%。其中,三江濕地是中國*淡水沼澤濕地,也是世界僅有的原始濕地之一。有各種沼澤植物600多種,水禽候鳥120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鸛,還有大天鵝、丹頂鶴等。佳木斯市有茂密蒼翠的原始森林、波濤萬頃的人工林海。湯原大亮子河森林公園、同江街津口森林公園都是*森林公園,夏可休閑度假,烏蘇鎮(zhèn)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的小島上,東臨大江,西依小河。

交通/佳木斯市

綜述
佳木斯所轄的撫遠縣與遠東地區(qū)*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哈巴羅夫斯克市隔江相望。所轄的同江市對岸是俄猶太自治洲首府比羅比詹市,佳木斯不僅是中國通向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qū)的橋頭堡,也是亞歐、亞美的結合點,是對俄經貿合作的大通道。
鐵路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qū)的鐵路交通樞紐,境內有綏佳鐵路、佳鶴鐵路、圖佳鐵路、佳富鐵路、前撫鐵路五條鐵路干線通往全國各地。
即將開始建設的哈佳快速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小時 西起省會哈爾濱市途徑賓縣、方正、依蘭到達東方*城佳木斯市。
公路
哈同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在境內相交,高速交通四通八達。
佳木斯市公路網絡由國道主干線1條(同三公路),國道2條(同哈公路、鶴大公路),6條省道(佳撫公路、哈肇公路、依饒公路、富密公路、饒撫公路、同撫公路),1213條地方道路構成,公路總里程418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國道438.126公里,省道781.653公里,縣級以下地方道路2967公里(不含村級)。一級路177.20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2%,二級路74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7.77%,三級路223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53.3%,四級路437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0.4%,等外路187.87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4%。佳木斯市公路晴雨通車里程3894公里,鄉(xiāng)鎮(zhèn)通車率86.4%。
水運
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大江河徑流佳木斯,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已開通同江—俄羅斯猶太自治州比羅比詹、撫遠烏蘇鎮(zhèn)—俄羅斯卡扎兩條國際水路客貨運輸通道。
航空
佳木斯東郊機場己開通佳木斯至北京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際航班。于2010年6月5號開通佳木斯至首爾國際航班。佳木斯空港位于佳木斯東郊9公里處,占地面積為4.8平方公里。可以起降麥道82、波音737等中型客機。另外佳西郊區(qū)機場共二座機場。已開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沈陽、大連、天津、三亞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航班。

人口民族/佳木斯市

人口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佳木斯市總人口2552097人,常住總人口為2552097人。其中向陽區(qū)233855人,前進區(qū)171530人,東風區(qū)161740人,郊區(qū)314586人,樺南縣468698人,樺川縣202827人,湯原縣255211人,撫遠縣126694人,同江市179791人,富錦市437165。
民族
據2008年末數據顯示,全市共有42個少數民族,人口10380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4%,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赫哲族人口分別為4007人、6457人、26558人、62587人、2668人,其余37個少數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其中赫哲族是佳木斯特有民族。全市有4個民族鄉(xiāng),分別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xiāng)、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xiāng)、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xiāng)和八岔赫哲族鄉(xiāng)。全市共有42個民族村,其中朝鮮族村 35 個、赫哲族村5個、滿族蒙古族村1個、滿族村1個。
鄉(xiāng)村少數民族人口67121人,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4.7%。
朝鮮族主要聚居在星火和湯旺兩個朝鮮族鄉(xiāng),其余分布在6縣(市)、郊區(qū)及市區(qū)。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同江市的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xiāng)及市郊區(qū)的敖其赫哲族村,其余分布在市區(qū)、撫遠縣及同江市。
滿族、回族、蒙古族主要散居在市區(qū)及6縣(市)。
在邊境地區(qū)主要有朝鮮族和赫哲族。民族鄉(xiāng)邊境總長度76公里(街津口鄉(xiāng)40公里、八岔鄉(xiāng)36公里),邊境民族鄉(xiāng)行政區(qū)劃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街津口鄉(xiāng)280平方公里、八岔鄉(xiāng)28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佳木斯市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為滿語,意譯為“站官屯”或“驛丞村”。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區(qū)就有人類活動。歷史文獻記載,在公元前20世紀夏商之際,肅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向中原王朝連年朝貢,接受管轄與封賞。
漢晉時代,肅慎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唐朝曾設立黑水都督府,管轄今佳木斯一帶。
遼時靺鞨改稱女真,遼王朝在依蘭以下沿松花江、黑龍江兩岸建立五國部,管轄這一地區(qū)。
元初歸開元路,后屬水達達路。明代于黑龍江入海口附近設立奴兒干都司,統(tǒng)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直至庫頁島廣大地區(qū)。
清代初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吉林、黑龍江地區(qū),北至外興安嶺,東至濱海及庫頁島。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設三姓副都統(tǒng)。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依蘭旗署設東興鎮(zhèn)(后改為佳木斯鎮(zhèn))。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置依蘭府,歸依蘭府管轄。
1909年改屬樺川縣。
1910年3月1日(清宣統(tǒng)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設置樺川縣,改隸樺川縣管轄。樺川縣署駐東興鎮(zhèn)。
1912年11月遷往悅來鎮(zhèn)。
1925年1月,樺川縣公署在佳木斯設“佳木斯行署”,縣知事在佳、悅兩地輪流辦公。
1929年5月5日改為“樺川縣駐佳木斯辦事處”。
1930年佳木斯屯與東興鎮(zhèn)合并,定名為“佳木斯鎮(zhèn)”,隸屬樺川縣管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屬偽滿洲國三江省。
1934年12月 1日,偽滿洲國實行新省制,將東北地區(qū)分割為14個省。其三江省省公署設在佳木斯。轄1市(佳木斯市)、14縣,其中乙種縣 1個,即依蘭縣;丙種縣8個,即樺川、富錦、方正、撫遠、寶清、通河、蘿北、湯原;丁種縣 5個,即同江、勃利、饒河、鳳山、綏濱。1937年設市,為省會。
1937年6月27日,偽滿決定,調整行政區(qū)劃,設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籌備處,12月1日正式成立偽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同年10月下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區(qū)行政公署。
1945年11月17日,成立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李范五任書記。
1945年11月21日,三江地區(qū)行政專員公署撤銷;成立合江省政府,省會設在佳木斯。
1946年將市郊純農村部分村屯劃歸樺川縣管轄。
1948年7月9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撤銷牡丹江省,該省所轄東安地區(qū)的6縣劃歸合江省管轄。此時,合江省共轄21市、縣。9月27日,湯原、鶴立兩縣合并為湯原縣。
1949年5月,合江省共轄佳木斯、興山、東安3市,富錦、依蘭、虎林、綏濱、湯原、樺南、寶清、撫遠、蘿北、樺川、勃利、密山、同江、佛山、集賢、饒河、雞寧、永安、依東、雙河、刁翎、林口等22縣。
1949 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重劃東北行政區(qū)域,撤銷合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5月 11日,合江省政府停至辦公。
1952年1月,將樺川縣的耿家、模范、雙合、四豐、中興5個村劃歸佳木斯市管轄。同年全市分設4個區(qū)。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4年10月 1日,*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中共合江地委、合江專員公署,機關設在佳木斯市。
1956年,將與市郊周圍毗連的樺川縣太平山、三家子、新華、靠山、蒙古力、新民6個村劃歸佳木斯市管轄,同年3月,樺川縣人民委員會由佳木斯移駐湖南營鎮(zhèn)。
1957年11月,將樺川縣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來崗、裕太、興華6個鄉(xiāng)和四合山鄉(xiāng)花園屯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過20萬人,恢復市轄區(qū),分設長安、三合、和平3個城市區(qū)和1個郊區(qū)。
1958年6月18日,省政府決定,將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劃歸合江專署管轄。
1959年3月,將樺川縣的悅來、新城、星火3個公社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60年1月7日,饒河縣與虎林縣合并成立虎饒縣,劃歸牡丹江農墾局管轄。
1960年 4月29日撤銷集賢縣,設立友誼縣,受合江專署和合江農墾局雙重領導。
1961年1月,增設佳東區(qū)。同年3月,撤銷郊區(qū)。
1962年10月20日撤銷友誼縣,恢復集賢縣。
1963年 2月1日,虎饒縣劃歸合江專署管轄。同年12月30日設立綏濱縣,歸合江專署管轄。
1964年 6月撤銷虎饒縣,相繼恢復虎林、饒河、樺南和友誼縣,歸合江專署領導。
1964年8月,為縮小城市郊區(qū),將郊區(qū)的大來、永安、西格木、悅來、建國、星火、拉拉街、蘇家店、中伏、梨樹、新城11個公社劃歸樺川縣管轄,但西部的大來、永安、西格木3個公社因距樺川縣城較遠,不變領導,仍由佳木斯市代管。
1965年2月2日撤銷勃利縣七臺河鎮(zhèn),成立七臺河特區(qū),受合江專署領導。同年8月23 日恢復同江縣,歸合江專署領導。
1966年 2月8日,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改為省直接領導。
1968年4月8日,佳木斯市劃歸合江地區(qū)管轄。同年 8月10日,合江地區(qū)和佳木斯市合并稱合江地區(qū)革命委員會,對外仍保留佳木斯市名稱。
1968年12月13日撤銷友誼縣建制。
1970年4月 1日,虎林縣劃歸牡丹江地區(qū)管轄;七臺河特區(qū)改為七臺河市建制。
1972年恢復設立郊區(qū),全市共轄5個區(qū)。
1973年3月31日,地、市分開,恢復佳木斯市建置,仍歸合江地區(qū)管轄。
1978年12月,將樺川縣的大來、永安、西格木3個公社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82年8月,將依蘭縣的高峰、樺南縣的陡溝子和樺川縣的順山堡等6個生產大隊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83年10月8日,佳木斯市、七臺河市改由省直接領導。勃利縣劃歸七臺河市管轄。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轄。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合江地區(qū),實行地市合并,將其原轄的依蘭、湯原、樺南、樺川、蘿北、綏濱、富錦、集賢、寶清、饒河、同江、撫遠、友誼13縣,于1985年1月1日正式劃歸佳木斯市。
1985年1月1日撤銷合江地區(qū)行署,地市合并稱佳木斯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合江行署所屬各縣,由佳木斯市管轄。
1987年2月,同江撤縣設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將佳木斯市所屬的蘿北、綏濱兩縣劃歸鶴崗市領導;將集賢縣劃歸雙鴨山市領導。
1988年8月,富錦撤縣設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將佳木斯市所屬的依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將寶清、友誼兩縣劃歸雙鴨山市領導。
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將佳木斯市的饒河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
2004年,經省政府同意,佳木斯市對市轄區(qū)行政區(qū)域進行部分調整:將郊區(qū)的松江鄉(xiāng)整建制劃歸東風區(qū)管轄;將東風區(qū)佳南辦事處的紅霞、三江、宏達、雙合四個社區(qū)劃歸前進區(qū)管轄;將郊區(qū)四豐鄉(xiāng)的南崗村整建制劃歸前進區(qū)管轄;將永紅區(qū)的建設街道、長安街道、友誼街道的西站、北鐵西、南鐵西三個社區(qū)和郊區(qū)長青街道的江南社區(qū)、萬發(fā)社區(qū)、長青鄉(xiāng)的長青村,四豐街道的和平社區(qū)、四豐鄉(xiāng)的新豐村劃歸向陽區(qū)管轄。同年,將郊區(qū)的建國鄉(xiāng)整建制劃歸東風區(qū)管轄。
2006年7月27日,撤銷佳木斯市永紅區(qū),將其所轄行政區(qū)域劃歸佳木斯市郊區(qū)管轄。調整后,佳木斯市轄4個市轄區(qū)、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2011年,經省委、省政府批準,撫遠歸省直接管理。

民俗風情/佳木斯市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人過去穿魚皮衣,有犬陪伴。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赫哲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形成了具有明顯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赫哲族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赫哲族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漁獵工具、食魚文化、體育競技項目、宗教習俗、手工藝品等方面。赫哲文化是同江旅游對外宣傳的“明信片”。
圖騰柱——赫哲族是一個相信萬物有靈的民族,圖騰柱是赫哲族原始圖騰崇拜的體現(xiàn)。在長期的狩獵生活中,天鵝、鷹、熊、虎、鹿等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色彩,受到赫哲人的頂禮膜拜。赫哲人的許多姓氏也與氏族的圖騰崇拜有關,往往從動物的名字演變而來。如舒姓是由“獨角龍”得名,“胡”姓是從“虎”得名等等。
神偶廣場——神偶廣場位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族風情園內,是赫哲人與神靈對話的地方。整個景觀由天神雕像和“房山神”、“山峽神”等一組神偶雕像組成。赫哲人崇拜眾多神祗,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恩都力”,屬眾神之神。其次是一個大人與兩個小人組成的神偶雕像“烏什卡”——三星神。此外,赫哲人還信奉火、風、雨、雷、電、山、水、避邪、癆病等神。每到喜慶節(jié)日或遇重大事件,由族長帶領族人共同敬奉,增添香火,借天神之威,驅除災禍,祈求漁獵豐收,族人平安。
薩滿舞——赫哲族信仰薩滿教,崇拜神靈,相信“萬物有靈”,萬物都是神在主宰。農歷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節(jié)(亦稱跳太平舞),意為求神驅鬼消災求福,保護全村人口興旺,祈求魚獵豐收。農歷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烏日貢”節(jié)河燈活動,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獲豐收。
魚皮工藝——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據有關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該民族自古就以漁獵為生,用魚皮制作各種服飾(包括薩滿宗教服飾)也有千年歷史。
朝鮮族
朝鮮族婚俗——朝鮮族婚俗中,定婚前,一般也要經過提親、請婚定吉日、送聘禮等程序。 到了婚期,新郎須由長輩護送親自去迎娶,按規(guī)定的時間進到女方家,把帶來的一對木刻的大雁獻上去,比喻今后要像大雁一樣比翼雙飛永不分離。隨后舉行“醮禮”,女方在正室中央按東西方向合放兩張桌子,中間放青松翠竹,松竹上披青紅線;桌兩邊放上木雁,擺上酒食,在主禮者引導下,西邊的新郎向對面的新娘敬酒,新娘謝拜回敬。接著,新郎入上房接受女方為他準備的"大桌",上擺魚肉、水果、糕餅、糖果之類食品,在接愛"大桌"時,新郎要正襟危坐,不茍言笑,并且說一些禮讓雙親和賓客的話,以免失禮。這個程序之后,新郎才可騎馬領轎娶回新娘。
打糕——朝鮮族的飲食文化也遠近聞名,朝鮮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飯、打糕、冷面為主,朝鮮族的鐵鍋與漢族的蒸飯的鐵鍋有所不同,它口小,內大,所蒸出的米飯味道純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經過反復錘打而成,吃起來柔韌可口。
朝鮮跳板——跳板也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自然資源/佳木斯市

佳木斯資源富集、土地廣袤,是世界上塊黑土平原之一,包含世界上三大黑土濕地2145萬畝。佳木斯區(qū)域內江河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境內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充足的水資源為發(fā)展工業(yè),特別是高耗能、高耗水產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佳木斯還是中國風能資源的富集區(qū),風力發(fā)電潛力大。佳木斯市礦產儲備以黃金、煤炭、石油、天然氣、飾面石材、礦泉水為主。已發(fā)現(xiàn)礦產資源43種。佳木斯具備油氣生成的地質條件,現(xiàn)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近百億立方米,全市黃金已累計探明儲量38745.4公斤(金屬量)。

政治  /佳木斯市

職務姓名
市 長林寬海
副市長郝敬江、王 平、周啟濤、朱曉峰、周 佳、于長海、孫振勇
秘書長王 凱

行政區(qū)劃/佳木斯市

截至2014年,佳木斯市轄4區(qū):前進區(qū)、向陽區(qū)、東風區(qū)、郊區(qū),4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撫遠縣,2個縣級市:同江市、富錦市。
名稱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下轄行政區(qū)
前進區(qū)1417.1530站前街道、永安街道、奮斗街道、南崗街道、亮子河街道、田園街道
向陽區(qū)3623.3855西林街道、保衛(wèi)街道、橋南街道、西南崗街道、建設街道、長安街道
東風區(qū)5316.1740建國街道、曉云街道、佳東街道、佳南街道、造紙街道;松江鄉(xiāng)、建國鄉(xiāng)
郊區(qū)75631.4586佳西街道、友誼街道、大來鎮(zhèn)、敖其鎮(zhèn)、望江鎮(zhèn)、長發(fā)鎮(zhèn)、蓮江口鎮(zhèn)、長青鄉(xiāng)、沿江鄉(xiāng)、西格木鄉(xiāng)、平安鄉(xiāng)、四豐鄉(xiāng)、群勝鄉(xiāng)、高峰鄉(xiāng)
同江市625217.9791同江鎮(zhèn)、樂業(yè)鎮(zhèn)、三村鎮(zhèn)、臨江鎮(zhèn)、向陽鄉(xiāng)、青河鄉(xiāng)、街津口鄉(xiāng)、八岔鄉(xiāng)、金川鄉(xiāng)、銀川鄉(xiāng)
富錦市822743.7165城關社區(qū)(富錦鎮(zhèn))、二龍山、向陽川、錦山、頭林、興隆崗、宏勝、上街基、硯山、長安和大榆樹
樺南縣441646.8698樺南鎮(zhèn)、土龍山鎮(zhèn)、孟家崗鎮(zhèn)、閆家鎮(zhèn)、石頭河子鎮(zhèn)、駝腰子鎮(zhèn)、梨樹鄉(xiāng)、金沙  鄉(xiāng)、明義鄉(xiāng)、大八浪鄉(xiāng)
樺川226020.2827悅來鎮(zhèn)、蘇家店鎮(zhèn)、新城鎮(zhèn)、橫頭山鎮(zhèn)、星火朝鮮族鄉(xiāng)、東河鄉(xiāng)、梨豐鄉(xiāng)、中伏鄉(xiāng)、悅興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鄉(xiāng)、四馬架鄉(xiāng)、永勝鄉(xiāng)
湯原縣323025.5211香蘭鎮(zhèn)、鶴立鎮(zhèn)、竹簾鎮(zhèn)、湯原鎮(zhèn)、湯旺朝鮮族鄉(xiāng)、勝利鄉(xiāng)、吉祥鄉(xiāng)、振興鄉(xiāng)、太平川鄉(xiāng)、永發(fā)鄉(xiāng)
撫遠縣626212.6694撫遠鎮(zhèn)、濃橋鎮(zhèn)、抓吉鎮(zhèn)、別拉洪鄉(xiāng)、海青鄉(xiāng)、鴨南鄉(xiāng)、濃江鄉(xiāng)、通江鄉(xiāng)、寒蔥溝鎮(zhèn)
備注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2006)》,人口數據根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