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濟南市

介紹:

濟南市

首頁www.jinan.gov.cn

高新區,建議提案,調查征集,數據開放。市商務局。

濟南市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濟南市

截至2013年,濟南轄6個市轄區、3個縣、1個縣級市。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縣: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縣級市:章丘市。
濟南市區為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

濟南市各區(縣、市)面積與人口數據(六普)

名稱

面積(k㎡)

常住人口(萬人)

人口密度(人/k㎡)

歷下區100.8775.417475.96
市中區280.3371.362545.57
槐蔭區151.6547.683144.08
天橋區258.7168.842660.89
歷城區1,303,88112.43862.27
長清區1,208,5457.87478.84
區小計3303.98433.591312.33
平陰縣715.1833.17463.80
濟陽縣1,097,1551.79472.04
商河縣1,163,1956.41484.96
章丘市1,721,29106.42618.26
縣市小計4696.81247.79527.57
總計8000.79681.38851.64

社會發展/濟南市

科技濟南在電子信息、交通裝備、機械制造、生物制藥、食品紡織等主導產業在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濟南高新技術、信息產業發達,并被國家批準成為“中國軟件名城”。擁有占地20公頃、亞洲*環形建筑——*軟件基地“齊魯軟件園”,“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等三個“國字號”招牌也先后落戶齊魯軟件園,及“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電子信息研發機構,現已有1200余家國內外IT研發企業入園發展。2012年末*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48家,市級160家。*企業技術中心18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437.0億元,增長11.3%。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256.7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180.3億元,增長12.6%。新簽合同利用外資項目23個,實際使用外資2.4億美元,增長12.9%。實施科技計劃項目157項,其中*火炬項目5項。
截至2013年,濟南擁有科研機構200多個。其中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3個省級科研院所,2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人員達35萬人。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全年專利申請總量15519件,增長1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432件,增長14.4%。專利授權量9593件,增長50.1%,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60件,增長51.4%。實施各類科技計劃1274項,增長18.0%,其中核高基、大型精密復合沖壓成型機床創新平臺等近20個項目被列為國家重大重點專項。創新平臺建設更加完善。全年新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年末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204家(其中*13家、省級48家)。新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年末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9家(其中*2家,省級107家)。新認定*特色產業(成果轉化)基地2家,總數達9家;新增省級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總數達25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家;新建產學研基地8個,總數達到66個。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蓬勃發展。2010年,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276.8億元,增長23.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85.3億元,增長3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億元,增長45.7%。固定資產投資211.7億元,增長42.6%。引進各類投資項目223個,其中過億元項目23個。實現出口創匯4.78億美元,增長30.6%。新簽合同利用外資項目34項,實際使用外資2.1億美元,增長33.8%。組織企業實施各類科技項目立項193項,爭取無償資助8088萬元,新認定“雙軟”企業19家,累計達到125家,6家企業入選全國軟件收入百強企業;新引進服務外包企業17家,累計61家。

教育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44.74萬人,增長1.5%。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0.65萬人,增長2.6%;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1.57萬人,增長5.3%;普通中學在校生30.18萬人,增長3.4%;小學在校生38.4萬人,下降1.7%;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857人。年末專任教師8.29萬人,下降0.1%,其中:普通高校專任教師2.57萬人,增長0.4%;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0.45萬人,下降1.4%;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19萬人,增長0.9%;小學專任教師2.48萬人,下降0.8%;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409人,增長2.0%。普通高校34所,招生15.53萬人,與上年持平。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濟南是山東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國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以及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一系列高等院校,每年為國家和地方輸送大量人才。

截至2013年,濟南總共有45所高校,在校大學生近60萬人。隨著高校擴招趨勢的展開,市區高校規模已經遠遠不能容納眾多的來濟學子,自2000年左右,各高校開始擴建校區,截至2013年已興建了長清大學城和濟南東部大學城(即章丘大學城)。名單如下:

濟南市高校列表

類別學校
本科院校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濟南大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建筑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政法學院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警察學院山東體育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女子學院
齊魯師范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山東管理學院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
山東英才學院山東萬杰學院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山東師范大學歷山學院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高職院校山東職業學院濟南職業學院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山東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濟南工程職業學院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山東公路技師學院
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
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
成人高校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濟南,職工大學山東財政職工大學山東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山東電力職工大學山東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山東公路技師學院山東冶金技師學院
山東技師學院濟南技師學院濟南技師學院商貿分院濟南技師學院石化分院
國網技術學院
衛生

2012年末擁有衛生機構5239個,增長1.6%。其中醫院、衛生院243個,增長21.5%。衛生機構床位3.9萬張,增長11.4%。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4萬人,增長5.1%;執業(助理)醫師1.9萬人,增長6.1%。按常住人口計算,每千人擁有病床6.4張,增長10.9%;每千人擁有醫生3.2人,增長5.6%。

文體年末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4個,其中省屬6個,市屬8個;文化館(站)及群眾藝術館145個;電影院11家,增加2家,全年放映10.97萬場,觀眾272.03萬人次;博物館11個;檔案館14個;公共圖書館12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156處,其中*12處。全年出版報紙16.8億份,各類雜志0.7億冊,圖書2.4億冊。年末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98%,有線廣播電視用戶151.6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2.25萬戶,增長264.5%。

濟南運動員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得金牌416枚,銀牌141枚,其中:在*比賽中獲金牌15枚,銀牌6枚,銅牌3枚;在洲際比賽中獲金牌17枚,銀牌3枚,銅牌8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37枚,銀牌20枚,銅牌19枚。舉辦較大規模全民健身活動100余次,參與人數達60萬人次;各級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總投資1.7億元。全年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559人,其中:一級567人,二級805人,三級167人。*銷售量9.08億元,增長23.7%。體育場館運營良好,經營收入5000萬元,上繳利稅400萬元。

濟南市區內有多處公共運動場和游泳館,為方便市民休閑活動,各個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小區建設了不少小型的運動場,并在上面安裝一些健身器材。
對市民開放的大型體育場體育館: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東荷西柳)、山東省體育中心、山東省體育館、山東省游泳館、皇亭體育館、山東師范大學游泳館、山東大學游泳館。
體育俱樂部:山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足球)、山東黃金籃球俱樂部(籃球)、山東濟鋼排球俱樂部(排球)、山東魯能乒乓球俱樂部(乒乓球)、齊魯晚報圍棋俱樂部(圍棋)、齊魯晚報山東玲玲輪胎隊(國象)。

友好城市

對外友好不斷加深。作為一座日益開放的城市,濟南現在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并先后與日本和歌山市和山口市、英國考文垂市、美利堅合眾國薩克拉門托市、加拿大里賈納市、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市、韓國水原市、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芬蘭萬達市、法國雷恩市、澳大利亞郡德勒普市、德國奧格斯堡市、澳大利亞郡德勒普市等13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國內友好城市
城市國家城市省份
里賈納市加拿大廣州廣東
考文垂,市英國成都四川
莫爾斯比港,市巴布新幾內亞鄭州河南
郡德勒普市澳大利亞廣元四川
山口市日本
水原市韓國
奧格斯堡市德國
薩克拉門托,市美國
下諾夫哥羅德,市俄羅斯
雷恩市法國
哈爾科夫,市烏克蘭
維捷布斯克市白俄羅斯
和歌山市日本
馬爾馬里斯,市土耳其
普拉亞,市佛得角
徐圖利祖市印度尼西亞
波多韋柳,市巴西
卡法薩巴,市以色列
萬達市芬蘭
卡贊,勒格市保加利亞
柳井市日本

友好合作城市

城市國家
拉巴特市摩洛哥
利伯維爾市加蓬
奇維塔韋基亞市意大利
薩博潘市墨西哥
艾庫魯勒尼市南非

自然資源/濟南市

水資源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濟南市天然水資源分布的特點:南部變質巖山區及平陰山區,年降水量及地表徑流均比平原區為大;從山區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遞減為645毫米;年徑流深由197毫米,遞減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為全市的貧水區。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眾多,未大量開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黃地區,有著豐富的客水資源(黃河來水),淺層地下水也富集。礦產資源

濟南市境內蘊藏著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其中一些礦產資源潛力大,開發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巖、花崗巖、硬質耐火粘土、白云巖、鉀長石、鐵礦等具中型以上規模,是濟南市的優勢礦產。

煤礦

煤系地層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由此決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歷城、長清三縣的山前平原黃河沿岸地帶和膠濟鐵路沿線。濟南市煤田按其地質、地理特征,分屬濟東煤田(歷城區)、章丘煤田(章丘縣境)、黃河北煤田(長清縣、槐蔭區沿黃地帶)。賦煤層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地層內,有14層煤,其中可采煤2~6層,總厚1~5.4米,煤層垂深320~925米,煤的質量較好,屬多煤種區,由貧煤、瘦煤、無煙煤、天然焦、肥煤等組成。全市含煤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產地16處,保有儲量33155.1萬噸,遠景儲量54529.0萬噸。煤礦是濟南的優勢資源,現已形成國營、集體開發生產體系,章丘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

鐵礦

濟南市鐵礦資源比較豐富,分布集中,地質工作程度較高,開發利用條件較好。接觸交代型鐵礦主要賦存于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巖(成礦母巖)與奧陶系中統純質灰巖(圍巖)的接觸帶及其內外側。產地及儲量集中分布于東郊黃臺—歷城郭店間膠濟鐵路兩側附近,這一地區構成全省三大富鐵礦產區之一。已探明產地8處,即郭店、張馬屯、東風、農場果園、農科所、王舍人、徐家莊、機床四廠礦區,保有儲量49091千噸。礦體形態呈似層狀、透鏡狀、不規則狀等,均屬盲礦體。鐵礦礦石鐵含量30~50%,*65%;鈷含量0.01~0.037%。多數為富礦,礦石中鈷可綜合回收利用。沉積變質鐵礦在長清縣分布的變質巖系中多有產出,具規模者為馬山鐵礦。該礦為由磁鐵礦及含鐵石英巖組成,含鐵量30%左右,礦石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貧礦。探明礦石儲量1318千噸,屬小型礦床。

耐火粘土礦系

耐火度大于1580℃的粘,是一種以高嶺土或水云母高嶺土類占優勢的粘土礦物,因其具有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濟南市的耐火粘土礦主要屬于硬質耐火粘土,章丘縣是全省的重要產地之一。軟質粘土礦很少,僅有零星分布。礦產地集中分布于章丘縣山前平原區,賦礦地層為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屬陸相湖盆膠體化學沉積型礦床。已探明礦產地6處,有章丘縣的淺井莊、王伯莊西、王伯莊東、呂家莊、白云院及埠村礦區,保有儲量4057.1萬噸。根據已開發礦山的分布及開采量分析,礦產地及儲量遠不止上述所列,資源潛力很大。章丘盆地硬質耐火粘土礦,成礦時代屬于晚二疊世。另產于上奧陶統侵蝕面上,石炭系底部的硬質、半軟質耐火粘土礦,因含鐵質較高,遞變為鋁土巖,常與鋁土礦共生,礦體一般很小。硬質耐火粘土礦床,均有一定層位,礦體多呈層狀產出,共生礦產往往是鋁土礦或煤層。礦體一般為1~2層,厚1~5米。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氧化鋁含量一般為40%左右,氧化硅含量44%左右,特級、I級礦石占較大比例。

石灰巖

石灰巖是經濟發展中使用最廣泛的礦產之一,按其用途可分為水泥灰巖、冶金熔劑灰巖、化工灰巖及電石灰巖。濟南石灰巖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廣泛,鈣含量高,開采條件好,使用配套程度高,是優勢礦種之一。境內石灰巖均屬下古生界海相化學沉積礦床。按不同層位和不同礦床特征可劃分三個賦礦層位:*層位,奧陶系馬家溝組;第二層位,上寒武統鳳山組;第三層位,中寒武統張夏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巖質純,厚度大、夾層少,礦層穩定,是開發利用的*礦床。截至1989年底,全市探明水泥灰巖產地7處,保有儲量12604萬噸;熔劑灰巖產地2處,保有儲量27133.8萬噸。這兩種灰巖為本市的水泥生產、鋼鐵冶煉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和輔助原料。化工灰巖、電石灰巖雖已開發利用,但缺少專門地質勘查工作。

建筑石材

指包括裝飾用石料在內的一切可供建筑使用或其他用途的天然產出的巖石原材料。建筑石材類別

按其地質成因可分為三類:巖漿巖類(花崗巖、輝長巖、輝綠巖等)、沉積巖類(石灰巖、砂巖、白云巖等)、變質巖類(混合巖、片麻巖等)。分為飾面石材和建筑石材。濟南市花崗石類石材儲量豐富,品種繁多,優良品種達10余種,其中“濟南青”、“柳埠紅” 、“魯清紅”等多種建筑飾材行銷國內外,“濟南青”系名貴石材資源。已探明花崗石產區7處,儲量3684.45萬立方米,潛在資源量大,資源保證程度高,是優勢礦產。“咖啡黃”——條帶狀灰巖,產于平陰縣洪范池鄉。此外,在寒武系、奧陶系地層中的豹皮灰巖、竹葉灰巖、生物化石灰巖、磚紅色灰巖等,亦為很好的飾面石材和石質工藝品原材料。

鉀長石礦

鉀長石是一種復雜的鉀鋁硅酸巖。鉀長石礦體產出于太古代變質巖系中,為花崗偉晶巖型礦床。礦體較具規模者集中分布于長清縣張夏金家峪、萬德、雙泉柳杭、馬山宋莊等地,即泰山凸起西北側花崗片麻巖和斜長角閃巖體之區域構造裂隙偉晶巖脈內。礦體受變質地層、構造裂隙控制,其空間分布與地層產狀基本一致。礦體呈大小不等的脈狀體,鉀長石礦物主要賦存于偉晶巖脈內。礦石中氧化鉀含量達10%左右,達工業利用指標,可作為制造鈣鎂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長清縣金家峪鉀長石礦已進行普查評價,礦石儲量930.24萬噸。

鈷礦

全市的鈷礦均伴生于境內分布的接觸交代型鐵礦中(含鈷磁鐵礦),不單獨成礦,可作為鐵礦開發利用中的副產品綜合回收。已探明產地的有張馬屯、農科所、王舍人莊和機床四廠4個礦區,儲量883.6萬噸
冶金用白云巖濟南地區分布的系原生白云巖,礦體賦存于奧陶系下統地層中。已探明歷城縣港溝1處礦床,儲量1950萬噸,該礦儲量尚可擴大。此外,在市區南部的興隆山亦有白云巖產出。

泥炭

分布于歷城縣冷水溝。礦床屬較大的洪積扇洼地型泥炭礦。賦礦地層為中全新統。礦體一般為2~3分層式結構,腐植酸平均含量34.52%,有機質含量60.30%。礦層主要在中上層,為灰黑色中灰分高分解泥炭,適用于醫藥、泥炭浴療養和提取腐植酸類物質。
石英砂巖主要分布于歷城縣虞山和章丘縣普集鎮附近。賦礦地層為二疊系大奎山段,層位穩定。石英砂巖呈中細粒、厚層狀產出。普集砂巖礦體具一定規模且開采條件較好。

鋁土礦

山東的鋁土礦主要產于黃河淺海盆地的東部邊緣地帶,與石炭二疊系煤系地層關系密切,與耐火粘土礦相伴產出。
水泥配料紅土、黃土為第四紀中、上更新世沉積礦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原料,重要的水泥配料。濟南市水泥配料紅土、黃土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已探明黃土礦區6處,保有儲量1308萬噸;紅土礦區6處,保有儲量3849萬噸。

磷灰石礦

已知礦點均分布于章丘縣的垛莊、埠村及普集等鄉鎮。有兩種磷礦類型:一為沉積型磷礦,主要賦存于寒武系徐莊組頂部及毛莊組底部,為磷酸鹽化地層,氧化磷含量2~4%,含磷量較穩定;一為巖漿型磷灰石,產于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的層間裂隙或斷裂中,為呈多種形態產出的碳酸巖脈,氧化磷含量4%左右。已發現的磷灰石品位普遍偏低,但含礦范圍較大。

蛭石礦

礦點分布在章丘縣普集鎮南部,賦礦地層是二疊系石盒子組。含礦巖石為蛭石化黑云母巖,蛭石含量60~85%,膨脹性能好,易選礦。該礦沒有進行地質評價。

蛇紋巖

屬蛇紋石化超基性巖礦床。本市與蛇紋巖有關的超基性巖體群集中分布于長清縣界首和李莊等地,為泰安南留—長清界首基性巖帶的北端,系一富鐵鎂質超基性侵入體,為橄欖石、輝石蝕變而成的產物。礦床圍巖為泰山群山草峪組、雁翎關組黑云斜長片麻巖。礦體呈透鏡狀,似層狀和脈狀順層侵入,產狀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呈帶狀展布。蛇紋巖礦體已探明4個,儲量為1873.5萬噸。蛇紋巖主要用于化肥工業,制造鈣鎂磷肥。礦體中尚有一部分色澤艷麗、結構細膩柔韌、半透明者,可充作玉雕材料(泰山玉)或彩石、建筑內飾材料,探明儲量55.5萬噸。

脈石英硅石的一種。濟南市脈石英資源分散,規模小,地質工作程度低。歷城西營—柳埠間脈石英分布較多,長清萬德、章丘南明亦有產出。石英脈圍巖為片麻狀混合花崗巖,局部產于寒武系,礦體均呈脈狀產出,受圍巖構造控制,氧化硅含量92%以上,氧化鐵含量0.007~0.076%。普查儲量15萬噸。

飲料礦泉水濟南市飲料礦泉水產地有3處:郊區白鶴自流井、歷城縣仲宮穆家、章丘縣駝溝,均系人工開發的地下水源。濟南白鶴礦泉水已開發外銷。該礦泉取自深達900米的自流井,通過對水的物理性質、毒理學指標、宏量元素、微量元素指標分析,特別是宏量元素中鈣鎂含量較高,鈉離子含量低,鍶含量達地礦部飲料礦泉水標準,鋅和偏硅酸含量接近標準。白鶴自流井屬優質飲料礦泉水,是理想的礦物質補源。

地下熱水市境北部山前平原地帶分布幾處地熱異常區,經鉆孔驗證遙墻鎮鴨旺口富含地下熱水,泉口水溫42℃,日出水量1277噸。鴨旺口地區位處濟南輝長巖體北側,附近分布有火山巖體并處巖體多組斷裂交匯處,地下熱水通過深循環形成溫泉,水中有近10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尤富含鐵、硫。

生物資源

構成濟南植被的區系植物計有1175種和變種,分屬于149科。其中蕨類植物12科,18種;裸子植物7科,21種;雙子葉植物106科,870種;單子葉植物24科,266種。野生植物382種,占植物種類的33%;栽培植物793種,占植物種類的67%。濟南森林類型主要有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等。原始落葉闊葉林早已不復存在。除局部地區尚保留少量次生天然林外,大部分為人工片林、行道林或散生闊葉樹。落葉闊葉林喬木優勢種有12科、30余種,由其構成的片林主要有楊柳林、刺槐林、櫟林、泡桐林及雜木林等。針葉林耐瘠耐旱,廣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區,是主要植被類型之一,有側柏林、松林。還有少量人工淡竹林。主要林種有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主要是水土保持林和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分布于南部和東部低山丘陵區,主要樹種是側柏、松類和刺槐。農田防護林,包括農田林網、林糧間作及四旁植樹。主要樹種有楊、柳、泡桐、刺槐、榆、棗等。用材林主要樹種是刺槐、側柏、松、楊、柳等,多為幼齡林和中齡林。經濟林有木本糧油林、水果林、特用經濟林。木本糧油林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棗、板栗等,多分布于南部山丘區。水果林有蘋果、梨、桃、杏、山楂、葡萄、櫻桃、李子、石榴、花紅等。特用經濟林僅267公頃桑園和柞嵐。

草場資源:濟南市宜林未造林或造林未成林及不宜造林的荒山荒坡66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南部低山丘陵區。植被類型為灌草叢和山地草甸。灌草叢是一種森林植被被破壞后的次生植被,由草本植物、灌木組成,可分為野古草灌草叢、黃背草灌草叢、白羊草灌草叢、結縷草灌草叢。山地草甸草場分布于800米以上的低山頂坡上,草本植物以苔草占優勢,灌木以胡枝子、繡線菊為主。農林隙閑地草場資源。林間草場主要分布南部山丘區,當林間草場的森林郁閉度較小時,林下則生長胡枝子等小灌木和野古草、黃背草、白羊草、藎草等大量禾草,產草量較高,宜作割草場。農田隙閑地草場系指宅旁、地頭、溝邊、路旁等生長草類地段,分布零散,草本植物種類較為復雜,以一年生禾草為主。平原濱湖、河灘草甸草場,分布于河漫灘、白云湖周圍荒灘、各水庫回水地、沿黃沼澤地,以多種濕生草本植物為主。沿黃沙丘草場分布于沿黃沙丘,以白茅、蒿類、豬毛菜、節節草等沙生植物為主。

濟南野生經濟植物有300余種,包括藥用植物、纖維植物、油脂類植物、芳香油類植物、淀粉糖類植物、鞣質植物、土農藥植物、飼料植物等。

野生藥用植物:野生及栽培的藥用植物共80科220余種,多分布于南部山丘區。主要有卷柏、銀杏、柏子仁、麻黃、胡桃、紫參、土大黃、牛膝、馬齒莧、瞿麥、芡、蓮、烏頭、木通、小檗、威靈仙、白頭翁、厚樸、杜仲、委陵菜、地榆、黃芪、葛藤、扶芳藤、枳殼、楝、花椒、遠志、棗、酸棗、柴胡、防風、前胡、珊瑚菜、連翹、紫草、荊條、益母草、丹參、枸杞、地黃、車前、忍冬、瓜蔞、多花沙參、杏葉沙參、沙參、桔梗、紅花、土三七、旋覆花、蒲公英、蒼耳、香蒲、蘆葦、香附子、菖蒲、天南星、半夏、土茯苓、黃精、玉竹、豬毛菜等。

野生纖維植物:可供紡織、造紙用的纖維植物有苧麻、蘆葦、南蛇藤、胡枝子、樸樹、?草、羊胡子草、苔草、燈心草、白羊草等。野生油脂類植物:含油率高,有開發利用價值的主要有側柏、播娘蒿、南蛇藤、蒼耳、小檗、野大豆、蒺藜等。野生芳香油類植物:可直接做香料,或用于提取芳香油,是食品、化妝品、藥用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主要有野花椒、菖蒲、野薄荷、香薷、藿香、莎草、羅勒、百里香、黃花蒿等。

野生淀粉糖類植物:這類植物的根、莖、果實或種子富含淀粉和糖,提取的淀粉可直接食用或工業上用于釀酒、制飴糖、制點心、制膠水、制漿紗的原料。淀粉糖類植物主要有綿棗兒、薯蕷、葛藤、芡、菖蒲、香蒲、蓮等。

野生鞣質植物:鞣質植物是栲膠的重要原料,栲膠主要用于鞣革、染漁網。主要有地榆、多花薔薇、郁李、委陵菜、繡線菊、君遷子、槲樹、赤松、丹參等。

野生土農藥植物:這類植物的根、葉能提取和制造高效低毒土農藥來代替化學農藥,防治植物病蟲害。常見土農藥植物有楓楊、臭椿、南蛇藤、苦參、貓兒眼、半夏、菖蒲、毛桃、百部、瞿麥、牡蒿、銀杏等。

野生飼料植物:飼蠶類植物主要有麻櫟、槲、桑、蓖麻等。牲畜飼料植物有40余種,主要是豆科、禾本科的一些種屬,有達烏里黃芪、胡枝子、尖葉鐵掃帚、野苜蓿、野豌豆、羊草、白羊草、虎尾草、牛筋草、馬唐、看麥娘、畫眉草、千金子、六月禾、狗尾草、稗等。

土地資源

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因城鎮及工礦企業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低于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歷史文化/濟南市

濟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較為密集的地區。
大汶口文化時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濟南地區的活動更加頻繁,因而遺留下來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遺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長清的大柳杭,平陰的周河等,內涵豐富,面積廣大。與大汶口文化一脈相承的是山東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龍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被命名。通過對城子崖遺址的進一步發掘,發現在龍山文化時期,該處已有一座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城址,其規模居中國已發現的8處同時期城址之首。1961年國務院將城子崖遺址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東地區繼龍山文化之后發展起來的夷人文化。濟南地區已發現該時期遺址達數十處,其中尤以章丘縣境內數量最多,城子崖遺址仍是這一期較為重要的遺址。遺址上的龍山文化城址之內,存在一個面積17萬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這是國內發現和確定的*座夏代城址。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舜曾在歷山耕作,而歷山即現在的千佛山。趵突泉邊有娥皇、女英祠(約創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堯、舜、禹的三圣宮。泉水流經之護城河,即是北魏時期的娥英河,河水東流,經過舜井街的南端,北為舜井。如果再往東北遠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歷史沿革/濟南市

因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水”(古道為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濟南秦屬齊郡,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于東平陵(今章丘縣平陵城)。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治所仍在歷城。宋開國后,濟南沿稱齊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為府,齊州遂為濟南府。金代,濟南仍為府,屬山東東路。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

中華民國成立后,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全市面積為175平方千米,設城內一、二、三區,城外一、二、三區,商埠一、二、三、四區,共10個區。

1938年,日軍侵占濟南后,劃為11個區,稱城內東區、城內西區、城外東區、城外西區、商埠東區、商埠西區、商埠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為11個區,總面積177.62平方千米。

1948年9月解放時轄11個區。1949年3月,將一、二區合并為城區。1951年4月17日,撤銷直屬鄉,設立郊六區。

1955年9月8日,調整濟南市區劃并變更區名。將*、二區合并,改稱歷下區,因位于歷山(今千佛山)之下而得名;第三區改稱濼源區,因趵突泉(濼水之源)在轄區內而得名;第四區改稱天橋區,以轄區內縱跨京滬、膠濟兩鐵路之天橋而得名;第五區改成市中區,因地處市區中部而得名;第六區改稱槐蔭區,以轄區內槐蔭街及古之大槐樹莊而得名;郊一區至郊五區依次改稱黃臺區、北園區、段店區、藥山區、玉符區;撤銷郊六區。

1956年7月16日,撤銷濼源區,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天橋區、歷下區、市中區;撤銷北園區、黃臺區、段店區、藥山區、玉符區、梁家莊直屬鄉,與濼口鎮及歷城縣劃入的七個鄉一并設立15個鄉和濼口鎮,隸屬郊區。

1957年12月25日,撤銷濟南市郊區建置,所屬16個鄉(鎮)并入歷城縣,歷城縣歸劃濟南市。

1958年9月15日,章丘縣、長清縣劃歸濟南市。同年10月30日中共山東省委和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撤銷泰安專區,將新泰縣、萊蕪縣、寧陽縣和泰安市劃歸濟南市。

1959年9月,平陰縣、肥城縣劃歸濟南市;新泰縣孫村人民公社和汶南人民公社的一部分地區劃出,設立新汶市,仍歸濟南市管轄;撤銷長清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歷城、肥城和平陰縣。1959年12月7日,撤銷市中區,將原市中區所屬兩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歷下區;將8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槐蔭區。同時將市區周圍的工礦企業、機關、學校及職工家屬宿舍等64個單位分別劃入天橋區、槐蔭區;新建市東區,管轄歷下區以東、郭店以西地區的企業、機關、學校等67個單位。

1960年1月22日,平陰縣劃歸菏澤專區。同年6月18日,恢復市中區;市東區與歷城縣東郊人民公社合并,建立東郊區;歷城縣西郊、北園人民公社劃歸市區。調整后,濟南市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東郊5個區,并稱人民公社,街道辦事處改稱分社。

1961年4月18日,恢復長清縣建制,重建泰安專區,將新泰、萊蕪、寧陽、肥城、長清、章丘、泰安、新汶8個縣(市)劃歸泰安專區。同年5月,撤銷濟南市東郊區,并將原屬市區管轄的東郊、西郊、北園人民公社劃歸歷城縣。

1978年11月17日,章丘縣、長清縣劃歸濟南市。

1980年3月,根據山東省革命委員會1978年5月14日的批復,重設濟南市郊區。其區域范圍仍按1965年國務院批準的范圍(東至韓倉,西至玉符河,北至黃河,南至石房峪)劃定。調整后,濟南市共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郊區5個區和歷城、章丘、長清3個縣。

198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歷城縣、章丘縣、長清縣和郊區,原則上以原公社方域設區(郊區設辦事處),以原管理區為方域建立鄉(鎮)。調整后,共設31個縣轄區,6個郊區轄辦事處,共157個鄉、23個鎮。各縣(區)區劃情況:
歷城縣:設遙墻、唐王、董家、港溝、孫村、彩石、邵而、十六里河、仲宮、柳埠、西營11個區,遙墻、楊史道口、東大郭、河套、鴨旺口、唐王、婁家、老僧口、崔家、張而、山頭、溫家、港溝、章靈丘、章錦、邢村、西塢、東梧、孫村、西頓邱、西蘆、白谷堆、莊科、彩石、宅科、大龍堂、虎門、邵而、鄭莊、渴馬、黨家莊、十六里河、吳家、興隆、澇坡、二仙、泉瀘、錦繡川、邱家、尹家店、高而、柳埠、突泉、閻家河、李家塘、窩鋪、西營、大南營、棗林、紅嶺、龍灣、大水井52個鄉,董家、仲宮2個鎮。章丘縣:設黃河、水寨、刁鎮、平陵城、寧家埠、相公莊、普集、胡山、埠村、文祖、垛莊11個區,呂家寨、北大寨、北房、高官寨、中孟、黃家、苑李、張家村、高橋、山河、任家道口、舊軍、漯河崖、朱家、辛寨、黨家、李官、龍山、辛店、李福、寧家埠、薦家、張碼、白云湖、相公莊、郝莊、大魏李、小康、黌塘嶺、祖營塢、官莊、楊官、閻滿、許家河洼、陳家樸莊、閻家嶺、張家莊、孟家峪、田家柳、三角灣、北曹范、南曹范、鵝莊、山后寨、旭升、三元、大寨、東張、橫溝、南明、橫河、趙莊、官營、垛莊54個鄉,明水、棗園、繡惠、水寨、刁鎮、普集、埠村、文祖8個鎮。

長清縣:設平安店、崮山、歸德、五峰山、張夏、孝里、雙泉、馬山、萬德9個區,后王、新李、小王、崮山、王府、大彥、國莊、李官莊、翟莊、小屯、**村、坦山、黑峪、莊家莊、紙坊、青楊、黃家峪、宋莊、胡林、廣里、馬嶺、雙泉、北傅、尹莊、馬東、漩莊、季莊、史家莊、武家莊、石胡同、界首31個鄉,城關、平安店、歸德、張夏、孝里、萬德6個鎮。

郊區:設西郊、華山、東郊、北園、吳家堡、姚家6個辦事處,大金、紅廟、于家、周王、華山、前張、北辛、壩子、臥牛山、大辛、冷水溝、灘頭、藥山、吳家堡、鄒家、劉家、西王、孟家、牛旺、八里洼20個鄉,洪家樓、王舍人、北園、濼口、姚家、七賢、段店7個鎮。

1985年3月27日,國務院批準,平陰縣劃歸濟南市。

平陰縣:設平陰、欒灣、玫瑰、孫村、孝直、東阿、舊縣、洪范8個區,博士、三湟、毛鋪、安城、莊科、夏溝、站西、子順、李溝、陳老、前大峪、店子、展洼、亓集、濕口山、白塔、太和、舊縣、吉城、尹村、洪范池、石碑子、閻莊23個鄉,平陰、欒灣、刁山坡、孔村、孝直、東阿6個鎮。調整后,濟南市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郊區5個區和歷城、章丘、長清、平陰4個縣,總面積5775平方千米。

1985年9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縣轄區和郊區轄辦事處,原則上以區(辦事處)的方域設立鄉(鎮)。原180個鄉、29個鎮,劃為25個鄉、42個鎮。總面積5775平方千米。全市共設49個街道辦事處,544個居委會;25個鄉,42個鎮,2779個村委會。

歷下區:面積24平方千米。設東關、鐘樓寺、明湖路、泉城路、趵突泉、正覺寺、司里街、解放閣、文化東路、千佛山、解放路、東門、建筑新村13個街道辦事處,146個居委會。

市中區:面積13平方千米。設經二路、經七路、大觀園、館驛街、共青團路、岔路街、四里村、西青龍街、二七新村、

魏家莊、桿石橋、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14個街道辦事處,171個居委會。

天橋區:面積15平方千米。設制錦市、劉家莊、北坦、陳家樓、緯北路、天橋東街、堤口路、寶華街、官扎營街、無影山、工人新村北村、工人新村南村12個街道辦事處,121個居委會。

槐蔭區:面積13平方千米。設五里溝、經三路、西市場、南辛莊、振興街、營市街、中大槐樹、北大槐樹、道德街、青年公園10個街道辦事處,106個居委會。

郊區:面積418平方千米。設洪家樓、姚家、北園、王舍人、段店、七賢、華山、吳家堡8個鎮,轄369個自然村,297個村委會。

歷城縣:面積1417平方千米。設仲宮、董家、遙墻、郭店、唐王、孫村、港溝、柳埠、西營、十六里河、黨家莊11個鎮,彩石、錦繡川、高而3個鄉,轄845個自然村,629個村委會。

章丘縣:面積1855平方千米。設明水、水寨、埠村、繡惠、刁鎮、普集、文祖、棗園、龍山、垛莊、相公莊11個鎮,黃河、高官寨、白云湖、寧家埠、山后寨、閻家峪、辛寨、黨家、旭升、官莊、曹范11個鄉,轄1030個自然村,872個村委會。

長清縣:面積1120平方千米。設城關、歸德、萬德、崮山、孝里、張夏、平安店7個鎮,五峰山、武家莊、雙泉、馬山4個鄉,轄743個自然村,610個村委會。

平陰縣:面積900平方千米。設平陰、孝直、東阿、孔村、刁山坡5個鎮,安城、舊縣、店子、玫瑰、欒灣、洪范池、李溝7個鄉,轄421個自然村,371個村委會。

1987年4月1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郊區和歷城縣建制,設立濟南市歷城區,以原歷城縣的行政區域和郊區的洪家樓鎮、華山鎮、王舍人鎮為歷城區行政區域。將原郊區的北國鎮劃歸天橋區管轄,七賢鎮劃歸市中區管轄,段店鎮、吳家堡鎮劃歸槐蔭區管轄,姚家鎮劃歸歷下區管轄。調整后,濟南市轄歷下、市中、天橋、槐蔭、歷城5區和章丘、長清、平陰3縣。市區面積1943平方千米。

1988年11月11日,撤銷歷下區科院路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并入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撤銷歷下區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建筑新村街道辦事處;設立市中區舜玉路街道辦事處。

1989年9月29日,設立濟南市槐蔭區匡山、段店北路、張莊路三個城市街道辦事處。

1989年12月2日,國務院批準,原屬德州地區的濟陽、商河兩縣劃歸濟南市,原齊河縣的靳家鄉、大王鄉和桑梓店鎮劃歸濟南市歷城區。同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商河縣奎臺鄉劃歸德州地區樂陵市。調整后,濟南市總面積為8227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119平方千米。

1990年1月1日,商河縣的奎臺鄉劃歸樂陵市管轄;濟南市歷城區桑梓店鎮的油坊趙和大漠劉兩村劃歸齊河縣焦斌屯鄉管轄。桑梓店園林場地段,齊河縣與歷城區以李家岸干渠東壩頂中心線向東100米為界。

1992年3月1日,撤銷章丘縣,設立章丘市(縣級),行政區域不變,由山東省直轄,濟南市代管。

1994年2月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1996年1月13日,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平陰縣的舊縣鄉劃歸泰安市東平縣。

2000年,濟南市行政區具體調整方案為:1.歷城區的黨家莊、十六里河兩鎮整建制劃歸市中區管轄;2.歷城區的桑梓店、大橋兩鎮和靳家鄉整建制劃歸天橋區管轄。調整后市中、天橋兩區的區域面積分別是調整前的5.3倍和4.4倍,人口分別凈增10.4萬和7.8萬。市內歷下、市中、天橋、槐蔭四區由原來的389平方千米擴大到784.6平方千米。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濟南市總人口5921891人。其中:歷下區582520市中區572141槐蔭區396846天橋區570296歷城區878131長清縣506579平陰縣344386濟陽縣518879商河縣574789章丘市977324(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2001年6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千米。轄5區1市4縣,146個鄉(鎮、辦事處),479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569.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2萬人。

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54個街道、65個鎮、27個鄉,487個社區居委會、4658個行政村。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千米。轄6區3縣1市,146個鄉(鎮、辦事處),514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常住總人口57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5.8萬人。

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千米。轄6區3縣1市,146個鄉(鎮、辦事處),514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常住總人口58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7.2萬人。

2007年5月28日,經省政府批準,撤銷歷下區姚家鎮,以原姚家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姚家街道辦事處、智遠街道辦事處和龍洞街道辦事處;撤銷市中區十六里河鎮,以原十六里河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十六里河街道辦事處和興隆街道辦事處;撤銷市中區黨家莊鎮,以原黨家莊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黨家街道辦事處和陡溝街道辦事處。撤鎮設辦后,歷下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市中區轄17個街道辦事處,全市共轄71個街道辦事處、11個鄉、50個鎮。6月4日正式實施撤鎮設辦。

旅游資源/濟南市

景點
市區景點趵突泉(天下*泉)千佛山大明湖明府城
五龍潭解放閣環城公園泉城廣場
泉樂坊“老商埠”歷史街區中山公園洪樓教堂
山東大學西校區濟南動物園泉城公園商河溫泉,公園
黃河森林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濟南府學文廟芙蓉街
曲水亭街鞭指巷珍珠泉后宰門街
百花洲王府池子題壁堂
郊區景點四門塔,(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齊煙九點靈巖寺
百脈泉九如山瀑布群風景區紅葉谷,森林公園水簾峽,風景區
跑馬嶺,自然風景區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四門塔風景區濟南,九頂塔民族風情園
濟南金象山滑雪場國科高爾夫別墅,溫泉度假村
特產

平陰阿膠

平陰阿膠因產于原東阿縣城(現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它以專用黑驢皮與當地得天獨厚的天然水質——狼溪河水熬制而成,已有兩千年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將阿膠稱為“圣藥”,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
章丘大蔥
章丘種植大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優良品種“大梧桐”,一般株高1至170厘米,*達到2米,單株重1斤左右,有的達到3斤多,章丘大蔥被稱譽為“世界蔥王”。
龍山小米
章丘市名產“龍山小米”,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向皇帝進貢。“龍山小米”集中產于龍山村周圍十里內,是一種無公害食品。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產于章丘市的明水鎮,已有2000年的歷史,從明朝開始就作為貢米向皇帝進獻.以濃郁的香味而聞名中外。
平陰玫瑰
平陰玫瑰始植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目前,玫瑰種植面積已近萬畝。平陰玫瑰既可制作玫瑰醬,釀造玫瑰酒,又可提取玫瑰精油。平陰玫瑰以出售鮮花蕾為主,大多銷往江浙一帶及東南亞地區。
紅玉杏
紅玉杏又稱“金杏”,主產于濟南市歷城、長清,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為山東杏中之魁。單果重60-83克,*單果重150克,可食率91.6-93.9%。肉細嫩,酸甜可口,是山東省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木魚石
木魚石是60億年前生成于長清縣饅頭山一帶的一種珍貴石材。經過水的浸泡,木魚石能夠析出鋅、鐵等多種元素,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長清縣的木魚石色澤凝重,紋理清晰,制成的各類藝術品和保健品暢銷國內外。
黑陶
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故稱之為“龍山文化”。龍山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鏡、硬如瓷、聲如磬四大特色,被稱為“原始文化的瑰寶”。
魯繡
濟南刺繡,亦稱魯繡,是山東省著名的傳統刺繡,也是中國刺繡史上記載最早的繡種之一。濟南刺繡素以絲繡、發繡著稱,特別是發繡,是以人的頭發做繡線,工藝細膩,風格獨特。

環境氣候/濟南市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于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濟南市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冬冷夏熱,雨量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風,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氣侵入,使氣溫不斷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極端*溫度平均在-20℃以下(平陰縣為-18.9℃,長清縣為-19.1℃,濟南市北郊為-19.7℃,濟南市東郊為-22.5℃,章丘縣為-24.5℃),低于-10℃的嚴寒日數98%集中在冬季。*凍土深度為45厘米左右,*積雪深度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溫度超過40℃,日*氣溫≥40℃的酷熱日數均出現在夏季。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占全年暴雨日數的70%。

濟南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120.9~126.7千卡/平方厘米,光資源比較豐富,位于山東省太陽輻射分布的高值區內。太陽輻射的年內變化較大,春季、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春季為37.7~39.4千卡/平方厘米,占年總量的31%;夏季為39.1~40.7千卡/平方厘米,占年總量的32%;秋季為25.7~27.2千卡/平方厘米,占年總量的21%;冬季不足20千卡/平方厘米,占年總量的16%。年內高值出現在5~6月間,月平均輻射量為14.9~15.7千卡/平方厘米,此時正值雨季前期,空氣干燥,大氣透明度好,日照時數多。年內低值出現在12月,平均為5.5~5.8千卡/平方厘米。作物生長期3~10月份,每月平均都在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總輻射量為96~10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總輻射量的79%,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形成。

濟南市生理輻射量在59.3~62.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年內分布與太陽總輻射量相同。全市≤0℃期間的生理輻射量為7~1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生理輻射總量的12~16%。全市年日照總時數在2491~2737小時之間,每日平均7.0~7.5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56~62%。濟南北郊日照最多,平均為273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2%,平陰縣日照最少,平均為249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6%。全市日照百分率以5月份最多,平均為62~66%,7、8月份處于雨季,日照百分率較低,平均在48~57%之間。平陰縣7月份*,只有48%。濟南市南部山區由于受地形影響,日照時數偏少,年平均為2121小時,每日平均5.8小時。濟南市光資源與作物需光時段配合較好,除7、8月份云量較多,日照百分率較低,對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外,其他季節的光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均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全市光能利用率平均為0.5%,略高于全國的0.4%的水平。

濟南市年平均氣溫在13~14℃之間。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年平均溫度北部高于南部,南北相差2~2.5℃;西部高于東部,東西相差1~1.5℃;濟南市區西部和北部為溫度高值區,年平均為14℃。因受季風轉換的影響,平均氣溫年內變化較大。全市1月份最冷,平均為-1.4~-3.5℃;7月份較熱,平均為27℃。各月氣溫以2~5月升溫最快,4~5月較為突出。9~12月降溫最快,10~12月更為明顯。入夏后的5~8月和入冬后的12~2月氣溫變化比較平緩。各月的溫度變化曲線基本呈單峰型。7月較熱,以7月為中心,兩邊各月溫度變化比較對稱,即2月和12月、3月和11月、4月和10月、5月和9月、6月和8月。因此,常以1、4、7、10月代表冬、春、夏、秋四季溫度變化。全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積溫平均在5000℃左右,北部多于南部,北部在5000℃以上,南部山區平均在4800℃以下;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積溫平均在4500℃左右,濟南市區,歷城縣、平陰縣和長清縣北部地區為4500~4800℃,章丘和長清、歷城兩縣南部山丘地區平均在3900~4500℃。

濟南市無霜期平均為190~218天,西部多于東部,平原多于山區。無霜期的長短與熱量資源的多寡趨勢基本一致。南部山區日照時數少,熱量不足,無霜期只有170天左右。濟南市熱量資源比較豐富,但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濟南市歷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間,有南部多于北部、山區多于平原的特征。長清縣的東南部山區和歷城、章丘兩縣的南部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700~800毫米;長清縣縣城以南、歷城縣中部的山前平原、章丘縣南部丘陵地區以及濟南市郊區,年平均降水量為650~700毫米;平陰縣、長清縣西部沿黃一帶,歷城縣北部沿黃及章丘縣北部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600~650毫米。由于受季風影響,濟南市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極不均勻。春季降水量一般在8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總量的12.0~12.8%;4月份以后,暖氣團勢力開始增強,降水量有所增多。夏季由于東南季風盛行,暖濕氣團活躍,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占年降水總量的65%以上;7月份東南季風達到盛期,降水比較集中,月降水量達200毫米以上。秋季北方冷空氣開始南下,暖濕氣團勢力隨之減弱,降水量明顯減少,季降水量平均在110~130毫米,占年總量的18.0~18.7%。冬季受北方干冷空氣的侵襲,西北風盛行,雨雪稀少,季降水量一般在20~25毫米之間,僅占年降水總量的4%以下。降水的年際變化:由于歷年夏季風發生的時間、強弱不同,致使全市年降水量很不穩定。

由于降水分配的不均勻性和不穩定性,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豐枯懸殊,多寡不均,常與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水造成矛盾。濟南市降水強度全年平均為8.0~8.8毫米/日。以夏季為*,平均11.6~13.2毫米/日;春季最小,為5.0~5.4毫米/日;秋季為6.3毫米/日。歷年一日*降水量多發生在7月份,濟南北郊無影山1962年7月13日為298.4毫米,為全市之冠;冬季平均為最小,各地歷年均未超過16毫米。

濟南市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冬季盛行西北、北和東北風,造成了干冷、睛朗、降水少的天氣。夏季盛行東南、南和西南風,形成濕熱、雨量集中、多雷暴的天氣。春、秋兩季風向多變。全市平均*風速:濟南市郊區為33米/秒(12級),長清縣為24米/秒(9級),章丘縣為18米/秒(8級)。全年以4月份風速較大,平均*風速在18~26米/秒之間。

濟南市干燥度平均為1.15~1.24,屬于水分不足的半濕潤氣候區。因歷年降水年際變化較大,直接影響著歷年濕潤狀況。1968年降水量少,屬大旱年,干燥度*為3.26;1964年降水量大,干燥度最小為0.67(章丘縣)。從濕潤狀況變化情況看,全市僅23%的年份比較濕潤,水份充足,而77%的年份比較干旱,水分不足。注〕干燥度指數與干濕情況分級的對應關系:≤0.49為很濕,0.50~0.99為濕潤,1.00~1.49為半濕潤,1.50~1.99為半干旱,2.00~3.99為干旱,≥4.00為很干旱。

人口民族/濟南市

2009年,年末戶籍總人口603.27萬人,下降1.18‰(注11)。男女性別比例99.75:100。全年人口出生率9.39‰,下降0.4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78‰,上升0.1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61‰,下降0.65個千分點。人口機械增長率下降4.02‰,回升0.98個千分點。年末常住人口667.85萬人,增加5.16萬人,增長7.79‰。濟南市是我國東部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會城市,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點城市之一。據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濟南市有48個少數民族,人口109299人,占全市總人口1.84%。其中,回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8.79%回族、滿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鮮族、苗族、壯族、維吾爾族、彝族、藏族等十個少數民族占濟南市少數民族人口的98.42%。目前,全市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市)區6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千人的鄉(鎮、街辦)23個,民族村(居)45個。

飲食文化/濟南市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泉城大包

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泉城大包97年起就獲"中華名小吃"獎。

名士多烤全羊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選梁山1歲青山羊,以祖傳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黃家烤肉

濟南名吃黃家烤肉起源于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制成,口味略咸。黃家烤肉有兩種,瘦肉和五花肉(帶豬皮),五花肉肥而不膩,豬皮香脆可口。

天天炸雞

泉城“十大名吃之一”。工藝精湛、風味獨特,得到省內外人士稱道和許多留學生的認同。

奶湯蒲菜

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一種質地鮮嫩、味道清鮮的蒲菜為主料,加奶湯烹制而成,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湯菜。

油旋

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清道光年間,濟南城里就有油旋經營。油旋蔥香濃郁,外酥內嫩,很受歡迎,流傳至今。

燒烤

回民小區、紙箱廠燒烤、啊里吧吧燒烤、一九燒烤、馕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燒烤、新疆食府、草春堂、紫羅蘭燒烤、王舍人、鑫鵬羊倌。

糖醋黃河鯉魚

糖醋黃河鯉魚歷來被尊為山東名菜之首。

濟南甜沫

甜沫也叫五香甜沫,其實是咸的,是選用新鮮上好小米浸泡后磨成小米糊,熬煮時加入花生米、豇豆、紅小豆、粉條、豆腐皮和菠菜等輔料,以姜蔥末“倒熗鍋”,加胡椒粉或“五香面”提味兒,并點入少許香油溢其香氣。

小吃

特色小吃有甜沫、油旋、煎餅、田螺、包子、鍋貼、羊湯、烤地瓜、燒烤、買賣茶等。

城市榮譽/濟南市

中國*特色的十大旅游城市(2010)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中國金融十佳生態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軟件名城

國家創新型城市

中國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

科技強警示范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07)

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

中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中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

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中國雙擁模范城

中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市

中國服務外包*特色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12)

中國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

中國最幸福城市第十名(2014)。

概述/濟南市

濟南市,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位于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和第七屆國際花卉博覽會的舉辦城市,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濟南市,被稱為中國服務外包*特色城市。

經濟發展/濟南市

近年來,濟南在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食品、建材等優勢工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適時地把機(高性能、高附加值機械產品和冶金產品)、車(先進的重型汽車、改裝車、摩托車)、電(新型電子產品和高檔家用電器)、化(現代生物醫藥化工、精細化工和化纖)作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濟南還大力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輕騎牌摩托車、大型壓力機、數控機床、高檔改裝車為代表的車機產品,以小鴨牌洗衣機、松下牌彩電為代表的家電產品,以將軍牌卷煙、趵突泉牌啤酒、金鐘牌電子衡器、元首牌針織品、雙利達牌箱包為代表的輕工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很大份額。其中小鴨牌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輕騎牌系列摩托車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名牌,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濟南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綜合實力50強”城市之一。

濟南市郊區農村盛產糧食、蔬菜、果品、水產品、經濟作物和藥用植物,其中明水香稻、龍山小米、章丘大蔥、北園白蓮藕、泰山小白梨、大貨山楂、雞爪綿核桃、歷城紅玉杏、黃河鯉魚、平陰玫瑰、莊科栝樓等以其品優質良而馳名中外。近年來,濟南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農業生產連年豐收。

名稱由來/濟南市

濟南的名字來源于西漢時設立的濟南郡,含義為“濟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濟水即俗稱大清河,古濟水(音己,三聲)發源于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于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后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干流河道。而濟南、濟源、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

濟南名人/濟南市

時代姓名
古代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邊貢李攀龍鄒衍
墨翟鮑照伏生閔子騫羅士信王士禎
鄒衍扁鵲義凈張起巖馬國翰李開先
婁敬秦瓊房玄齡于慎行周永年魏祥
近現代張樹元代路路也郁蔥上官云相武中奇
張海迪錢海燕張悅然羅干畢克孟洛川
顏廷利丁英素關友聲蔡玉水柳子谷黑伯龍
弭菊田岳祥書魏啟后王雪濤李苦禪歐陽中石
韓美林王傳銀張望黃東雷張志民路軍
鞏俐周慧敏李媛媛王力可陳瑾伊能靜
柳云龍孫周孫淳蘇巖馬艷冰蘇芒
竇文濤朱逢博羊蒞新李金銘胡海鋒魏婧
李延佳

另外李白、杜甫、蘇軾、蘇轍、曾鞏、元好問、趙孟頫、王士禎、蒲松齡、老舍、季羨林、任繼愈、歐陽中石、曹操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學者,都先后在濟南生活游歷或求學為官,故有“濟南名士多”之佳譽。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