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湖南安化黑茶價格及功效請聯系客服電話:133-4731-7129。青磚茶、百兩茶、千兩茶、黑磚茶、天尖、購買安化黑茶,茯茶等湖南茶葉。湖南黑茶網介紹:安化黑茶。
千兩茶,黑茶,茯磚茶,安化黑茶,黑磚茶。
安化黑茶主要品種有“三尖”、“三磚”、“一卷”。三尖茶又稱為湘尖茶,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茯磚、黑磚和花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統稱安化千兩茶。
三尖茶以安化縣境內生產的黑毛茶一、二、三級為主要原料。根據采用原料等級的不同,分為天尖茶、貢尖茶和生尖茶3個等級,是安化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時節的鮮葉加工而成,曾經是西北地區的貴族飲品,清·道光年間(1825年前后),天尖和貢尖列為貢品,供皇室飲用!叭狻辈璨捎皿t散裝,是現存的最古老的茶葉包裝方式。
茯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篩分整理、拼堆、渥堆、計量、蒸茶、壓制定型和發花干燥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分為特制茯磚和普通茯磚2個等級,按照壓制方式分為手工壓制和機械壓制。茯磚茶內的“金花”學名稱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營養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干嗅有黃花清香。
黑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干燥、篩分整理、拼堆、計量、汽蒸和壓制定型等工藝生產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黑磚、普通黑磚2個等級。
花磚茶以安化黑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干燥、篩分整理、拼堆、計量、汽蒸和壓制定型等工藝加工而成,且磚面四邊均具花紋的塊狀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質特征分為特制花磚、普通花磚2個等級。
安化千兩茶又稱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級、三級為主要原料,經過篩分整理、拼堆、計量、汽蒸、裝簍、滾壓定型和自然干燥等工藝加工成的產品。安化千兩茶的包裝材料極其講究,用蓼(箬)葉、棕葉襯內,外套花格篾簍捆壓而成,外形呈長圓柱體狀,包括千兩茶、五百兩茶、三百兩茶、百兩茶和十六兩茶等規格。
益陽地區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是以在特定區域內生長的安化云臺山大葉種、櫧葉齊等適制安化黑茶的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藝生產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藝生產的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各類黑茶成品。安化黑茶,因其產自湖南益陽安化而得名。傳說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運茶的馬幫經常由于遇到下雨天而淋濕了茶,茶商痛心而又不甘心丟棄。在途徑一個痢疾橫行的村子時,發現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們普遍沒吃沒喝,茶商想自己帶的茶反正也長霉了,值不了多少錢,就送給這些可憐的家庭吧,結果奇跡發生,村子里的人們痢疾全好了。而事實上,安化黑茶的產生,比傳說中的要早得多。
黑茶起源安化黑茶起源于秦漢時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黑茶薄片呈形狀不一的扁平薄片狀,源于安化縣渠江鎮,黑茶薄片又稱為黑茶宗祖薄片,民間相傳為張良所造,俗稱“張良薄片”。漢代時黑茶薄片成為皇家貢茶,稱之為皇家薄片或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縣志和黑茶史料中記載唐皇以產地賜名,稱之為“渠江薄片”。
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私茶!卑不诓枋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工藝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場的征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并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其聲譽之盛,已不亞于當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權威的臺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紀)參照四川烏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進,制成黑茶。烏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炒青(鍋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葉氣,滋味醇和,有松煙香,更受西北各少數民族的歡迎。當時,西藏喇嘛常至京師禮佛朝貢,邀請賞賜;夭貢r,明朝廷賞給許多禮物,其中茶葉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倉撥給,但喇嘛們卻繞道湖廣收賣私茶。湖廣黑茶最合他們的口味,而黑茶主產于安化一帶,后統稱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制作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據考證,1368年朱元璋犒賞立下大功的安化茶商,御賜代表皇家尊榮的“九”字符,賜號該三十九人組成的安化黑茶商隊“三十九鋪”。經過歷代茶商傳承、演變,1568年*家“三十九鋪茶館”正式在京成立;后在晉商的推動下,“三十九鋪”開始在京盛行。明清兩代是安化黑茶發展的黃金期,三十九鋪等一批安化茶鋪也走向無比輝煌,號稱“十里一鋪,黑茶傳奇”的茶業盛世由此開啟。
安化黑茶至晚產于15世紀后期,通常經由湖北運銷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濃厚醇和,且量多價廉,西北那些領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購私販。從明至清,茶葉都屬于朝廷的“計劃供應商品”,而四川茶、漢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點生產商品”,利厚暢銷的安化黑茶很快讓漢茶和川茶市場冷落,產銷蕭條。明朝萬歷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僑為湖南茶葉在奏本中打架,一個要求朝廷頒令禁運,免妨茶法馬政;另一個認為湖南茶對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經戶部裁定,報請皇帝批準:自后銷西北的引茶,以漢、川茶為主,湖南茶為輔。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經過茶商和市場的長期甄選,安化黑茶逐漸興盛起來。晉、陜、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幫,來安化采購和制作黑茶。資本雄厚的晉、陜、甘茶商,還在安化建有樓閣,設立行幫組織和商業鋪面。資江沿岸各處,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業繁榮的市井,如黃沙坪、酉州、苞芷園、小淹、邊江、唐家觀、雅雀坪、東坪、橋口等地。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陜西商人駐益陽委托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或以羊毛、皮襖換購,因資金較少進貨不多,人稱“滾包商”。受托棧行雇人下鄉采買茶葉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后來逐漸統一為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斤,稱為“百兩茶”。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凈重1000兩(16兩老秤合37.27公斤),稱為“千兩茶”,圓柱長約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這種茶主要是晉商經營,又以籍貫不同分為“祁州卷”和“絳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縣、榆次等地茶商經營,每支重1000兩,產量較多;“絳州卷”為絳州茶商經營,每支重1100兩,數量較少。
把茶葉制作成立柱的形狀,經過炒、渥、蒸、踩等數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體積內茶葉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質形成之必需。“百兩茶”、“千兩茶”系列有一個總的稱呼——花卷。有三重含義: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簍包裝;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顯;三是成茶身上有經捆壓形成的花紋。茶呈圓柱,像一本卷起來的書,故稱“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絳州卷”之外,有老牌本號加料絳州卷,品質*,號稱“卷王”,歷史上產量極少。新中國成立后,安化黑茶的主要銷售區域還是巨響于西北少數民族居住區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間,黑茶豐產,很多黑茶賣不出去,當地茶民就把茶根,茶葉當柴燒。近幾年,隨著普洱茶的聲名崛起以及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應,安化政府不斷的打報告給湖南省政府,請求支持安化黑茶產業的發展。今天,安化黑茶從一個湖湘大多數人不知的茶葉品種,一躍成為很多湖南人送禮的*;飲用安化黑茶已日益在全國各地普及開來,逐漸發展成為全國各地茶友茶民的主要茶飲品之一。
發展歷史安化黑茶產業在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茶農積極性高漲,茶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010年是該縣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一年,在省、市、縣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協會在品牌打造、市場拓展、標準體系建設、茶園基地建設、茶文化旅游開發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茶園面積15.1萬畝,茶葉產量2.3萬噸,生產、加工、營銷綜合產值達15.8億元。在第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我縣評為“2010年全國重點產茶縣”,躋身全國十強,茶葉總產量位列全國第九,黑茶產量位列全國*。
該縣黑茶產業發展思路是,通過統籌規劃,大力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優勢;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茶農發展生產;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拓寬市場;在開放的基礎上,加快企業改制步伐;積極推介宣傳安化黑茶產業和安化黑茶品牌,不斷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安化黑茶資源優勢,力爭在10年內將安化建設成為擁有茶園30萬畝、年產茶3萬噸、年產值達5億元的中國黑茶之鄉。
2009年10月,首屆中國·湖南(益陽)黑茶文化節暨安化黑茶博覽會在益陽茶業市場隆重舉行,“中國黑茶之鄉”稱號正式花落益陽。中國茶葉公司“2009年度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名自2006年開始評比茶葉行業百強以來,中茶公司連續四年穩居百強榜首。1915年(民國四年),這里出產的安化紅茶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與貴州茅臺酒一道,同時獲得較優大獎章(湖南《大公報》1915年12月30日),使湖紅(安化紅茶)與安徽“祁紅”、福建“建紅”形成鼎足而三的繁榮局面。
“安化黑茶”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2011年1月5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鐵映,在深圳市住地專門聽取了縣委書記謝壽保及茶農和黑茶企業關于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的匯報,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著名茶葉專家劉仲華等專題匯報了安化黑茶科研的*成果,李鐵映充分肯定了我縣發展黑茶產業所取得的成績,表示一定大力推介安化黑茶,全力支持安化黑茶產業發展。2010年,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先后多次對安化黑茶進行了深層次的報道,并拍攝安化黑茶專題片。縣政府分別在首都機場、京珠高速、長益高速等地發布“安化黑茶”大型戶外廣告。協會還以“安化黑茶”品牌整體形象先后組織企業參加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舉行的大型茶博會和茶文化活動。隨著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安化黑茶”品牌宣傳和推介力度的不斷加大,安化黑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高,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國內外消費者越來越多,過去以邊銷和收藏為主的安化黑茶銷售市場,已經逐漸轉向大眾化消費,同時來安化“游茶馬古道、品安化黑茶”的國內外游人不斷增多。省人大副主任蔡力峰盛贊安化黑茶:在全國茶葉行業中異軍突起,飲譽全國,成為湘茶方陣中的一支勁旅。
隨著科技的進步,茯磚茶也有了新的發展。荷香茯磚、原葉茯磚、金手筑等創新產品便是在茯磚茶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荷香茯磚以安化黑茶和優質荷葉為原料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磚茶的功效外,還具有明顯的清熱、瀉火的作用。原葉茯磚獲得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顛復傳統茯茶“切碎”工藝,保留葉片原有形狀,精選安化云臺山野生茶樹原料,輕微氧化,“活性”強,陳化升值空間大,是黑茶中的“潛力股”。金手筑獲中國(北京)國際茶博會金獎。純手工,古法做茶,金花茂盛,加入“5年陳”黑毛茶為茶曲,沖泡后茶湯紅亮,陳香顯露,口感醇和。
安化黑茶產品有安化茶協會統一頒發的生產系列標準,按照標準生產的黑茶產品,茶表黑褐油亮,茶身緊結,壓印的文字、圖案標準清晰。
安化黑茶產品通過開湯可進一步識別,真正的安化黑茶產品按標準取量兌水煎熬、沖泡,其湯色紅明艷亮,同非安化茶對比明顯。尤其是耐泡的程度,通過對比更明顯了。安化黑茶口感醇和微澀,有可口的松煙香味。葉底厚實、粗大。如果是其它異地雜亂黑茶,外觀黃暗,茶湯不明凈,口感淡薄,有異味,葉底較小。
觀其外形,看干茶色澤、條索、含梗量、聞干茶香。緊壓茶磚面完整、模紋清晰,棱角分明,側面無裂;散茶條索勻齊、油潤則品質佳?雌錅,陳茶湯色紅亮如琥珀。聞其香氣,黑茶帶甜酒香或松煙香,陳茶有陳香;茯磚茶和千兩茶有特殊的菌花香;野生茶有淡淡的清香。還可品其滋味和看其葉底。
收藏增值保藏首要考慮的茶品的歷史意義,只有富于歷史意義的茶品,增值的空間才會大。
(1)選購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茶品。如20世紀40年代生產的湖南黑茶磚、20世紀50年代的安化千兩茶、茯磚茶,天、貢、生尖茶,1958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安化花磚茶,因為這些茶品是安化緊壓茶的起始產品,具有“文物”意義。但存于世上的已成孤品,大多已有價無市。
(2)選購茶品批量小的黑茶品。“物以稀為貴”,黑茶茶品批量越小,求購的人就越多,升值的空間越大。如有重要活動定制的紀念茶品。
(3)選購茶品外形美觀,富有藝術性的湖南黑茶茶品。
(4)選購時注意包裝完整,有明確的生產日期和生產廠家。
茶葉辨別1、湖南省白沙溪茶廠1950年以來精制加工的“安化黑茶”前后共使用過五角星商標和中茶商標。自2000年起使用白沙溪版商標,每一片茶磚均有商標紙包裝,變化以“安化黑茶磚”為多,1966年以前“安化黑茶磚”包裝采用五角星商標,版面全印黑色,上方兩行印“安化黑茶磚”五字,下方分兩行印俄文廠名,文字按從右至左排列。
2、1940年每片磚用折表紙及印有商標的皮紙各包一層,外包裝用全干楓木板制箱油裱;箱底及四角內邊、夾棕片一層以不露楓木板為準,箱外包箬葉兩層,棕衣一層、篾制花簍一層,后因棕片昂貴,減去箱外棕衣,改包箬葉三層;1940年用鉛罐;于1941年起改用棕片。
3、1967年“安化黑茶磚”之五角星商標改印紅色,上方五字未變,下方廠名改印為“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壓制”十字,均按從左至右排列。
4、1970年“安化黑茶磚’更名為“安化黑磚茶”,其商標也改為“中茶”,即由八個紅色的“中”字圍一個綠色的“茶”字的圓形圖案,于2000年改“白沙溪’牌。
5、1950年后,由于交通及運輸條件有所改善,篾箱逐步由三層改為一層,棕片箬葉逐步減少直至完全不用。在楠竹供應困難的情況下,1961年曾用七層牛皮紙袋包裝,1963年外包裝改用麻袋,用纖維繩捆成十字型。1978年改捆鐵皮打包帶。1980年又改捆塑料打包帶,并由2根捆“+”字形,改用4根捆“井”字形,增加包裝的牢固度。
6、1958年“安化花卷茶”改制成“安化花磚茶”后仍使用“中茶”商標,2000年改“白沙溪”牌;而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均采取篾大包裝,包裝上一直使用“中茶”商標,于2000年改“白沙溪”牌。
磚茶內包裝于1958年由皮紙改為60克白版紙,1973年改為60克牛皮紙。其包裝規格:有12式箱(分2垛,每垛各6片);27式箱(分9垛,每垛各3片,也有分3垛的,每垛各9片);24式箱(分3垛,每垛各8片);20式箱(分2垛,每垛各疊10片)。
各種產品嘜頭顏色標志:
黑色:生尖茶、黑磚茶、黑條茶;綠色:貢尖茶、花磚茶;紅色:天尖茶、茯磚茶。
普洱對比產地區別:云南地處高原,四季如春;湖南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原料區別:云南黑茶屬大葉種、原料較嫩,含梗量少;湖南黑茶中小種多,湖南黑茶云臺山大葉為大葉種,湖南黑茶選料較粗老,含梗量較多。
工藝區別:云南普洱用曬青毛茶,且毛茶不渥堆,成品茶多為餅狀,有生熟之分;湖南黑茶采用黑毛茶,毛茶渥堆,成品茶多為磚型,湖南黑茶中的千兩茶用竹篾、粽葉、蓼葉包裹,茯茶則有發花工藝。
風味區別:普洱熟茶陳香粘稠或滑爽;湖南黑茶有發酵香,甜酒味,茯茶有菌花香,湯色淡但霸氣。
湯色差異:普洱茶湯色由青、靛青至栗紅、深紅、暗紅,而黑茶湯色由橙黃至橙紅;普洱茶有冷后渾的現象,湯色明亮度稍差,而黑茶則明亮如鏡。
滋味差異:普洱茶入口茶味濃厚而膩,而黑茶入口甘甜純正。普洱茶經久耐泡,而黑茶陳韻雋長(尤以茶湯的甜純)。
香氣差異:普洱茶香味相當復雜,因地域、工藝、存放年代等因素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香氣,整體感覺是較豐富而厚重,黑茶相對而言比較單純。概括的說,普洱茶香氣深沉,安化黑茶則相對開闊、爽朗。
葉底差異:葉底特征取決于原料和加工工藝,普洱茶采摘的原料多屬整個芽頭,而且無需切碎,而黑茶因有含梗要求,工藝上采用切碎工序,芽葉完整性稍差(高檔黑茶葉底完整性較好)。
茶具的搭
配:沖泡黑茶宜選擇粗獷、大氣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壺、陶壺或如意杯沖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則以透明玻璃器皿為佳,便于觀賞湯色。
用水水質: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礦泉水、純凈水為佳。
水溫:水溫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沖泡;也可用沸水潤茶后,再用冷水煮沸其滋味更佳。
茶水比例:高檔磚茶及三尖茶茶水比為1:30左右,粗老磚茶為1:20左右。
沖泡方法沖泡黑茶時,較嫩的茶多透少悶,粗老茶則多悶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飲,每個茶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真品黑茶才有其特定功效。
*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它可以實現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
第二步:沖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沖泡。由于黑茶比較老,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第三步:茶水分離如果用如意杯沖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茶水分離。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
飲茶禁忌忌喝新茶。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因此,黑茶類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忌喝頭遍茶。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曾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污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因此,頭遍茶有洗滌作用應棄之不喝。
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同時,水吸收率高,可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從而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癥狀。
忌飯后喝茶。茶葉(以綠茶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癥。因此,正確的飲用時間是餐后一小時。
忌發燒喝茶。茶葉中含有茶堿,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于“火上澆油”。
潰瘍病人忌喝茶。茶葉中的咖啡因可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甚至穿孔。
忌經期喝茶。月經期間喝茶,特別喝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癥。
原料
鮮葉原料要求根據所生產黑毛茶的品類等級來確定。
一級黑毛茶:一芽三葉初展。
二級黑毛茶:一芽三葉、一芽四葉初展。
三級黑毛茶:一芽五、六葉。(駐芽、成熟新梢)
四級黑毛茶:成熟枝梢為主。(紅梗、木質化枝條)
殺青
殺青是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以抑制多酚類物質的酶性氧化。由于原料較老,水分含量較低,不易殺勻殺透,所以在殺青前應先灑水(俗稱“打漿”或“灌漿”),一般每5千克鮮葉加水0.5千克,露水葉、雨水葉和較嫩的原料,可以不灑水。殺青翻炒時產生高溫蒸氣,有利于殺勻殺透。殺青的方法分為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
手工殺青:一般以油桐樹椏制成的茶權為工具,采用多量高溫(一鍋炒4~5公斤,火溫約260℃~300℃)短時和“雙亮雙渥”、“渥多量少”的炒法。
機械殺青:黑毛茶殺青當溫度達到殺青要求后,打開前蓋投入鮮葉8—10千克,并依鮮葉老嫩、水分含量來調節鍋溫進行悶炒和適時抖炒,待殺青適度后打開茶門。
初揉
黑茶揉捻分為初揉和復揉。初揉是在殺青后趁熱揉捻,使大部分粗大茶葉初步揉成條,且茶汁溢附于茶葉表面,細胞破損率達20%以上,為渥堆的理化變化創造條件。由于黑茶葉質較粗老,無論是初揉或復揉都必須遵循輕壓、慢揉、短時的原則,否則將會使葉肉與葉脈分離,形成“絲瓜瓤”,莖梗表皮剝落形成“脫皮!薄
渥堆
初揉后的茶葉,無需解塊直接進行渥堆。渥堆應選擇背窗、潔凈的地面,避免陽光直射,堆高66—100厘米,上蓋濕布等物,借以保濕保溫。渥堆適宜的環境條件是室溫2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85%以上。一般要求茶坯含水量65%左右,如果揉捻葉過干,可在堆面上灑些清水。如果氣溫高,葉溫上升過快,可在渥堆過程中翻拌一次,以防燒壞茶坯。當葉色已變黃褐,青氣消除,發出甜酒糟香氣,手伸入堆內感覺發熱,茶堆表層出現水珠,葉片黏性不大,對光透視呈竹青色而透明即為渥堆適度。
復揉
因渥堆后的茶條有回松現象,需復揉使茶條卷緊,進一步整飾分形,破損細胞,使其破損率達30%以上,從而增進內質改進外形。
干燥
茶坯經過渥堆后,解塊復揉并及時干燥。黑茶傳統的干燥方法有別其它茶類,采用松柴明火,分層累加濕坯和長時間一次干燥法。傳統烘焙采用特制的“七星灶”,即灶的進口用磚砌七個孔,以松柴明火烘焙,但明火不進灶孔,不忌煙味,烘茶坑分大中小,大坑一次可烘茶200千克以上,中坑100千克左右,小坑50千克。烘茶時分七次加入濕坯,待上層有八成干時翻焙,上下互換,烘干下焙。毛茶色澤烏黑油潤,有獨特的松煙香。
產品加工安化茯磚茶
(1)毛茶篩拼
毛茶篩拼可分為毛茶拼配、原料篩制和凈茶拼配三個階段。“特茯”全部采用三級黑毛茶為原料,但配料時必須考慮春、夏茶和地區品質差異,合理拼配,以保證品質的穩定性。“普茯”原料以四級黑毛茶為主,拼入部分三級黑毛茶,但也有用改制的黑毛茶為原料生產的“普茯”。在篩制之前,應抽樣審評黑毛茶,選用原料,確定配方,然后將選取的黑毛茶經過篩、切后獲得的各篩號即凈茶,拼和成堆。
(2)壓制
汽蒸:使茶坯吸收高溫蒸汽,增加濕度,提高溫度,為下一步渥堆創造濕熱條件。同時通過高溫可以除去黑毛茶因久儲而生成的有害霉菌和細菌。
渥堆:在濕熱作用下,使茶坯在黑毛茶初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各種復雜的化學變化以彌補濕坯渥堆的不足,消除青雜和粗澀味,同時為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創造適宜的條件。
稱茶蒸壓:其具體加工工序為:稱茶加茶汁攪拌—蒸茶—裝匣—緊壓—冷卻定型和退磚—檢驗包裝。
(3)發花干燥
“發花”是茯磚茶加工的特殊工藝,通過發花在磚內形成一種“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溫度和濕度的掌握是茯磚發花的關鍵技術所在,只有在適度的溫濕度條件下才能促進冠突散囊菌(即金花)的生長和繁殖。
其具體操作為:進烘—調溫排濕——檢查發花,及時干燥——出烘和包裝。
安化黑磚茶
(1)篩分
設備主要有竹篩,又分抬篩、頭篩、一、二、三、四篩、中、細雨、芽雨、鐵篩、生末篩、成末篩等十四種,全系竹篾制成,另有截刀、揀板、揀盤、焙盤、焙爐、捆板、風車等。
其篩制工序是:
篩茶:茶葉因粗細老嫩不同,通過多次篩茶使茶葉形狀整齊均一,同時剔出泥沙雜物。
截茶:除天字堆茶葉外,其余幾個堆均用截刀按一定長度截斷。
揀茶:揀去很粗的茶梗、黃片。
捆茶:茶粗者須加捆踩,先經蒸軟置于布袋內,在呈45度捆板上,兩人由上而下踩緊,反復七余次,使緊縮成條。
扇茶:通過風車分別輕重,并剔出灰屑雜物。
拼堆:按細嫩、長短、色澤,按照四類堆(天、地、人、和四類堆)分別拼為灑面及包心,然后入機蒸壓。
(2)壓制
蒸茶:1940年前用紗布包茶,置抽屜內汽蒸。1941年改用蒸箱,迅速簡便,蒸時縮短。
壓磚:使用人力螺旋手搖壓機,每部4人,1人專門接送茶葉,1人裝匣,1人司螺旋升降,1人耙平茶葉及套扯碼,然后4人將木棍插入云盤孔,盡力向左旋轉,壓緊茶葉。
退磚:壓成的磚茶,經8小時冷卻后,送解茶匣,退出茶磚。
(3)干燥
采用烘房干燥,溫度逐漸上升,干至水分達11%可出烘包裝。
安化花磚茶
花磚茶與黑磚茶的壓制工藝完全相同,只是花磚的原料品質稍優于黑磚,磚面壓印的圖案不同而已。花磚茶全部采用三級黑毛茶為原料,而黑磚茶則是以三級黑毛茶為主,拼入部分四級黑毛茶。
安化千兩茶
千兩茶以安化上等黑毛茶為原料,經篩制、揀剔、風選、整形、拼配等工序加工而成,并有特殊要求:一是必須是地道的正宗安化茶;二是原料必須無梗無雜,才能制作千兩茶;三是盛茶的長筒花格篾簍必須是新鮮楠竹織成,一根楠竹只能織一只。
每支茶加工可分蒸包灌簍、桿壓緊形兩個階段:
一階段蒸包灌簍:分五吊、五蒸、五灌、鋪蓼葉、胎棕葉、上‘‘;\嘴”等步驟。即將原料分次過稱后,分別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溫汽蒸軟化,分次裝入花篾簍(內襯有蓼葉、棕絲片各一層),層層由人工踩實壓緊,較后上“;\嘴”鎖口。
二階段杠壓緊成形:將灌好茶的花篾簍置于壓制場地的特制杠桿下經五輪滾壓,由一班青壯年男子(6人),短裝、綁腿赤腳上陣,壓制地由5人下壓大杠,1人在前面移杠壓茶,收緊篾簍時,由4人用腳踩簍滾壓,1人操小杠絞緊簍篾,隨著簍內茶葉受壓緊縮,花篾簍不斷縮小,壓大杠和絞小交替進行反復5次,加箍絞到花卷圓周尺寸符合要求為止,有7個箍,較后由1人手揮木錘,錘擊花卷整形(俗稱打榔頭)。這些繁雜的工藝過程后,置于一邊冷卻定型。定型后還要松箍、殺篾、鎖口、標記制造日期,放置防偽標志,較后置于特設的晾棚豎放晾置,日曬夜露1個月(以前為49天)即為成品。這一過程其實質是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干燥。
三尖茶
三尖茶分為天尖、貢尖、生尖。天、貢、生尖加工工藝為:原料篩分、風選、揀剔、高溫氣蒸軟化、揉捻、烘焙、拼堆、包裝等。天尖以一級黑毛茶為主拼原料,少量拼入二級提升的黑毛茶。貢尖則以二級黑毛茶為主,少量拼入一級下降和三級提升的黑毛茶原料。生尖用的黑毛茶較為粗老,大多為片狀,含梗較多。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古代民間采用老茶治療糖尿病、痢疾、傷風等的記載甚多。對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證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養生功效: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改善糖類代謝,降血糖,防治糖尿。粴⒕、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煙酒毒害。
除養生功效外,安化黑茶的保健效果更獨特。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藝過程中會自然發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這種黑茶里獨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種氨基酸,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茶葉中的礦質元素主要集中在成熟葉、莖、梗中,黑茶采制原料較老,礦質元素含量比其他茶類高。其中氟對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松有明顯療效;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并對治療冠心病,抑制癌細胞的發生與發展有顯著效果,茶葉中硒含量可高達3.8~6.4mg/kg。
安化縣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脈北部,資水中游,是一個山區,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溆浦、沅陵交界,北與桃源、常德相連。其地理坐標界于東經100°43′07″至111°58′51″、北緯27°58′54″至28°38′37″之間。東西長123.764公里,南北寬73.461公里,總面積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縣。
地理環境安化縣地域東西長而南北短,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南北形成“V”型,東西形成“W”型。境內群山連片,丘、崗、平地分布零散,山體切割強烈,溪谷發育,水系密度大。這種高山坡地,可開辟成熟土,栽種茶樹,建成茶園?h內土壤以板頁巖風化發育的土地面積最廣,約占總面積的71.1%。茶園土質較好,酸堿度適宜,養分含量較高。茶園土壤以酸性和弱性為主,氮、鉀等有機質含量豐富。
地區氣候安化縣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為16.2℃,大于等于10℃的年活動積溫為5016℃,初終間隔日數為241天,茶樹的生長期長達7個多月。降雨量年平均為1687.7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足以滿足茶樹生長發育的要求。資江橫貫縣境中部,流程120.85公里,支流48條,流域面積占全縣土地面積的98%。在柘溪庫區,由于大水體效應的影響,無霜期平均長達300天,冬暖夏涼,更適宜于茶樹的生長。
冷藏貯存法。將含水量在6%以下的安化黑茶干茶裝進鐵或木制的茶罐,罐口用膠布密封好。把它放在電冰箱內,長期冷藏,溫度保持存5℃,效果較好。
生石灰貯存法。選用干燥、封閉的陶瓷壇,放置在十燥、陰涼處。將安化黑茶茶葉用薄牛皮紙包好,扎緊,分層環排于壇的四周。再把灰袋放于茶包中間,裝滿后密封壇口,灰袋*每隔1~2個月換一次。這樣可使安化黑茶茶葉久存而不變質。
木炭取貯存法。木炭1公斤裝入小布袋內,放入瓦壇或小口鐵箱的底部,然后將包裝好的茶葉分層排列其上,直至裝滿,再密封壇口,裝木炭的布袋一般每月應換裝一次。
暖水瓶貯存法:將茶葉裝進新買回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蠟封口并裹以膠布。此法最適用于家庭保管茶葉。
化學貯存法:用較厚的塑料袋,將除氧劑固定在一個角上,然后封好茶葉袋,除氧劑在一二天內能將茶葉的氧氣吸收掉,實現除氧封存,效果很好。
注意事項保持存放黑茶的室內通風性良好,忌潮濕。
如果空氣濕度大于60%以上時,應定期抽濕或勤打開門窗通風,以免因空氣潮濕而使黑茶發霉(開兩個小時空調也是好方法)。
嚴禁與有強烈異味如油漆類、酒類、含化學揮發氣味類物質存放一室。
每年夏季陽光溫度強烈時,置茶在通風口上晾曬3~7天,注意避免陽光直射。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