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上海交通大學

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

首頁www.jiaodapress.com.cn

活動預告,營銷服務,資源下載,歡迎投稿。數字出版。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學術研究/上海交通大學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8個國家重點(級)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研發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點,2個文化部文化產業研究基地,8個上海市理論創新基地、智庫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作室,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科研機構
國家實驗室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米/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工結構及量子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遺傳發育與精神神經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計算與智能系統”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籌)系統控制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微生物代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系統生物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細胞分化與凋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薄膜與微細技術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力機械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醫學胚胎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衛生部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都市農業(南方)重點開放實驗室(籌)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胃腫瘤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糖尿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激光制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網絡化制造與企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數字媒體處理與傳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電氣絕緣與熱老化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數字化汽車車身工程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信息安全綜合管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聯合格爾)上海市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組織工程研究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防治骨與關節病損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獸醫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胚胎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其它實驗室物理實驗室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工程力學實驗中心、電工及電子實驗中心、制冷及低溫工程研究所、水下工程實驗室、渦輪機實驗室、內燃機實驗室、動力裝置試驗室、熱工及熱力工程試驗室、制冷工程試驗室、核動力工程試驗室、圖像工程試驗室、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試驗室、工業電氣自動化試驗室 、自動控制理論試驗室、通信試驗室、信號處理和微波技術試驗室、無線電技術試驗室、微電子電路與系統試驗室、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室、慣性技術與測試系統實驗室、檢測技術及儀器實驗室、精密儀器試驗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實驗室、能源工程系實驗中心、電機實驗室、高電壓技術實驗室、應用電子技術實驗室、上海交大—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電工及電子技術實驗中心、金屬材料實驗室、金屬材料強度實驗室。
科研成果交大創造了*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最早的內燃機、最早的電機、最早的中文打字機等;新**艘萬噸輪、*艘核潛艇、*艘氣墊船、*艘水翼艇、自主設計的*代戰斗機、*枚運載火箭、*顆人造衛星、*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例成功移植同種原位肝手術、*例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手術,*大學翻譯出版機構,數量*地方文獻,國內*位歐洲科學院人文社科院士等,都凝聚著交大師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獲頒國家三大科技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5項、省部級人文社科獎1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746項。

重大成果
2003年,交大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單載波移動接收”,取得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信號高碼率移動接收的技術突破。 2010年,王振義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貢獻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上海交通大學擁有“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巨型重載操作裝備的基礎科學問題”、“中、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解剖分析系統”、“3500米深海觀測和取樣型ROV系統”、“無纜水下機器人”、“深潛救生艇”、“潛艇噪聲振動控制設計及其應用”、“阻燃鎂合金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究”、“轎車車身制造質量控制”、“納微尺度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的基礎研究”、“原位復合自生增強Ti基復合材料、Mg-Li基復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制備技術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備及自組裝”、“全氟離子膜關鍵技術研究”、“A-I型短指癥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種新的硫修飾”、“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組織工程學重要基礎科學問題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變化的分子機理研究”、“白血病、紅細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研究”、“成年哺乳動物雌性生殖干細胞的發現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醫學基因組學研究獲突破”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主持研究的“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以及參與研究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共同入選2012年度“*科學十大進展”。

學術論文
2013年,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和經費數連續四年全國*。SCI收錄論文數等指標連續多年名列國內高校前茅,2012年度SCI收錄論文數4147篇,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二;2003-2012年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23655篇、171550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三;“表現不俗”論文1041篇,居全國高校第三;在各學科期刊影響因子前十分之一的期刊發文達到409篇,居全國高校第四;作為*作者發表國際合著論文753篇,居全國高校第三;4篇論文入選“2012年*百篇*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居全國高校第三;國內科技論文數7650篇,國內被引34028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2012年SSCI和A&HCI收錄論文231篇,位列全國高校第三。

學術資源學術期刊

上海交大主辦有30余種中外文學術期刊,其中《Nano-Micro Letters》雜志為sci收錄期刊 ,《上海交大學報》(自然科學版)及(英文版)、《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工業工程與管理》四刊于2010年被國際公認的六大權威科技期刊檢索數據庫的英國INSPEC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上海交大《系統管理學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兩種期刊入選CSSCI(2012-2013)來源期刊。

期刊一覽
Nano-Micro Letters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歐洲評論》《*文化產業評論》
系統管理學報上海管理科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交大法學
國際高等教育*金融評論*海洋法學評論*都市化進程報告
當代外語研究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中文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機械設計與研究工業工程與管理模具技術
傳動技術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微米/納米科學與技術微型電腦應用
科技英語學習海洋工程振動與沖擊噪聲與振動控制
鑄造工程·造型材料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力學季刊
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校體育科研腫瘤
館藏資源截至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334萬冊,期刊5000余種,電子期刊5.47萬種,電子圖書252.23萬種,學位論文249.65萬種,電子數據庫384個,此外,多媒體資源館藏總量達14.1TB。支持通過網絡24×7的館藏目錄、電子文獻、館際互借、參考咨詢、文獻征訂、新書刊報道等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是國際圖聯(IFLA)成員館,并與國內主要圖書館、信息中心和美、英、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圖書館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在交通、材料、機電、能源、信息、管理及農業等學科領域形成館藏文獻特色,同時緊跟學校學科發展政策,加大力度進行人文社科類館藏資源的建設,努力成為學校的學習資源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承擔*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東南地區中心、上海市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管理中心、上海中心圖書館交大分館等職責,同時,是具有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雙重資質的科技查新工作站,還是全國*設在圖書館的“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校領導/上海交通大學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馬德秀
校長張杰
黨委常務副書記蘇明
黨委副書記孫大麟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潘國禮
黨委副書記朱健
常務副校長林忠欽
黨委副書記胡近
副校長陳國強、蔡威、徐飛、吳旦、黃震、梅宏、張安勝、徐學敏。
黨委常委李建強
歷任校長
姓名生卒年
盛宣懷1844-1916
何嗣焜1843-1901
張元濟1867-1959
勞乃宣1843-1921
沈曾植1850-1922
汪鳳藻1851-1918
劉樹屏1857-1917
張美翊1856-1924
張鶴齡1867-1908
楊士琦1862-1918
王清穆1860-1941
唐文治1865-1954
凌鴻勛1894-1981
張鑄1885-?
葉恭綽1881-1968
陸夢熊1881-1940
關賡麟1880-1962
盧炳田生卒年不詳
陳杜衡1864-?
李范一1891-1976
符鼎升1879-?
蔡元培1868-1940
王伯群1885-1944
孫科1891-1973
黎照寰1888-1968
徐名材1889-1951
張廷金1886-1959
吳保豐1899-1963
程孝剛1892-1977
王之卓1909-2002
吳有訓1897-1977
李培南1905-1993
彭康1901-1968
謝邦治1916-2008
劉述周1911-1985
朱物華1902-1997
范緒箕1914-今
翁史烈1932-今
謝繩武1943-今
張杰1958-今

辦學規模/上海交通大學

院系設置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共有28個學院、直屬系,26個直屬單位,12家附屬醫院,在64個本科專業招生。

院系設置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數學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與天文系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工程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密西根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普通本科招生專業一覽
學院名稱招生專業名稱分流專業名稱
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海洋工程類土木類船舶與海洋工程交通運輸土木工程工程力學
建筑學(五年制)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類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國際化人才培養試點班)機械工程與自動化試點班熱能與動力工程試點班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信息類自動化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IEEE本碩連讀試點班)
信息安全工程學院信息安全
軟件學院軟件工程
微電子學院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
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
物理系物理學類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國際化人才培養試點班
化學化工學院化學類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六年)生物學理科基地班生物-信息貫通試點班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本碩貫通試點班
農業與生物學院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園林資源環境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植物科學與技術
藥學院藥學
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文)
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類(文、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會計學
凱原法學院法學(文、理)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管理類(文、理)行政管理
媒體與設計學院傳播學(文、理)
工業設計
廣播電視編導(文、理)
設計學類(藝)
公共事業管理(文)
外國語學院英語(文、理)英語(金融、商務)涉外法律事務貫通試點班
日語(文、理)
德語(文、理)
交大密西根學院機械類(交大密西根學院)電子信息類(交大密西根學院)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航空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
致遠學院從優秀新生中選拔,進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數學班物理學班生命科學班化學班計算機科學班(原ACM班)
數學系、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理科試驗班類(數學-金融貫通試點班)數學-金融本碩貫通試點班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工科試驗班類(工科-管理貫通試點班)工科-管理本碩貫通試點班
交大-巴黎高科*工程師學院機械類(交大-巴黎高科*工程師學院)電子信息類(交大-巴黎高科*工程師學院)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技術能源與動力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本科招生專業
學院名稱招生專業名稱年制
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本博連讀)八年制
臨床醫學(本博連讀法語班)八年制
臨床醫學五年制
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五年制
臨床醫學(英語班)五年制
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本碩連讀)七年制
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五年制
營養系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四年制
檢驗系醫學檢驗技術四年制
護理學院護理學四年制
學科建設截止2014年1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7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擁有9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上海市重點建設的學科數55個;另設有32個博士后流動站。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類別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9個)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11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凝聚態物理光學
遺傳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
兒科學內科學外科學
口腔臨床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
光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微生物學遺傳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流體力學車輛工程巖土工程
蔬菜學企業管理醫學基因組學組織工程學
口腔頜面外科學內分泌與代謝學消化病醫學腎臟醫學
口腔修復與生物材料學風濕病學兒科學發育生物學
醫學免疫學
碩博點
上海交大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授權類別序號學科代碼學科名稱授權時間所在行政單位
一級學科博士點10202應用經濟學2011.03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20301法學2011.03凱原法學院
30502外國語言文學2011.03外國語學院
40701數學2003.09理學院數學系
50702物理學2000.12理學院物理系
60703化學2011.03化學化工學院
70710生物學2003.09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醫學院
80713生態學2011.09農業與生物學院
90714統計學2011.09理學院數學系
100801力學1998.06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110802機械工程1998.06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120803光學工程2003.09理學院物理系
13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2000.1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4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1998.06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5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1998.06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160808電氣工程2000.1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7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2000.1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8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2000.1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19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1998.06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20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00.12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210814土木工程2011.03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220824船舶與海洋工程1998.06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230827核科學與技術2011.03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24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2003.09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50831生物醫學工程1998.06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學院
260835軟件工程2011.09軟件學院
270902園藝學2011.03農業與生物學院
281001基礎醫學2000.12醫學院
291002臨床醫學2003.09醫學院
301003口腔醫學1998.06醫學院
311004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03醫學院
321007藥學2011.03藥學院、醫學院
331011護理學2011.09醫學院
34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1998.06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351202工商管理2003.09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361204公共管理2011.03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二級學科博士點1030503馬克思主義*化研究2006.01馬克思主義學院
20702Z1★物理學史2004.03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30710Z1★細胞培養與代謝工程2002.12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40802Z1★工業工程2002.12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5081704應用化學2003.09化學化工學院
6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1982.11醫學院
71202Z1★媒介管理2006.12媒體與設計學院
8120301農業經濟管理*2003.09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一級學科碩士點10302政治學2006.01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2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2006.01馬克思主義學院
30401教育學2011.03高等教育研究院
40402心理學2011.03精神衛生中心
50403體育學2011.03體育系
60501*語言文學2006.01人文學院
70503新聞傳播學2006.01媒體與設計學院
80712科學技術史2000.12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90813建筑學2011.09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10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2006.01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110823交通運輸工程2011.03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120825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2011.03航空航天學院
130828農業工程*2011.03農業與生物學院
140832食品科學與工程2006.01農業與生物學院
150834風景園林學2011.09農業與生物學院
160904植物保護*2006.01農業與生物學院
170905畜牧學2006.01農業與生物學院
181008中藥學*2006.01藥學院
191205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2006.01圖書館
201303戲劇與影視學2011.09媒體與設計學院
211305設計學2011.09媒體與設計學院
二級學科碩士點1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1986.07人文學院
2010108科學技術哲學1996.06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3020104西方經濟學2003.09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40602L3專門史2006.01人文學院
5070401天體物理*1996.06理學院物理系
6071101系統理論*1998.06理學院數學系
7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0.12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
8090102作物遺傳育種*2000.12農業與生物學院
9090602預防獸醫學*2000.12農業與生物學院
10100501中醫基礎理論1986.07醫學院
11100508中醫骨傷科學1986.07醫學院
12110505密碼學*2003.09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注; 截止2012年7月。★指自主設置,*指暫停招生。博一36個,博二8個(含自主設置4個),碩一57個,碩二12個。
博士后流動站
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核科學與技術
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
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力學工商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外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臨床醫學藥學化學園藝學
土木工程應用經濟學光學工程軟件工程
法學生態學

學科評估
2007~2013年,教育部開展第三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上海交通大學部分評估結果如下表。
專業名稱全國排名專業名稱全國排名
臨床醫學1船舶與海洋工程1
機械工程1生物醫學工程3
口腔醫學2控制科學與工程4
基礎醫學3材料科學與工程5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電子科學與技術6
科學技術史3通信與信息工程4
核科學與技術5管理科學與工程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園藝學6
藥學10儀器科學與技術10
工商管理8電氣工程10
物理學6力學12
法學11土木工程19
新聞傳播學10外國語言文學10
建筑學13環境科學與工程14
生物學3化學15
公共管理7數學13
應用經濟學6食品科學與工程16
師資力量截至2013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851名,其中教授872名;*科學院院士18名,*工程院院士22名,中組部*“千人計劃”1名,“千人計劃”長期項目71名、外專項目6名、短期項目7名,“青年千人”56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共117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8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0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4名,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9個,*教學團隊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個。
上海交大優秀年輕人才中的杰出代表有:“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學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美國總統獎”和“美國國家優秀青年制造工程師獎”獲得者、美國Michigan大學吳賢銘制造技術中心主任倪軍教授。國家HDTV(高清晰度電視)攻關項目總體組組長、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0年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張文軍教授。“九五”期間成功申請“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丁文江教授。*首次被美國精神分裂癥與抑郁癥研究協會授予2001年度杰出研究者獎賀林教授,從事高速微電子系統互連與封裝電特性研究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毛軍發。在燃燒與排放控制、城市大氣污染控制和激光流場測試研究獲重要成果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黃震等。
兩院院士
類別院士名單
全職科學院院士(9人)楊槱(船舶)張煦(通信)徐祖耀(材料)周堯和(材料)雷嘯霖(材料)張杰(物理)顏德岳(化學)賀林(生物)鄧子新(生物)
全職工程院院士(15人)何友聲(船舶)林忠欽(船舶)翁史烈(機械)饒芳權(機械)阮雪榆(機械)潘健生(材料)陳亞珠(生醫)王振義(醫學)張滌生(醫學)邱蔚六(醫學)陳賽娟(醫學)戴尅戎(醫學)項坤三(醫學)曾溢滔(醫學)顧健人(醫學)
雙聘科學院院士(5人)劉永坦(哈工大)陳竺(衛生部)李家明(物理所)徐僖(四川大學)盧柯(金屬所)
雙聘工程院院士(4人)劉永坦(哈工大)楊勝利(上海生物工程中心)葛修潤(武漢巖土所)謝友柏(西安交通大學)
發展*家科學院院士(4人)陳竺 鄧子新 陳賽娟 張杰賀林
已故院士(6人)程孝剛 周志宏張鐘俊 江紹基 朱物華 沈天慧
*教學團隊
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洪嘉振)工業工程主干課程教學團隊(江志斌)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團隊(張志愿)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團隊(孫麒麟)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物理教學基地教學團隊(胡其圖)工科數學基地教學團隊(樂經良)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團隊(林志新)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劉龍根)
教學建設截至2014年,上海交大擁有*教學及人才培養基地11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7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有*精品課程46門,包含*視頻公開課13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8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34門,其中包含*雙語示范課程7門。
教學成果
*精品課程
兒科學口腔解剖學現代機械工程圖學生命科學導論大學體育政治學原理現代遺傳學
金融工程學制冷與低溫原理婦產科學醫學影像學戰略管理計算機組成與系統結構金融學導論
數據結構基本電路理論檢測技術基礎大學物理實驗船舶原理食品工程原理理論力學
口腔頜面外科學高等數學數學實驗交響音樂鑒賞組織胚胎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電路實驗
醫學微生物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數據結構生產計劃與控制運營管理臨床血液學
振動力學外科學大學物理自動控制原理口腔黏膜病學大學英語大學化學
市場營銷學生物醫學影像處理細胞工程材料科學基礎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工程力學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教育實踐基地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學生成績
2001年7月,在荷蘭舉行的“第14屆世界管樂大賽”上,交大學生管樂團獲得一等獎。
2002年3月,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第26屆ACM”總決賽,交大學生一舉奪得全球總冠軍。
2002年4月,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第四屆全球商務挑戰賽”上,交大管理學院學生奪得亞軍。
2002年9月,在波蘭舉辦的14屆“世界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上,交大學生獲得男子單打冠軍、男子雙打冠軍、男子團體冠軍和男女混合冠軍。
2002年11月,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國際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交大學生獲得第二名。
2003年7月,交大管樂團又在首屆瑞士“少女峰”音樂節管樂團競賽演出中奪得金獎*名。
2003年8月,在“馬斯特杯2003年*機器人大賽”中,交大學生獲得兩個項目的冠軍和亞軍。
2005年4月,交大代表隊奪得第29屆ACM/ICPC全球總決賽冠軍。國際合作上海交大在建校之初就秉承國際化辦學宗旨,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就有許多從海外留學歸來的教師任教,課程體系與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接軌,本科教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早在1994年就與歐洲管理發展基金共同創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開辟中外合作辦學的先河。2002年,交大在新加坡成立我國在海外設立的*研究生院。2006年,建成交大-密西根大學聯合學院 ,成為*高校國際化辦學的標志性成果;2009年,以該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榮獲教育部頒發的*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交大-密西根聯合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被上海市評為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截至2013年,學校先后與美國MIT、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杜克大學,與德國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英國的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學院、諾丁漢大學,北歐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挪威科技大學(NTNU),比利時的魯汶大學,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與GE、GM、Intel、Honeywell、Microsoft、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2012年,本科生海外游學比例已達30.8%,每三個交大本科生中就有一個由學校公派到國外交流深造;超過五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在這里學習,在校學位留學生規模已達1674名。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項目,每年資助150名研究生到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生海外訪學計劃,每年資助100名博士生到海外進行聯合培養。

知名校友/上海交通大學

黨、政、科、教界
階段簡介
南洋公學時期蔡鍔:1898年考入南洋公學,*政治家、軍事家。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侯紹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學,“五卅”運動領導人之一。黃炎培:1901年入讀南洋公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家,實業家,政治家,*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李叔同:1901年就讀于南洋公學,現代*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以弘一法師名世, 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凌鴻勛:1910年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鐵道工程學家。陸定一:1922年入南洋大學電機工程科學習,*共產黨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邵力子:1901年就讀于南洋公學特班,*共產黨發起人之一。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時期江澤民:1947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丁關根:1951年畢業于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共產黨前高級領導,高級工程師。何祚庥:1945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黃萬里:1927年進入唐山交通大學,*水利、水文學專家,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林同炎:1926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結構工程師。茅以升:1916年畢業于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結構工程師,橋梁工程專家。王安:1936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計算機專家,王安電腦的創辦人。汪道涵:1932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長、前海協會會長。汪耕:1949年畢業于交通大學電機系,*科學院院士。吳文俊:1940年畢業于交通大學數學系,數學家。吳有訓:1949年任國立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物理學家、教育家,*近代物理學先驅。張光斗:1934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專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徐光憲:1944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張仲俊:1934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自動控制理論專家,*科學院院士。楊嘉墀:1941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張維:1933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力學家、教育家、兩院院士。朱物華:1923年畢業于交通大學電機系,無線電電子學家、水聲工程專家。鄒韜奮:1912年就讀于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記者、出版家。黃旭華:1949年畢業國立于交通大學,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屠基達:1951年畢業于交通大學,飛機設計專家,被稱為“殲7之父”。茅于軾:1950年畢業于交通大學,經濟學家。趙錫成:1949年畢業于交通大學航海專業,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盧燕: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旅美華裔影人。
上海交通大學時期潘健生:1959年畢業于冶金系,*著名材料熱處理專家,*工程院院士劉友梅:1961年畢業于電力機車專業,*電力機車的開拓者,*工程院院士曾恒一:1961年畢業于海洋石油工程專業,海洋石油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王禮恒:196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原*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航天部副部長,*工程院院士聞雪友:1962年畢業于渦輪機專業,*艦船燃氣輪機的著名專家,*工程院院士陳亞珠:1962年畢業于電機系,高電壓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強伯勤:1962年畢業于上海交大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科學院院士龍樂豪:1963年畢業于自動控制專業,長征3A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運載火箭研究院型號總指揮,*工程院院士趙連城:1963年畢業于冶金系,材料物理與信息功能材料專家,*工程院院士謝繩武:1966年本科畢業于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專業,1981年碩士畢業于物理系光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董事長、上海市政協常委許曉鳴:1987年畢業于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現任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上海理工大學校長陳賽娟:1975年畢業于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血液細胞和分子遺傳學專家,*工程院院士丁文江:1978年本科畢業于鑄造專業,1981年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碩士學位,著名材料專家,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陳竺:1981年畢業于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科學院副院長,院士,衛生部部長倪軍:1982年畢業:密歇根大學教授,吳賢銘先進制造技術中心主任。1994年獲"美國杰出青年教師總統獎",長江學者 林忠欽:1982年本科畢業于船舶工程系,1989年獲博士學位,著名機械工程專家,長江學者,973首席科學家,交大副校長顧敏:1982年本科畢業于物理系,現任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光電子學首席終身教授,2006年,2007年分別當選澳大利亞工程院,科學院院士,成為澳大利亞首位華裔兩院院士。張文軍:1984年本科畢業于信號處理專業,1989年獲博士學位,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總體組組長,長江學者,上海交大副校長趙鋒:1986年畢業,1992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2006年成為ACM杰出工程師,現任微軟研究院網絡嵌入式計算研究組首席研究員鄭明光:上海交通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著名核電專家,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葉軍:1989年本科畢業于物理系,著名美籍物理學家,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ember,NAS)師從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翰·霍爾,并接管其研究組及實驗室,現任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科羅拉多大學共同所屬的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研究員潘軍:1990年本科畢業于物理系,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Finance) 。丁洪:1990年本科畢業于物理系,現任美國波士頓學院物理系正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楊廣中:1982年考取上海交大自動化系,1986年考取上海交大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碩士研究生,1987年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留學;2010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企業界
薛村禾1982年電機系畢業,UT斯達康公司創始人,軟銀*總裁
茅道臨1985年本科畢業于計算機系,曾任新浪CEO。
李曉忠1985年畢業于上海交大電子工程系,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楊元慶1986年本科畢業于計算機系,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董事長
張欣198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帆上海交通大學碩士,上海國際信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沈錦華1987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學位,焦點科技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
朱立南1987年于上海交通大學獲電子工程工學碩士學位,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及總裁
朱駿第九城市董事長
關國光1988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快錢創始人,公司首席執行官
沈南鵬、季琦攜程網創始人
趙建軍1992年畢業于計算機專業,TP-link創始人
茅忠群1991獲電力系統自動化學士學位,1994年獲電子電力技術專業碩士學位,方太集團創始人
董增平1991年畢業于高電壓專業,上海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
解云航199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神州數碼網絡公司總經理
李立鈞浩方對戰平臺創始人,上海起凡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洪以容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網絡螞蟻”創始人,安思網絡總經理
沈軍1993畢業于塑性成型專業,東方財富網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
徐龍江1993年于上海交大汽車工程系畢業,丁丁網創始人
譚海音1994年工業外貿專業畢業,易趣共同創始人

歷史沿革/上海交通大學

發端南洋公學
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
1986年3月,由清代著名翻譯、近代小學教學方法改良的先行者鐘天緯開辦的三等公學開學。盛宣懷將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捐出的高昌廟經正書院舊屋暫借給鐘用作該校校舍。鐘天緯于當日發布啟示,先開蒙館三塾,將來待經費許可,再開設六塾,將學有成效者,送南北洋大學堂。9月得到盛宣懷批準,由電報總局撥助常年經費洋1000元辦學。盛宣懷在上海乘船去江寧府向兩江總督劉坤一稟明,擬在上海捐購基地籌款開辦新式學堂——南洋公學及銀行、鐵路、紡織等事宜。
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捐地開辦南洋公學,經費由輪電兩局捐輸,聘請何嗣焜出任總理。12月得到光緒準允。至此,標志南洋公學正式創立。因學堂地處南洋(當時稱江、浙、閩、廣等地為南洋),參考西方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故定名為南洋公學。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匯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學”正式開學;4月,委任何嗣焜為南洋公學總理(即校長)。
初建時以培養高端法政人才為辦學目標,先設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繼設鐵路班、特班、政治班、譯書院、東文學堂等,體制完備,規劃宏遠,創開了我國近代教育的新風氣。
1905年,學校改隸商部,改校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始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1906年秋,學校工科之始——鐵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隸郵傳部,易校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0月,學校設立的*工程專科,即學制3年的鐵路專科正式成立。1908年夏,增設電機專科,為*高等學校最早設立之電機系科。
1909年,航海專科成立,且于1911年改為商船學校。
1910年,建立電機實驗室。同年秋,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此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此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共同致力于興建*實業。
茁壯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12年秋,學校歸交通部直轄,改校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學校雖幾度更名,但堅持培養交通實業專才的宗旨不變。
1918年3月,學校又增設鐵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紹裘成立南洋義務學校。
交通大學
1920年12月14日,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要政極需專材”為由,提交國務會議議決,將北京郵電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及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合并,改稱“交通大學”。
1922年4月8日,葉恭綽校長電示“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于政局變動,葉恭綽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學正式分為兩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學和交通部唐山大學。此后校長多次變換,直到1924年底凌鴻勛再次任校長,學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期仍設置電機、機械和鐵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調歸唐山學校。學校在此期間又新建成體育館和調養室,并創辦了*高校最早的工業研究所。
交通部*交通大學
1927年,北伐勝利,北洋政府垮臺,南京政府成立。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學。學校改組為*交通大學,設立校務委員會。并*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脫離學校,另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學。
1928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蔡元培為1927年9月7日改名為“*交通大學”的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并,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校長由鐵道部部長孫科兼任,副校長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為專職校長。這樣就把“部(鐵道部)、路(鐵路)、校(交大)聯成一貫”,形成“部校合作”體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師生均得安心教讀,勤求學業,蔚成良善校風”。
這一時期學校經費充裕,校舍建設和系科建設都得到較快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近500畝。期間,先后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和*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由此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學校發展迅速,特色明顯,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廣大校友稱之為新*成立前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1937年8月1日,學校劃歸教育部。八·一三事變爆發后學校遷至上海法租界繼續辦學。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
日軍侵占上海租界后,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到重慶九龍坡。此時期,交大開展院系建設。重慶商船專科學校并入交大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創辦電訊研究所。學校規模擴大,教學設施、條例逐步完善。
國立交通大學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后,重慶交大總校師生分批復員上海。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滬校與渝校會合,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廣大師生投入到反對內戰的斗爭之中。在通貨膨脹、經濟困難與白色恐怖之中,學校仍堅持改進教學,并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交通大學部分校友遷至臺灣后“復校”,這就是后來位于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上海解放后,交大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學校在華東教育部領導下,明確交大是理、工、管理類大學,其任務是為新*培養建設人才。1952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交大由10個系、1個專修科調整為機械、電機、造船3大類、7個系;開辦工農速中和工農調干生班、開展學習蘇聯經驗的教學改革,走按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
1953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55年,交通大學遷往西安。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學院在交大現址成立。
1957年6月,國務院、高教部批準交大分設西安、上海兩部分。
新程上海交通大學

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準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1961年2月6日,中央決定上海交大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同時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領導。
1970年2月15日,學校劃歸第六機械部領導。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船舶工業總公司下達通知: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將*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上海交通大學移交給教育部領導,實行教育部與上海市雙重領導以教育部領導為主。
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上海交通大學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
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為國務院批準的*批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等院校。
1996年,學校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
1999年7月,進入985工程;同年9月1日,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上海農學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學暨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成立大會。
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并入。

校園環境/上海交通大學

校區設置閔行校區: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郵編:200240。
徐匯校區:上海市華山路 1954號,郵編:200030。
法華鎮路校區:上海市長寧區法華鎮路 535號,郵編:200052。
七寶校區:上海市七莘路2678號,郵編:201101。
盧灣校區:重慶南路227號,郵編 200025。建筑風貌

光明體育場

交通大學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上海交通大學名譽董事,四四屆機械工程系校友、香港菱電(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和董事長胡法光先生為慶賀母校建校一百周年華誕,回報母校培育之恩、健強莘莘學子之體,捐資150萬美元興建體育場。“光明體育場”于1998年4月8日母校建校102周年正式落成,并由其親自定名,以喻母校教育事業光明燦爛,前程似錦。全場占地6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711平方米。
2008年胡法光、胡曉明父子再次捐贈100萬人民幣,用于光明體育場看臺座椅更換和健身房改建。

陳瑞球樓

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長江制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球先生捐資1500萬港幣助建研究生樓。本樓2006年10月落成使用,建筑總面積18855平方米,由公共教學區、會議演講區、服務辦公區三部分組成,總造價為6000萬人民幣。是研究生學術活動中心。樓名由陳先生親手題寫。

木蘭船建樓

交通大學美洲校友總會前會長、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朱木蘭夫婦一直心系母校教育發展,大力支持*船運事業,積極推進中美兩國友誼。趙學長捐款500萬美金助建木蘭船建大樓并設立木蘭教育基金。2008年5月9日舉行 “木蘭船建大樓” 落成暨命名儀式,及木蘭紀念館開館儀式,旨在感謝趙學長婦夫對母校關懷支持,紀念和宏揚朱木蘭女士(1930.3.19—2007.8.2)博愛、樂觀、堅毅、進取之精神,“木蘭”二字系其遺墨。
木蘭船樓由南北兩幢板式高層及中間連廊組成,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主要用于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教學、科研、辦公之用,總造價約一億元人民幣。

光彪樓

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光彪先生捐資500萬元人民幣,助建學生活動中心。光彪樓于2002年12月落成開放,總建筑面積5200百平方米,由報告廳、健身房、閱覽室、保齡球館、娛樂演藝廳等組成。

逸夫科技樓

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情系祖國內地,鼎力襄助上海交通大學建設,捐贈港幣450萬元助建科技館,“逸夫科技樓”于2003年10月30日落成開放,由教育部批準冠名。大樓總投資1550萬元,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4633平方米。

文化傳統/上海交通大學

欲成學問,當為*等學問。欲成事業,當為*等事業。欲成人才,當為*等人才。而欲成*等學問、事業、人才,必先砥礪*等品行。——老校長唐文治先生校名

“交通”之名取自于《易經·泰卦》,其曰:“天地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交”,是萬物大“通”之時,這也正是上海交通大學之所以命名為“交通”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辦學理念,今人多將其誤解為道路交通之“交通(traffical)”,實屬訛誤。

校訓

飲水思源 愛國榮校

1910年,時任校長唐文治親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并著文釋意。其后交通大學在此校訓基礎上進行擴充,最終于1937年頒定16字校訓。
現行校訓于1995年提出,其源于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學傳統標志性建筑物飲水思源碑。
上海交通大學校訓歷史
時期校名校訓
1909~1920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勤 儉 敬 信
1920~1933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勤 慎 忠 信 恒
1933~1937國立交通大學精勤 敦篤 果毅 忠恕
1937~1995國立交通大學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為齒輪鐵砧、錘鏈和書本,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線裝書和三本豎放的現代書籍,示工程教育工讀并重,融匯古今、學貫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表明交通大學的創辦年份。砧外為齒輪,內部為一船舶形狀,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齒和48齒兩種規格。

1925年4月8日校慶交通部南洋大學向師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年底確定了將在校學生徐震池和楊恒的設計稿合二為一的樣式,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長凌鴻勛發布公告實行。校歌相聚在東海之濱,汲取知識的甘泉。
交大,交大,學府莊嚴,師生切磋共涉艱險。
為飛躍而求實,為創業而攻堅。
同學們,同學們。振興中華,振興中華。宏圖在胸,重任在肩。
迎向那真理之光,揚起青春的風帆。
交大,交大,群英匯聚,同舟共濟遠航彼岸。
為自強而奮發,為人類多貢獻。
同學們,同學們。飲水思源,飲水思源。母校的光榮,長存心田。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