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美女一区_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_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不卡 - 九一看片.

首頁網

合肥市

介紹:

合肥市

首頁www.hefei.gov.cn

脫貧攻堅,政務要聞,便民提示。食品藥品,便民查詢。

合肥-合肥市人民政府。

城市環境/合肥市

淝水穿城而過,環城公園似翡翠項鏈;逍遙古津、教弩梵鐘、包河秀色、蜀山春曉,徜徉其間,吊古論今,令人 留戀忘返。*科技大學落戶合肥,更使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科技城”的美譽。在2007年底,由國家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正式認定合肥市為“*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成為*第12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歷史沿革/合肥市

合肥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4000余年。

春秋戰國時期,先后屬楚、吳、越,后又屬楚。秦始設郡縣,合肥屬九江郡。西漢武帝時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廢合肥侯國,復改為合肥縣,揚州治合肥。東晉咸和五年(330年)在合肥僑置汝陰郡、縣及陳郡。后趙建武十一年(345年),合肥縣屬揚州淮南郡。

東晉永和六年(350年)復屬東晉豫州汝陰郡、合肥同治。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合肥縣為僑置的汝陰縣所取代,直至隋開皇三年(583年)恢復合肥縣,屬廬州,為州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合肥。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廬江郡為廬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復年間(883年~902年),楊行密先后為揚州刺史和吳王,轄合肥。

后梁到后唐(907年~936年),合肥縣屬吳國廬州,昭慶軍節度。后晉到后漢(936年~950年),合肥縣屬南唐廬州,保信軍節度。后周時(951年~960年),合肥縣屬后周廬州,保信軍節度。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合肥縣屬淮南道廬州,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合肥縣屬淮南路廬州,為州治。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東西兩路,后并又分,合肥屬淮南西路廬州,為州治。宋朝廬州屬保信軍節度。南宋高宗紹興初,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合肥為金朝占領,旋即收復。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廬州仍治合肥。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廬州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合肥屬淮西道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合肥縣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元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縣仍屬淮西道廬州路。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縣復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于此,合肥縣屬江淮行省廬州府,不久改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洪武十三年,合肥改屬六部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隸,合肥屬南京直隸廬州府,為府治。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江南省,合肥縣屬江南省廬州府,為府治。順治十八年,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轄廬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咸豐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于合肥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廬州府廢,合肥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安徽省省會由立煌縣(今金寨縣)遷至合肥。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2月1日,根據江淮區黨委的決定,將合肥縣分為合肥市、肥東縣和肥西縣,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合肥市為江淮解放區直轄市。4月,皖北行署駐地設合肥,合肥為皖北行署直轄市。

195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合肥市為省轄市和安徽省省會。

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并而成長豐縣,該縣也成為合肥市*市轄縣。

1978年,肥西縣山南地區在全國率先實行包產到戶責任制,由此揭開了*農村改革的序幕,山南的改革探索得到鄧小平充分肯定。勤勞勇敢的合肥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設著人類的文明。在合肥這塊土地上,誕生了世界*臺VCD、*臺仿生搓洗式全自動洗衣機、*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和**臺微型計算機、*臺窗式空調、*臺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臺激光大氣污染檢測雷達、*臺直寫式光刻機等,對推動人類科技領域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

民俗風情/合肥市

“合肥老母雞”聞名全國。這并非是合肥產的老母雞品種優良,受人贊賞。而是因為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雞”念成“老抹資”,被外地人引為笑談。

合肥方言不僅“雞”、“資”不分,連“地”和“自”、“題”和“瓷”、“洗”和“死”也讀音相似。由于語音不清,往往會發生誤會。以前有一則笑話,說的是兩位合肥人出差外地,住進一家旅社的同一房間。晚間在洗臉時相互謙讓:“老兄先洗”, “閣下先洗”,“你先洗,你洗了我才洗”,幾句話中“洗”字都說成“死”字。恰被茶房在屋外聽見,以為他倆在尋短見,慌得破門而入,方才發現是聽錯了話音。因此,過去每逢春節,合肥人為了忌諱,便改稱“洗臉”為“凈面”,或叫“抹臉”。否則,大年期間,全家老少“ 你死”、“我死”地叫個不休,實在太不吉利。

在合肥方言中,還有許多詞匯的含義與眾不同。例如,指人“說謊”叫“屁磨”,說人“胡鬧”稱“搞臟”,贊人“能干”為“停當”,譏人“骯臟”曰“拾弄”;以及稱“有趣”為“得味”,謂“閑談”為“呱淡 ”,說“接吻”為“疼嘴”,講“稀罕”為“缺井”,“開玩笑”為“逗猴”,“脾氣怪”為“精味”,“哪個”為“哈個”,“什么東西” 為“哄東西”,不在乎、無所謂、大包大攬多種意思都說成“好大事”,等等。至于口稱“乖乖”則表示驚訝之詞,“小搗姊姊”、“弄媽的 ”皆為民間的口頭禪,并無罵人之意。

由于清末民初,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將士,多半來自合肥;段祺瑞組建的皖系軍閥,其各級骨干也多為合肥人氏。合肥的鄉音、俚語也因之而影響全國。

段祺瑞兩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合肥那些沾親帶故的人,聞風而至,涌入京城,找他求官謀職。段祺瑞和李鴻章一樣,只要來人能講標準合肥方言,不論親疏,不問生熟,大小都給安個官兒。以后,官位滿了,就分配去當兵,或當警察,連國務院的公役,段公館的門房,也都用的是合肥人。當時,曾有民謠諷刺說:“會講合肥話,就把洋刀掛”、“總理哄東西,小兵老抹資”。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人才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使合肥方言受到南腔北調的影響,出現新的詞匯;有些合肥方言則因時代不同而自然淘汰;有些合肥方言和讀音也由于普通話的逐步推廣而日趨規范。

自然地理/合肥市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環抱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通過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可以通江達海。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沖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均氣溫15.7℃,年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年日照時間約2000小時,年均無霜期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77%。

合肥自然環境優美,名勝古跡眾多,具有鮮明的園林生態環境,四度獲得“*人居環境范例獎”,城中有園,園中有城,是國家首批命名的3個全國園林城市之一,也是全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至2014年末有城市公園51個,占地面積236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平方米。建成區新增綠地面積2136公頃,綠地率40.3%。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8170公頃,綠化覆蓋率45.2%。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9.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巢湖流域11個國考斷面中有7個斷面達到考核要求,比上年增加1個。巢湖西半湖湖心斷面整體水質保持平穩,東半湖湖心斷面達標率為75%,水質明顯好轉。區域噪聲等級保持穩定,PM10、PM2.5年均濃度均超過空氣環境質量日均值二級標準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濃度均達到空氣環境質量日均值一級標準要求。輻射環境質量良好。

合肥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合肥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豐沛,可利用水資源充裕,且成本較低,天然水資源總量為38.63億立方米。地表水系較為發達,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主要有東淝河、沛河、池河等,長江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豐樂河、杭埠河、滁河、裕溪河、兆河、柘皋河、白石天河、西河等。境內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77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隨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當水位高程達14米時,湖水容量為63.7億立方米。

全市國土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618.8平方公里。合肥市區面積1312.5平方公里。合肥的礦產資源豐富,有白云石、花崗石、磷、鐵、鉛、鋅、銀、明礬石、石膏、灰巖、礦泉水等。其中,肥東縣磷礦儲量居全省第二位;廬江縣素有“地下聚寶盆”之稱,鉛、鋅、硫鐵礦、明礬石儲量居全省首位,銅礦居第二位,其硫鐵礦儲量占全省二分之一,鐵礦儲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合肥是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區,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養殖業發達,特色農產品豐富,被授予“*淡水龍蝦之都”“*堅果炒貨之都”稱號。三崗苗木花卉、長豐草莓、高劉白鵝、朱巷仔豬、巢湖銀魚、槐祥大米、大平油脂、柯坦有機茶葉等名牌農產品享譽大江南北。

交通狀況/合肥市

鐵路

淮南鐵路(復線)貫穿南北,北至蚌埠,與京滬線、隴海線相接,南至蕪湖,與皖贛、寧蕪線和宣杭線相連。

華東第二通道“杭州-蕪湖-合肥-阜陽”線路、合(肥)九(江)鐵路已建成通車。

規劃中的寧(南京)西(西安)鐵路也途經合肥,建后將成為與隴海線平行的東西第二條干線。

國家重點工程合肥新客站位于城北的勝利路北首,是三條國家重點干線鐵路的交匯點和安徽省*客運始發站,已形成以合肥為中心、輻射五個方向的鐵路交通網。每天有始發北京(西)、上海、寧波、漢口、成都、鄭州、商丘、深圳西和省內的蚌埠、淮北、亳州、黃山等地的列車。

合肥火車西站位于望江路西首,每天10:00始發一趟去南昌的2103次空調列車,此外,上海—安慶、合肥—安慶、合肥—深圳西3對列車經停合肥火車西站。

合肥將圍繞“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鐵路,建設商合杭、合鄭、合九、廬銅等鐵路,力爭合西、合連鐵路納入計劃。同時,緊密聯系長三角城市群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推進城際鐵路建設,構建以合肥為中心,聯通省內各城市的放射狀城際交通網。

未來,合肥高速鐵路的發展戰略可以簡要概括為:東向合滬直達、合寧加密、合杭強化。西向合武加密,合鄭明確,合西力爭。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確保。

公路

擁有G206國道,G312國道,合肥繞城高速(G4001),京臺高速(G3),滬陜高速(G40),滬蓉高速(G42),合安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合蕪高速(G5011),是*重要的公路樞紐。

合肥已成為全省公路交通中心,有開往本省13個地市42個縣的直達汽車。312國道和206國道在合肥交匯。合寧、合蕪、合蚌等高速公路的相繼開通,大大便利了與滬寧杭和長江流域各城市的往來。合肥有3個主要汽車客運站。

按照合肥的遠景規劃,將形成“兩環十三射一縱三聯”高速公路網,新增滬蓉高速復線、合連高速、合寧二通道(滬陜高速)、合馬高速。

另外,在一級公路方面,將規劃形成“一環十七射”一級公路網骨架布局,保證主要方向有3-4條聯系通道,一般方向有2條通道。打造合肥市公路環線,主要疏導過境貨運交通。

民航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是國際4E級樞紐干線機場,已于2013年05月30日零點正式啟用。其位于城區西北部高劉鎮,距中心城區約31.8公里。機場總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航站樓面積為10.85萬平方米,跑道長3400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為1100萬人次。新橋國際機場服務于現代化環湖大都市--合肥,以及淮南、六安、桐城等合肥都市圈城市,并輻射全國大部分地區。其中一期已于2013年05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為4E級全國樞紐干線機場。三期全部建成后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將成為具備亞洲*飛行區4F等級的機場,可供世界上已投入商務運營的所有飛機起降。

水運

合肥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位于省會合肥南淝河畔,年吞吐量為500多萬噸,航道等級為三、四級,可常年通航千噸級船舶。2014年1-3月份,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1927TEU,同比2013年增長68.78%;件雜貨吞吐量5.20萬噸,同比2013年增長170.83%。雖然受傳統的春節假期的影響,但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季度吞吐量任然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同時,1-3月份碼頭單月集裝箱吞吐量也保持在1萬上下,其中3月份單月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3395TEU,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另外,一月份合肥港成功引進伊朗航運(IRISL)在合肥港設立還箱點,伊朗航運(IRISL)逐漸將原先FOB蕪湖貨物全部轉移至FOB合肥出口,伊朗航運(IRISL)也成為真正意義上*家將合肥港作為指定啟運港的國際集裝箱干線班輪公司。

合肥地鐵

合肥地鐵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置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全長181.1公里。

市內交通

市內公交有80多條線路,非常便利,從1路到47路以及東線201路、西線202路為大公交,單一票價1元。101路到135路為小公共汽車,市區所有景點均有公交車通達。出租車起步費5元,3公里后每公里1.2元。

合肥還將新建12條快速公交線路,設置200公里公交專用道,開通公交線路達240條,增加各類公交車輛2550標臺,萬人公交車車輛保有量從11.2標臺提升到18標臺。

在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方面,合肥還將建成10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投放20000輛公共自行車。

民族人口/合肥市

合肥市是多民族散雜居地區,有43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4.8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0.6%。其中回族人口最多,滿族3000多人,肥東縣是全省滿族最集中的地方。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59.5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1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0.69%。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34.48萬人,增長了8.11%;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0.14萬人。

全市有1個民族鄉,12個民族村,2個民族社區,2所民族衛生院,9所民族中小學。有少數民族企業促進會1個;國家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2家;清真牛羊肉攤點30多家;回民墓地3處(廬江縣1處)。此外,合肥市還承擔著教育援藏和援疆任務。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現有12個藏族班,437名在校生。合肥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現有2個新疆班,招生100人,98名在校生。

文化藝術/合肥市

合肥早期的文化現象,主要表現為民俗信仰和古樂演奏欣賞等活動。據有關史料載,合肥曾為楚越屬地,受楚越文化影響,先人以動物為圖騰,約期舉行圖騰祭典。據考古發掘證明,合肥地區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古樂和隨樂而舞的表演活動。到了三國時期,歌舞表演活動又有一定發展,曹操為慶祝勝利,令數藝伎在箏笛浦舟上載歌載舞,由于舟不勝載,致數藝伎歿于水中。

晉統一天下后,結束了三國紛爭,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合肥社會文化亦漸有發展,出現了“風土明茂,皆勝淮左”的繁榮景象。到了唐宋時期,合肥社會文化呈多樣化發展形勢,不僅宗教文化盛極,民俗文化興旺,且域內學子多,詩文豐,民間說唱、歌謠、戲舞、弦彈、鼓樂等文藝活動,都有較大發展。在文著方面,合肥早期見載于史的著文有《幽求子二十篇》(晉)、《合肥志四卷》、《文集二十卷》、《奏議十卷》、《唐文萃一百卷》(以上四為宋時)等。應該說,這一時期,合肥文化的發展,為后來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基礎。

元明時期,合肥已漸發展成為一文化都城。域內不僅文才匯興,著述豐巨,且戲舞、彈唱等表演活動,已十分活躍。江淮之間,依靠“雜百戲”謀生的藝眾,其數當首推廬州。

到元朝末年,文墨藝演,相應發展,雅俗互見,形式多樣。

到了清朝,乃至民國時期,作為合肥近現代文化,較前已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在文學方面,著述豐繁。僅清朝時期,合肥見載于史的詩、言、集等著述就有近百部,其中不乏經典之作,有許多著文至今仍為人們常喜誦談。在演藝方面,作為合肥地方戲的“倒七戲”(又名“小刀戲”、“稻季戲”),已漸形成獨立的戲種,在民間演賞兩盛。民間的門歌、秧歌、說唱、獅子舞、龍燈舞、撐旱船、踩高蹺等文藝形式和活動,日趨繁榮興旺,盛極一時。這期間,民間對戲種已有了“大戲”和“小戲”之分,所謂大戲,即京劇,小戲則指的是“倒七戲”。民國時期,合肥民間已發展有數家專業戲劇班社,其中以費家班創建最早,人數最多,行當*。

清末民初時,合肥出有“五怪”,其中之一沈石翁,“一意真草,精能之極,人亡得亡,珍著拱壁”,曾名震京城,被冠為合肥以書法著稱海內之始。在合肥文化界,時尚有被稱為“三清”的三名文化驍將。此三人以善文著豐而名噪一時。

民國時期,伴隨演藝等文化活動的繁盛,城內除建有專業演出場所,并同時發展了形式眾多的文化社區,如文昌宮、南園等。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也在民國后期相繼出現。這些都說明,合肥歷史文化,盡管有興有衰,有起有落,但總體上是不斷發展的,并在江淮之間,始終居于中心地位。

1949年起,市政府、市工會、市團委先后興建了文化館(站)、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少年文化宮、少年之家。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農村、街道建立了文化站187個。工廠企業普遍建立了俱樂部、文化室等群眾文化組織。逐步形成三級群眾文化網絡,群眾性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詩歌、美術、體育、科普等活動呈現繁榮局面。
解放初期僅有一小型圖書室,現已新建了市圖書館大樓和兩個少兒圖書室。1985年與1949年相比,圖書館室由數十平方米增至2658平方米,館員由3人增至28人;藏書由文學性、通俗性發展到綜合收藏;語種由漢語擴大到9個外國語種;藏書由幾千冊增加到28萬冊。

1983年正式成立了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對全市的文化市場加強了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政策、統一領導。到1985年底已有歌舞廳30家,二級批發商22家,零售書、報專業戶184家,租書專業戶80多家,錄像放映(包括三縣)128家。對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起到一定作用。1978年,合肥市成立文物管理處,專業從事文物的保護、發掘、整理、收藏、研究工作。各種文物藏量已達2000余件,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品40余件,如太平天國、清末時期的鐵炮15門。現全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古教弩臺、包公祠;市級保護單位有城隍廟等17處,古城遺址3處,古文化遺址10處,古墓葬23座,為研究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衛生/合肥市

三甲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合肥市*人民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合肥市濱湖醫院(合肥市一院南區)、*人民解放軍*0五醫院、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

體育/合肥市

早在西漢高帝元年(前206年)至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合肥民間就有“御”、“射”、“導引”、“養生”、“角抵”、“利趾”、“拔距”、“曲踴”、“投石”、“搏弈”、“戲水”等體育活動。

1977年~1996年,合肥市區中、小學適齡學生有85%,郊區中、小學適齡學生有75%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育鍛煉標準。合肥市體育代表團在安徽省第四至第八屆運動會的比賽中,均取得團體總分與金牌總數全省*好成績。合肥市運動員在全國運動會的比賽中,累計奪得15個全國冠軍;在國際比賽中,獲得9個*名;在州際比賽中,有24人次奪魁;在世界體壇的競技場上,有9人次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合肥市體委在此期間,先后舉辦了第四、五、六屆運動會,并承辦了安徽省第七屆運動會和許多項目的全國比賽。建成合肥體育館、合肥綜合體育館、合肥游泳館等大型體育設施。合肥市建立了業余游泳運動學校和專業運動隊。

名勝景點/合肥市

古剎寺廟

龍泉古寺、明教寺、包公祠、寶蓮禪寺、城隍廟、姚公廟、月潭庵、開福寺、吳王廟、西廬寺、慶復禪寺,清真寺、 甘露寺、龍云寺、蓮花庵、大關音庵、馬正廟、馬政寺、大山廟、長寧寺、長樂寺、藥王廟、李公祠等

自然景觀

湯池溫泉、桴槎山、豐樂生態園、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圓通山、四頂山、周公山、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雙鳳湖旅游度假區、冶父山森林公園,岱山湖、大圩都市農業公園、臥龍山、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佳州生態園、大張圩森林公園、白馬山、南艷湖、翡翠湖、天鵝湖等

人文景觀

逍遙津、周瑜墓、三國遺址公園、包公園、包氏宗祠、袁術古堆墓、合肥大劇院、安徽省博物館、六家畈古民居、歐洲風情街、吳復墓石雕群、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安徽名人館、清風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大陳墩遺址、劉銘傳故居、李鴻章享堂、渡江戰役紀念館、長臨河古鎮、孫立人故居等。

社會景觀

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天鵝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館、徽園、瑤海公園、杏花公園、花沖公園、逍遙津公園、文化遺跡紀念碑、明珠廣場、人民廣場、和平廣場、野生動物園、環城公園、蜀山烈士陵園、合肥科技館、合肥植物園、合肥國際科技創新成果展示館、南艷湖、科學島等。

游樂場所

稻香樓游樂園、合肥漢海極地海洋世界、合肥歡樂島、阿酋灣水上樂園、王咀湖游樂園(在建)、合肥萬達文化旅游城(在建)等。

環境保護/合肥市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護和改善生態重大舉措,加大了生態環境建設,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改善。植樹造林、水資源保護、能源建設、土地改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環境質量綜合整治、風景旅游區環境建設等都取得了明顯進展。農田林網建設、綠色長郎工程、城市園林建設成效顯著;在江淮分水嶺實施"把水留住、把樹栽上"工程全面啟動;建設一批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生態農業示范工程環保先進城鎮、生態示范村建設穩步發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面開展;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總體處于相對良好狀態,但局部地區生態環境在惡化。

農業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土壤、水、光、熱等環境要素都適宜農業作物生長。但由于傳統的粗放式和掠奪式經營方式所積累沉淀的環境問題,成為制約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肥將以巢湖為“綠心”,推進水污染防治,年底前完成35座環巢湖鄉鎮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擴大環巢湖集鎮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工程試點。超前規劃污水處理廠建設,適時提高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到“十二五”末,力爭實現日處理污水200萬噸。

水資源利用--合肥地區主要利用地表水。全市境內有巢湖、瓦埠湖、高塘湖三個自然湖泊,水源豐富,常年可供提水。通過淠史杭灌溉和駟馬山引水工程,西可引大別山水,東可提長江水。水資源主要用于工業、農業、城鎮生活和農村人畜用水及其它用水五個方面。合肥市水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污染嚴重,地表水體除瓦埠湖、高塘湖水質較好,其余河流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土流失狀況--合肥市境內山丘、圩、源并存,境內水系發達,河流、渠道縱橫交錯,降雨量分布時空不均,由于這些自然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人們對地形、土壤、植被等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水土流失現象。水土流失地區主要分布于江淮分水嶺崗地和山地地區。

森林生態環境狀況--合肥市森林資源以人工林和松林為主,總量少,覆蓋率低,成熟林比重低,林種單一,生態功能脆弱。

生物多樣性--合肥市有肥西縣的紫蓬山、長豐縣的小土山兩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巢湖、董鋪水庫、瓦埠湖等濕地生態系統又是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擁有國家一級保護的重點動物23種,二級保護共43種。

城鎮生態環境--當前,合肥市城鎮建設中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一是江淮分水嶺地區,水資源短缺,特別是地下水匱乏;二是地表水飲用水源有限,尤其在干旱年,庫容水量下降,影響部分丘陵旱田地區;三是巢湖富營養化嚴重;四是城鎮生態系統主要類型是以人工生態為主,城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致使生態系統環境不穩定。

風景旅游區環境--合肥市水域遼闊,擁有省內*大湖巢湖以及瓦埠湖、蜀山湖、雙鳳湖等大量水域;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蜀山森林公園保存著為數不少的古樹名木。有大量可供觀賞的動植物資源,其中觀賞植物有龍柏、雪松、柳杉、海桐、冬青、紅楓等。觀賞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丹頂鶴、梅花鹿,二類保護動物白枕鶴、孔雀、省鳥灰喜鵲等。浮槎山、四頂山、紫蓬山、大蜀山自古"為邑名山"。風景旅游區空氣環境質量良好,區域環境噪聲一般可達到0類標準。

名點佳肴/合肥市

廬州小吃,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它與廬州菜一樣,在安徽烹飪技藝的寶庫中占有相當的地位。 廬州在歷史上,曾是三國、東晉時的古戰場,居江淮之間,巢湖北口,明、清設府,轄廬江、巢湖等地,解放后為安徽省會,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使她能采省內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繼承古廬州小吃之精華,兼收并蓄得以豐富多彩。

特別是抗戰勝利后,省會遷來合肥,小吃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經營小吃的約占飲食市場的七成,除少數的店鋪外,多數是擺攤,肩挑巷買,以油炸臭干、鹽茶單、糖炒麻元、綠豆元、南瓜餅、餛飩、白糖餃子、韭菜盒子等品種為多。有些店鋪善于經營,加之制作手藝精巧,還有了點名氣,如“劉鴻盛”的雞湯小刀面、餛飩餃、冬菇雞餃,“吳鴻發”的雞血糊;長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園”的酒釀元宵、雞蛋饃;"廣寒宮"的蟹黃小籠湯包;“五味齋”的五味元宵;“大雅樓”的旱餃;明教寺的臘八粥;“快活林”的鍋貼餃;“復興園”的油酥燒餅、蛤蟆酥、薺菜園子。還有萬花樓、“佛照樓”、“會賓樓”等一些茶館的小花獅頭、燒賣、四色小籠、冠頂餃、韭菜春卷,也都較有特色。有的店鋪小吃出名后,別家仿照并與之競爭,如杜鴻盛、賽鴻盛等。

建國以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廬州小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使古老的廬州小吃閃爍著青春的光芒。廬州小吃品種風味及食俗與南北不同,有句順口溜“大麻餅、玉帶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餛飩餃、旱餃、油香、小籠包,龍燈節子包油條”。前兩句說的是廬州糕點,后兩句指的就是廬州小吃。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樣帶有“沖”勁,也不象南方那樣偏甜,均甜咸適中,講究鮮香。"龍燈節子包油條"這種食俗很普遍,就象北方煎 餅卷大蔥,蘇聯土豆燒牛肉一樣,不可分離。龍燈節子單吃雖香但干燥,油條單吃雖糯口但油膩,而龍燈節子包油條卻互相借味,香甜油潤,十分可口。

面類食品在廬州小吃一向居于首位,不僅制作講究,而且花樣也多。例如餃子一類 就有冬菇雞餃、餛飩餃、水餃、旱餃、米餃、鍋貼餃、蛋煎鍋貼餃等,各具特色,滋味迥異。另外,象廬陽湯包、小刀面、羅漢臍、鮮肉麻球、小花獅頭、蛋蛹酥等也是食中 的佼佼者。如“羅漢臍”象羅漢的肚臍,色澤乳白,多層花酥,中間呈急流漩渦層層凹 下,如金絲盤繞,紋路清爽,造型別致,油重而不膩,酥香入口,并有多種果味香料,是筵席點心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廬州小吃好吃受看,與廚師的技術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吃品種制作精細,工序繁多,馬虎一點就變形變味,所以,十分講究技藝的運用。

廬州小吃的制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貼、烤,而其中包含搟、抻、包、裹、卷、切、捏等加工技術。比如"冬菇雞餃",要經制餡、吊湯、和面、出條,抻皮、包餡、下鍋、裝碗、配料等十幾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馬虎,就不可能有"冬菇香,雞湯鮮、餃皮薄、餡心嫩"的效果。 廬州小吃的特點還表現在餡心的嚴格制作和對油溫的控制上。餡心制作,講究鮮、嫩、香,如“廬陽湯包”,餡心選料必須三成肥七成瘦,制餡加皮凍,湯多鮮嫩,旱餃、米餃、豆腐餅講究用豆腐干調配制餡,軟嫩綿香。“薺菜園子”、“韭菜盒子”講究用 韭菜、薺菜調餡,清香入口。再油溫控制上,如“羅漢臍”,始終要五成油溫,油溫高了低了都不和適。“小花獅頭”則五成油下鍋,漸加溫,以至成熟酥透,一拍即碎。 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對小吃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廬州小吃再不少店家都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種。如今日廬州飯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獅頭、廬州湯包,以及造型別致的蛋剪鍋貼和鮮肉麻球。蛋煎鍋貼先蒸后煎,八只餃子一個雞蛋,雞蛋下鍋與餃子煎成一體,金黃燦爛,皮柔韌耐嚼,餡嫩味鮮;“鮮肉麻球”外飽滿,內中空,肉餡在里晃之餡心滾動有聲,香鮮味濃。廬州烤鴨店的“鴨油燒餅”,金黃飽滿,香酥松脆, 富有創造。光明酒家的“雞蛋餅”,油潤酥香,水調面放平鍋兩面微煎,打開一面將要、將調好的雞蛋撳入。雞蛋當面現打現煎,很有風采。九獅園的雞油蒸餃,用雞油調餡蒸制,鮮嫩可口。

此外,合肥飯店的廬陽湯包、臘八粥、合肥酥燒餅、羅漢臍、大救 駕,西海飯店的鮮肉小包及早茶、北國飯店的豆汁、豆腦、米餃,逍遙酒家雞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腦餅,黃山徽菜館的蠶蛹酥、芝麻餅、雞汁蒸餃,都為廬州小吃增加了燦爛的光彩。

合肥特產/合肥市

合肥主要土特產品有:羽毛扇、巢湖銀魚、大閘蟹、虎皮金桔蛋、竹黃雕刻等。此外,作為省會,安徽各地的土特產、有名工藝品盡皆云集于此,如涇縣的宣紙、宣筆,歙縣的徽墨、歙硯,蕪湖鐵畫、鳳畫、界首陶瓷、符離集燒雞、淮北口子酒、亳州古井貢酒、碭山酥梨、黃山毛峰茶、安徽祁紅茶、安徽屯綠茶、安徽猴魁茶等,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合肥購物/合肥市

合肥商業中心區在長江中路及金寨路一帶。城隍廟小商品批零市場、中菜市綜合商場、壩上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安徽大市場、長江批發市場、東方商城、瑤海家具世界,在省內外頗有影響;合肥百貨大樓、鼓樓商廈、商之都、樂普生商廈、元一時代廣場、百盛、古井假日、瑞景等一批大型現代化綜合商場,已構成了合肥商業網點的骨架。

古今名人/合肥市

封建時代

包拯:天圣朝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歷權知開封府府尹、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在樞密副使(主管軍事,相當于副宰相)任上去世。包拯為官期間,公正嚴明,鐵面無私,固有“包青天”的美譽。北宋優秀的政治家。
李鴻章:清朝末期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北洋海軍、淮軍創始人和統帥,千秋功過自有評說。
劉銘傳:字省三,生于合肥西鄉大潛山下之蟠龍墩,淮軍將領,洋務派高級將領,直隸提督、臺灣首任巡撫,為臺灣的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被尊為臺灣近代化之父。為紀念劉銘傳臺灣現有銘傳國小、銘傳國中、臺灣銘傳大學。
文翁:名黨,字仲翁,西漢官史,廬江人。官辦學校*人,西漢教育家,被稱做*校長之祖。
周瑜:廬江人,字公瑾,東漢末年東吳名將,三國名將之一。
楊行密:902年-905年在吳王位,為五代十國中南吳國的實際開國者。
張德勝:明朝開國大將,廬州人,大敗陳友諒軍,戰死后追蔡國公。
丁汝昌:廬江人,晚清北洋海軍提督。
聶士成:字功亭,合肥人北鄉,清軍著名愛國將領,直隸提督。
馮玉祥:民國時期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民主人士;原名馮基善,字煥章,原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之結拜兄弟。

民國時期

段祺瑞: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軍閥首領。
衛立煌:國民黨愛國將領,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指揮忻口、南口戰役,主政河南。曾任*遠征軍司令,指揮所部收復滇西,打通滇緬公路。1945年4月任同盟國*戰區陸軍副司令。
王亞樵:抗日英雄,民族志士,策劃暗殺蔣介石、宋子文、汪精衛而聞名于世。
孫立人:廬江人,抗日名將、軍事家,被譽為“東方隆美爾”。曾任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軍軍長,是國軍軍級將領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獲“不列顛帝國勛章”。
楊寶森: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老生演員,四大須生之一,楊派藝術的創始人。
董寅初:*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央名譽主席,著名愛國僑領、社會活動家。
唐德剛:歷史學家、傳記文學家、紅學家。

解放后

楊振寧:美籍華人物理學家,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應祚智:世界畫壇巨匠,*杰出書畫大師、杰出篆刻家、金石書畫鑒定專家、慈善家。
鄭永飛:安徽省科技廳副廳長,*科學院院士。*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地球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邦國: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李克強,男,漢族,1955年7月,李克強出生在安徽合肥。中學進入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學學習。【2】  1974年3月參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共產黨,北京大學法律系和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學士、經濟學博士學位。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
楊元慶:知名青年企業家、創業者,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芮成鋼: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節目主持人。
周濤: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央視大型節目中心副主任。
葉匡政:著名詩人、學者、文化批評家。
楊治:*著名青春小說作者,游走于青春與幻想創作之間,其作品以情節多變、人物熱血、內容勵志著稱。已出版《龍族》《此間的少年》《九州縹緲錄》《刺客》等書。
許嵩:知名作詞人、作曲人、唱片制作人、歌手。內地獨立音樂之標桿人物。
陳曉:*內地新生代男演員,2009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05級表演系本科班,現為于正工作室簽約男演員。
李長才(1950—),男,安徽合肥人。*共產黨黨員,*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蘭州軍區政治委員等職。為*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友好城市/合肥市

合肥市先后與日本國久留米市(1980年5月20日)、塞拉利昂共和國首都弗里敦市(1984年3月20日)、布隆迪共和國首都布瓊布拉市(1986年7月7日)、美國哥倫布市(1988年11月17日)、丹麥奧爾堡市(1989年4月22日)、西班牙萊里達市(1998年4月4日)、韓國原州市(2002年6月20日)、澳大利亞的戴瑞濱市(2003年10月29日)、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市(2006年6月5日)結為友好城市。并同美國馬里蘭州首府巴爾迪摩市以及海華市、多臘多市,聯邦德國漢諾威市、本特海姆市,菲律賓共和國的達沃市等,發展了友好交往。

城市榮譽/合肥市

合肥是*首批*園林城市、*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全國衛生城市、*人居環境獎獲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人居環境范例獎獲得城市、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市、“電子信息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汽車及零部件基地城市”、“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全國*家電產業基地”、“*家電之都”、“*淡水龍蝦之都”、“2009全國*投資潛力城市”、“*排行榜·2011*十大*幸福感城市”、“2011*十大美麗城市”、“2011*十大宜居城市”、2012*投資城市”、“堅果炒貨之都”、“*溫泉之鄉”。根據央視的調查,2012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合肥位列第三。合肥成全國數字城市示范市。2012年入選“2012年度*特色魅力城市200強,“CCTV2013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榜首”。2013年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

市樹市花/合肥市

廣玉蘭廣玉蘭系常綠大喬木,樹形端莊、雄偉、技葉扶蔬,花大白色,狀如荷花,六月上旬開放,材質細密,是珍貴的觀賞用材樹種。廣玉蘭原產北美洲,合肥引種栽培已有近百年歷史,適應合肥生態環境,采用嫁接和播種繁殖,為合肥綠化基調樹種之一。公園、機關、工廠、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深受人們歡迎和喜愛。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為“市樹”。
桂花桂花系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我國傳統花木之一。品種分秋桂(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秋桂農歷八月,“葉密千層秀”的樹冠上,“花開萬點黃”,滿樹花香,逾月不絕。前人稱譽桂花“獨占三秋壓眾芳”。四季桂花少,香味最淡,花期最長,最早。桂花喜陽,喜潔凈,耐寒,怕積水,露地栽植或盆栽均宜。主要是扦插繁殖,易成活。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桂花、為“市花”。

石榴石榴系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農歷五月碧綠的叢株上,團團花朵似火光霞焰或潔白如玉,鮮艷耀眼。石榴枝干勁壯古樸,根多盤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石榴耐瘠薄干旱、忌水澇、宜地栽。而花石榴和海石榴最宜盆栽。繁殖容易,管理粗放。在合肥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廣泛。人們把它看作寶貴吉祥的象征,習慣把石榴作為中秋賞月的佳品,以示合家歡聚一堂。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屆八次會議定石榴為“市花”。

科教城市/合肥市

科教資源
合肥現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為代表的各類科研機構200多個;擁有以*科技大學為代表的各類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權點138個、有24個學科被認定為*重點學科:擁有*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和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人數在中部城市中排序*;擁有各類技術研究和開發機構358家,各類科技人員30余萬人。
科研設施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擁有“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合肥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合肥)同步輻射實驗室”、“國家(合肥)高性能計算中心”等國家重點科研設施及3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等離子所已成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國際計劃的主要參加單位。
科技創新
省會合肥是全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擁有良好的創新傳統和獨特的創新能力。**臺窗式空調、*臺微型電子計算機、*臺“激光大氣污染監測雷達”、世界*臺VCD和*臺仿生搓洗式全自動洗衣機、*臺變容式冰箱等均誕生于合肥。從2001年起,合肥每年舉行一次“*·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與資本對接會”,搭建起國內、國際科技產業投資的平臺,努力使合肥的科教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讓“合肥制造”與“合肥創造”比翼齊飛。

行政區劃/合肥市

轄區:4個市轄區、4個縣、1個縣級市
街道社區:45個街道、66個鄉鎮
市政府:合肥市蜀山區東流路100號

合肥市行政區劃列表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郵編代碼市轄區
合肥市11408.4877923000034010144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郵編代碼街道
瑤海區64.470230011340102131
廬陽區139.3265.3230001340103111
蜀山區457.8122.523003134010480
包河區34091.523004134011170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郵編代碼
長豐縣184164.023110034012169
肥東縣221687.2231600340122612
肥西縣196175.323120034012349
廬江縣234898.5231500340124017
縣級市
名稱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郵編代碼街道
巢湖市206378.723800034018161

經濟發展/合肥市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GDP)4164.3億元,占全省的24.2%;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6%,高于全國、全省5.8和1.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省會城市前列,居中部省會城市*。其中,*產業增加值229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303.9億元,增長15.4%;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1631.4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7:55.1:39.2調整為5.5:55.3:39.2。

2014年,合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6和0.8個百分點。省會經濟首位度提高到24.7%。全年實現財政收入880.7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0.3億元,增長1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85.2億元,增長18.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48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7元,分別增長9.4%和12.2%。

工業

全年工業化率達到43.6%,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4.3%,拉動經濟增長7.4個百分點。12月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87戶,全年完成總產值6600.14億元,實現增加值1653.54億元,同比增長17.4%,高于全國、全省7.4和1.2個百分點。其中,六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3853.98億元,實現增加值951.6億元,增長15.9%,比前三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1058.13億元,繼家電產業后成為全市第二個千億產業。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598.74億元,占規上工業的24.2%,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長23.3%,快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5.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完成產值3533.74億元,占規上工業的53.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實現增加值290.82億元,占規上工業的17.6%,同比降低1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增長15%,低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2.4個百分點。

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181.71億元,同比增長24.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67.52億元,增長13.8%,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0.8和4.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10.6%,較前三季度收窄2.1個百分點。

農業

1985年統計,合肥市耕地面積占全省耕地的6.28%,農業人口占全省農業人口的5.93%,糧食產量占全省的7.7%,農業總產值占全省農業產值的7.89%。合肥市的肥西、肥東和長豐3縣都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

服務業

全年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65.46億元,增長22.9%,比上年增幅高4.3個百分點,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9.1%,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689.77億元,增長24.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102.25億元,增長1.9倍;居民服務業完成投資增長1.3倍。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2和1.3個百分點,比上年加快0.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5.4%,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化率達66.4%,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

投資總量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01.10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工業投資1551.40億元,增長23.5%;房地產投資913.80億元,增長3.8%,增幅較上半年及前三季度分別提高5.9和5.5個百分點。全年施工項目4831個,同比增加64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52個,同比增加139個,完成投資1702.53億元,增長15.4%。

全年新開工項目4012個,同比增加682個,完成投資2029.62億元,增長24.4%,對全社會投資增長貢獻率為52%,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新開工項目1619個,同比增加57個,完成投資993.96億元、增長23.7%,總量占工業投資的64.1%、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全年竣工項目3643個,同比增加676個,完成投資額1877.10億元,占全社會投資的46.9%、同比提高8.8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增長52.3%,高于全社會投資增幅28.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竣工項目1522個,同比增加79個,完成投資額992.92億元,增長43%。

消費市場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3.62億元,同比增長16.7%,高于全國、全省2.4和0.7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收入101.60億元,增長15.6%,商品零售1191.55億元,增長16.8%。12月末,全市共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202家,同比增加130家。全年限上商貿企業實現零售額899.99億元,增長26.9%。

全年進出口總額176.42億美元、居省會城市第9位,同比增長43.3%、居省會城市第4位。其中,出口總額136.28億美元、居省會城市第7位,同比增長74.3%、居省會城市第3位;進口總額40.14億美元,同比下降10.6%。

至12月底,市共有服務外包企業253家,從業人員6.1萬人。服務外包接包合同簽約金額10.72億美元,同比增長76.5%;接包合同執行金額6.95億美元,同比增長79.2%。

財政收支

全年財政收入694.36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9.50億元、居省會城市第10位,增長15.1%。財政支出572.10億元,增長20.5%,其中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社會保障就業等支出分別增長61.1%、13.4%、18.5%和14.6%。

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136.03億元,同比增長16.7%,比年初增加879.29億元,同比多增36.14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913.84億元,同比增長20.1%,比年初增加1156.58億元,同比多增302.49億元億元。

居民生活

全年財政民生支出434.2億元,同比增長20.8%,占財政支出比重為75.9%。新增城鎮就業1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05萬人,分別完成省下達目標的163%和134%。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7.54萬套、竣工2.61萬套,分別達到省下達任務的138.4%和135%。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4元,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收入869、4410元;同比增長13.2%,比全國、全省平均增幅高0.6、0.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9081元,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收入1164、1921元;同比增長15.5%,高于全國、全省2.0、0.6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比全國、全省分別低0.4和0.1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3.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0%,衣著上漲1.7%,居住上漲2.0%,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2.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2.8%,煙酒及用品上漲2.8%,交通和通信下跌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1%,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3%。

自然資源/合肥市

合肥土地資源類型多樣,耕地面積41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8.3%;水面114萬畝,占10.5%;林地37萬畝,占3.4%;其他用地521萬畝,占47.8%。

合肥水資源較豐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東可由滁河提引長江水,西可引淠史杭總干渠水。市區西北部董鋪水庫,是合肥*水庫,面積4.5萬畝,庫容量2.45億立方米。此外,三縣一郊還有中小水庫455座。水利庫容5.1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攔蓄量9.6億立方米。

合肥的生物資源種類很多。農作物主要有水稻、麥類、豆類、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煙葉、薄荷、蔬菜、西瓜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菱、蘆葦、蒲草等;魚類主要有鰱、鯉、鯽、銀魚、蝦、蟹等;飼養動物主要有豬、牛、羊、兔、雞、鴨、鵝、蜜蜂、蠶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鼠狼、野兔、野鴨、鴛鴦、斑鳩等。原生林木較少,主要樹種有馬尾松、黑松、刺槐、杉木、櫟類等。

合肥地區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10多種。其中,磷礦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鐵礦石、硫鐵礦、明礬石、石棉、瓷土、石墨等儲量豐富。其中鐵礦儲量10億多噸,硫鐵礦儲量3億多噸,分別占全省的1/4和1/2等;明礬石儲量3.5億噸,為全國第二。主要分布在肥東的東南、長豐的西北部和廬江的南部。

溫馨提醒:文章觀點來源網絡,隨時光飛逝,歲月變遷,準確性、可靠性、難免有所變動,因此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隨機官網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頁網 ALL Rights Reserved