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首頁:
www.jltc.edu.cn
書記信箱,學校簡介。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大學,吉林高校。教育網站。
辦學宗旨/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努力打造專業特色鮮明、師資實踐能力較強、實習實訓條件優越、就業有保障、學生有作為的品牌專業。現已建成以冶金為特色,以自動化專業、信息技術專業及相關專業群為龍頭,以制造、材料、資源類相關專業群和現代服務業相關專業群為兩翼的專業建設格局。其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試點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示范專業,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
院系設置/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設有材料及資源系、電氣工程系、機械系、工商管理系、計算機系、旅游系、外語系及基礎部、體育部、社科部共七個專業系三個教學部。各類在籍學生10327人,全日制在校生7827人,成教生2500人。現設有軟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電廠熱能動力裝置、金屬礦開采技術、冶金技術、電子商務、導游等47個專業。其中,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試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示范專業,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被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冶金技術、涉外旅游、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四個專業為省級改革試點專業。
所獲榮譽/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先后獲得“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吉林省首批重點建設的示范性高職院校”、“吉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吉林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吉林市先進黨委”、“吉林市先進單位”、“吉林省高校檔案工作評估優秀學校”、“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吉林省職業技能鑒定先進單位”、“吉林省高校婦委會工作先進單位”、 “吉林省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 、“吉林省大學生素質教育示范基地”等。
學院萃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成果的精華,傳承近半個世紀辦學積淀的底蘊,特別是經過近幾年來的建設發展,辦學條件和校園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專業結構日趨合理,辦學實力日益增強。當前,全院師生正遵循“尚德勵志、精技強能”的校訓,為把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高職院校而不懈努力!
學院榮譽/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樹立了“學院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幾年來,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大賽獲多項表彰,并獲國家專利兩項。
學校依托自身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和應用科學研究工作,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區域、行業經濟與社會發展中不斷提高貢獻率。至2009年底,學院獲得吉林省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申報立項教科研課題164項,其中11項為*教科研項目,44項為省級項目;完成論文、著作等560余項,其中進入EI檢索論文3篇,CSSCI檢索2篇,46項獲省市級以上獎勵,國家精品教材1部,規劃教材1部。學院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獎勵基金會確定為“科研興教單位”。同時,學院還是*項目“吉林省教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成員,承擔了吉林高職教育*分課題的研究任務。學院擁有《電子CAD技術》、《網絡操作系統》、《電機及拖動》《地下金屬礦開采》等4門省級精品課,《爆破工程》、《市場營銷》等20門省級優秀課。
歷史沿革/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始建于1964年8月,初始為“吉林有色金屬工業學校”。1965年3月更名為“中國黃金礦產公司吉林中等技術學校”,1970年12月學校又更名為“吉林冶金工業學校”,2002年1月學校正式升格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988年開始與昆明工學院聯辦專科函授教育,1990年與東北工學院聯辦專科函授教育,2001年開始與東北大學聯合招收專升本函授學員,2003年學院被吉林省自考委批準為高職院校自考主考院校。
學院初期辦學條件極其艱苦,資金不足,物質條件極度匱乏,但全校師生休戚與共,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飽滿的熱情和干勁將學校建了起來。并根據所設專業實踐性強,培養目標要求操作能力強的特點,短期內從全省冶金企事業單位抽調一批學歷層次高、生產實踐經驗豐富,技術水平相當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了學校教師隊伍,在這期間,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1985年,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他們帶領廣大教職工超前思維,使學校得到了超常規發展。
1994年學校被原國家教委評為“*重點學校”,經過多年充實、積淀和發展,于2002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建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風校訓/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校訓:尚德勵志 精技強能
學院建設/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尚德勵志、精技強能”,學院堅持把實踐性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不斷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把課堂搬到實驗室,把實驗室建成教學工廠,先后建成電氣智能、過程控制技術和電氣技術及工藝、機床電氣判故等78個校內實訓室,其中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冶金實訓基地被確定為國家建設的實訓基地。并與吉林通鋼集團、長春客車廠、華為集團、大連IT職教實訓基地等國內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產學研校企合作關系,建成了54個校外實訓基地。
為“交給每位學生一把開啟就業之門的鑰匙”,學院積極推行“多證書”制度。學院是吉林省首批設立職業技能鑒定訓練基地院校之一,先后被確定為“吉林省職業技能鑒定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基地”等,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批準的鑒定工種達到59個,學生持證率超過80%。
學院始終堅持就業的導向地位,一方面加強校企合作,通過訂單培養推動就業,先后與通鋼集團、吉林建龍、長春一汽等10余家企業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或定向培養協議。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就業基地建設,形成以東北三省為中心,依托冶金企業和裝備制造業,建立冶金、機電、材料等專業的就業基地;以北京為中心,輻射環渤海經濟區建立計算機、工商管理、物流、應用電子等專業的就業基地的良好局面。我院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達85%以上,被吉林省政府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學院圖書館是全國高職高專CNKI數字圖書館示范單位,全部采用計算機網絡系統管理,并設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圖書館藏書39萬冊。
名稱變遷/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始建于1964年,時稱“吉林有色金屬工業學校”,后又名“中國黃金礦產公司吉林中等技術學校”(簡稱“黃金學校”),1970年更名為“吉林冶金工業學校”, 2002年獨立升格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在吉林市設有三個校區(主校區,東校區,北校區),占地面積510畝,總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教職工40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等副高級職稱的教師91人,“雙師型”教師88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職業教育先進個人2人,吉林市拔尖人才1人 ,吉林市學術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
專業設置/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技術學院
數控技術
模具設計與制造
機械設計與制造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機電一體化技術
電氣自動化技術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供用電技術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信息技術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網絡應用
網絡系統管理
軟件技術
圖形圖像制作
動漫設計與制造
嵌入式技術與應用
物聯網應用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
建筑工程學院
工程造價
建筑工程技術
高壓輸配電線路施工運行與維護
測繪與工程技術
財經學院
會計電算化
電子商務
物流管理
金融保險
物流工程技術
旅游與傳播學院
涉外旅游(韓語方向)
涉外旅游(英語方向)
導游
酒店管理
會展策劃與管理
冶金學院
金屬礦開采技術
選礦技術
冶金技術
材料工程技術
工業分析與檢驗
國際交流學院
應用韓語
商務英語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